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

“巧兮,婚服準(zhǔn)備好了沒?”隨著年節(jié)的快速接近,天策府除了值守人員和駐軍之外,其他各機構(gòu)開始從前段時間緊張忙碌的工作中逐漸放緩了腳步。而此時的外部環(huán)境也還算不錯,李克用的河?xùn)|軍在長安之戰(zhàn)戰(zhàn)敗之後,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元氣大傷,身處北線的李克用在得知消息之後緊急從河套撤軍,回到太原府,也給了天策軍一個緩和的環(huán)境。所以年節(jié)快到了,李玄清也徹底閒了下來,開始帶著巧兮難得享受一把休閒時光。此刻兩人獨自來到驪山腳下,冬季的驪山白雪皚皚,戰(zhàn)亂之後人跡罕至,兩人下馬之後徐徐朝著山上走去。

“放心吧,早就準(zhǔn)備好了。我自己找徐大哥的作坊裡的師傅做的。”巧兮俏臉被凍的通紅,但是神情卻很興奮,銀鈴般的嗓音好似來自天外一般,“大哥哥,咱們這次結(jié)婚不會出變故吧,上次都快結(jié)婚了結(jié)果大哥哥你人就不見了。”說完這句話之後,原本明亮的眼神微微一黯。

李玄清也是輕輕嘆息一聲,前世哪知道還會發(fā)生這種事情呢,不過還好這一世兩人奇奇怪怪的又碰到了,所以想到這裡李玄清上前牽住了巧兮的雙手,笑道:“這一世沒有任何人能夠給我們分開。上一世我們沒來得及的這一世大哥哥保證說到做到,咱們舉行一場千年婚禮。”

“大哥哥我們把玉獅子放在這,然後去找楊貴妃吧,看看他當(dāng)年沐浴的地方還在不在了。”巧兮嫣然一笑,拉著李玄清的手沿著驪山御道就往上走。

驪山是隋唐時期皇家園林,上面的亭臺樓閣壯麗巍峨,而且很奇怪的是驪山行宮歷經(jīng)安史之亂、黃巢起義以及後來一系列的動亂卻基本上保持完好,倒是二人感到意外。如今關(guān)中盡收天策府治下,驪山行宮到時候也被圈進了皇家園林之列,到時候整修完畢之後會酌情對所有百姓開放。

兩人走走停停,沿御道來到石甕水塘,只見白雪覆蓋之下,水塘冒出絲絲熱氣,巧兮伸手在水中撈了撈笑道:“大哥哥,果然這裡的水和後世一樣,都是溫的,一點都不冷。”

此時的驪山處於雪後初晴,陽光照耀之下,巧兮身著粉色衣裙,宛若翩翩仙子臨塵,嬌美恬靜,彷彿盛開的雪蓮花一般美麗。這一剎那的美讓李玄清都不敢打擾。

看著一如前世兩人來到驪山時看著自己的李玄清,巧兮也是禁不住笑了,走過來拉著李玄清的手道:“咱們?nèi)トA清宮好不好?”

李玄清一笑,伸手將巧兮攬住,身形躍起,猶如一隻大雕一般飛上雞上架,從這裡抵達西繡嶺,兩人攜手走過烽火臺,細細觀賞了一番之後開始去往下一個地方。此時的烽火臺已經(jīng)是驪山華清宮的一部分了,隨後的飲鹿槽和金沙洞卻和後世略有不同。尤其是金沙洞,此時尚沒有後世那種因爲(wèi)旅遊而生加硬套上其他典故。此時的金沙洞還是保持著當(dāng)初的特色,這個俗稱幽洞的地方是當(dāng)初唐明皇和楊貴妃幽會的秘所。

李玄清和巧兮帶著兩世的記憶,每一處所見所聞給他們帶來的自然和別人不同。“一別驪山歲已深,林花依舊繡嶺岑,歸尋當(dāng)日新開路,隱約苔痕下翠蔭。”巧兮看著眼前孤峰從中傲然聳立的蒼翠亭笑道。

“巧兮,不帶這樣的,這是宋朝的詩好不好。”李玄清悄悄颳了一下她的鼻子笑道。

“就帶這樣的。那要不大哥哥你也朗誦一首唐詩啊?”巧兮纔不理會李玄清的話,歪著腦袋問道。

這一下倒是讓李玄清頓時語塞,這一時半會的哪想的起來,所以笑道:“來驪山我只記得白居易的《長恨歌》,剩下的我可是什麼都不記得。”

“那就去長生殿去看看吧,也不知道長生殿還在不在了。”巧兮拉著李玄清就要去找長生殿在哪,卻被後者一把抓住朝著晚照亭以東長生殿的方向而去。

此時的長生殿尚且沒有破壞,朱玫被猝不及防堵在長安,沒來得及逗留驪山,也算是保住了這個後世無限嚮往的地方了。只是驪山行宮雖然沒有被破壞,但是僖宗、昭宗兩朝都沒有精力去維持,所以長生殿也就沒有了昔日的輝煌,顯得有些破落,但是好歹主體建築都還在。

