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

北進兵團在熱海湖畔和碎葉城的這兩場大戰在哈穆德和李飛雪會師之後隨著玄影衛不間斷從北往南奔馳近千年抵達疏勒之後,整個疏勒的西征軍指揮部瞬間沸騰,整個天啓四年西征軍的戰鬥任務至此畫上圓滿的句號。三大兵團在北線剿滅了安西境內最後一股異己勢力意味著整個安西此時已經全部完整的納入到大唐的統治範圍之內,大唐的觸角終於往西伸出了疏勒抵達最遠端的碎葉城。曾經的安西都護府治所雖然如今已經荒廢,但是對於萬毅等人而言,在李玄清主持了龜茲的祭奠大典之後,安西舊事就成了所有人征伐安西收復大唐故土的一個動力所在。所以在接過戰報之後萬毅一邊安排劉璇向長安報捷一面傳訊李飛雪率領親衛營坐鎮碎葉鎮壓突騎施餘部叛亂防備北面葛邏祿和薩曼人可能出現的冬季攻勢。

“大帥,咱們在安西又待了一年啊。”高思繼見到這幾年劉璇忙著安排陸翊和鐵良的部隊入駐疏勒附近的幾大軍鎮駐紮忍不住嘆息笑道:“都說西北這邊是雪寒傷馬腿,我看今年的大雪只怕比起去年還要大不少啊。”

“你放心吧,後勤部那邊這不是在搶運物資嗎?軍隊和地方越冬物資不會出現短缺的。”萬毅尚未答話拓跋思諫忽然從外面走了進來笑道:“我剛剛去軍需倉庫看了看,疏勒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倉庫了,這幾天應該還有陸陸續續的幾波商隊從龜茲過來,不過這次帶來的好像不是什麼物資,是後勤部專門給我們冬天準備的一個叫什麼溫室的,不過好像是一羣人過來幫我們修建吧。”拓跋思諫想起來什麼但是這幾天他比萬毅還要忙所以也記不住到底是什麼,只是隱隱約約記得一個詞,“聽說是皇后娘娘發明出來的東西,可以在冬季種菜,到時候我也去看看。”

萬毅對於這什麼冬季種菜的什麼溫室沒有多大興趣,在他眼中李玄清和巧兮都是經常會變出來稀奇古怪東西的人,他們拿出來的東西既然能夠傳到軍中想必應該能夠解決西征軍將士在冬季缺乏蔬菜而出現的問題。不過高思繼卻很感興趣拉著拓跋思諫找到後勤部發過來的那份通報細細看完之後笑道:“這下好了,我記得去年冬季的時候第七兵團好多人因爲連續吃了三個多月牛羊肉和麪食一點綠色的東西都沒有結果全部都得了怪病,最後沒辦法還是通過一位西域商人打聽才知道,最後還是耶律家的商隊給我們運過來幾個駝隊的茶磚讓戰士們每天喝茶才緩解的,那代價可真大。”高思繼一想到拿著昂貴的茶磚成堆成堆的讓戰士們當水喝後勤部那幽怨的眼神,高思繼自己都覺得有點寒氣從後背冒出來。

“大帥,我看這件事到時候我讓民政這一塊組織百姓和後勤人員一起搞吧,如果成功了除了供應軍隊還能夠出售給百姓。”拓跋思諫想了想笑道:“後勤部既然冒雪派了專門人員過來我們還是學會然後推廣給當地百姓比較好,也算是解決了一個民生大事。”

“我會安排參謀長到時候配合民政那邊的。等人到了讓參謀長派人選址。”萬毅擺擺手道:“這兩天我看了疏勒這邊的物資清單和庫存,我打算讓重騎營移兵到雙渠城那邊去,等到明年開春的時候南下支援安西兵團往西南方向進軍,執行南線作戰計劃。”

“大帥的意思是來年開春就開始正式分兵?”高思繼有點驚疑不定道:“南線依靠張勝和鐵良兩人只怕未必能夠獨當一面吧?尤其是這種十萬人左右的大規模戰爭他們的能力未必能夠勝任。”

“所以我想請思繼兄到時候去南線坐鎮,南線薩法爾王朝佔據的是昔日波斯都護府在內的龐大地域,那邊分佈著大大小小上百個部族,不光是薩法爾人一族。而且更重要的是那邊是真正的天方教世界。”萬毅拉著兩人介紹道:“要不是如今我們的海軍還沒有組建西洋艦隊,我都想建議總參那邊派遣海軍過去了,那邊因爲地域產出比較少而且靠近南部的身毒,所以商貿非常發達,如果我們能夠拿下那個地方只怕對於帝國的發展大有裨益。”

