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

“大帥,劉士政的大軍已經撤入黔州境內。預計三日內就可抵達邵州境內。”天策軍西路軍的軍營之內玄影衛的情報迅速被遞給了薛洋。

薛洋掃了一眼遞給身邊的徐英等人笑道:“看樣子這次劉士政被咱們嚇得不輕,衡州打了一半就急匆匆撤軍回來救援自己的老巢了。”

“大帥,咱們怎麼辦?要不要前去阻擊他們?”李神福這段時間跟著薛洋打的這幾仗可是足足開了眼界,眼前這位年輕的統帥打起仗來從來都是不拘一格,整個西路軍雖然沒有打過幾戰,但是拿下的地盤可不比指揮部直接統帥的部隊打下的少,可以說幾乎是絲毫不遜色主力部隊。

“兄長,既然劉士政要救援自己自己的老巢,咱們還是讓他了了自己的心願。”薛洋攤開地圖對身邊的徐英微微笑道:“你們看,劉士政的地盤基本上都是自己新打下來的,人心不穩,各方勢力並沒有整合就貿然抽調各地主力部隊北上,此次大軍出擊勞而無功,各地對他必然是離心離德,只要咱們滅掉他手中的主力部隊,那麼整個黔州就必然會被咱們拿下。黔州雖然多山區道路坎坷南行,但是在位置上卻是整個西南的制高點,只要佔據黔州那麼就必然會掌握整個西南戰役的主動權。周邊的牂牁、南詔和龐巨召葉廣略等勢力就失去了進擊之力,咱們西南戰區纔會真正被我天策軍掌握。”

薛洋的分析讓身邊的幾人點頭不已,黔州位置的重要性幾人都知道,這也是關乎後續的西南戰役的關鍵所在,只有拿下了劉士政天策軍的鋒芒纔會真正威懾到西南的其他地區。

“那我們要如何行動?”李陽皺著眉頭道:“劉士政手上的部隊有不少都是少數部族的人馬,如果咱們處理的不乾淨只怕整個西南的少數部族都會和咱們大唐產生齟齬,只怕到時候會牽制我軍的精力從而無法繼續往前。”

“既然劉士政想回援邵州,那咱們也馬上啓程去邵州,等到對方軍隊進城的那一剎那展開攻擊,必然可以收到半渡而擊的效果。而且因爲城門打開,後續部隊急於進城,戰力十成當中去掉了九成,到時候攻城和殲敵可以一起做了。”薛洋對於李陽的擔心點了點頭道:“你說的事情我已經向指揮部彙報過了,指揮部到時候會協調內閣處理的,西南佔領區的後續工作全部交給國民警衛隊處理,楊易也已經動身朝咱們這邊來了。少數部族雖然處理起來麻煩,但是在統一大勢不可逆轉的情況下,翻不起什麼大浪,無非就是融合時間快慢的問題。皇上提出的民族大融合就是解決這件事的,所以不需要咱們操心。”

薛洋的話讓大家放下了心思,所以西路軍也不再遲疑,立即拔營從永州啓程北上,各軍分成四路而動,第一路爲徐英,山地營在黔州的行動力和戰力傲視羣雄,幾乎和第三營不分高下,以徐英爲首的三個營主力作爲前鋒部隊,繞道黔北山區前往邵州西南地區。第二路爲李陽,和徐英反方向而動,由東南方向介入,秘密潛伏,準備在關鍵的時刻攔截對方的前鋒部隊,給其他部隊爭取時間。第三路李神福率領的西路軍主力則作爲正面部隊,大張旗鼓的從永州通往邵州的道路上行軍。薛洋則帶著第三營所部星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準備在半路尾隨劉士政的大隊人馬。在薛洋看來要想實現半渡而擊的戰法,就必須對於劉士政所部的一舉一動都瞭如指掌,這樣才能夠讓對方在進城的時候遭受攻擊從而顧此失彼。所以薛洋臨行前給徐英的叮囑就是必要的時候要利用山地營的優勢插入劉士政入城部隊的前部,吸引對方的主力兵馬停滯不前,從而給其他各路人馬尤其是李神福的主力部隊爭取時間。這中間的戰情把握除了薛洋自己也就只有徐英和山地營能夠把控,所以四路兵馬一明三暗,中間所有的聯繫都靠隨軍的玄影衛傳達。可以說幾乎就在李神福出發的那一刻起,劉士政和黔州的命運就進入倒計時。

天策軍這邊安排妥當的時候劉士政的黔軍主力也從衡州撤出進入黔州地界。劉士政對於自己後方的這股偷襲的部隊非常惱火,一路除了撤軍準備回來殲滅對手之外,還一路拉攏沿途的各少數部族,收攏軍隊,如今黔州落入他的手中,自然可以對這些部族封官許願,所以他這一路上除了行軍反倒是增加了不少人馬。而且劉士政這樣做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通過控制少數部族的兵權來控制自己轄區內的勢力,只有自己的實力達到極盛才能夠完成黔州的整合。只不過福建境內的戰事結果讓他感到非常擔憂,天策軍在東線大舉進擊一旦得手必然回頭攻擊黔州。所以他一直在盤算著如何和西部的牂牁聯絡,藉助牂牁蠻人的實力來對付天策軍。

其實原本牂牁已經被盧廣稠他們拉攏過去了,但是讓劉士政很奇怪的是牂牁到目前爲止一直按兵不動,並沒有按照約定出兵,難道是因爲自己的緣故?

