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

“副帥,這是大秦最新的情報,泰西大陸已經分裂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國家,現如今是一片狼煙。艾利多安將大秦王庭從羅馬送回拜占庭之後去了希臘,愛琴海地區也已經事實上獨立,只不過艾利多安暫時沒有打出獨立旗號,應該是在觀望拜占庭那邊的額反應吧。”秦空將阿貴送過來的緊急情報和一份最新的泰西大陸的地圖送到了高斯繼手上。埃及這片土地根本就沒有季節變化,就算是靠近地中海海岸的腓尼基城在八月底的時候依舊是沒有一點涼爽的氣息。不過秦空的這個消息還是讓高斯繼喜笑顏開。

“馬上將這則情報通報下去,另外大帥那邊收到了嗎?”高斯繼搓了搓雙手笑道:“既然如此的話我們也給艾利多安送點安慰,派人告訴他,剩下的四萬名戰俘讓他抽時間過來接回去。”

“哈哈,還是副帥你厲害,有了這四萬名戰俘,艾利多安就可以高枕無憂的佔據整個愛琴海地區而不用擔心被人攻打,而且還有餘力攻擊其他地區。大秦帝國必然是再無反覆。”秦空一笑,一面安排人手前往雅典城去通知艾利多安,一面將所有的情報彙總上報西征軍指揮部和長安大本營。泰西的局勢基本上就可以落下帷幕了。等到黠戛斯王國那邊徹底掃蕩斯拉夫部落,就可以通知外事部去派專人前往泰西諸國,奠定大唐在這些國家當中獨特的地位。畢竟在大唐如今的腳步已經深入小亞細亞半島和埃及兩地之後,地中海已經被這一對鉗子一樣的兩端給徹底擎住了,不論是哪一個單獨的國家都無法和大唐對抗,龐大的東方帝國遠征萬里終於將自己的腳步踏入到這個遙遠的泰西之地。

泰西的事情大體結束,剩下的交給阿貴就可以了。高斯繼和秦空兩人的目光開始轉向這最後剩下的大食帝國。和大秦相比,唯一一點好處就是阿姆杜拉果斷沒有在小亞細亞和烏介糾纏,將手中的最後四萬多人從前線帶了回來。只不過這樣一來整個阿拔斯王朝等於耗費了無數錢糧和人力物力最終卻打了一場根本沒有任何好處的大戰,而且面臨的狀況也是喪師失地。盛怒之下的阿拔斯爲了找到一個合理的替罪羊直接將阿也比和阿姆杜拉兩人直接撤職下了大獄。但是這種辦法卻沒有辦法緩解目前大食帝國內部的那已經白熱化的矛盾。和大秦相比,大食帝國本身就更加的貧瘠,在百年來的底蘊被戰爭消耗殆盡之後,根本就無力來修復戰爭的創傷,即使從大唐換來的價值數千萬唐幣的物資沒有被軍隊消耗,但是也彌補不了國內物資的匱乏。那些根本就活不下去的大小部族和百姓開始紛紛反對阿拔斯的統治。更嚴重的是原本大食帝國還能夠依靠阿也比拆東牆補西牆來填補虧空。現在他一下獄等於再也沒有人替阿拔斯出面處理這些事情。幾乎就在大秦帝國分裂的同時,大食帝國內部反抗阿拔斯統治的勢力就紛紛揭竿而起。先是天方城所在的大食帝國的起源地,教宗和當地的世俗政權一起反對阿拔斯,宣佈繼承綠衣大食的衣鉢,脫離巴格達的統治,其次耶路撒冷地區的猶太教也趁機在大唐的暗中支持下佔據約旦河流域將這一塊狹長的海岸地區收入囊中,宣佈成立猶太王國,並且迅速派人和埃及地區的大唐取得聯繫,表示願意作爲大唐的屬國存在,以此來獲得大唐的支持。

天方城那邊還好是自家人鬧矛盾,阿拔斯雖然怒不可遏但是還打算派遣教宗長老前往天方城準備商議解決。但是耶路撒冷的猶太王國卻觸了他的逆鱗,當即要派兵前往鎮壓。但是此時才發現巴格達的局勢已經脫離了他的掌控。在軍政兩方的最高首腦被自己撤職之後自己竟然找不到一名合適的統兵大將前往剿滅猶太王國。類似於烏拉姆這些青年將領在阿姆杜拉被下獄之後直接從巴格達出走前往東部和大唐波斯地區毗鄰的波斯高原地區,在那裡直接成立了一個新的天方教國家,甚至在走的時候這位年輕將領還和大唐達成協議,將一直不曾動用的海軍新式戰艦組成的艦隊收入囊中。這等於徹底斷了阿拔斯最後的希望。在萬般無奈之下阿拔斯只能將阿姆杜拉和阿也比釋放出來並且官復原職,希望藉助這兩人在國內的威望來平息已經越來越嚴重的內患。

