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

“兄弟們準備。”李陽所在的陣地是天策軍最前沿的陣地,此刻所有的天策軍士兵都已經做好了準備,一線戰壕裡面滿是天策軍的戰士端著槍瞄準前方,後方則分成三排,每一排士兵身邊都放著一個個彈藥盒,隨時準備填充子彈。

三段式戰術其實就是排隊槍斃,但是在實戰中分工和配合是極其明細的,有人負責端槍射擊,有人負責填充彈藥,中間絕對不能出現間隔,否則的話彈藥投送的密度就會出現問題,這在前膛槍填充時間長這個難題沒有解決之前是必須依靠人數和相互之間的銜接來完成的。

李陽看著被火炮和炸藥包炸翻的吐蕃騎兵依然契而不捨的往前衝忍不住搖了搖頭,轉身看了一眼身邊的親衛,只見一名親衛舉著千里鏡正在不斷的報出對方的距離,當最後一個三百米的數字被報出來之後李陽一聲怒吼,只聽到他所在的陣地一瞬間響起了激烈的槍鳴聲,無數股細小的白煙開始紛紛冒出,出膛的子彈呼嘯的朝著那些闖過爆炸的吐蕃騎兵而去,幾乎是在這邊槍聲響起的一瞬間,那邊無數的騎兵紛紛被擊倒在地。

此時天策軍第一排士兵射擊完畢之後直接將手中的長槍遞給後方的士兵,與此同時後方士兵手中填裝好的步槍也跟著遞了上去,讓前排士兵能夠持續射擊,而第二排士兵在接到已經放完子彈的槍支的時候則迅速遞給第三排,同時接過第三排士兵手中的步槍。第三排士兵則在接過第二排士兵槍支的時候迅速裝彈,然後循環往復,這樣纔會在任何時候都能夠保證第一排士兵處於射擊狀態。

李陽這邊連綿不絕的槍聲將突破炮火封鎖的吐蕃騎兵放倒在地,擋住了第一波攻擊,但是吐蕃十萬大軍幾乎是猶如疾風驟雨一般朝著天策軍的陣地而來,在這種人潮攻擊之下李陽的一萬支步槍的反擊很快顯得岌岌可危,即使炮兵竭盡全力去發射炮彈,依然無法消弭人數上的差距。而且在初期的混亂結束之後吐蕃人也漸漸適應了被炮彈襲擾的戰馬滿場亂轉的場面,開始逐漸組織起有效的應對攻擊,灰褐色的浪潮席捲著巨大的煙塵滾滾而來,整個大地的地面彷彿都要被碾碎了一般。

“讓二三線陣地立即投入戰鬥。”薛洋站在山頂上讓另外兩個陣地上的天策軍立即投入戰鬥,只一瞬間戰場上的槍鳴聲陡然加強了一倍不止,在另外兩線陣地的支援之下李陽這邊穩住了陣型,密集如雨的子彈投射出去之後,之前衝的最前的吐蕃騎兵幾乎是一排排倒在地上,受傷的戰馬和士兵成了此刻衝鋒道路上最大的障礙,騎兵衝鋒的速度一旦被打斷那麼在面對持續不斷的天策軍火力投射之下傷亡幾乎是成倍的往上漲。

不過此時薛洋已經無心去理會對面吐蕃騎兵主帥下一步應該如何調整部署了。在他的眼裡自己的部隊在野戰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少,前膛槍遵循的三段式戰法雖然能夠保證火力的密集度,但是卻極大的牽制住了自己的兵力,平均每一個士兵在射擊的時候就需要兩名以上的士兵輔助,自己七萬大軍佈置在陣地上,實際上真正參加到一線戰鬥的連一半都不到,即使配合火炮的攻擊依然是形勢不明。

上一次在弄棟城的巷戰中還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但是一旦真正的野戰這個漏洞被對方優勢的人數和兵種放大之後成了致命的問題。薛洋相信如果自己指揮騎兵發起進攻,即使付出巨大的代價也能夠很快突破這種火力封鎖。而騎兵一旦突破到步兵身邊,那麼火槍的優勢就沒有了,真要讓步兵用手中的步槍和騎兵刀對決只怕自己這七萬人未必能夠討到什麼好。

而這種情況薛洋剛剛思索不久,對面的吐蕃騎兵也開始了調整的部署,被天策軍的火力打懵之後對方的主帥開始果斷分兵,從後方抽調部分軍隊開始迂迴到天策軍陣地的東面開始發起第二條戰線的攻擊。本來就在努力鉗制對手攻擊的天策軍面對這種情況不得不加派人手投入戰鬥,這樣一來三段式的戰法就沒有辦法完整的保持了,三排士兵被抽調出一排去負責新的戰線。如果不是到了這個時候很多士兵已經很熟悉手中的武器,子彈填充速度大大加強,正面戰場很可能會被對方鑿穿。

