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

天啓三年九月十八,從大唐帝國心臟發往西北前線的急報當中,一份內閣文書也緊急隨著軍情命令一同送達到西征軍和拓跋思諫領銜的軍管區那裡,裡面除了內閣首相岑天時對於西北地區軍管以及過冬事項的指示之外,還附有李玄清親筆擬定的關於西北地區尤其是瓜洲和沙洲地區漢人民心收復的意見。和拓跋思諫不約而同的是,李玄清也對於將冬季這個漫長的時間作爲收攏民心,重整漢人在西北精氣神的好時機,爲此在目前已經日趨艱難的後勤條件之下,從速調撥了一批物資專門用來救濟這些漢人。

由於萬毅對於政務一項是能不管就不管,加上又在瓜肅交界處指揮大隊人馬修路,所以拓跋思諫在和劉璇等商議之後決定正式任命司馬道信爲瓜洲刺史,負責瓜洲改革的具體事務,按照中原地區的刺史府構成結構,在從河西抽調了部分人手之後,組建了一個完整齊全的地方領導機構,全面負責改革事宜。由於之前有在東北執行軍管的經驗,拓跋思諫連夜制定出一份詳實可行的計劃書,涉及到瓜洲當地的方方面面。

“副首相,刺史府已經全部調整完畢,卑職這兩天也熟悉了大唐的政務模式,雖然肯定還有很多錯漏,但是卑職保證一定竭盡全力不會辜負副首相對我的重託。”司馬道信的班底在拓跋思諫的協助下組建完成,他在交接完軍務之後也開始了磨合,對於這種分部分開辦事的機構辦事模式也從一開始的不適於到慢慢熟悉,逐漸掌握。

“好了道信,你也不用說好聽的,如今的大唐在皇上的影響之下可沒有那麼多務虛,要多辦實事。”拓跋思諫搖了搖頭道:“算了以後你就知道了,咱們還是來研究一下瓜洲改革的事情吧。你是本地人想必對於瓜洲這邊的農商比較瞭解吧?”

“瓜洲地處偏遠,而且境內還有隔壁沙漠,所以能夠用來農墾的土地不多,也集中在清水河、疏勒河和榆林河的下游,也就是瓜洲北部靠近草原的那部分,不過土地還算肥沃,只是西北地區氣候寒冷,一年只能種植一季。”司馬道信這段時間和拓跋思諫接觸也知道後者的脾氣所以聞言直接開口道:“此三塊地域往西以白虎關爲終點直到東邊的鎖陽城,面積雖然不小,但是土地基本上都集中在張家、楊家和來自西北的竇家手中。此三家雖然都是我漢人後裔,但是西北這邊自古以來從事耕作的都是漢人,其他部族都是遊牧漁獵或者是經商爲主。”司馬道信介紹完了之後有點遲疑道:“按照副首相的意思,咱們是先從農業上面著手是嗎?”

“你有不同意見?”拓跋思諫看著司馬道信似笑非笑道,“還是你有其他的辦法?”

“這個,這幾天我也仔細研究了我大唐的國策,雖然是各族平等共建中華民族,但是終究是以漢人爲主體,這一點不容置疑。可是咱們在西北首先就從自己人動刀子,會不會被有心之人利用,到時候只怕傳到長安也會影響不好。”拓跋思諫的笑容讓司馬道信渾身不自在,但是還是咬咬牙說出了自己的顧慮,“副首相大人位高權重,但是終究還是黨項人出身,就怕皇上會出言怪罪。”

“你就擔心這個?看來沒有給你送到長安行政學院學習還是不行啊,沒有掌握皇上和內閣治理國家的精髓。”拓跋思諫哈哈大笑道:“算了,跟你簡單說一下,你剛纔說的也不算錯,中華民族是皇上創造出來的華夏諸族的共同體,雖然是以漢族爲主體,但是已經不是以前的漢人了。西北漢人處境艱難,正是需要我等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才能夠煥發起生機。”說完之後點頭道:“這樣吧,馬上就要開始改革了,你到時候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揣摩,實在不行我會跟皇上說讓你會行政學院去學習一段時間。”

拓跋思諫將司馬道信一個人丟在刺史府大廳內呆呆沉思,自己則是直接開始調動軍隊開始做好前期準備,與此同時飛鷹旅和瓜洲這邊的玄影衛人員也紛紛到位,大量平時看不到的情報和細節開始進入拓跋思諫的案頭。

“小虎,這幾天警衛部西北軍管分部由你節制,給我先找張家,將這個白虎關第一家族連根拔起。”拓跋思諫冷冷一笑道:“裡通外族也就算了,幫著其他部族欺壓自己的族人,真是天道昭昭,報應輪迴。這個張家和張朝奉他們是一家嗎?”

