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

“皇上,這是江南各區的省級劃分圖還有內閣擬定的布政使名單。”年關將近,內閣、天策府以及律法院的事情基本上都快要結束了,今天是天啓二年臘月二十八,也是天啓年的最後兩天,一大早岑天時就將內閣關於明年的江南省級劃分的回報遞給了李玄清。

“你們內閣抽調的布政使名單做的還不錯嘛,考慮到了南北平衡。”李玄清看了看笑道。岑天時擬定的布政使名單基本上都是從老區抽調的近年來政績卓越的刺史,但是也考慮了中原新區的幾名刺史以及兩名從江南投誠的人員,基本上算是照顧到了各區域平衡。其實行政學院開設至今也培養了不少青年文官。對於執政而言,年輕人可能會經驗不足,但是在開創性和創新性上面比起老人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加上李玄清建立的政治制度不同於以前歷朝歷代,所以岑天時他們選擇的也基本上都是年輕人居多。

李玄清放下這些忽然想起一件事,笑道:“對了,之前咱們俘獲的其他各藩鎮的重要人員你們內閣怎麼安排的?”幾乎是從李克用開始,天策軍陸續俘虜了不少以前各藩鎮的重要的文臣武將,除了像葛存周等反正人員現在已經編入現役以外,大部分都沒有留用。

岑天時見到李玄清忽然問起這件事愣了一下隨即道:“部分十惡不赦的交給律法院判決發配到靈州和豐州等地進行勞改了,剩下的基本上都賦閒在家或者交給各地監視居住。只有少部分原本就和我大唐關係較好的留在長安,或者衝任各部顧問,或者輔助地方官安定地方去了。”

“我打算從中挑選部分人士匯合咱們培養的部分文士建立一所博物院,編修唐史,順便整修歷代史籍,研究歷朝歷代的文物古蹟,讓後世子孫不至於忘記歷史。對於以前記載不詳的歷史也要從各地出土文物當中尋找蛛絲馬跡,梳理我華夏千年的歷史脈絡。”李玄清想了想將後世的歷史博物院之類的理念說了出來道:“歷史不能間斷,以史爲鑑是我等執政者永恆的鐵律,這件事內閣著教育部暫時先抓一下吧,等到以後專職成立一個部門。”由於李玄清建立新朝以後大量前朝的太史院欽天監之類的官職部門全部裁撤,加上律法院建立以後之前的刑部和大理寺等等重疊的部門也都退出了歷史舞臺,所以大量以前的閒置人員反倒成了社會負擔,這些人信奉的還是以前學而優則仕的準則,時刻都想著做官,以至於每年行政學院招生的時候都有大量的前朝官員前來考試,寫出來的考卷也都是以前的見解。

“這樣,內閣討論一下,成立一個科學院,下設天文曆法、歷史文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的研究,以帝國的力量推動這些學科的研究不斷前進。”李玄清想了想覺得有必要成立後世的中科院這樣類似的機構。

“這件事交給內閣來辦,我會擬定出一個詳細的章程出來的。”岑天時對於這個科學院沒什麼概念,但是基本上明白是怎麼回事點點頭之後,反倒是對於李玄清說的重修唐史很感興趣,搓了搓手笑道:“皇上真的打算編修唐史啊?咱們也叫大唐啊,沒有人自己給自己編修歷史的,這個怎麼算?”

“咱們是全新的大唐帝國,和以前的王朝不一樣。以前的唐史就修到昭宗朝爲止。”李玄清笑道:“以後的全部改成帝國史。史書編寫模式也要重修修改,最好改成編年體。”李玄清對於古代史籍採用的記傳體有點奇怪,這倒不是記傳體不好,只是他不習慣這種模式,而且記傳體的弊端也很明顯。

岑天時點點頭將這些都記下來之後出去去招人籌劃這件事,修史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一種自信也是一種國力的象徵,歷朝歷代只有盛世纔會修史,這件事對於他來說可不是一件小事。

“大哥哥要修唐史了?該叫什麼呢?新唐史?”岑天時走後巧兮從後面走過來笑嘻嘻的看著李玄清道:“現在新唐史好像還沒出來吧?我想想看舊唐史出來沒有啊。”

李玄清對於這件事倒是沒有岑天時那麼重視,走過來拉著巧兮邊走邊笑道:“最近忙天翔和薛洋的婚禮忙得怎麼樣了?日子選了沒?”

