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

岑天時揮手讓宮門口的親衛將孫揆帶了出去,轉身對著李玄清躬身道:“天時出事不當讓主公受辱,請主公治罪。”

李玄清搖了搖頭,將岑天時扶了起來笑道:“先生沒錯,其實孫揆的秉性倒是也不壞,只是腦袋缺少變通,或者說他搞錯了效忠的對象了。雖然我也是皇室中人,但是歷史大勢從來不會顧及到一人一姓之尊榮。我等要做的不是輔佐皇室重振大唐,如今的皇帝說實在的,也沒有辦法去扶持了。”

“天使明白,我等要做的是恢復漢唐雄風。”岑天時點點頭站在李玄清身邊笑道:“天時還記得兩年前第一次見到主公的時候主公所言,北拒回鶻於大漠草原,南平割據於中原腹地,十年生計,十年修養,養中華之元氣,振漢唐之雄風。我和天翔等人就是因爲主公這句話纔會跟著主公一路走到今天的。”

岑天時的話讓徐天翔和胡小四一陣點頭,那個平凡的夜晚卻給了眼前這幾個人不平凡的人生。

“將軍,這是將軍的志向?”冷不防的一邊一直端坐不動的杜讓能卻忽然站起身來問道。

“羣懿兄,這不僅我主公之志,也是我天策府奮鬥之目標。”岑天時看著杜讓能的神情笑道:“兩年前,我家主公那時候也就是在長安城郊,說出了讓天時爲之熱血沸騰的志向,這兩年來我等西擊靈州,南平關中,收服黨項,北向更是深入草原,爲的就是在實現這個理想的道路上走出一個個腳印。”

“所以羣懿兄應該能夠對剛纔孫大人侮辱我主公兩位將軍如此憤怒有點理解了吧?天佑大唐,纔會降下主公這等人才,讓我大唐百姓有了希望。所以別說只是區區長慶宮,就是大唐皇帝的皇位,只要百姓認爲可以,我等就會將它拿下來送到主公身邊。”岑天時索性直接甩出這句話,道:“天時和羣懿兄一樣,皆是大唐名臣之後,但是那又怎樣?亂世需要終結,百姓期待明主,這纔是我等生於亂世應該履行的責任和義務。”

岑天時的話讓杜讓能呆了一呆,岑天時能夠直接說出這句話意味著他是深切的追隨李玄清了,哪怕真的謀朝篡逆,他也會一直跟隨。

“不知將軍能否看得上讓能?雖然讓能沒有天時兄那樣富有才華,但是也願意爲將軍大業進一點心力。”李玄清見到岑天時說出這句話也很驚訝,雖然自己來自後世,對於帝皇之位沒有這個時代這樣看重,甚至有段時間還想直接將後世三權分立的思想移植過來,但是此刻見到岑天時這番直接表明自己深切立場的話也是很感動。不過他尚未來得及說話,一邊的杜讓能在聽到岑天時的話之後忽然對著李玄清躬身一拜道。

他的話讓李玄清等人震驚的同時也充滿了驚喜。這位貞觀名臣的後裔居然能夠對自己躬身下拜?

“杜大人快快起來,大人能夠看得上天策府,看得上我李玄清,我代表天下百姓多謝大人。”李玄清連忙將杜讓能扶起來,笑道。

杜讓能見到李玄清的笑臉也是跟著笑了起來,道:“其實對於天策府和天策軍讓能之前就有自己的感受。長安城破那天,神策軍敗兵霍亂京城,天策軍入城之後爲了保護百姓,不惜放棄追擊楊復恭也要停下來圍剿散兵,而讓能一家能夠倖存也是要感謝李天一將軍的及時出現。讓能至今還記得李將軍那天說的話,能夠在亂戰之中還想著百姓,我是活了這麼久沒見過這樣的軍隊。”

“哈哈,羣懿兄,你這是說了句實話,這就是主公竭力打造的軍民一家親的結果。要讓百姓知道,天策軍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百姓自己的子弟兵。”岑天時知道他的感受,笑道:“讓能兄你看現在這些將士走在長安城的大街上,百姓們怎麼評價的?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他的話倒是讓一邊的李玄清有點不好意思,擺擺手笑道:“先生,你和天翔這軍政兩大機構的首腦來找我,不會打算來蹭飯的吧?告訴你啊,今天巧兮和飛雪那丫頭去看望孤兒院的孩子去了,我今天可是啥都沒準備呢。”

李玄清的話讓所有人都哈哈大笑,好不容易等到大家停了下來,岑天時道:“主公,這已經三月份了,關中地區已經可以準備準備,籌備春耕了。天時是來問下今年春耕主公是不是有什麼別的計劃?”