蘇小虎本來對於這個張家就是惱火之至,玄影衛查處的那些三大家族的黑資料他是第一時間過目的,本來還壓抑著自己的怒火,但是這股氣氛卻被拓跋思諫的話給硬生生的打斷了,聞言苦笑不得道:“這個我沒顧得上查,也有可能有聯繫。”

“管他有沒有聯繫呢。你安排人手明日一早帶著這些材料去抄家,將張氏所有人都全部拿下,家族財產全部充公,讓陌刀營的兄弟們清點丈量張家名下的土地房產。”拓跋思諫也懶得去管那麼多,第二天一大早就讓陌刀營直接出動,查抄張家烏堡,一時之間整個瓜洲地區都被天策軍的舉動震動。而隨後司馬道信的刺史府發佈公告,將張家大量欺壓百姓,溝通外族的事實公佈於衆,並且趁機宣佈將在張家原有土地分給那些固有的農戶。本來拓跋思諫還想著按照內地的標準來分發,但是一查了一下白虎關附近的農戶人數,結果發現不太現實。按照張家下轄的五千頃農田根本就不夠分,無奈之下只能按照現實人數一人三畝左右來發放田契,饒是如此那些驚魂未定的白虎關百姓仍然是陡然之間改變了對天策軍的看法,多年來模糊的大唐印象也隨著這些天策軍將士的出現重現浮現在世人面前。

土地在西北雖然不像內地那樣是所有百姓的命根子,但是對於漢人來說卻有著迥然不同的意義,一下子每戶百姓分到了這麼多土地,如何不讓衆人歡呼雀躍,雖然很多人都對這些到手的土地半信半疑,生怕哪天張家的人又回來搶走了,甚至部分膽小的百姓都不敢接這個新式的田契,但是在拓跋思諫直接宣佈將張家骨幹力量全部押赴瓜洲進行公審的時候整個虎丘關再次震動。這一回不用擔心張家再殺回來的普通百姓相信了天策軍發給他們的土地是真實的,可以摸得著的。

而虎丘關這邊大動干戈進行武裝查抄的時候其他幾個地方的竇家和楊家被張家十九口血淋淋的人頭嚇著了,根本沒有料到拓跋思諫和瓜洲刺史府會這麼血腥,而且作爲一個漢人政權,中原王朝居然在佔領瓜洲之後第一個要對付的是自己人。一時之間不知道刺史府打的什麼主意,戰戰兢兢之餘開始紛紛派人去走門路找新任的刺史司馬道信探聽下面是不是要對他們動手。

不過就在他們尋找司馬道信的時候刺史府這邊也開始了齊頭並進的模式,一方面楊家和竇家拓跋思諫直接交給了司馬道信,不管是繼續查抄也好還是威逼利誘總而言之大家族大豪門控制土地的事情絕對不允許再有了,大唐帝國的土地法也被拓跋思諫直接以佈告的形式發佈出去,要不是傳媒集團的人還沒到,可能拓跋思諫都要直接將土地法刊發在傳媒集團的刊物上直接免費對百姓發放。

而農業這邊相對而言因爲規模小解決起來很容易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非常複雜了,瓜洲這邊除了農業之外,大量的畜牧業纔是支撐瓜洲經濟的支柱,而要對畜牧業動手就要涉及到其他部族了,瓜洲這邊的少數部族可謂是數量衆多,吐蕃、回鶻、達韃甚至羌胡人都有,這些年歸義軍對於少數部族的約束力大爲下降,導致的是這些部族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在本地的話語權可不小,佔據人口大多數的漢人成了第二等。

不過對於漢人尚且能夠大開殺戒的拓跋思諫可沒有那麼多顧忌,黨項現在和漢人都融爲一體了,他自己也從來都沒有明確的部族概念,反倒是對於李玄清提出的大一統民族癡迷不已,所以對於畜牧業的改革更是毫不留情,直接以刺史府司馬道信的名義給瓜洲境內大大小小三十多個草原貴族下達最後通牒,要求十天內必須將自己手下牛羊等牲畜的八成以上分配給下屬的牧民,並且配合好刺史府派遣的民政官員做好牧民落籍的事情。與此同時飛鷹旅秘密出動嚴密監控那些有異動的部族首領和貴族。

“副首相,你這不會打算是釣魚執法吧?”劉璇對於拓跋思諫的做法有點奇怪,怎麼看都是覺得這是準備挖個坑讓這些少數部族首領和貴族往裡挑,因爲拓跋思諫在調動飛鷹旅的時候明顯是讓玄影衛去佈置了一個看不見的陷阱,就等著這些人冒頭。

“釣魚執法就釣魚執法吧,反正我也沒打算這些人就這麼乖乖的聽話。”拓跋思諫想了想笑道:“慢慢冬日給玄影衛找點事情做,正好趙四那邊不是說讓我們配合他們一下嗎?”

