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

天啓三年六月初,從虎丘關趕來的拓跋思諫接替了軍方代管的甘州政務,並且調來了國民警衛隊和警衛部的人維持城內秩序,並且安排部分人手外出剿滅散兵遊勇和沙盜等陰暗勢力,迅速扭轉甘州因爲戰爭而越發混亂的局勢,並且從府庫也就是之前回鶻人的倉庫中劃撥了部分糧食等生活物資發放給那些因爲巷戰而失去親人的百姓,並以此來作爲以工代賑的酬勞讓這些百姓以及之前大戰的俘虜快速修築被打破的城池以及周邊的道路,恢復和後方的交通。拓跋思諫對於這些很是熟悉,快速分配下屬的各級官員到位,然後各自分工處理各項事務。而隨著拓跋思諫的到來後方耶律家的長子耶律齊也於六月初十趕到甘州,協助拓跋思諫處理回鶻人的問題,伴隨著他而來的是商隊帶來的物資補給以及大量從中原運來的商品。這對於戰亂之中恢復的甘州來說彌足重要。

耶律齊的到來對於拓跋思諫和萬毅這兩位當前西北的軍政一把手來說也就意味著長安大本營那邊已經在準備執行第二階段的任務了,所以兩人合計了一下之後通知耶律齊加大從後方運輸水泥等建築器材,準備打通從甘州到虎丘關的直道,修築西北水泥路面,確保交通一路暢通。而與此同時萬毅的西征軍主力也開到城外紮營,隨時準備開拔。

“啓稟大帥,玄影衛肅州緊急軍情?!睅泿ぶ畠热f毅看了一眼情報遞給劉璇和李立三,兩人對視一眼之後異口同聲道:“這是曹家的計謀?!?

“龍家要出事,只怕短期之內就會有徵兆,趙四你去通知玄影衛必要的時候可以和對方接觸,讓飛鷹旅配合你們行動。另外安西營也派出去前往肅州境內潛伏,你也可以調動?!比f毅唯一沉吟道:“你即可前往肅州見機行事,要保證龍家心向大唐的勢力能夠在危急時刻得到接應?!?

“請大帥放心,趙四必定完成任務?!壁w四接令之後匆匆出營開始和安西營一起趕赴肅州,準備策應龍家。

“大帥,我怎麼覺得這個龍家龍玄很奇怪啊,這個時候組織力量反家主,怎麼看怎麼詭異啊,會不會其中有詐?”趙四走後劉璇還是有點驚疑不定,顯然他對於龍家的舉動有點奇怪。

“也不奇怪,歸義軍入城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將龍家的商貿這一塊全部收歸已有,這等於斷了龍家生存的命根子,是個人都會這樣的。而且龍玄一早就是主管龍家貿易的,對於商貿的敏感性比起其他人都要足,雖然龍家家主有可能有別的考慮,但是站在龍玄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是絕對不可以接受的?!崩盍⑷@然很相信玄影衛的情報,搖搖頭道:“而且曹家也是主管商貿的,這可是壯大曹家力量的時候他們怎麼可能不會下手呢?我才龍家家主也許正是看到了這一條纔會答應的?!?

“這件事咱們不必討論,就算是陰謀,玄影衛也足以應付。”萬毅的話制止了兩人的爭論,顯然這位西征主帥心裡有了計較,而且對於玄影衛有著充足的信心。

事實上就在萬毅這邊還在討論龍家的事情的時候,已經出發的趙四和張勝也在說這件事,趙四將之前收到的消息和張勝簡要的說了一下,結果張勝很快得出了一個和李立三相似的結論,而且直接判定,龍家如果持續被歸義軍吞併,那麼龍玄遲早會反出龍家。

看著趙四奇怪的眼神,張勝接著道:“趙將軍可能有所不知,龍玄的才能其實不下於龍家當代家主,只不過他本來是龍家七脈之一六房的庶出,是靠著自己的努力才爬上來的,其人心志堅定而且富有謀略,對於龍家內部的鬥爭一直都心有不滿,這麼多年依靠著掌握商貿的機會積蓄自己的力量,可謂是野心勃勃。值此動盪之際加上我大唐兵臨城下,他肯定會做出自己的選擇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和歸義軍節度使張朝奉有仇,和曹家也打過好幾次貿易戰。”

張勝的話讓趙四瞬間就對這個龍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笑道:“你這個情報可是很及時啊。張兄弟你在這西域可是門清啊,以後還望多多協助一下玄影衛行事,等到長安我定會想統領彙報,給兄弟記功的?!?