巧兮看著寂寥無人的長生殿,身形有點怯怯,長裙曳地,站在殿內(nèi)清冷的地面上,顯得有點單薄,北風(fēng)從殿門處不斷吹來,身上的披風(fēng)隨風(fēng)飄擺,搖曳生姿,煞是好看。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wèi)連理枝。”李玄清走過去,將他輕輕抱在懷裡,曼聲吟道。

“當(dāng)年玄宗皇帝在此留下的遺蹟,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是物是人非了。”巧兮喃喃自語道。

李玄清也是有點感慨道:“當(dāng)年玄宗皇帝留下了一個千古傳說,你我不就是追尋這個傳說而來嗎?本來我以爲(wèi)自己獨自一人來到這個時代是何等的孤寂和無趣,沒想到蒼天有眼,居然把你也送了過來,頓時覺得老天爺也是公平的,至少對你我而言是這樣的。”

“咱們走過了千年的時光,也算是尋夢到此,不枉這光怪陸離的兩世情緣了。”李玄清看著懷裡巧兮明豔姣好的面龐,微微一笑。此時此刻,他再不是那個自信洋溢,揮灑自如的天策軍主公,而是後世那個平凡少年,對著自己的另一半,許下的諾言。

“大哥哥,兩世了,我都被你撿回來了,這應(yīng)該就是緣分所致吧,不然大千世界,蕓蕓衆(zhòng)生我怎麼會就碰到你了呢。”巧兮似乎也想起了這兩世兩人初次相遇的情景,語氣中帶著化不開的情義。

“這叫追憶逝水年華。”李玄清一笑,道:“後天,咱們就成親了,兩世情緣,終於修成正果了。這一世不會出現(xiàn)意外了。”

“走吧,咱們回去準(zhǔn)備準(zhǔn)備,結(jié)婚是大事,不能馬虎的。”李玄清故意板著臉道。

“那我走不動了,擬揹我下去。”巧兮耍起來賴皮,拖著李玄清的胳膊,跟著直接趴到了後者的背上。

“哇塞,巧兮,你怎麼這麼重?要減肥了知道不?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以胖爲(wèi)美的時代了,現(xiàn)在講究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了,回去趕緊減肥,不然不要你了。”李玄清腳下一劃,差點栽倒在地。

“你太壞了,我怎麼可能胖?你敢不要我,我打死你。”伴隨著巧兮巧笑嫣然的嬌斥聲,李玄清一把將巧兮抱起,腳下生風(fēng),身形恍若一道霓虹一般穿越崇山峻嶺,飛速朝山下而去。與此同時,一聲長嘯震動天地,呼喚玉獅子前來。

不多時兩人到了山下,玉獅子也忠實的站在道口等待,一騎絕塵,伴隨著雪後驕陽,朝長安城縱馬而去。

兩人剛到長慶宮門口就被岑天時堵住了,後者看著兩人縱馬而來哪還不知道去幹嘛了,所以李玄清看著巧兮羞紅的面龐,微微一笑道:“先生這是有何急事?”

“我說主公啊,你是真不急啊?這後天就是成親大典了,你還有心思出去玩啊?”岑天時苦笑道。

“成親大典?什麼成親大典?”李玄清沒反應(yīng)過來,吶吶的問道。

岑天時也知道自家這位主公不在意這些禮儀,原本也沒打算去煩他,只是這段時間一忙政事就把這些給忘了,此時才急急忙忙想起來,所以急道:“主公現(xiàn)在可不是什麼平民百姓,而是大唐的宗室,靈陽郡公。婚禮自然要按照宗室的公侯之禮的規(guī)矩來了。”說完苦笑道:“臣本來也給忘了這事,還是崔瀣從靈州趕了過來提醒我們纔想起來。我已經(jīng)讓民政部各個首腦全部停下手中的事情,讓天翔也通知了軍部各下屬機構(gòu),還有兩天時間,這個事情一定不能馬虎,不然會被人笑死的。”

李玄清眉頭一皺,拉著巧兮和岑天時走到長慶宮內(nèi),道:“我隱約記得,如果按照公侯之禮的話,那兩天時間根本來不及啊,你們打算怎麼辦?還有那個崔瀣,他怎麼來了?不打算跟著楊復(fù)恭去山南西道嗎?”

岑天時這時候哪還會理會什麼崔瀣啊,直接道:“其實公侯之禮前面的幾個步驟現(xiàn)在可以直接省掉不要的,主要就是婚禮現(xiàn)場的佈置和主公的服飾,這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太過於繁瑣,我們這些人基本上都不會這些。我已經(jīng)讓崔瀣全權(quán)處理這件事了,主公和巧兮姑娘的品冠冕服現(xiàn)在已經(jīng)制作好了。剩下的也都在佈置了。主要就是這兩天主公不要外出了,熟悉一下這些禮儀規(guī)程就可以了。”

李玄清看著岑天時一臉鄭重的表情,也知道他們此刻在想什麼,自己的婚禮關(guān)係太大,甚至直接折射著天策府在全天下人心中的影響,所以想了想還是沒忍心去打斷他,點了點頭道:“這幾天先生辛苦了,有先生輔佐,我們的大業(yè)順利多了。”