劉璇看著拓跋思諫的笑容沒來由的心裡一寒,猛然間發現眼前的這位副首相之前好像也是一位領兵之人,只不過這幾年跟著岑天時一直做的都是政務,所以才讓大家都忘了這傢伙的性格也是這麼鐵血。

“好了,你的軍務做完了沒有啊,做完了幫我一個忙,這兩天抽調識字的士兵協助刺史府去給瓜洲老百姓登記落籍,按照內閣那邊的計劃,瓜洲和沙洲地域目前也掛在河西省那邊,具體的如果以後有改動的話再說。這樣一來等到全部登記完畢瓜洲這邊的反滲透能力就會大大加強。”拓跋思諫顯然對於李玄清主導建立起來的新式戶籍制度很有感悟,所以在一邊推進農牧業改革的時候一邊利用強力震懾將瓜洲本地的所有人口全部納入到正規範疇之內。

“好,這件事就交給我好了,最近軍務也不是很多,有石堅和張勝兩人在沒有需要我盯著事情。”劉璇點點頭,作爲軍方的參謀人員自然明白民政部的戶籍制度對於維護穩定,辨別敵我的時候發揮的作用。這種李玄清從後世帶來的明代的戶籍制度雖然改良了很多方面,但是在前世號稱比共和國時代的戶籍制度還要嚴密的千古大殺器。

不過在劉璇走後拓跋思諫卻在自言自語道:“這都過去十幾天了,也足夠這些聰明人反應過來了吧?商業改革也是時候拿出來了。”拓跋思諫的話中自然有自己的考量,和中原內地改革不一樣,因爲不存在周邊部族的問題,所以面對自己人和需要保護各行各業的先導力量,內閣在中原改革面對壓力和阻力雖然也是屠刀高舉,但是在能夠勸說引導的時候還是儘量會勸說,爲未來各行各業的發展保存得力的翹楚。但是此時拓跋思諫卻沒打算這麼幹,西北地區已經脫離大唐中央百年之久,而商業本來就是追名逐利之輩,如果手段太過於寬鬆,只怕這些人會不明白帝國存在的意義。而且拓跋思諫絲毫不覺得這些本地的地頭蛇如果被統統剿滅內地的商人不會過來填補虧空,在耶律家的帶領下,已經有一大批的大小商人開始從事西北貿易,這些人成爲新絲綢之路上那些流動的經濟增長點。

“能明白過來的,都是值得帝國培養的。”拓跋思諫將自己的計劃書翻到最後一頁,上面果然寫著商業改革這些字眼,不過隨即就被合上了。商業改革這件事必須他自己親自操刀,這件事沒辦法讓劉璇他們去做。不過計劃書被合上的原因在於按照拓跋思諫的安排,這件事還需要有人配合。

就在拓跋思諫思索這件事的時候,遠在甘州這邊指揮家人卸貨的耶律齊忽然打了個噴嚏,隨即就看到甘州城外有一羣人騎著戰馬有遠及近,其中一人下馬之後快速來到耶律齊面前道:“耶律公子,慕容部長有份急件送給你,讓您馬上按照急件內容照辦。”

“慕容?”耶律齊愣了一下,心裡有了盤算,接過信件。半晌之後原本在甘州卸貨的耶律家商隊忽然啓程朝著西方而去。

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四十七章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
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四十七章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兰屯市| 衡山县| 老河口市| 安多县| 和平县| 遂川县| 宁强县| 育儿| 诸暨市| 仁化县| 永寿县| 汨罗市| 洛南县| 佛学| 晋江市| 太康县| 华容县| 济阳县| 庆云县| 阿荣旗| 宁夏| 娄底市| 赤壁市| 理塘县| 油尖旺区| 南昌市| 菏泽市| 肇东市| 潮州市| 永定县| 通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南澳县| 交口县| 古浪县| 石阡县| 武夷山市| 左权县| 青川县| 海盐县| 大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