對於萬毅的分析高思繼點點頭贊同道:“大帥說的是,我們現在距離收復當年安西大都護下屬所有的領地的目標越來越近,身上的重擔也越來越大。西北這邊地域廣闊和中原那邊相隔萬里,今天趁著你們兩位都在我想我們是時候應該向皇上上書成立一個特別的軍政組織來統治這片地域了,至少在鐵路修到疏勒之前中原那邊對於這些區域的管理力度是跟不上的。”高思繼看了一眼身邊的兩人笑道:“事實上如果不是你們兩人一個代表西征軍大帥一個以副首相之尊掌管整個西北的所有政務大權,只怕光是依靠內閣根本管理不過來這麼龐大的地域疆土。”

高思繼的話都讓兩人一陣沉思,高思繼思考的這個問題可謂是有感而發,自己現在的目標就是收復當年安西大都護帳下所有的領地。但是這些領地基本上除了疏勒以東、碎葉城以南這片地域屬於安西大都護直屬領地以外其他地方都是以羈摩州這種附庸勢力而存在的,甚至就算是在直屬領地內部實際上大唐那時候執行的也更多的也是一種各部族自治的辦法來管理的,各部族首領被大唐授予各種官職來管理各自的區域,這些官職甚至是世襲罔替的。以此來換取這些安西內部的穩定,這些部族也不需要向大唐繳稅,只需要在唐軍出征的時候負責糧草和後勤或者必要的時候出兵協助。這種辦法在當時有效的穩住了龐大的西北地域趨於穩定,使得大唐能夠在本地物資貧瘠和中原距離遙遠的情況下以較少的兵力來維持住穩固的統治。但是在如今幾人看來這種辦法與其說是一種和各部族共享政權還不如說是受限於物資調動速度和兵力調動距離而選擇的一種無奈之舉。而且安西大都護這種軍政合一的機構在如今也已經變成禁忌。如果沒有這種高度統一的機構存在的話,中原那邊又距離太過於遙遠無法及時控制這邊的龐大土地和人口的話那就必須要想辦法考慮一種新的機構來維護統治。畢竟這些土地都是天策軍將士浴血拼殺打下來的,萬無讓出的道理,甚至幾人都是如今大唐的高層想的也更加深遠,西北這邊和中原漢唐文化圈脫節時間太長倒是大唐本身在這邊的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尤其是出了疏勒往西只怕更加微小。那麼在將此地真正納入到大唐治下的時候就必須依靠強大的軍隊來作爲民政推行各項政策的後盾,只有這樣打下來的土地纔不會和前代一樣白白丟失,留下千古遺憾。

“我看我們三人分別執筆將我們心中的構想都寫出來然後快速傳送回大本營,這樣還能夠趕得上明年的帝國會議。我想那時候皇上一定會將這件事提上日程的,畢竟我們現在已經打下了這諾大的一片疆土了。”萬毅見到高思繼和拓跋思諫兩人都在思考這件事頓時想了想道:“雖然我們這邊沒有太好的辦法但是並不代表皇上沒有辦法,咱們的皇上可是光靠著自己一個人就直接創建出一整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出來的。”

萬毅的話讓兩人都點頭不已,兩人雖然有些自己的想法但是都不成體系,這麼龐大的地域不管是軍政管理起來都是千頭萬緒,一個制度推行起來就必須成體系才能夠執行得下去否則的話只怕會造成人爲的混亂。

無獨有偶,在萬毅等西北的最高層商議未來西北發展穩定所需要的政治機構的時候其實長安這邊岑天時等人也在思考,畢竟從前線傳來的捷報一份接一份讓內閣和總參那邊的大唐地域分佈圖在不斷更改,西北的疆域已經隨著最新的情報拓展到了南至於闐南部大小勃律北到碎葉城這片龐大到讓所有人發暈的地步。那麼在沙洲以西這片暫時軍管的區域解除軍管之後區域劃分就成了最爲緊要的事情。雖然之前內閣關於這一點也有過討論,民政部那邊主張繼續內地通行的行省制度,但是其他的內閣要員想起來前代的安西大都護這種組織都主張在西北那邊遙遠的區域其實這種制度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和中原這邊距離太過於遙遠,管理不方便如果不放權的話只怕是越管越亂。這兩種意見讓岑天時也拿不定主意,自從李玄清提出軍政分離的政治原則之後岑天時就不想出現軍政合一的制度但是現實的需求卻又讓他不得不考慮這件意見。

