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

“文周兄,快去看看學院的告示欄,上面說皇上要來學院視察了,還有皇后娘娘也來哦,這次說不定皇上能給咱們寫個題字呢。”長安城北,渭水河畔的大學園裡,最中間的帝國行政學院總院內,一位年輕的學子一臉興奮的叫道。這個消息也在隨後飛速傳到大學園五個學院所有的學子當中,頓時間這片長安城外的郊區開始熱鬧喧囂起來。李玄清可不是前朝的皇帝,長久處於深宮之中,讓百姓畏之如虎。這些年依靠著大唐帝國的強勁的經濟發展,李玄清這位帝國開創者在民間有著神一般的聲望,而新式的公務員制度和大學制度更是讓這些依靠著帝國新政才能夠走進校園的學子對他敬若神明。所以在得知李玄清夫婦要來學院視察之後,所有人都沸騰了,大家三三兩兩的都在談論著這件事,甚至某些學子都在案頭奮筆疾書準備將自己對於帝國的國策見解寫出來直接遞給李玄清。

“文周兄,你說皇上來我們大學園是不是爲了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政黨的事情啊?”有些心思敏銳的隱約猜到了李玄清的來意,暗自低聲道。

“估計是的,我聽說那些前朝遺老遺少還跑到宮裡去找皇上和皇后,打算力諫皇上讓岑先生取消大唐復興社,爲此還在祈年殿吵了起來。”消息靈通的自然能夠打聽得到在祈年殿裡發生的那一切,再說李玄清根本就沒有隱瞞,所以長安城基本上有點路子的都知道一點消息。

“這羣老頑固,自身迂腐還敢去要挾皇上。別人我不管,我呂文周全力支持岑先生的大唐復興社,支持皇上,但有人敢阻攔皇上,我絕不同意。”那位看起來很有威望的呂文周起身斷然道:“諸位不要忘了,我們都是什麼出身,如果沒有皇上開創盛世能有我等的好日子?如果不是岑先生帶領內閣諸位官長披荊斬棘才一點一點聚攏民生,讓百姓的日子重新好起來,就憑這一點誰是帝國的功臣,誰是值得信賴的人這不是一目瞭然嗎?再說了政黨制度概要我已經全文仔細斟酌過了,這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是一件千秋萬世的大好事,以後帝國執政的首相內閣更多的需要民望,需要服務百姓,不然的話任他是什麼家世都沒有用。全民參與政治,這纔是政黨制度的精粹。可笑那幫老大人根本就沒有看清這一點,或者說他們是視而不見,因爲此舉一旦展開官場政治就永遠不會被這些世家大族壟斷,就如同知識文化現在沒有被他們壟斷一般。”這位呂文周很顯然是對於時事政治很有研究,言談舉止之間不僅僅是有的放矢,而且還不斷有新詞蹦出來,說的周圍的人是不斷點頭。

而伴隨著這種不斷擴散的言論,李玄清和巧兮也在天啓十一年三月初九到了行政學院總院的大禮堂,無數學子從四面八方趕來將整個大禮堂圍得水泄不通都在爭相目睹這位剛過三十二歲的傳奇帝皇。

“同學們,讓大家大老遠的冒著這大雪跑到這大禮堂還真是罪過啊,今天也沒來得及給大家帶點禮物。”李玄清看著自己眼前這些學子,走上講臺只有第一句話就讓所有人鬨然大笑,沒有以前皇帝說話那種嚴肅,這種輕鬆的話語讓所有人心頭都是跟著輕鬆起來,“今天我來到此地就想跟大家說一件事,諸位可都是帝國的明天啊,所識所學將來都是要用在帝國各行各業的最前沿,所以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一句,帝國的未來不在我身上,而在你們身上,年輕人的朝氣就是帝國前進的動力,也是我們這個時代不斷前進的象徵,所以我要爲普天之下所有的青年學子提一句座右銘,那就是年輕人要解放思想,對待新事物要做研究多學習,只有有這個心態,才能夠擔當天下重任。”李玄清的話沒有絲毫的華麗詞章,但是這種樸實的話語卻讓所有的學子都能明白其中的含義,自然也能夠明白李玄清對他們的期待。

