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

“你們總參已經做好了進駐中南半島的準備了?”李玄清拿著手中徐天翔遞過來的計劃書看了看問道。因爲李玄清的習慣問題,所以很多後世對於大唐周邊地區的稱呼也開始逐漸在天策軍中流傳開來,中南半島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就連已經被帝國納入到海外領土的滿剌加最近都在討論要不要改名,不過這一點李玄清倒是沒在意,畢竟和別的地區不一樣,滿剌加這個名字其實在後世也很有名氣,基本上只要一說都能知道。真正讓李玄清感到意外的是總參在此時提出對中南半島的作戰計劃看似只是鑽了西北那邊暫時沒有戰事的一個空子,但是細思起來只怕也是再考慮從海上支援西北的一種設想。一旦中南半島被拿下之後等於整個南部海域就全部在帝國的掌控之中,大片面積的島嶼和海洋將被直接納入到帝國版圖,從戰略層面來說這也是給西北那邊減輕壓力,能夠集中帝國的大部分資源和精力都投入到西北。而從戰術層面來說中南半島拿下之後海軍就能夠全力以赴經略南洋和西洋,大唐船隊和西洋艦隊就能夠沿著之前開拓出來的道路一路迤邐直接抵達大食帝國的腹地,而且從目前玄影衛探查出來的地圖來看,大食帝國的很多領土甚至都能夠被列入到海軍的火力打擊範圍之內。這對於已經見識過大唐鐵甲戰艦雄姿的大食人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個重大威脅。

對於解決中南半島上面那些剩下的土著勢力有多大難度這種問題,不論是李玄清還是徐天翔或者是主持作戰部的王厚純都沒有在意,先別說這些地方自從武帝時代就一直是中原王朝在西南的藩屬,就算是如今對於這些勢力的滲透也決定了基本上只要有一個兵團的兵力從滇南和交州出發,一路往南直接橫掃就可以了。所以李玄清也沒有具體去看總參那邊的計劃書就直接簽字批準了,以徐天翔的謹慎,沒有足夠的把握他根本不會上報到自己這裡的。

李玄清沒有看,徐天翔索性大致說了一下部署,“總參打算讓天一率軍從滇南出擊沿著當年陳宇從交州進擊南詔的道路往南前進,一路橫掃女王國、墮羅鉢底和參半,然後和交州的海軍陸戰隊會攻吳哥王朝,將這個中南最大的地方勢力徹底剿滅。至於南詔南部的撣部、驃人過還有被我們打散的蒲甘和驃人國南端之前被陸戰隊清理過一次的勃固國則等到拿下吳哥王朝之後由天一率主力兵馬移師過去,一一拿下。而南端包括連接滿剌加的那條長長的半島就交給陸戰隊處理就行了,畢竟全程都處於海軍的輻射範圍之內。”

李玄清對於這樣的部署沒有意見,想了想之後忽然問道:“海軍從年前就開始換裝了部分熱帶雨林地區的作戰裝備,有沒有使用匯報送到總參?”

“有,不僅有武器裝備方面的,還有我們的士兵裝備包括軍服等等都有彙報和建議,甚至對於在熱帶雨林地區作戰的基本戰法也有總結,再加上當年陳宇撰寫的那份報告,總參已經將其全部轉交給天一,出征之前會給他們全軍換裝新式裝備,配備專門的醫護人員和設備。”徐天翔點了點頭道:“總參和國防部準備在此戰基礎上以天一的第十九兵團加上海軍陸戰隊爲模板,組建熱帶雨林專職作戰部隊,和山地營一樣,專門司職熱帶地區作戰。”

“既然如此那就下令準備吧。”李玄清這邊點頭之後總參那邊也在飛速傳達命令,遠在廣州一帶等待的李天一的第十九兵團也在隨後接到命令,還有後勤部隨船運過來的大批新式裝備。包括專門研製出來的改進型步槍、熱帶軍服補給食物以及結合迫擊炮樣式改進出來的輕便山炮,方便適合熱帶多餘道路不便地區使用。這些專用裝備其實不是李玄清從後世帶過來的理念,反而是郭崇韜和陳宇之前捯飭出來的概念,在陸戰隊征戰海外據點尤其是滿剌加和南洋地區之後這些逐漸轉化成實物並且形成體系。

在稍作整修適應了手中的新式武器和裝備之後,李天一也收到了陸戰隊那邊已經準備妥當的彙報。第十九兵團也開始立即從廣州坐火車進入滇南然後開始前往滇南南部的文單城,從此地率先進入女王國邊境。文單城雖然是滇南的一個邊境城池,但是在如今和中南其他土著勢力貿易發展逐漸紅火之後這座昔日不起眼的小城市已經逐漸擴大規模,雖然大部分都是本地土著居民,但是漢人漢化有時候不需要那麼多步驟,同化的威力是巨大的,滇南在此地普及漢字唐言的教育已經逐漸開啓,新一代的孩童已經逐漸拋棄祖祖輩輩的方言,接受中原那邊傳過來的先進文明。畢竟教育部和民政部卡死了所有政府文告以及行政官員全部要求說唐言寫漢字就足夠讓所有邊荒部族開始積極認真融入大唐的這個大集體當中。