“岑先生說正月初九是個好日子,他們倆就定在那一天,剛好蘭槿的家人也能夠趕過來。”巧兮一說起這件事頓時興致勃勃道:“薛大哥好像還不好意思,還好徐英大哥幫著張羅府邸和家裡的事情,否則的話這蘭槿在長安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李玄清也知道這些軍中大光棍除了之前有家室的基本上都是常年住軍營,所以在長安哪有什麼住的地方?所以想了想道:“我看咱們是需要在長安準備點房子到時候分給他們,誰成親送一套房子,這辦法不錯。”

“那我可得提前準備了,現在長安的房價可貴了,而且供不應求。”巧兮笑道:“幸好工業集團這幾年收入不錯,否則可買不起了。”巧兮盤算著準備開一家房地產公司,專門從事房地產開發了。

年關將近,兩人也沒什麼事,所以說說笑笑的也沒當回事。不過岑天時那邊卻把修唐史的事情認真抓了起來,還從以前的老臣當中選了幾個學問人品靠得住的招到長安親自佈置任務,建了一所像模像樣的史學館,除了修唐史,還要重修以前的歷朝歷代史書,按照新時代的標準重修史書。這個任務也向天下讀書人表明,至少大唐帝國在承前啓後方面還是有所作爲的。

而且這件事也很快傳到了在職的那些官員將領的耳中,加上年前回長安述職的官員和將領絡繹不絕,很快就隨著他們傳遍了天下,修訂史書在大多數老百姓心中可是一件大事,以至於很多人都以爲帝國要重新錄用之前的那些人才了,一個個激動不已。

天啓二年臘月二十九,長安的帝國大本營迎來了熱熱鬧鬧的新年,白天基本上這些帝國新貴都去皇宮去給李玄清夫婦百年,連帶著長安的大豪商大豪門也跟著湊熱鬧,各色禮物擺滿了萬福殿,李玄清也回送大家禮物,並且皇宮開宴款待大家。下午的時候李玄清代表大唐皇室和帝國政府祭拜天地宗廟,舉行儀式,然後沿途和百姓共同慶賀帝國新年,晚間的時候整個長安都沉浸在熱鬧和喧囂當中,各色禮花不斷升上天空,煙花爆竹成了全國各地最暢銷的節日禮物,甚至在江南一帶,流行起了春節送禮送煙花的。

“大哥哥,這個煙花我來點,我專門去找人定製的大煙花。”巧兮在長慶殿門口點燃了象徵著帝國皇家禮炮的超大型煙花,將節日的氣氛烘托到極點,身後來皇宮過年的馬老三、張天虎已經楊天成這些孤兒出身的天策軍將領看著燃放的煙花目瞪口呆,在他們這些人心目中,火藥應該是武器纔對,什麼時候可以變得這麼多姿多彩了?

“哈哈,傻小子,這可是一門技術。”張天虎看了看周圍的幾人,一本正經的笑道:“如今長安這邊已經集中了五家煙花爆竹製作廠,前幾天我還去轉了轉,什麼樣的煙花爆竹都有啊,如今的長安酒樓店鋪開業都用這個,那效果可不是一般的好,就是有點危險。”

“老師,你去看了?不會也有你的股份吧?要不帶我們分一點?”劉寶亮拉著陳凡走上前笑道:“老師你看我們幾個可是沒成親也沒家人的,怎麼的也得攢點老婆本吧?”

張天虎一腳將這個敲詐長輩的劉寶亮踢開笑罵道:“你們還好意思說,你看看人家薛洋,打了一次牂牁現在都有媳婦了,你們打了那麼多仗我也沒見一個帶個媳婦回來的?告訴你們啊,明年你們每一個都給我帶個媳婦回來,否則的話別怪我家法伺候。”

馬老三這一次難得的沒有拆張天虎的臺,反而跟著道:“聽到了吧,趕緊的努力,一個個老大不小了還沒成家。明年誰沒有媳婦你看看玄清怎麼收拾你們,說不定讓你們去三封去種樹去。”

這兩人一發話頓時讓所有人都苦著臉,這找媳婦哪有那麼容易,總不能去搶吧?劉寶亮嘀嘀咕咕的準備說兩句卻被李玄清打斷了,“我已經讓岑先生想辦法了,到時候沒找到的讓他給你們配一個,告訴你們啊,到時候不滿意的不許退貨啊。”

這句話一說出口頓時大家樂得哈哈大笑,放完了煙花衆人回到萬福殿去吃年夜飯,因爲徐天翔要去楊秋家踏門,所以早早的就走了,剩下的衆人開始推杯把盞繼續吃吃喝喝,這些人基本上一年裡也就年節的時候才能在長安聚一聚,所以見面之後各自敘說自己在各地的經歷和見聞,熱熱鬧鬧的倒也很有趣。巧兮因爲要照顧小天啓所以沒待一會就轉回後殿,想了想讓如煙準備了禮物帶著隨從去驛館看望蘭槿。