“皇上請放心,普天之下所有的大學生都一心一意擁護皇上的決策,支持大唐復興社支持岑先生。”之前那位呂文周在李玄清說完之後起身吼道:“我等來自於百姓,自當完成學業,反哺百姓。皇上和岑先生此舉都是利國利民的國策,旨在打破文化和政治被世家大族籠罩的黑手,讓普天之下所有的大唐子民都能夠參與到大唐政治當中,只有這樣大唐纔會永遠都有活力,永遠有前進的動力,也只有這樣那些腐朽敗落的舊識才能夠被擊敗推翻,我大唐纔會永遠得到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呂文周的話一說完在場的所有人都跟著高喊起來,稍待片刻之後這些人齊齊朝著李玄清躬身叩拜,山呼萬歲不止。這樣的場景甚至讓在場維持秩序的御林軍和學院的教員等人都是熱血沸騰。

李玄清也是有些意外這位呂文周的表現,不過有人開了好頭她自然是不需要再繼續費力解釋下去,這場原本的談話說了不到一半就達到了高潮,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李玄清和大家所有人詳細解釋起這即將開始的政黨制度的原理,以及其中的優點和好處。這是李玄清第一次以皇帝之尊宣講政黨制度,自然這些內容包括大禮堂的所有場景都被隨行的記者詳細記錄下來並在隨後短短半個月時間內迅速傳遍天下,這樣一來整個帝國所有的大學學子都在討論發生在長安行政學院總院發生的這一幕。李玄清和巧兮當天除了和那些學生共進午餐而且還在這輕鬆的交談當中讓自己的形象在所有的學子當中鮮活起來。而巧兮這位皇后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一舉一動都讓所有人追捧,當年那個在長安街頭讓百姓擁戴的皇后娘娘和大傢伙一起吃飯,這件事讓行政學院總院在以後成了大傢伙的朝聖地。

“大哥哥,看樣子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三天我們在大學園見到的所有學生都對於新政無比的擁戴,對於大哥哥也是敬若神明,所以完全不用擔心他們。而學生是一個時代的先驅,他們理解了明白了纔會帶動周圍的人去理解,政黨制度纔有推廣的土壤。”巧兮和李玄清從大學園出來前往豐州的時候笑道。

“那還是因爲我們的皇后娘娘有魅力啊。”李玄清看著巧兮巧笑倩兮的面龐也是忍不住笑道:“我從來沒發現原來我的巧兮居然如此有人望,早知如此我直接讓巧兮出馬就行了。”兩人調笑一陣之後巧兮道:“按照教育部那邊發過來的數據統計,帝國的大學在校生足有十餘萬人,只要有了這十餘萬人,那麼明年肯定就是二十萬人,三十萬人,時間一旦長久一點必然會讓所有人都能反應過來,這纔是我們的希望所在。”

“是啊,他們就是我們的希望,是新政的種子,也是大唐帝國永存的秘密所在。”李玄清笑道:“咱們去豐州,去老家看看,看看當年隨我們一起從最艱難的時刻走出來的豐州父老鄉親是不是還能夠一如既往的理解和支持我們。”兩人從長安直接坐火車抵達豐州,其實李玄清一行這一次根本沒有掩飾,基本上都是公開出行,所以在兩人抵達火車站的時候豐州百姓將整個火車站都圍住了。當年的豐州巡查使到如今大唐帝國的皇帝,豐州百姓都因爲是大唐的引領者而自豪。十餘年間不僅僅十數萬豐州子弟伴隨著天策軍東征西戰,而在如今的各個領域,豐州人都努力做到第一,就因爲大唐的皇帝就是從豐州起家,豐州是大唐的龍興之地,這等榮譽讓所有的豐州人在其他地方的人面前都會自我要求的更嚴格。而李玄清夫婦剛剛下了火車,所有的百姓都開始山呼萬歲,在隨後更是一路伴隨夫妻二人行至布政使府,其場面之熱鬧幾乎讓整個豐州市區爲之癱瘓。

“皇上請放心,我豐州上至我這個布政使,下至普通黎民百姓爲皇上之命是從,但有所命在所不辭。”豐州布政使在高崇民離任之後有其副手王朝陽接任,此時這位年近三十歲的布政使臉色漲紅,帶著所有的百姓躬身下拜道:“微臣已經加入大唐復興社,和岑先生一起爲國效命,爲皇上效命。”