此時的戰場雖然吐蕃騎兵改變戰術之後已經形勢大爲好轉,但是短時間內在火炮和炸藥包的支援下,天策軍兇狠的子彈依然牢牢把持著戰場的主動權,密集的子彈將對方的騎兵步伐牢牢的控制在三百米左右的距離上,而炸藥包的延伸發射則讓對方的後續衝鋒兵力陷入混亂,衝鋒的勢頭遠遠不能達到極致。但是薛洋在山頂上注視著戰場的形式臉色卻變得十分凝重,此時如果陳宇那邊沒有及時出現,那麼接下來必然是短兵相接。薛洋可不希望自己手中這些受了實戰訓練的士兵在白刃戰中被對方給消耗掉。

話說此時陳宇已經抵達戰場附近了,在佈置完攔截戰線之後他親率一個營已經趕到了吐蕃騎兵軍陣的後面,不過他想的和薛洋不一樣,他準備直接攻擊吐蕃軍隊的中軍位置,所以耽誤了不少時間。這一耽誤差點讓薛洋這裡面臨被突破的危險。不過站在他的角度而言,如果能夠直接突進對方的中軍必然極大的吸引對方主力部隊回援,這樣一來直接就可以翻盤,讓攻守雙方瞬間易形。

陳宇這邊五千人在逼近對方的中軍之後直接開槍,迅速將吐蕃後軍打亂,一排排的士兵邊行進邊開槍將原本被抽調去開闢第二條戰線的後軍剩餘人馬全部擊殺,順利的殺進了對方的人潮之中。

“前排衝鋒,後排裝彈,保持火力不要停。”陳宇邊往前衝邊怒吼,提醒自己手下的將士不要亂了陣型。而且等到抵近中軍的位置之後,陳宇命令部隊立即停下來就地防守,在增強攻擊效果的同時吸引對方的注意力。

一萬人的部隊,五千支步槍同時投射出來的彈丸瞬間將吐蕃部隊的中軍撕開一個口子,而且隨著陳宇的動作,這五千人的殺傷力也在短時間內達到極致,周圍的吐蕃士兵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被炙熱的子彈帶走生機,由於距離很近,那些士兵在射擊的時候幾乎不用瞄準,直接朝著人多的地方招呼,每一顆子彈都能帶走一條生命。

“神射手給我瞄準對方的將領射擊。”陳宇一把奪過身邊一名親衛的步槍瞄準前方一名百夫長,一槍過去直接將對手的半個腦袋打飛。他的這一聲槍響也讓周圍的幾十名槍法好的士兵開始脫離齊射的陣營,開始尋找那些將領挨個瞄準爆頭。雖然前膛槍的準頭不怎麼好,加上製造工藝也沒有後世那樣精良,但是在這些本身槍法就比較突出的士兵看來,摸準誤差之後還是能夠做到精確打擊的,有經驗的神射手甚至能夠做到百米距離上十發九中的逆天戰績。

陳宇的這個辦法很快就起到了效果,在前線的基層將領不斷被擊殺之後這些吐蕃騎兵顯然失去了指揮,主帥的命令無法傳達給底層士兵的惡果隨著時間的流逝迅速被放大,很多士兵在沒有後續的命令傳來之後陷入了盲目的混亂當中,這種混亂逼迫吐蕃主帥不得不從前線抽調人手過來圍剿陳宇。

而這一細緻的變化讓一直在高處關注整個戰場形勢的薛洋把握到了,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命令炮兵進行超越距離的極限射擊,二十門火炮經過短暫的射距調整之後再次怒吼,二十枚彈丸呼嘯而出,帶著一股灼人的氣浪在人潮中爆炸,幾乎是在一瞬間將一片區域徹底清空,這種集中的炮火讓那些剛剛準備回撤的吐蕃騎兵差點直接崩潰,許多戰馬在這一片驚天動地的爆炸之後開始盲目的亂跑愈發加劇了場面上的混亂。冷兵器時代最大的難題在薛洋集中炮火攻擊之後帶來的弊病讓吐蕃人的陣型面臨崩潰的危險。

