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

長安天策府的這次臨時會議之後,李玄清領導的北方政權開始籌劃建立,長安被定爲首都,開始了全面的大建設時期,各項公共開支急劇增加,民政廳和建設廳按照首都的配置設置齊全了各項功能區,並且開始將新區往城外轉移,以此帶動城內居民區打破以前的那種以坊爲單位的建設模式,新區按照李玄清要求的以路爲線條進行方位區分,由此也推動了城市建設的新試點工作。

楊易領導的國民警衛隊和民政部的巡捕廳開始配合進行長安前期的防衛工作。軍方則利用這段難得的休兵時期,進行輪換整訓並藉此推動新式武器推廣的準備工作,各部隊以營爲單位抽調小部分軍隊進入河中和親衛營等進行聯合訓練。

雖然天策軍南北都已經停兵,南線抵達長江岸邊之後就駐足不前,內部除了忙著登基大典之外就是在中原新區推動土地改革已經工商業發展,沒有時間理會江南的事情,但是隨著李繼鵬等率領玄影衛正式進入金陵等地,整個中國南部都被一層愁雲慘淡籠罩,整個南岸的藩鎮勢力真正感受到了這股強大的力量在北岸集結之後對於自己的壓力。

天策軍江北方向此刻聚集著三十餘萬軍隊,分佈在從四川到蘇北幾乎整個長安北岸地區,雖然平均下來可能數量不多,但是天策軍都是分區駐紮,兵力相對集中,四川、荊州、山南等地進入天策府統治序列已經有快一年了,已經完成了交接工作,百姓安定下來之後日常事務軍隊不用插手,所以整個防線雖長,但是除了四川還留有兩萬人之外,剩餘軍隊集中部署在荊州到蘇北這長江下游地區,正對面隔江相望的薛枚、杜洪和鍾傳已經佔據著長江出海口的錢鏐首當其衝,幾乎是夜不能寐。

在天策軍這股強大的外界壓力之下,這幾乎勢力逐漸走向合流,其中東邊的錢鏐和自己昔日的老上司董昌講和,雙方在臺州以北錢塘江以南劃定了界限暫時休兵。而薛枚也在常州等地和紅巾軍首領談攏,各方勢力約定時間在金陵進行秘密會晤,商議自保計劃。

但是也就在此時,各家使者也從天策府大本營返回,帶來關於軍隊方面的消息倒是沒什麼用處,但是一條李玄清不日將登基稱帝的消息卻讓這些人惶惶不可終日。因爲朱全忠稱帝之時這些人基本上是嘴裡面口號喊得很響亮,實際上卻沒有一個主動北上勤王的。此時天策軍收拾完朱全忠的僞政權,如果真的要以自己宗室的身份登基稱帝還真的沒有什麼問題,更有甚者小道消息說昭宗皇帝蒙難之前傳國玉璽實際上已經被韓全海帶往長安。如果消息屬實的話李玄清上臺真的是沒有任何問題。本來大唐皇帝的寶座雖然所有人都覬覦,但是其實也沒太把這個寶座當回事,基本上各人守著自己的那一塊地盤對於朝廷是聽宣不聽調也就可以了。但是那是建立在中央政權無力對付這些手握軍權的藩鎮的基礎上的。如果李玄清上臺的話,倚靠手中的天策軍豈不是如虎添翼?公開違抗長安的命令?那肯定會被就勢滅掉。如果聽從指令,那豈不是將自己的基業拱手讓給他人?

實際上李玄清登基的消息給此刻大唐所有的藩鎮勢力一個兩難的選擇,一旦李玄清稱帝,實際上不管你願意不願意,長安就變成了所有人的頂頭上司,各藩鎮除非立即舉兵反抗否則就必須要遵從號令行事。這一刻這些人才真正明白當初朱全忠爲什麼在長安一定要將昭宗皇帝搶到手,也明白了歷史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威力所在。

只是想清楚這一點之後卻沒有絲毫的辦法能夠應對,金陵自保密會上雖然錢鏐和鍾傳兩人力主建立一個超越防區的聯軍制度從而應對來自北方的寒流,但是無奈其他人基本上都只想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連金陵城的地主薛枚也對於這種制度報懷疑態度,第一次會議不歡而散。