而萬福殿這邊還沒結束慕容翰海他們幾個大豪商也開始來皇宮串門。李玄清登基之後廢除了大部分禮儀規程,弱化了皇室高高在上的感覺,長安的皇宮部分甚至對外開放讓百姓也能夠感受皇室的日常生活。所以幾大豪商也成了皇宮的常客,只要李玄清在長安時常的他們也來皇宮。

衆人見面自然是免不了一頓寒暄,李玄清招呼門外的侍衛增加座位大家繼續在一起吃飯聊天。耶律家耶律亞齊的大兒子耶律明成看著大家吃喝的樣子笑道:“皇上,各位,我帶來了幾瓶好酒,咱們藉著皇上的飯菜喝上一杯如何?”說完之後從一旁的禮箱之中掏出幾瓶裝著紅色液體的玻璃瓶笑道。

“葡萄酒?你們家的商隊打通西域商道啦?”李玄清自然是一眼就認出來這是什麼,忍不住驚詫道:“我聽說西域商道到了沙洲就徹底斷絕了,你們這葡萄酒是從哪來的?不會是沙洲產的吧?”李玄清這麼一說大家都很好奇,這一年多以來,基本上幾大豪商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東部,只有耶律家在努力的經營西域商貿,所以基本上都不知道耶律家取得了多大成就。

“皇上說的對,絲綢之路到了沙洲就過不去了,往西就是回鶻人的地盤,再往西聽說是什麼天方大食人的地盤了,那邊漢人地位很低,咱們大唐的勢力和名聲也傳不過去,所以這些葡萄酒還是託沙洲的一位行腳僧帶過來的,也不知道味道怎麼樣。”耶律明成的話讓大家顧不得喝酒了,紛紛打聽西域的具體情況,不過耶律明成顯然有所準備,擺擺手道:“各位,耶律家關於西域的情報和見聞我已經讓人整理出來了,明天就會送到玄影衛胡統領那邊,聽說玄影衛那邊也有不少情報,估計會彙總之後送到各位手中的。”

“玄清,聽說你讓岑天時準備招人修唐史,是嗎?”耶律明成的話顯然讓大家勾起了對於西域的好奇,但是馬老三卻面色有點凝重道:“不知道對於西域唐史上面應該怎麼記載呢?”

“歷史是讓子孫後代能夠了解明白咱們這個民族是如何一路走過來的。關於西域關於安西要一筆一畫都要記錄在案,我們大唐是如何經營西域的,又是如何丟失的,都要如實記錄。以史爲鑑是讓我等能夠牢記歷史,也能夠告訴子孫萬代,國土問題是一個民族生存的根本問題,寸土必爭。否則將來咱們去安西也沒辦法像那些戰死西域,困守孤城的安西軍交代。”李玄清肅然道:“之所以要修唐史,就是讓大家讓百姓記得我大唐熱血,記得我大唐開拓進取的精神,還有我等先輩抗擊外虜前赴後繼的戰魂。”

“皇上,如果可能的話咱們早點打過去吧?安西那邊漢人如今已經很少了,就算有估計也都被同化了,他們在安西是要斷我等漢人的根,不準說唐言,不準隨唐姓,現在很多人都已經不記得我們的宗廟宗族了。”耶律明成雖然也不是漢人,但是得益於耶律亞齊的教導,早就把自己當作漢人一員,所以聞言立即道:“我耶律家在沙洲等地都建了貨棧,只要皇上需要必當是竭盡所能爲我大唐服務。”

“耶律兄客氣了。安西,我大唐一定會打回去的。這一次不會有任何人能夠阻攔我們。”李玄清擡起頭來目光炯炯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乌什县| 新营市| 牡丹江市| 龙山县| 蒙阴县| 开封市| 抚顺市| 罗山县| 正镶白旗| 福海县| 潼南县| 兴义市| 沽源县| 改则县| 辉县市| 万全县| 始兴县| 海晏县| 井冈山市| 教育| 万载县| 黄浦区| 电白县| 秦安县| 扎兰屯市| 灌南县| 邢台市| 金坛市| 榕江县| 德昌县| 元阳县| 洪江市| 汉川市| 曲阜市| 林芝县| 云梦县| 泰顺县| 静海县| 饶阳县|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