可能劉士政不知道的是,他在對於牂牁不出兵感到迷惑不解的時候盧廣稠那邊也已經風雨飄搖,錢寧所部匯合了李天一的騎兵軍團之後立即展開對於盧延昌的攻擊,在十萬大軍的掃蕩之下,盧延昌僅剩的幾萬人根本就受不住撫州等地,被壓縮在治所動彈不得。而盧延昌失去了戰力之後,李天一立即率兵回師攻擊盧廣稠,講盧廣稠和他拉攏的劉士政的一支偏軍圍在了虔州和汀州兩地,並且利用劉士政的西南少數部族兵馬沒有見識過天策軍騎兵的厲害,在虔州城外打了一場野戰,滇馬裝備的南方騎兵在北方騎兵面前一敗塗地,根本無法與之爭鋒,半天的時間這股劉士政手下唯一成建制的騎兵部隊就被團滅,血腥的殺戮嚇的盧廣稠再也興不起任何心思,死守虔州再也不敢出戰。

自己的騎兵被一戰擊潰的消息劉士政是不可能知道了,此時的他沒有察覺的是薛洋的第三營已經悄無聲息的跟在了他的後面,對於沿途劉士政的舉動薛洋是一一看在眼裡。不過薛洋也沒打算打擾劉士政,對方這麼做其實對於戰後大唐帝國在黔州的統治也很有好處,西南土著融入的過程越快越好。

不過隨著劉士政大隊人馬距離邵州越來越近,薛洋的第三營想要掩飾行蹤也越來越難,沿途的村落和寨子也是越來越多,不得已薛洋放棄了跟蹤的節奏,徑直尋找了一條小路直奔邵州地界。

此時其他三路人馬當中除了李神福的正面兵團上有一段距離之外,其他兩路皆已完成部署,等待時機進行出擊。而玄影衛在城內的情報也緊急傳送到徐英手上,在得知城內守軍得知劉士政大隊人馬已經抵達邵州境內之後,放鬆了警惕徐英點了點頭,帶著山地營悄無聲息的逼近邵州城。

可以說此時天策軍西路軍已經全員到位就等著劉士政入城了。城內的守軍也準備了歡迎儀式,主將和士紳等都到城外迎接劉士政回城。自從永州失守邵州城內的達官顯貴就日夜盼望劉士政回援,此時大軍已經遙遙在望,這些依靠劉士政發家致富保住榮華富貴的階層自然是喜出望外。熱熱鬧鬧的歡迎儀式沖淡了大戰之前的氣息,甚至很多玄影衛的暗子都覺得這劉士政死有餘辜,前先大戰在即,邵州城之前就被騷擾過一次居然還有膽子搞這麼華而不實的儀式。不過也正是因爲這個儀式讓徐英可以成功的攔截住劉士政的先頭部隊,等到了其他幾路人馬的介入。

徐英眼看著劉士政率隊上前和城內守軍匯合之後揮動右手下達了攻擊的命令,早已經在前面埋伏的弓箭手迫不及待的彎弓搭箭,呼嘯而起的箭矢映著寒光瞬間籠罩住這前一刻還在歡呼的儀式現場,無數的人影被箭矢射到在地。

幾乎和弓箭手一起動作的還有後方帶來的五架弩炮,騰空而起的炸藥包讓剛剛躲避過箭矢的人羣再次混亂起來,劉士政被身邊的護衛死命的護住往城內撤退,慌亂之中甚至顧不得給後續的部隊下達命令。也正因爲如此,黔軍主力在之後的戰鬥中全軍覆滅於邵州城外。

徐英在炸藥包升起的時候立即率隊前衝,山地營猶如猛虎下山一般越過潛伏的弓箭手陣地,朝前衝了過去,他們的任務很重要,必須要在劉士政關閉城門之前和對方糾纏在一起,必要的時候控制城門,這樣才能夠達到效果。

“轟隆隆”炸藥包落地之後發出驚天的爆炸聲,掀翻了城門口的人羣,也讓還未入城的劉士政亡魂皆冒,絲毫顧不得其他,先保住自己的性命要緊。也就在此時,聽到爆炸聲的李陽所部率隊加入了攻擊的行列,他選擇的市黔軍的中間位置,因爲回城,劉士政的軍隊幾乎沒有戰備準備,十幾萬大軍一字排開沿著道路排成長條形,這一下被攔腰截住之後,混亂終於從頭開始蔓延,部分軍隊開始自主反擊,但是更多的拿下土著兵馬則在慌亂之中猶無頭蒼蠅一般四下亂竄。

“大帥,黔軍已經和我軍打了起來,李將軍已經率隊進攻。”前面開打的消息也讓剛剛一頭鑽出山區來到邵州城外薛洋一愣,隨即問道:“李神福的兵馬距離邵州還有多遠?”