不過會議雖然沒有達成共識,但是在壓力面前這些人在情報共享等方面卻提前整合起來,這也算是一大進步了。會後各自回到自己區域的幾人不約而同的開始大規模招兵買馬,企圖擴充實力對抗天策軍。但是這一輪擴軍卻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災難,就算是最富庶的薛枚防地,金陵附近的江南精華之地也是怨聲載道,更何況類似於嶽州和臺州等本來就貧弱地區了。

這些消息在李繼鵬抵達金陵之後被玄影衛陸續探聽到,並隨機被彙總整理髮回長安大本營。而且爲了配合下一步行動,李繼鵬開始祭出胡小四之前在汴州的那一套蠱惑人心的辦法,背地裡宣傳北方天策府的各項政策,搞地下黨工作,這樣一來玄影衛部分人員開始了最早期的地下宣傳工作,李繼鵬煞有其事將北方政策委託慕容家的印刷廠印成一本本小冊子進行秘密發放,著手建立起天策府最初的追隨隊伍。

這些消息傳回長安之後不論是李玄清和徐天翔等軍方人士還是忙著籌劃登基的岑天時等人均是不屑一顧。連場大勝之後的天策府從高層到下面百姓無一不是心高氣傲,大唐舊日的雄風和不屈不撓的熱血在長安被重新點燃。日常百姓的生活也漸漸從柴米油鹽轉化成了國家興亡,昔日封疆萬里的大唐盛世百姓心性也被重新激發。

而長安城的擴大和重建也讓這些百姓開始明白天策府八成是要重建大唐朝廷了,很多百姓開始自發的朝著天策府的工地而去,許多人甚至當場表示就算是不要工錢也要出人出力建設新長安。

天策府這邊忙著籌建登基大典,剩下的時間也已經不多了,很多工程都是晝夜兩班倒開工,倒是長安皇宮內的李玄清有點愁眉苦臉,和巧兮拿著崔瀣送來的皇帝和皇后冕服穿在身上不太自在。

“大哥哥,這就是山河地理裙啊?這該有多長啊?”巧兮穿在身上身後如煙等幾個宮女捧著裙襬拖得老遠。

李玄清笑道:“這可不是山河地理裙,這是漢服宮裝,不過和山河地理裙也差不多,只是更長更華貴而已。”老實說李玄清穿著自己身上的帝服皇冕也覺得不太自在,太過於奢華,容易讓百姓跟風相隨。

“那要不大哥哥咱們自己設計一個?現在還有時間,我去找徐大哥在長安城的師傅開始重新設計,讓他們加班加點應該可以重新制作,順帶著還可以給其他人的服裝一併設計了呢。”巧兮興趣盎然,笑道:“待會我去找慕容姐姐,我們倆一起設計,保證不會耽誤時間的。徐大哥家的製衣廠師傅多,而且機器也多。”

李玄清一看巧兮臉上的笑意頓時明白他要設計什麼服裝了,頓時一笑道:“好吧,這件事就交給你了,乾脆我待會吩咐崔瀣讓他找人蔘與一下,將所有的禮服重新設計,不要用這些奢華又不方便的服裝了。新朝新氣象也應該約束奢華之風。”

巧兮笑道:“設計服裝我最有天賦了,回頭有時間我可以去開設一家服裝設計學校。”說完吐了吐小舌頭,有點羞澀道:“服裝設計其實可以改變民風,這一點可以走在前面。”

李玄清被她說的一愣,隨即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點頭道:“這個可以嘗試一下,需要什麼我也去支持一下。”

“大哥哥你忙軍國大事吧,這種小事我包了。”巧兮拍著小胸脯笑道。

夫妻倆本來在說說笑笑討論這禮服的設計時,徐天翔等走了過來,巧兮看到他們來了之後和如煙回寢殿去換衣服去了。李玄清招呼徐天翔和楊天成幾人坐下來道:“你們幾個最近沒有什麼軍事行動,是不是有點閒了?”

“主公說的是啊,這不是被岑先生抓過來當差了嘛!他這兩天天天盯著長安城的天地壇的施工,還要籌備禮儀禮典,忙的是腳不沾地,所以我們兄弟幾個只能幫忙了。”楊天成苦笑道一聲之後繼續道:“主公,之前我們將領的品級基本上確定了,後續修改了一下也沒有超脫之前的範疇,岑先生讓我們來問一下文官品級和爵位的事情,主公是不是有什麼指示?”

