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

公元889年九月初,李克用舉軍信陽,以陰謀叛逆爲名剿滅李存孝,至此河東沙陀人開始分裂。李存孝據城堅守不出,並遣使出城向李克用解釋事情原由,但均被李存信設計阻攔,始終未曾見李克用一面。

這場歷史上在四年以後才發(fā)生在刑州的一幕在這個世界裡提前發(fā)生了,雖然過程有異,但是結果卻驚人的相似。只是信陽卻不是刑州,李存孝的心腹人馬此刻有一半未能跟在身邊,安休休和高思繼等將領皆被派往他地。信陽城中只有親衛(wèi)部隊飛虎騎兵五千餘人。而且這件事發(fā)生的非常詭異,不光周圍的各路諸侯不清楚事情的經過,就連參與圍攻李存孝的十三太保中李嗣勳、李存進和康君立等人都不知道詳細經過。但是李克用斬釘截鐵的說李存孝謀反衆(zhòng)人也沒辦法說什麼。

九月初八這天,李存孝率軍出城野戰(zhàn),一戰(zhàn)擊破李存信所部五千餘人。沙陀人見到李存孝的身姿根本不敢迎戰(zhàn),飛虎騎兵在李存信軍中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竟是一戰(zhàn)擊破包圍圈,如果不是李嗣勳率軍前來救援,李存信根本就沒有生路,在李存孝強橫的實力面前,雖然李嗣勳及時到來,但是也只能且戰(zhàn)且退。

此役以後,李存信逃得一命回到李克用大營,哭訴自己的經過,並趁機進言曰:“存孝戰(zhàn)力強勁,雖居劣勢之衆(zhòng),但其人於本族而言,卻如若天神,大軍所到之處,戰(zhàn)士無心,兵無鬥志,長此以往必然危害父王,必除之,遲恐生變,屆時彼獲沙陀民心攜衆(zhòng)西向,則李玄清不戰(zhàn)可得幷州。我等恐死無葬身之地矣。”

李存信的話讓李克用陷入久久沉思,但是也堅定了剿滅李存孝,消滅腹心之患的決心。所以次日開始親率大軍圍困信陽城。而李存孝見到李克用的旗號也不再出城迎戰(zhàn),二者在信陽城外展開對峙。

而此時歷史上的一幕再現(xiàn),河東牙將袁奉韜在李存信的授意下,遣人秘密進入信陽城,對李存孝說:“將軍所懼者,晉王也。今晉王於城外挖溝壘塹,乃是不願與將軍親自對峙。如溝塹築成,王自退後,其餘諸將皆不是將軍對手,如此則有何用?”

袁奉韜的話讓李存孝任由城外軍隊一步一步將溝塹完成,結果深溝高壘無法靠近。這一下李存孝手中的力量根本無法突破這種防騎兵設施。而且時間一點一點過去,城中的糧草也漸漸耗盡。

時間走到這裡也到了一個節(jié)點,李存孝登上城樓對著城下的李克用道:“兒蒙父王大恩,視如己出,位至將相,感恩不已。兒雖與李玄清私交甚篤,但怎可能爲私情而不顧大義?這是李存信這個小人誣陷的緣故。希望能夠和父王見上一面,即使立即就死也死而無憾。”

李存孝這番至情至性的話也讓城外的李克用很傷感,讓前軍放開一條道路讓李存孝出城來到大營。李存孝見到了了李克用,那種熟悉的模樣讓他想起多年前在代州,這個男人將自己帶離那個小山村,從此這個世上多了一位無敵的大將軍,多了一位十三太保。自己這麼多年來爲了他自己衝鋒陷陣,斬將奪旗,就是爲了報恩,可是如今去落到如此地步,七尺高的漢子忍不住嚎啕大哭,長跪在地道:“存孝有功無過,之所以走到今日這個地步,都是因爲李存信這個小人挑撥離間,讓父王一再的誤會我。請父王明察。”

本來李存孝這番話已經將李克用打動了,這個時候還沒有證據正面李存孝要投靠李玄清的事情。但是有時候這世上的事情架不住有人誣陷到連證據都能夠僞造。李存信此時也在大帳之中,所以聽到這裡卻面色絲毫不變,從懷裡掏出一份書信扔在地上,冷笑道:“你寫給李玄清的親筆信難道也是我能夠誣陷的嗎?你看看是不是你自己的筆跡?”