吐蕃的主帥從前線抽調兵力的辦法在薛洋的火炮攻擊之下沒有行得通,而且還連帶著原本應該繼續往前攻擊的部隊也開始走向混亂的邊緣,無法掌控住局面的吐蕃騎兵數量越多越混亂,而此時的陳宇的一個營成了一個危害越來越大的毒瘤,持續在後方吞噬中軍的人馬,打亂中軍的整體部署,這種毒害讓吐蕃主帥根本無法應對。

而戰場的另一面在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之後,天策軍前線的士兵發現眼前衝鋒的吐蕃騎兵的數量越來越少,衝鋒的密集程度也越來越稀疏,那些漫山遍野的騎兵開始控制不住自己的戰馬,這一幕變化讓身處前線的李陽和李神福二人敏銳的認識到反擊的時間已經快要來臨。果不其然,薛洋在山頂上猛然間讓身邊的親衛吹響進攻的號角,號召全線投入反擊。

自從戰鼓隊被淘汰之後,天策軍各部隊已經開始裝備這種最新研製出來的號角,利用銅質金屬打造出來的外形和喇叭相似的樂器吹奏起來聲音高亢嘹亮,能夠在炮火聲中傳達的很遠,新式的號角聲讓天策軍紛紛越出戰壕超前猛衝,很多士兵甚至連刺刀都拔出來插在步槍上了。

而此時的火炮和前方陣地的上的弩炮卻在士兵衝鋒的同時幾乎是卯足了勁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投射出最多的炮彈和炸藥包,幾乎在一瞬間,剛剛停歇下來的戰場就被劇烈的爆炸接管了,炸藥包和炮彈在地面炸開帶起的無邊氣浪和碎石成了此刻戰場最強大的殺傷性武器,那些被打亂了節奏的吐蕃騎兵此刻再也無心進行戰鬥,整個戰場呈現出徹底崩盤的節奏。而那些衝鋒在第一線的天策軍士兵邊衝還邊持槍射擊,雖然此時準頭不是很好,但是一下子解放出來的七萬人人手一支步槍一瞬間爆發出來的火力卻在這最關鍵的時刻成爲壓垮吐蕃騎兵的最後一根稻草,七萬人的天策軍士兵一人一槍打出的彈丸直接將整個吐蕃騎兵的陣線整體往內收縮了十幾丈的距離,沿途的戰馬屍體和士兵的屍體幾乎淹沒了地面。

“嗚嗚”的牛角號此時突兀之極的在戰場響起,吐蕃主帥見到天策軍反擊之後開始準備撤退,這場戰役讓他根本摸不著頭腦就被打敗,對方的新式武器加上相互之間的配合讓自己手上的十萬大軍都沒有來得及鋪開陣型就被打敗。說實話簡直是窩囊之極,但是架不住此時形勢比人強,薛洋在反擊的同時命令前方的弩炮部隊開始跟隨步兵前進,保持戰場火力的支援力度。

而與此同時擺開一個圓形陣的陳宇此時也開始朝前移動,他是打的有聲有色,一萬人的部隊在對方的後方形成的圓形陣差點將吐蕃人的後路都給堵住了,激戰之中吐蕃主帥都差點讓神射手一槍斃掉,火槍在陳宇這邊成了所有吐蕃人的噩夢,這種無影無痕的武器根本就是防不勝防,而且前膛槍在防守上面天生就比進攻要好得多,短距離騎兵無法衝鋒的優勢也讓陳宇佔盡了優勢。可以說如果不是他率領一萬人的及時出現只怕今天薛洋的正面戰場出現的傷亡要務必慘重。

不過此時吐蕃人準備撤退卻未必有那麼容易,不說從後方追來的天策軍士兵,就是陳宇之前佈置的攔截防線就足夠攔住絕大部分吐蕃人撤退的道路。而此時追的最快的李神福也已經快要接近陳宇的陣地,這一幕讓陳宇果斷停止射擊,轉頭也開始加入了追擊的陣營。

“這場戰役總算是勝了。”遠處的山頂上,炮兵部隊已經停止開火,薛洋去看著戰場上的滿目瘡痍悄無聲息的嘆了口氣。

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
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潘县| 康定县| 黑山县| 克东县| 平邑县| 潼南县| 建昌县| 弥勒县| 三都| 临泉县| 含山县| 宝山区| 通城县| 桓仁| 康马县| 丽水市| 克拉玛依市| 溧水县| 工布江达县| 马尔康县| 双鸭山市| 合水县| 泾阳县| 井冈山市| 万荣县| 荆州市| 兴城市| 彭泽县| 香港| 远安县| 壤塘县| 阿合奇县| 田东县| 高台县| 达尔| 桐柏县| 衡山县| 济宁市| 垦利县| 易门县| 新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