“大軍主力距此尚有二十多裡。”玄影衛隨軍人員匆匆趕來彙報道。

“來不及了,第三營立即進攻黔軍尾部,拖住他們。”前三路人馬加起來只有五萬人,一旦劉士政反應過來必然攔不住十幾萬大家,所以薛洋不假思索讓第三營投入戰鬥。這一下等於黔軍同時需要面對三路進攻,場面更加混亂。整個戰場連綿數裡,第三營投入戰鬥之後黔軍已經徹底混亂,缺乏中樞指揮之後所有的人都各自爲戰,沒有形成合力,竟然被少於自己兩倍有餘的天策軍打的亂竄不已。

而回到城中的劉士政在稍稍平靜之後準備關閉城門在城樓上指揮,但是卻被山地營牢牢的把住了城門口,三萬天策軍雖然兩頭作戰,但是卻力戰不退,徐英甚至親臨前線,和手下的副將各管一路,硬是擋住了城內守軍和城外黔軍主力的反撲,將戰局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

激戰之中的徐英讓弩炮手攜帶炸藥包進入戰場在城門口引爆,徹底將城門炸塌,劇烈的爆炸甚至連劉士政本人都沒能倖免,被直接擊傷在地。他這一倒地也讓黔軍更加混亂,剛剛好起來的城門口的形勢再次被徐英逆轉,山地營一部甚至已經進入城內和守軍激戰。在穩住了城門口的形勢之後徐英開始反身和城外的黔軍戰鬥,早先被炸藥包爆炸嚇到的黔軍根本不敢放下包袱和天策軍展開對攻。這樣在邵州城的城門口雙方雲集一團,黔軍講徐英的部隊圍在了以城門口爲中心的一個半包圍之中,而山地營的主力則率領其他部隊開始往黔軍的縱深方向做突擊陣型,力圖在對方失去指揮之後頂住這臨死的反撲,爲李神福的主力部隊抵達戰場做好準備。

而此時李陽的部隊則和第三營基本匯合攔住了黔軍後續人手衝擊徐英,並且二人略作商議之後第三營持續向城門方向衝擊,和山地營匯合,而李陽則帶領自己的第十五營攔住後續的部隊。這樣以來李陽的部隊面臨了對方主力部隊的攻擊,人數上的絕對劣勢讓這道攔截線岌岌可危,但是李陽卻絲毫不懼,親自帶著親衛隊上前廝殺。第十五營本來就是以荊州子弟爲主組建的部隊,李陽上場之後帶動的士氣節節拔高,硬生生的攔住了黔軍的生死一線。

而此時的李神福親率的前鋒部隊也已經在後方出現,這一下後方的形勢一下子超過了前方,幾乎是在李神福的部隊一出線,黔軍後軍的失敗就再也無法挽回,這股生力軍的加入一下子奠定了勝利的基礎。而此時第三營在薛洋的率領之下也已經逐漸和山地營匯合,兩支主力部隊的戰力疊加即使劉士政不顧性命站在上面也沒有辦法突破,眼睜睜的看著對方一點一點將自己的部隊驅趕遠離邵州城。而且最讓他害怕的是天策軍在攻擊黔軍主力之餘,那支進入城內的部隊竟然讓自己全部的收成部隊一起上都無可奈何,在一連突破自己的三層攻擊之後竟隱隱然繼續往城內突擊。

一想到這裡的劉士政再也待不下去了,帶著自己身邊的親衛人員火速從城樓撤離消失不見。他的離開也葬送了黔軍最後的希望。薛洋和徐英兩人一匯合之後立即抽調山地營全軍進入城內。

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
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宇县| 北海市| 康保县| 太仓市| 云林县| 洛隆县| 孙吴县| 麟游县| 五常市| 白银市| 若尔盖县| 宾阳县| 建湖县| 罗平县| 盘山县| 绥宁县| 昌宁县| 湟源县| 大港区| 丹阳市| 高尔夫| 新晃| 长子县| 克东县| 辽宁省| 台安县| 宣城市| 南漳县| 云梦县| 大安市| 五台县| 桐城市| 潞城市| 祁阳县| 德惠市| 顺平县| 庆元县| 库尔勒市| 元阳县| 昆山市| 年辖:市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