李玄清聞言點點頭笑道:“他不提我還真忘了這件事。你們這兩天幫忙擬定一下吧,總的原則是兩點,軍職中營一級的要和政務官省級布政使對應,然後順次前排,副職也算入這一級,其次就是軍政兩方召開重要會議的時候對方要出一名代表列席參加,不過不能左右會議的主題。這就和咱們的軍政聯席會議是一樣的。”

“至於爵位嘛,可以考慮之前的爵位,但是隻保留稱號,剩下的所有福利待遇和特權全部沒有。爵位以後就是涌來表彰對於國家百姓有大功的人的榮譽稱號,不得作爲特權階層寄身的途徑,這一點要著重強調。”李玄清肅然道:“咱們的社會發展已經夠快的了,第一代人努力之後基本上就能夠保證子孫能夠獲得比較好的起點,再給特權待遇其實就是助長他們坐吃山空的氣焰,這也是社會腐化的一個導火索。子孫自有子孫福,不要妄想著倚靠自己這一代就能夠福澤後世,歷史教訓告訴我們這樣做反而是害了他們。每一代人想要獲得社會財富和地位就必須倚靠自己的努力。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證社會發展的公平和公正,這樣子孫後代自然不會混的比我們差。”

一行的胡小四點點頭感慨道:“主公說的是,咱們之前都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最知道創業的艱難,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是人上人。倚靠先賢留下的財富就想著做人上人,最終還會被底層百姓推翻。咱們與其給子孫後代留下什麼特權財富,還不如留下一個清明公平的社會,這樣至少他們能夠憑著自己的努力獲得屬於自己的財富。”

“其實政權的穩定除了百姓的支持以外,就是如何確保有一個相對公平的上升渠道。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考慮的一個問題。印刷技術普及之後其實文化知識也在教育廳的普及之下越來越大衆化,也就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姓需要一個上升的渠道,政權也需要不斷的新鮮血液進入保持活力和穩定。那麼我們在架設權力分配格局的時候就必須保證各項權力的相互制約和平衡,這樣纔不會出現一方獨大導致權力失衡,掐斷正統的社會上升渠道,導致內部矛盾激化。”李玄清點頭道:“這是我們這一代人需要做的事情。”

“主公放心,咱們這幫兄弟都明白。只要我們在就不會允許有人破壞這種社會架構的。”徐天翔點點頭道。

楊天成跟著點頭道:“主公要不趁著登基大典將這些原則寫入大唐律法當中去如何?這樣窮一代人潛移默化必然可以讓這些理念深入百姓心頭。只要大家約定俗成之後就不會那麼容易改變了。”

“這件事我會抽時間和律法院那邊溝通一下,反正大唐律法會在稍後頒佈,也不急在這幾天。正好你們來了,有件事想和你們說一下,軍方將領的禮服就以後勤部最新採購的軍常服爲標準,沒有軍事任務的出營士兵和將領一律不得著鎧甲出現,以軍常服爲準。禮服只有在重大節日或者特殊時間才能夠穿著。要加強軍隊內務的重要性,不要鬆懈,我們的軍隊退役士兵要做到帶動百姓新氣象的重任。”李玄清道:“這件事以後在和平時期要作爲軍隊常規工作的一部分進行。”

“主公放心,總參和後勤部、政訓處已經聯合發佈軍隊一號令,將這個作爲軍事主官考覈的一部分進行了,而且各級單位也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不會耽誤事的。”徐天翔點頭道。

李玄清聞言點點頭笑道:“好了,正事說完了,你們對於登基大典還有什麼想法沒有?”

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
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远县| 盱眙县| 柘荣县| 沂水县| 赣榆县| 乌兰县| 延津县| 鹿泉市| 阳春市| 突泉县| 民勤县| 阿拉善盟| 鹿邑县| 抚宁县| 水城县| 化隆| 南召县| 互助| 沛县| 聊城市| 久治县| 门源| 衡东县| 塔城市| 从江县| 乌拉特中旗| 布拖县| 纳雍县| 布拖县| 桃江县| 兰溪市| 乌海市| 高清| 兰州市| 奉节县| 晋江市| 鄂托克前旗| 南投市| 韶山市| 大洼县| 萨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