李玄清一沉吟道:“今年的春耕會持續進行改革計劃,農業事關我們這些人的生死存亡,所以不能馬虎,我已經做好了計劃書,到時候咱們再一一實施。”看了一眼身邊的杜讓能笑道:“先生今天帶著杜大人過來想必有什麼別的事情吧?”

岑天時摸了摸鼻子笑道:“主公果然是目光如注,天時今天來卻是有事情想要和主公商議,只是在門口碰到了天翔他們倆。結果沒想到後面的事情。”

李玄清擺擺手道:“孫揆我知道他的性格,所以這件事就不用再說了,他就隨他去吧。我猜先生今天是來爲了前段時間進入民政學院學習的那一批官員吧?”

岑天時和杜讓能對視一眼,笑道:“主公說的是。雖說關中地區大唐朝廷中是奸臣當道,但是畢竟還是有些像羣懿兄這樣的人才的,過去埋沒無人問津,但是畢竟還是有一些堅持理想堅持信念的青年學子的。如今行政學院這些人快要畢業了,想請主公去看看,咱們現在官員缺口太大,從裡面挑選出一些來進入崗位也能夠爲將來主公下一步計劃騰出充足的後備人手。”

“岑先生說的是,我看如果可能的話是不是可以抽調一部分有軍事天賦的學子進入講武堂指揮系或者參謀系學習,補充各級指揮系統,協助軍事主官?”徐天翔聽了岑天時的話之後道:“這樣可以快速提升軍隊的知識水平,更好的處理戰事戰情。”

“目前行政學院收容了多少人?”李玄清微一沉吟道:“進入民政系統的首先一條必須認同我們目前的政治模式,咱們這樣的制度和之前那種三省六部體系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而且咱們天策府的官員待遇很好,但是卻不可能發家致富,這一點必須明確。至於進入軍政系統的,其實也可以,天翔說的對,軍隊的知識水平必須提高,這樣在策劃大的戰役的時候才能夠有足夠的知識水平來應對,但是和民政一樣。不過至於人手選擇的話你們自己去選。我懶得問這些細節。”

“至於杜大人,久聞杜大人精於律法研究,剛好律法院到目前爲止還缺一個院正大人,不知杜大人是否願意屈就?”李玄清撓了撓頭,忽然笑道。

岑天時大喜,推了一把杜讓能,後者也是醒悟過來,躬身下拜道:“臣杜讓能接令,願爲天策府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完之後緊接著道:“今日讓能得主,必然會兢兢業業,協助主公早日完成大業。”

“羣懿兄,咱們天策府實施的是律法獨立的原則。律法院、民政部以及他們軍部三足鼎立,共同構成天策府最高權力分配的格局。所以羣懿兄任重道遠,希望早日讓律法院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杜讓能能夠認主岑天時也是由衷的高興,看著他被李玄清扶起來,忍不住笑道。

“恭喜杜院正了。”徐天翔和胡小四也是走過來道喜,後者更是感慨道:“杜大人,剛纔小四有點無禮了,你可不能記在心上啊,被律法院新院正盯上了,我感覺我的人生都快灰暗了。”

胡小四的俏皮話讓大家哈哈大笑,接下來幾人跟著李玄清自己去捯飭午飯,邊吃邊聊後續的軍政大事。而杜讓能對於李玄清這種視禮儀爲無物,不拘小節的做法暗自記在心頭的同時也在感慨這位年輕的主公的心思全部撲到了軍政大事上。