“門清倒不至於,只是以前我們都是被這幫傢伙攆的東躲西藏,只能藏身地下。唉,說起來也是讓人悲憤,堂堂炎黃後裔,大唐子民居然被這些蠻夷稱之爲唐寇?!睆垊僬f完這些臉色變了變,但是隨即就笑道:“不過總算老天待我等西域漢民不薄啊,終於等到了大唐重回西北?!?

“西域光復不僅僅是帝國的努力,更應該包括像張兄弟這樣堅貞不屈,孤軍奮鬥幾十年矢志不渝的漢民後裔纔是。否則的話我們就算回來了,也會失去基礎。”趙四搖搖頭看著張勝滿臉的皺紋嘆息道,“來之前皇上一直在擔心西域漢民的生活,他是怕百年的斷層會讓這些身處異族統治下的漢民會失去了往昔的骨氣,失敗不可怕,怕的是失去了精氣神,失去了對於大唐的信心,失去了對自己的信心。我想這也是皇上讓你們安西營所有的將士返回長安的原因,他是不放心,要親眼看一看,看看你們這些在西域的這些兄弟的不屈和傲骨。”

說到這裡張勝也是唏噓不已,當時他率隊前往長安的時候可能還未想到李玄清爲何執意要見自己,但是此時聽到趙四這樣一說頓時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不禁肅然道:“西北漢民雖然處境艱難,但是真正時刻心念大唐的肯定會是大多數的,我等本就是華夏子民,自當時刻謹記皇上的話,掃平西域,光復安西?!?

趙四點點頭,對於張勝的反應聽在了心裡,從河西到甘州這一路走來,雖說很多漢族百姓都已經改換門庭好幾代,甚至都已經忘記了自己曾經是漢民後裔,但是依然擋不住的是那些從深山老林,大漠邊緣聞訊趕來的一支支遺族,他們纔是大唐在西北的希望。

“其實龍家當年也算是我等唐民,而且還是當年的焉耆王族,只不過百年的變故他們早已經忘了這件事了吧?”張勝忽然說了一句,不過他比較沒有像玄影衛那樣專門調查過龍家這些年遷徙的歷史,所以也不確定龍家的來歷所在。話說像張勝這樣的當年安西軍保留下來的後裔前代歷史在一代代口耳相傳之中很多都已經遺漏了。

而在張勝和趙四說起龍家的時候其實此時的肅州龍家大本營之內,一股股暗流也在不斷的涌動,歸義軍突然的強勢入駐自然給了年輕一代的龍家子弟很大的反感,甚至這種情緒都發泄到了龍家軍統領龍毅身上,很多人都認爲是他戰敗之後將歸義軍給引了進來。而失去了商貿管理權之後更是直接威脅到絕大部分龍家人的財富,這讓這股反感和暗流甚至就連龍家主龍王暫時都沒辦法壓下去,爲了暫時避免矛盾激化,主管貿易的龍玄和龍家軍統領龍毅都被龍王罷職,回家反省。而值此風雨飄搖之際,內憂外患的龍家被這樣打擊之後人心也徹底散亂,不說年輕一代的心高氣傲,就連龍玄自己都已經心懷不滿。尤其是最近幾天歸義軍已經和龍王商議兩軍聯合整編共同對抗天策軍。這在所有人看來就是直接飭奪龍家的軍權。

亂哄哄的年輕一代人在共同抵制未果之後一些激進分子開始了行動,幾乎就在當天夜裡,三名龍家嫡系子孫就私自拉著龍家軍部分軍隊突然開出城外,然後消失不見。而更加奇怪的是第二天雖然龍家和歸義軍甚至就連逃難到此的回鶻人都參與搜查卻硬生生的沒查出所以然來。對此歸義軍那邊的主帥李明振明顯看著龍王的臉色都不對了。對於他而言這明顯就是龍家自行商議好的,不願意交出軍權聯手抗敵。

而此時被罷職在家的龍玄聞訊卻臉色變得異常難看,此次被年輕一代拉走的軍隊雖然不多但是卻是一個明顯的信號,年輕一代的龍家人不甘心被歸義軍吞併,而對於歸義軍而言這更是一道深深的隔閡,只怕他們是不會相信龍家的誠意了,如此一來的話那麼之前的退讓豈不是沒有了意義?想到這裡龍玄不由得想起了之前從東邊來的商隊給自己帶來的消息,天策軍後續還會有更多的部隊進入西域,區區龍家根本就不在天策軍的作戰目標之上,而且之前被自己圍剿的唐寇也已經投靠天策軍。如此一來的話大唐那個傳說中的帝國這一次應該是動真格的了,西北各族分而治之的局面必然會被掃入歷史洪流。

因爲長期從事主管商貿,龍玄比起其他人更加明白中原那個傳說中的大唐帝國的能量,尤其是最近兩年那個帝國浴火重生,在一位年輕皇帝的帶領下幾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天下,完成統一。而這纔多長時間就揮軍進入西北了?