不過在第十九兵團大兵忽然開到文單城並在隨後繼續南下進入女王國邊境之後,這個昔日被南詔多次攻打但是均以失敗告終的土著勢力這一次感到了泰山壓頂的危險,而女王國之所以被中原王朝如此稱呼,在於其國內統治者一支以女性爲主。爲此這一次女王自國都南奔一面召集軍隊立即北上的同時親自致書李天一,詢問大唐爲何派大軍南下,是否是對女王國有何不滿。

這種事情李天一根本就沒有理會,一面率軍繼續前進直撲緬北盆地和女王國主力兵團正面抗衡,一面讓隨行的外事部隨軍官員將李玄清的詔令交給女王國使者,要求對方做好歸順大唐的準備,膽敢對抗天朝上國詔令者一律武力剿滅。而李玄清的詔令更是簡單明瞭,中南地區各部族勢力從漢孝武帝時代就一直是中原藩屬,歷朝歷代都有向中原納貢稱臣的傳統,如今大唐鼎盛,中南各勢力早宜歸順,以便大唐能夠以中原之繁華救濟其民,同享繁華。如果不能服從大唐詔令,天策軍會以武力征討不臣,清算自武帝時代以來中南地區違背中原命令的舊賬。

這份強硬的詔令和第十九兵團強勢的行動讓女王國內部實力迅速分化,部分對於中原文化一直心存敬畏加上這些年見識過中原繁華的女王國勢力開始認真審視李玄清這份詔令對於女王國的好處。但是大部分階層卻不甘心放棄數百年來的政權和統治,並以此前數次對抗南詔入侵卻能夠打贏的事例號召國內百姓共同對抗大唐。與此同時女王國特使也開始迅速朝著周邊各大勢力而去,希冀可以說動他們出兵幫助女王國。

不過這些李天一是不知道了,在換裝了熱帶雨林地區的專用裝備加上從陸戰隊借調了一百多名精通熱帶雨林作戰戰法的參謀和基層將領之後,第十九兵團已經能夠很好的應對沿途崎嶇的道路和不時出現的河流港汊,橡膠雨具全軍普及之後雨林對於人類活動的限制大大降低,至少不會像之前那樣近乎於束手無策了。有了這些保底李天一在見到女王國沒有理會外事部發出的詔令之後立即派兵攻打女王國的陣地,並且強勢之極的將緬北盆地的入口給搶到手。這樣一來女王國妄圖將天策軍阻攔在緬北盆地的想法迅速落空,雙方隨後在南奔附近展開大戰。第十九兵團在李天一率領之下依靠山炮和機關槍強勢破開對方的攻擊陣型,一戰擊殺對方的主帥,並且生擒了在前方督戰並準備故技重施想要用藥箭射殺天策軍將士的女王。至此女王國的防備迅速土崩瓦解,第十九兵團在天啓九年五月二十八進入南奔女王國國都,將內部一種高層全部俘虜。