李存信拿出來的書信被打開,李存孝的臉色卻猛然一變,這本來是自己寫給李玄清的一份私信,主要是交代一下暫時不能夠送兒子去他那裡學藝,但是信中也透露了一點自己在河東的不如意之事。加上兩人一直互開的那句玩笑,哪天混不下去了就去投奔你這樣的話語。但是此刻在李克用面前這句話卻讓他根本沒辦法解釋。

李存孝的臉色變化讓李克用徹底死了心思,讓人押起李存孝跟隨大軍開拔回到太原府,帳前議罪,判處李存孝車裂。這一做法讓諸將大驚,但是卻沒有人爲他求情,這倒是讓李克用驚詫不已。原本他以爲周圍的其他義子會爲李存孝求情,所以纔會判處這麼重的刑罰,到時候有人給他個臺階,也就能順勢給李存孝免罪。場面僵持在這裡李克用也沒辦法,只能維持原意將李存孝押赴法場準備行刑。

時間倒退到幾天前,在李存孝被圍在信陽城的時候,李存孝的得力干將安休休此時正在幽北駐守,聽到消息之後本來想率軍南下和李存孝匯合。他和高思繼兩人和李存孝的關係不同於別人,是李存孝爲數不多的心腹之一,現(xiàn)在見到主帥蒙難,怎麼可能無動於衷。但是他的副將這時候卻勸說他暫時不要輕舉妄動,留在幽北,如果李存孝真的舉兵反叛,那我們就在代州不走,還可以和李存孝遙相呼應。

安休休其實對於李存孝造反的事情也拿捏不定,聽到這個建議之後就停下了腳步,但是卻有意的將代州的所有軍權抓到了自己手中,並以代州缺糧的由頭,從附近州郡調集了一批軍糧補充代州糧庫。等到做完這一切之後發(fā)現(xiàn)信陽那邊的情況已經惡化,李存孝被抓回太原府,這下子讓安休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思慮再三安休休秘密派人聯(lián)絡遠在山東前線監(jiān)視朱全忠的高思繼,準備詢問他的想法。結果信使還未出城,高思繼已經秘密到了他的鎮(zhèn)守府門口了。兩人在府內秘密商議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高思繼秘密出城。而安休休則派遣自己的副將攜帶親子西向秘密進入河套,前往豐州尋找天策軍。

但是兩人還是沒有料到李克用會這麼快處決李存孝。幾乎就在他回到太原府的第三天,就判處李存孝車裂之刑,這一下甚至連玄影衛(wèi)都沒有辦法去搭救。所以萬般無奈之下胡小四隻能指示龍組前往信陽將已經關入大牢的李存孝的家眷救出,密地藏匿躲過追兵之後火速送往豐州。與此同時蘇小虎帶領的飛鷹旅也開始喬裝分批進入太原府,除了看看能不能搭救李存孝之外,還要完成斬殺李存信的任務。

只是這一切傳到長安大本營的時候,李玄清看著情報卻是默然長嘆一口氣,搖了搖頭,走了出去交代胡小四放棄救援李存孝的想法,並且傳令正面兵團的楊天成在九月底必須出兵河中府。

李玄清的判斷是正確的,李存孝被押赴法場準備行刑的時候陰雲密佈,太原府的天氣都被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是李存孝的心中反倒是安然了很多,之前很多事情也在這一刻想明白,甚至他都能預料到信陽城中的妻兒肯定會被自己的兄弟救出去,甚至只要自己反抗遠在西北的那位兄弟肯定會不顧一切來救自己。但是李存孝不想這樣,李克用對自己的知遇之恩需要報答,那就用自己這條命來還吧。所以他任由李存信將自己四肢拴在從五匹馬身上垂下來的繩索上,絲毫不見掙扎。

但是真正到了行刑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當五馬竭盡全力往外拉扯的時候,李存信竟然在一瞬間條件反射向內收縮,力道之大竟是讓五馬倒拖而回。如此連續(xù)十幾次,都車裂不死,反而連累了幾匹駿馬。這一切讓身爲監(jiān)斬官的李存信臉色慘白不知所措。倒是李存孝朝他使了個眼色,見他走到自己身邊,開口道:“四哥,你我兄弟至此也不多說什麼了。你們如此行刑是沒辦法殺死我的,也沒辦法向父王交代。不如你讓人挑斷我的手筋腳筋,讓我的手腳無法發(fā)力;打碎我的膝蓋肘骨,讓我四肢無法相連,再用五馬之力,纔有可能將我弄死。你我做了這麼多年兄弟,就當看在弟弟的面上,給我個痛快吧。”

李存信被李存孝的話驚呆了,但是此時此刻卻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接過身邊親衛(wèi)的長刀親手挑斷了李存孝的手筋腳筋,然後五馬奔馳而過,李存孝跟著四分五裂。

五代十國的傳奇、千古無雙的名將李存孝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因爲李玄清的到來,這個世界的李存孝還沒有原本歷史上活的更久,死的時候年僅33歲。

李存孝死後,太原城天降大雨,陰雲不散,彷彿老天爺也在惋惜這位名將最後的冤屈。甚至李存信去李克用那交令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義父臉色慘白,獨目之中閃爍著噬人的寒光,讓他自己一個趔趄差點栽倒在地上。

而就在當天晚上李存信被人莫名其妙殺死,首級連同李存孝的屍骨一起消失不見,與此同時李存信失去了頭顱的屍體也被掛在了太原府的城門樓上。這一切詭異的變化似乎也在說明這一場變故本身蘊藏著多少秘密。不過李克用因爲傷心李存孝離世不理政事十幾天,也沒人跟他說這件事,甚至李存信的死都是好幾天以後他才知道的,但是那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