想到這裡的龍玄徹底坐不住了,吩咐自己的管家秘密去城內的戒臺寺去找慧心禪師。自己多年的佈置如今也是該啓動的時候了,就算不爲了自己,給家族留下一條路其實也不錯,至少不用全軍覆沒。

龍玄站在自己的院中看著家主住所忍不住嘆了口氣,如果說之前龍玄暗中準備自己的勢力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在下屆家主的爭奪上面給自己帶來優勢,那麼此刻他的所作所爲就是爲了在萬一的情況下抱住龍家的一脈香火。

龍玄這邊去聯絡自己的勢力準備通過戒臺寺的慧心禪師去秘密聯繫天策軍,而那邊龍毅那邊則更多的是龍家軍各部的將領想盡辦法想要見到自己的這位統領。因爲自從軍隊被龍家子嗣帶走了一部分之後剩餘的龍家軍五萬多人幾乎是在一夜之間被歸義軍包圍,然後強行繳械,他們這些將領也被全部就地免職然後遣送回家。

“家主到底是怎麼想的?難道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我龍家被歸義軍一點一點吞噬不成?”相對於龍玄對於龍家主沒有絲毫的幻想直接動用自己的勢力,龍毅則更多的是對於家主抱怨不已。責怨自己的家主在關鍵的時候軟弱無能,沒有抵抗住歸義軍的威壓。

實際上此時幾乎龍家上下都對於龍家主疑惑不已,不明白昔日威武不屈的家主爲何在歸義軍面前如此軟弱,連家族最根本的利益都守不住。失去了軍權的龍家在歸義軍面前就是失去了爪牙的巨獸,對方隨時可以直接將龍家一口吞下。

而龍家各部紛紛異動的時候趙四和張勝也已經抵達肅州附近,張勝自行尋找地點去潛伏,趙四則在前往肅州城附近和飛鷹旅匯合的時候接到了城內送來的消息。龍家的變故自然逃不過趙四的眼睛,當即在當天夜裡隨飛鷹旅潛入城內,和城內的暗衛接頭。自然一入城的趙四明顯感覺到城內空氣中的壓抑。所以也不多言吩咐暗衛按計劃行事。既然龍家開始分裂那麼接應願意歸順天策軍的分支也沒什麼好說的。只是和所有人一樣,趙四也對於這位龍家主的想法很好奇,所以在思考再三不得要領之後決定派出潛伏下來的龍組成員和飛鷹旅留在城內的一個小隊一起想辦法摸進歸義軍在城內的指揮部和龍家家主附近,準備探聽一下。趙四總有一個感覺,那麼是龍家家主一定在密謀什麼,甚至這其中未必沒有什麼其他陰謀。

趙四的這個直覺和他的部屬也爲後來龍家歸順大唐打下了基礎,而且最關鍵的是在最危急的時刻救了龍家上下一命。不過這些都和現在沒有太大的關係,趙四的到來也意味著天策軍肅州攻略正式啓動。那邊李天一和錢寧二人此時已經過了虎丘關,直奔甘州而來。援軍的到來也讓萬毅放下了心中的包袱,西征集團軍這架戰爭機器開始迅速開動。

第四十七章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
第四十七章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响水县| 阿勒泰市| 上饶县| 西昌市| 靖西县| 精河县| 桃园市| 新兴县| 新绛县| 彩票| 富蕴县| 卢湾区| 金门县| 岑溪市| 桃园县| 大同县| 霍山县| 三门峡市| 宁蒗| 新河县| 江源县| 定远县| 闻喜县| 栾川县| 方城县| 固始县| 苍山县| 望奎县| 黄骅市| 民勤县| 新邵县| 定州市| 宁乡县| 调兵山市| 永定县| 唐山市| 隆子县| 安乡县| 阳山县| 苍南县| 铜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