岑天時見到李玄清點頭也是鬆了一口氣,道:“雖然主公的婚禮變得繁瑣了,但是天時一定會安排好的,請主公放心就好。”說完對著巧兮一拱手笑道:“天時也代表天策府上下多謝巧兮姑娘體諒。”

他這一行禮讓巧兮慌忙站起身來回禮道:“巧兮不敢當(dāng)先生大禮,天策大業(yè)事關(guān)千萬百姓,巧兮一切都聽大哥哥的。”

岑天時見到大事已經(jīng)辦完,索性坐了下來道:“那個崔瀣還想著主公有時間見他一面呢。”

岑天時這一說李玄清忽然響起了一件大事,皺了皺眉頭道:“先生不會是想讓崔瀣來皇宮當(dāng)差吧?我正想和先生說呢,我打算取消宦官一行。”

李玄清的話讓岑天時沉思起來,巧兮見到兩人說話轉(zhuǎn)身走到後殿去準(zhǔn)備食物去了。

不怪岑天時思索李玄清的話,這個時代只要是有識之人基本上對於唐代的宦官集團沒有好感,把持朝政,左右政局,甚至是控制皇帝的廢立,這些臭名昭著的罪行是一說一大堆,但是貿(mào)然取消宦官,那以後宮廷內(nèi)的事物怎麼處理呢?

見到岑天時擡起頭來看著自己,李玄清點點頭道:“本來宦者就是有傷人倫,而且宮廷使役也不用那麼保密,歷來皇家秘聞之所以需要保密是因爲(wèi)害怕百姓因此而議論。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愚民政治。我等所要塑造的大唐,是一個開放的大唐,一個言論自由的大唐,要讓百姓願意開口,喜歡開口,國事,是國之大事,自然需要百姓參與。只有全民參與國事,才能夠人人都會爲(wèi)了國家,爲(wèi)了天下而積極出力。”

李玄清的話太過超前,其中的理論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驚世駭俗,這種全民參與國事的想法和歷朝歷代奉行的愚民可治的治國之策背道而馳。所以岑天時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怎麼說,不過這兩年多以來李玄清提出的重重治國之策雖然新奇但是卻有絲絲神奇之處,所以岑天時也不打算一時半會的理會這些話,再說現(xiàn)在談這些有點太早了。反正知道了李玄清要取消宦官的意思就行了,想到這裡也就不再糾結(jié)這些了,笑道:“主公的意思臣明白了。不過崔瀣此人如果這次大典辦得好的話還是給他留條路吧,畢竟我們這羣人當(dāng)中還找不出熟悉禮儀的人。”

李玄清點點頭道:“這些事情先生看著安排就好,只要安心做事,天策府不會埋沒人才的,也不會有人歧視他的身份。”

說完了這些岑天時和李玄清開始討論婚禮的具體細節(jié),由於時間緊湊,基本上沒有邀請什麼人,除了天策府的各主要首腦之外,也就只有寥寥無幾的幾位豪商了。多年以後兩人再次談起這件事的時候也是感慨頗多,雖然成親大典匆忙倉促,但是卻在無意當(dāng)中開啓了帝國新時代的氣息。

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zhàn)(下)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fù)河西(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zhàn)術(shù)(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zhàn)術(shù)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zhàn)(中)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yè)準(zhǔn)入資質(zhì)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zhàn)(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fù)河西(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fā)疏勒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zhàn)(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zhàn)第五百八十章 發(fā)戰(zhàn)爭財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二十七章 戰(zhàn)前整編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tǒng)一進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yè)發(fā)展(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zhàn)(五)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fù)河西(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lián)盟(中)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yè)的春天(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yè)革命與五年計劃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zhàn)止和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zhàn)(四)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fù)河西(五)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七十七章 關(guān)中聯(lián)盟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zhàn)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fù)河西(二)
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zhàn)(下)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fù)河西(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zhàn)術(shù)(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zhàn)術(shù)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zhàn)(中)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yè)準(zhǔn)入資質(zhì)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zhàn)(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fù)河西(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fā)疏勒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zhàn)(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zhàn)第五百八十章 發(fā)戰(zhàn)爭財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二十七章 戰(zhàn)前整編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tǒng)一進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yè)發(fā)展(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zhàn)(五)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fù)河西(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lián)盟(中)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yè)的春天(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yè)革命與五年計劃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zhàn)止和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zhàn)(四)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fù)河西(五)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七十七章 關(guān)中聯(lián)盟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zhàn)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fù)河西(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市| 淳安县| 泗洪县| 孟州市| 黄骅市| 那坡县| 大兴区| 泰兴市| 宝丰县| 同德县| 和林格尔县| 元氏县| 延寿县| 双桥区| 麦盖提县| 内乡县| 昆明市| 福贡县| 石泉县| 汉阴县| 惠东县| 田阳县| 仙居县| 嵊州市| 大同县| 天祝| 板桥市| 康乐县| 若尔盖县| 互助| 仲巴县| 盐津县| 武冈市| 遂昌县| 庄浪县| 大冶市| 浦东新区| 合水县| 龙岩市| 绥德县| 安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