拿下女王國之後,李天一方面親自坐鎮南奔鎮壓當地的反抗勢力,另一方面則命令前鋒部隊往東攻入吳哥王朝北部,並和對方前來援助女王國的部隊在邊境附近展開大戰。而此時陸戰隊那邊也在交州省的演州附近集結了兩個都一萬人然後橫穿交州開始朝著吳哥王朝的統治中心吳哥城而去。相比較第十九兵團一方面要等待後方的國民警衛隊和民政官員接手女王國的後續政務,海軍陸戰隊背靠交州省可謂是得天獨厚,沿途不僅僅一路摧枯拉朽,甚至在抵達吳哥城以東一百多裡地的時候和對方的精銳部隊戰象騎兵遭遇。一萬多人的陸戰隊依靠著火炮和火槍硬生生的打散了對方五萬戰象騎兵和步兵,那些受到驚嚇之後四散而逃的戰象在驚恐之中成了陸戰隊最好的幫手。從一開始戰象這個在中南半島以往的戰爭中無往不利的重型部隊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而無獨有偶,在六月初李天一率主力部隊和前鋒部隊匯合之後在南下的過程中也在此遇到對方的戰象部隊。和陸戰隊沒有裝備機關槍不一樣,山炮和機關槍組成的死亡封鎖線根本就沒有給這些龐然大物絲毫的機會,一萬多頭戰象在戰爭中幾乎全部被擊殺當場,以至於戰後第十九兵團的將士們吃了大半個月的肉食。這兩戰天策軍恐怖的火力讓這個已經走向強盛,原本已經露出強國勢力的吳哥王朝主力部隊迅速被擊潰。在隨後的大半個月時間內,不論是已經攻到王都附近的陸戰隊還是從北而南的第十九兵團都在也沒有遇到過大的戰事,一路橫掃之下,兩軍在天啓九年六月十五,整個中南半島已經進入到一年最炎熱的時候在吳哥城外匯合,強盛的軍容和已經妖魔化的火力武器讓吳哥王朝最後的信心也迅速喪失。在隨後的幾天時間中,城內吳哥王朝的闍耶跋摩三世派人出城和李天一談判,願意歸降大唐,並取消吳哥王朝稱號。不過李天一併沒有同意這種只投誠不獻城的做法,明確表示吳哥王朝的所有土地從這一刻起全部納入大唐版圖。闍耶跋摩三世及其家族應該前往長安朝見大唐皇帝,祈求得到赦免。這種強勢態度讓闍耶跋摩三世無法接受,但是在第十九兵團命令炮兵轟擊吳哥城的城池之後,轟鳴的大炮開始讓城內所有人認清楚了這個天朝上國強大的實力。所以在天啓九年六月二十一這天,吳哥王朝最後的勢力放下武器,吳哥城也隨即被天策軍佔領,闍耶跋摩三世及其家族所有成員在隨後被第十九兵團控制並送往長安。不過李天一倒也跟剩下的吳哥王朝臣屬明確表示過,只要闍耶跋摩三世在長安不見罪於大唐皇帝,大唐不會控制他們的人生自由,在隨後不久可以自由出行在任何一個地方。這種表態也讓吳哥王朝內部對於天策軍的到來稍稍減輕了部分敵視。

第十九兵團在吳哥城稍作休息之後就將此地全部交給了陸戰隊,由於吳哥王朝和交州接壤,所以這一次可以直接從交州境內調集大量民政官員和國民警衛隊進駐加上國民警衛隊一時之間也不會離開此地,所以李天一在天啓九年六月底率軍再次出發折返西部和南詔接壤的撣部等地,準備拿下中南半島統一最後的障礙。

不過此時天策軍出擊中南半島的這幾次大戰已經讓整個半島所有部族不寒而慄,中原那尊龐然大物一開始就剿滅了整個半島最強大的兩個王國,這讓剩下的撣部、驃人國以及被打過以此的蒲甘以及昔日的彌諾國異族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而且這幾個地方除了撣部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上都越來越受到南詔西海郡越來越龐大的西洋貿易影響,其本國落後的經濟面貌在大唐強盛的經濟面前根本沒有一絲的反抗之力,迅速被同化,如今這些地方大唐的工商品可以說家喻戶曉,到處都是。得益於雖然經濟落後但是自然礦產尤其是金銀礦衆多的優勢,這些地方的人並不窮,所以在對大唐商品的消耗上面越來越依賴。此時聽到大唐對於中南半島大動干戈,這些地方勢力內部一面惶恐的同時部分人士也在思考是不是在歸順大唐之後自己也能夠受益於對方經濟發展帶來的富裕。

這種心態在李天一兵臨撣部的時候表現到了極致,幾乎就在李天一一邊對抗撣部惡劣的自然環境一邊派兵不斷攻擊撣部爲數不多的軍隊的同時,驃人國已經開始發生政變,倒向大唐的部分貴族在玄影衛的支持之下迅速推翻現有政權然後舉國向大唐投誠。這樣一來打到一般的撣部在見到自己的鄰居居然直接投誠之後也沒有其他猶豫陣前接受了李天一帶來的詔令,將國家控制權移交給了天策軍。這樣一來只剩下蒲甘和勃固的整個中南半島根本沒有辦法擋住第十九兵團的鐵蹄。天啓九年七月底,當第十九兵團一個營拿下勃固國都之後,整個西南戰役至此落下帷幕,龐大的中南半島的領土至此進入了大唐的正式版圖。

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
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丰县| 湖北省| 尉犁县| 汨罗市| 霍邱县| 永宁县| 正蓝旗| 汝城县| 清镇市| 平遥县| 济宁市| 历史| 青州市| 惠水县| 富阳市| 泰兴市| 济阳县| 札达县| 罗城| 浮山县| 赣榆县| 隆德县| 达州市| 广州市| 镇平县| 星子县| 双牌县| 盐津县| 蒲江县| 沙洋县| 夏邑县| 宜丰县| 新疆| 巢湖市| 扎赉特旗| 大兴区| 仙桃市| 太和县| 冕宁县| 新昌县| 尖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