而也就在阿也比被釋放的同時,從小亞細亞秘密南下巴格達的阿六也第一時間見到了阿也比。阿也比算是大唐帝國的常客了,所以兩人見面沒有多少試探和寒暄,直奔主題。阿六給對方的意見是控制住巴格達的局勢,推翻阿拔斯的統治,大唐會第一時間承認並支持阿也比的新政權,並且表示會出手幫助對方迅速平息巴格達所在的兩河流域這片大食帝國內部難得一見的平原地帶的內亂。

阿也比此時已經沒有多少退路了,不管是來自自己家族內部的壓力還是大食目前的局勢都讓他沒有能力完成阿拔斯的囑託。所以在稍一猶豫之後打贏了阿六,並且在隨後的半個月之內迅速聯絡巴格達附近依附於自己的天方教教宗勢力,而這段時間經過阿六的串聯,阿姆杜拉這位大食軍中唯一的大佬也站在了阿也比這一邊,兩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合力之後,順帶著這兩大家族也隨後聞風而動,開始不計代價幫助兩人迅速聯絡了巴格達的大大小小權貴,算是初步達成了一致。在阿姆杜拉控制住唯一的數萬軍隊之後,這場兵變也就沒有了任何懸念。在教宗宣佈飛出阿拔斯哈里發的稱號之後,阿也比也親自帶人將其從巴格達王宮之中攆了出去,直接送到天方城交給天方教教宗發落,自己在巴格達宣佈成立巴格達哈里發王國,並且在得到巴格達各方的全力支持之後阿也比在消弭內亂之後,讓已經成爲軍方代言人的阿姆杜拉迅速和烏拉姆的勢力達成協議,雙方原本在邊境的戰爭也被兩人聯手消弭。原本阿姆杜拉還想勸說烏拉姆迴歸巴格達的,但是後者的堅決態度最終還是失敗了。不過經過這一次邊境會面,兩人倒是聯手將兩國邊境維持了十幾年的和平,而且烏拉姆還將已經足足有三十多艘的海軍艦隊送給對方一半,以表示昔日的提攜之情。這樣一來雖然巴格達王國經過這一次大變實力大減,但是卻在阿也比和阿姆杜拉的聯手之下迅速平定了外患,將東西兩方面的勢力都穩固下來。只不過這樣一來,北面佔據著整個約旦河流域的猶太王國他們也是去了最好的剿滅時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對方徹底鎖死了通往地中海的陸上通道。不過因爲阿姆杜拉的先見之明,在見到北部地區已經沒有希望之後迅速揮兵南下搶在天方城之前將此前和大唐合作開通的阿曼地區包括馬遵等地再說的環繞天方半島南部地區幾乎全給拿下了。這樣一來隨後成立的天方王國只剩下了此前和大唐分割埃及的時候留下的區區百餘里長的一道海岸線和紅海海岸狹長但是卻沒有多大用途的紅海海岸線,差點被阿姆杜拉的這一舉動徹底變成了內陸國。要知道在目前大唐帝國已經越來越重視海洋貿易的情況之下,在地中海地區被艾利多安多次利用優勢的海軍斷掉後路的阿姆杜拉看來海岸線事關一個國家發展的興衰。如果不是大唐態度強硬,他甚至還想將大唐在半島沿岸建立起來的各個補給站點給收回來,只不過再見到對方的鐵甲艦往來馳騁之後這個要求被硬生生的憋了回去。

而被阿姆杜拉強行切了一刀的天方王國見到阿姆杜拉態度強硬,而巴格達的局勢又已經被阿也比穩定下來之後,只能默認了這個結果。不過天方城畢竟是天方教的起源地,在宗教方面有著不遜色巴格達甚至還要超出的地位。所以在天方王國成立之後,以綠衣大食繼承人身份自居的天方王國開始將主意達到了已經被埃及隔開的突尼斯地區和遠在泰西西部的伊比利亞半島地區。試圖以宗教的身份來控制兩地將其納入到天方王國的統治範圍之內,由此將繼承大食帝國的大部分海外遺產。