刺殺李存信的自然就是飛鷹旅,蘇小虎在做完這一切之後馬不停蹄北上進入豐州和已經抵達這裡的龍組匯合,接過了護送李存孝妻兒的任務,李存孝的妻子將李存孝的屍骨葬在了豐州城北的草原上,以李存信的頭顱祭祀以後,幾人不願意去長安,打算在豐州就地居住。所以蘇小虎在得到李玄清的回覆之後讓他們住進了李玄清早年間在豐州的一處房子裡,囑咐豐州官府多加照顧。

天策軍這邊做完這一切之後時間也來到了九月中旬,李克用那邊也已經知道了李存信的死訊,在連續(xù)的打擊之下,李克用的性格甚至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根本聽不進去外界的建議,剛愎自用的性子發(fā)展到了極致。而此時玄影衛(wèi)在幽並地區(qū)的佈置也已經被點燃。

公元889年幽北雲州地區(qū)發(fā)生大規(guī)模騷亂,百姓爲了過冬的糧食和當地的駐軍發(fā)生激烈衝突,並且演變成了一場起義,在一些莫名其妙出現(xiàn)的人物的帶領下,這支起義隊伍迅速發(fā)展壯大,不到幾天的時間就攻陷了代州下屬的三個縣城,殺死千餘人官兵。

而有了第一處之後,其他地區(qū)如蔚州、武州、幽州、易州等地連續(xù)不斷燃起戰(zhàn)火,這些百姓放佛一夜之間被人喚醒,開始使用武力推翻當地的官府,反抗沙陀人的統(tǒng)治。一時之間李克用統(tǒng)治的幽雲二十四州徹底翻覆,往日威風八面的沙陀人成了人人喊打的地老鼠。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股浪潮也在往南蔓延,在磁州等地也開始冒出火花。

這一切的發(fā)生讓李克用目瞪口呆之餘開始調集兵力迅速前往這些地域平叛,從太原府以及北方各軍鎮(zhèn)開出的軍隊絡繹不絕,前往幽雲地區(qū)和那些農民起義軍展開大戰(zhàn)。

只是這些農民起義軍基本上不和這些沙陀人正面作戰(zhàn),總是來無影去無蹤,抽空冷不防就打你一下,打過了就跑。沙陀人在一開始不適應這種戰(zhàn)術吃了幾次大虧,這些百姓組成的軍隊打仗不行,但是放火燒糧草,挖陷阱什麼的可是神級別的,根本是防不勝防,不知道什麼時候這些人就會冒出來。

而在這一場平叛的戰(zhàn)役當中,代州的安休休卻始終按兵不動,對於從太原府發(fā)出的軍令置若罔聞,不出一兵一卒,任由代州的亂軍將代州下轄的三個縣城搶得一乾二淨,卻將主力兵力收縮至代州城內。

時間就在這種混亂之中到了九月底,在西北的冬季到來之前,囤積在潼關一代的天策軍十萬大軍卻恍若猛虎出閘一般越關而出,抵達河中府和丹州城外,相對於丹州還需要攻打,河中府的這位名叫劉義慶的城門令第一時間打開了河中府的城門,十萬大軍一擁而入,幾乎就在一個時辰之內宣告這座扼守長安東出大門的重鎮(zhèn)易手。天策軍從今天開始正式啓動了一號計劃的全部內容。

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zhàn)象騎兵的盛衰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zhàn)術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zhàn)(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zhàn)(上)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yè)的春天(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jié)巴格達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zhàn)(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zhàn)起(上)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zhàn)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zhàn)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qū)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fā)展規(guī)劃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zhàn)役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xiàn)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zhàn)(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zhàn)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zhàn)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zhàn)(一)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yè)帶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fā)(上)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zhàn)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lián)盟(中)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zhàn)(七)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zhàn)(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zhàn)安集延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zhàn)(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zhàn)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
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zhàn)象騎兵的盛衰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zhàn)術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zhàn)(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zhàn)(上)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yè)的春天(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jié)巴格達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zhàn)(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zhàn)起(上)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zhàn)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zhàn)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qū)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fā)展規(guī)劃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zhàn)役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xiàn)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zhàn)(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zhàn)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zhàn)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zhàn)(一)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yè)帶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fā)(上)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zhàn)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lián)盟(中)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zhàn)(七)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zhàn)(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zhàn)安集延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zhàn)(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zhàn)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清市| 通州市| 江油市| 吉首市| 东乌珠穆沁旗| 三江| 六盘水市| 阜宁县| 奇台县| 天镇县| 龙泉市| 洞口县| 金堂县| 巍山| 无极县| 湖州市| 鸡东县| 晋中市| 北辰区| 葵青区| 商南县| 江津市| 池州市| 太仆寺旗| 绵竹市| 乡宁县| 察隅县| 兴安县| 星子县| 化德县| 河北区| 双峰县| 连山| 烟台市| 东乌珠穆沁旗| 泊头市| 嘉黎县| 上栗县| 雅安市| 仪征市| 崇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