“羣懿兄,回去收拾一下,律法院目前暫時安排在慶福宮那邊,因爲遲遲選不到合適的院正,律法院的工作目前進展比較慢,很多事情都是民政部代爲處理。你回去收拾一下,明天來我和你辦個交接,然後你就正式走馬上任了。”岑天時帶著杜讓能走出長慶宮之後,交代後者道:“主公制定了很多新式的律法法典,你到時候需要先行熟悉一下,還有律法院的職權範圍,算了明天再說吧,一時半會也說不清楚。反正啊,你到了律法院,我也能夠省省心了。”

“天時放心,主公年輕有爲,而且心思醇厚,我肯定會好好努力的。”杜讓能對於李玄清也很滿意,所以聽到岑天時絮絮叨叨的話頓時笑道。

兩人分別之後,岑天時還要回轉祈年殿和徐天翔趕著去分配學員,和農業廳部署春耕,按照往年的慣例,還要聯繫總參那邊,協調各地駐軍一起完成春耕任務,這個社會雖然工商業被李玄清這樣一捯飭提前發展了起來,但是農業還是無可爭議排在了天策府各項計劃的第一位,所以一到春耕幾乎是全員齊動。而李玄清把這些事情交給岑天時和徐天翔之後進行忙著他的工業調整發展計劃書。

而杜讓能出了宮城之後快速回到自己的府邸,忙著讓夫人收拾自己的行禮,隨著岑天時的簡要描述,他打算直接住在慶福宮一段時間,把事情理上正規之後再說,而且還要找尋以前的書籍,所以忙的團團轉。

但是就在這時候門口的門衛卻來稟報說孫揆孫大人來了。這讓杜讓能眉頭一皺,但是還是吩咐門衛帶他進來。

“夫君,你怎麼啦?眉頭緊鎖是否出了什麼事情?”杜讓能的夫人見到丈夫聽到孫揆來了臉色有異,放下手中的活計走過來問道。

杜讓能簡要的將今天發生在長慶宮的事情說了一遍,苦笑道:“如今我已經是天策府律法院的院正了,我怕孫揆再鬧出什麼事情來。畢竟主公能夠容忍一次但是未必會容忍第二次,再說這件事也不好分辨。”

“這件事依妾身的主意其實也不難,主公既然能夠容忍孫大人第一次就說明他不是不辨是非的人,而且岑先生能夠同時帶你們兩個去見主公說明他心裡有數。夫君和孫大人見面只談私交不談公事。如果將來有什麼的話,只要做到秉公執法,問心無愧就可以了。”夫人的話讓杜讓能眼前一亮,但是神色卻沒什麼變化,擺了擺手將已經到了門口的孫揆迎了進來。

“你是不是已經接受了岑天時的邀請去李玄清那做官了?”孫揆直接開門見山道。

杜讓能也早就習慣了孫揆的說話的方式,所以聞言點了點頭道:“我已經接受主公的任命,明日出任天策府律法院院正。”

“好啊,杜院正大人,我是不是該恭喜你了?”孫揆也是一呆,緊接著氣急敗壞冷笑道:“沒想到你杜讓能也甘心做這叛逆之徒的亂黨,你對得起你先祖的遺訓嗎?你對得起皇上嗎?”

“對不對得起,那也得以後才能見分曉。”杜讓能的話讓孫揆一怔,後者卻沒有給孫揆說話的餘地,“孫大人沒有其他事情的話請回吧,讓能明日就要去上任了,沒時間招待你了。”

看著孫揆拂袖而去的樣子杜讓能暗自嘆了口氣,繼續收拾自己的東西,旁邊的夫人也是微微一愣,往日裡自己的丈夫好像變得不一樣了此刻。

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準入資質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
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準入資質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安市| 绥德县| 鞍山市| 开封县| 南安市| 岫岩| 安康市| 洪雅县| 龙南县| 永济市| 孝感市| 迁西县| 德保县| 义马市| 资中县| 靖宇县| 繁昌县| 天镇县| 如皋市| 恩平市| 六枝特区| 佳木斯市| 吉首市| 清镇市| 江孜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宜都市| 屯留县| 肃北| 崇文区| 花莲市| 恭城| 禹城市| 绥芬河市| 旅游| 石嘴山市| 丰顺县| 江源县| 康马县| 嵊泗县| 静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