但是讓這羣身在天方城的宗教領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們的特使抵達突尼斯之後不久,這裡毫無徵兆的宣告獨立,成立突尼斯王國,並且主動割斷了個大食帝國也就是這個綠衣大食繼承人的聯絡,迅速派人前往埃及,和李成玉等人取得聯絡,以大唐屬國的身份宣告永久脫離大食帝國統治。而緊隨其後的更是讓天方王國徹底崩潰的是,伊比利亞半島那邊也宣告獨立,並且還宣佈建立新教宗,宣稱自己是天方教的唯一教宗,徹底廢除向天方朝貢的制度。由此天方教世界走向了徹底分裂。不僅僅在世俗政權上一分爲五,五國並立,從東到西分別是烏拉姆建立的波斯王國、阿也比和阿姆杜拉聯手成立的巴格達哈里發王國、天方教教宗成立的天方王國、突尼斯各部族聯合成立的突尼斯王國和伊比利亞半島信仰天方教的泰西人成立的伊比利亞王國,這還不算趁亂將耶路撒冷等地收入囊中的猶太王國。這樣一來龐大的大食帝國雖然沒有向自己的老對手大秦帝國那樣直接分裂成數十個國家,但是這六個國家卻各自繼承了大食帝國的一部分,並且在當地有著獨特的影響力,他們的各自獨立也讓昔日的大食帝國從此再也沒有了復原的可能。而且和大秦帝國反反覆覆好幾次不同,大食帝國的這一次分裂速度非常快,從東到西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六個國家就全部宣告獨立,這其中甚至還包括阿姆杜拉南下搶佔馬遵和阿曼等地的戰鬥。如此乾脆利落的行爲甚至連秦空這個始作俑者都是目瞪口呆。

不過隨即秦空就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這些事情,在一方面要原原本本將各地暗衛呈上來的情報彙總然後一份發往西征軍指揮部之外,另外一份還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長安大本營。那邊玄影衛總部需要根據他的情報彙總做出最新的決策,同時上報李玄清和總參,以便於協調軍方的行動。另一方面在猶太王國和突尼斯王國甚至是北方的艾利多安等多部勢力一起來埃及準備和大唐帝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時候,他這個多面手還要充當李成玉的助手。因爲在外事部專員趕過來之前,作爲本地唯一的內閣高官李成玉要將外事工作也一起接過來。秦空因爲常年在泰西等地流竄,所以直接被李成玉抓了過去。

這樣一來,遠在長安大本營的大唐帝國高層收到秦空的彙報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李成玉甚至都已經和這些大大小小的國家達成了協議。不過這並不妨礙長安這邊對於大秦和大食分裂之後大唐在泰西國策的制定。對於總參而言西征軍自從踏上河西出徵之後直到今日方纔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萬毅和高斯繼領銜的西征軍完成了大唐帝國距離最遠、時間最長的一次遠征了,從大唐腹地一直打到了遙遠的地中海東岸,而且還和海軍聯手拿下了埃及等地,完成了帝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項壯舉。這一切讓徐天翔爲首的總參所有高層都是心馳目眩,恨不得自己取代萬毅去建立這一場曠世功業。

而對於張建忠的內閣來說這也是前無古人的大事,大唐的疆土在原本就已經深入裡海東岸的情況之下再次往西急速推進,直接抵達地中海東岸佔領小亞細亞半島。那就意味著在他的內閣任期內帝國的版圖將再次填上新的區域。這對於已經不是開國第一任內閣來說可是開疆拓土的大功業。他這個內閣首相也必然因此名傳青史。所以在接到胡小四的通報之後,大唐帝國軍政兩方面的負責人不約而同的趕往長慶殿。

不過此時在長慶殿中,李玄清和巧兮商議的卻是另外一件事,一件在二人看來絲毫不遜色西征軍遠征大業的大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陕西省| 厦门市| 南丹县| 宣威市| 渑池县| 大宁县| 谢通门县| 碌曲县| 上栗县| 弥勒县| 西和县| 长宁区| 东乌| 绍兴市| 灵山县| 通州区| 交口县| 西丰县| 中山市| 临汾市| 巴林左旗| 安义县| 威海市| 泰安市| 天全县| 八宿县| 黔南| 鸡泽县| 清流县| 图们市| 兖州市| 新余市| 普定县| 勐海县| 江都市| 阳泉市| 尼玛县| 咸丰县| 金坛市| 乐东| 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