岑天時舉棋不定之後只能去找李玄清取取經,畢竟這件事必須要定下來,來年帝國會議必須要做出決斷,內閣其它部門才能夠根據這個決議早日安排西北那邊的其他事物,將西北早一點納入正常的帝國政治版圖之中。

不過岑天時在兩儀殿找到李玄清的時候卻發現堂堂的大唐皇帝此時卻帶著兩個孩子在玩遊戲,旁邊的天啓此時已經坐在一邊練習毛筆字,一筆一劃倒也是有板有眼。只是眼睛時不時的瞟向自己的弟弟天衡和天玉,有點羨慕。

“好了,你寫完了就帶著弟弟妹妹去玩吧。”李玄清自然看到自己的長子的眼神所以搖搖頭笑道。他的話音一落天啓就站起身來跑到天玉身邊,李玄清連忙招呼如煙將三個孩子全部帶走去找巧兮。自己則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笑道:“這真是忙忙碌碌又一年啊,這整個天啓四年咱們這個帝國好像所有人都特別忙啊,岑先生是剛從川中回來沒幾天吧?”

“哈哈,誰說不是呢。不過現在雖說所有人都忙忙碌碌但是卻沒有人懈怠,咱們的政治體系已經逐步完善,閒人咱們帝國可是不養的。”岑天時跟在李玄清身後走到旁邊的偏殿兩人坐下之後李玄清笑道:“岑先生想必是有事情來找我,巧了馬上天翔他們也要過來,不如——算了,這幾個傢伙已經到了。”話音未落徐天翔帶著幾人已經匆匆走了進來。

“哈哈,這叫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啊,皇上這邊好像茶香很濃啊,嗯,應該是好茶,怎麼聞著像是君山銀針啊,那地方我可是去過,好茶。”大老遠的王厚純都誇張的吸了吸鼻子笑道。

李玄清無奈的看了看眼前走過來的四人招呼他們坐下來之後笑道:“岑先生有事情找我,我本來打算換茶的被你這一說還是算了吧,就這個湊合喝吧。”

楊天成對於這是什麼茶是沒多大興趣,反倒是對於岑天時這時候過來若有所思笑道:“先生此時來找皇上肯定有大事,厚純你別光顧著喝茶了,不妨猜一猜?”

“算了吧,這事情還猜什麼猜?我不猜岑先生也會說的,我還是喝茶吧。這一年啊我都沒喝過幾次好茶,上次從楚州那邊路過我都沒來得及去長沙一趟,今天我就是喝茶聽你們說話,其他的我不說了,天成你要說你自己說。”王厚純好茶,對於茶葉很癡迷,家裡面光是茶葉就有好幾十種,都是各地的特產茶葉。所以對於楊天成的話沒有絲毫的興趣,再說岑天時要說的不就是自己幾人之前商議的事情嘛?誰說不是說啊。

“你這傢伙!”徐天翔無奈的錘了他一把,接過話茬道:“岑先生想必也在考慮西北的事情吧?馬上到年底了,明年的會議上我們必須把這件事敲定下來,否則的話西征軍那邊下一步的計劃就無法展開。”

“是西北那邊的軍政機構設置吧?”李玄清一語道破之後很平淡的說道:“這件事沒那麼多複雜的,其實很好解決,正好我也打算提前告訴你們,有個心理準備。”

“啊?”陳凡因爲坐在李玄清旁邊,所以見到李玄清反應如此平淡忍不住失笑道:“皇上不會吧,我們幾個可是商議了好幾次了都沒什麼好辦法?”這件事其實不只是內閣那邊在商議,總參他們四大巨頭更是私下裡討論過好幾次但是都繞不過軍政分離這個原則。但是沒想到李玄清居然一口道破而且看樣子似乎並不難,所以饒是陳凡性格算是最沉穩的了也是驚呼出聲。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四十七章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四十七章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巴嘎旗| 梁平县| 巴马| 平乡县| 资兴市| 溧阳市| 恩施市| 大同县| 江都市| 赫章县| 壤塘县| 壶关县| 通州市| 平果县| 广西| 新绛县| 韶山市| 南丹县| 蒲城县| SHOW| 襄汾县| 黄骅市| 禄丰县| 思茅市| 蒙自县| 安塞县| 蓝田县| 南郑县| 色达县| 黎城县| 涿鹿县| 昌宁县| 安宁市| 崇州市| 巨野县| 土默特左旗| 卢氏县| 晋州市| 泾川县| 钦州市| 惠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