“大家請起,玄清感謝父老鄉親的厚愛和支持,請大家相信我,相信岑先生,也相信帝國新政,未來大唐一定會一浪高過一浪,一往無前。”李玄清右手高舉,彷彿又回到當年在豐州的歲月,而那些上了年紀的豐州老人也彷彿看到了當年那位年僅弱冠的年輕人主政豐州時的場景,這種氣氛帶動之下,李玄清甚至根本不想要說什麼,這些跟隨他從血與火當中一起走過來的老人成了鐵桿支持者。也就在後來當岑天時循著李玄清夫婦的步伐來到豐州的時候幾乎上至高層下到百姓衆口一詞全力支持新政,並且還從實際行動當中去踐行這種支持。豐州由此也有了更多的發展契機。

在隨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李玄清的步伐遍及了整個北方各省,從豐州學到經驗之後,李玄清不僅僅出現在學校,更是下到北方那些各大工廠之中,一方面檢查百姓工人的生產生活狀況,另一方面也是藉此在民間將新政和政黨制度徹底的炒起來,這樣一來整個北方無數的百姓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來自李玄清這位帝國皇帝的誠意,那種心甘情願和普通百姓一起討論帝國國策的態度,這樣的辦法讓百姓真正感受到原來全民參與政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由此來自後世競選的各種辦法都陸續被李玄清帶了過來,無數的百姓在李玄清樸實的話語當中理解了這種新奇的觀念,新政由此也得到迅速推廣,甚至比起內閣換屆還要深入人心,引人關注。

“果然,原來我們的希望也來自這裡。”李玄清喃喃自語,看著遠處巧兮帶著一幫人解釋新政的含義,身邊聚攏的工人不斷點頭不斷提問的場景若有所思,這種樸實的場景讓李玄清這個後世來客真正的感受到來自百姓的力量所在。

“去把我們沿途所見所聞全部記錄下來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岑先生手中。”李玄清見到巧兮往自己這邊走的時候吩咐身邊的親衛,這種辦法自己和巧兮自然是因爲先天的優勢,但是岑天時可未必能夠熟悉,不過這一套遲早帝國的這些高層精英都要學會。

“哎呀,好久都沒有這麼緊張工作過了,這突然緊張起來還真是吃不消啊。”巧兮邁著小碎步走到李玄清身邊嫣然一笑道,“看樣子咱們今晚又走不了,不過這樣也好,這些父老鄉親其實很明事理的,只要我們有耐心他們完全都能夠理解新政的核心,理解了也就會支持我們。”巧兮的這番話說的李玄清也是點頭不已,歷經十餘年的經濟建設和文化普及,帝國的百姓其實素質不差,只是以前沒有人想到他們原來也可以直接參政,現如今有了這種新政,那麼百姓又怎麼可能不支持?

“大哥哥,我感覺我們把這件事做成,就算是你我不在了,大唐帝國也會永遠存在下去的。”巧兮見到李玄清臉色不斷變幻,帶著感慨道。

“你我歷經千年跋涉,不就是想要建立一個永久永恆的帝國嗎?讓華夏民族永遠佇立在世界民族之巔,我們親手建立起來了一整套的制度,引導華夏百姓走出千年桎梏,超越這個時代近千年的制度還有已經走到正規的學科,那些萬千學子都是我們的希望所在。”李玄清一笑,指著遠處道:“十五年前我們在遙遠的西北種下的種子如今已經開始長大了,相信很快就算是你我撒手不管,它也已經能夠自行成長了,不是嗎?”

“是啊,這樣我們也能夠早點退休,過點我們自己的日子呢。這天下這麼大我們都還沒去過,以後我希望和大哥哥一起都去看看。”巧兮也是一笑。

兩人站在人羣之外竊竊私語卻渾然沒有注意到,有一股暗流正在靠近,只不過眼前那熱鬧的場景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
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南区| 河源市| 大同县| 曲沃县| 乌兰察布市| 山阴县| 和林格尔县| 阿克苏市| 临江市| 汤阴县| 舟山市| 普兰县| 彰化市| 遂川县| 蚌埠市| 库车县| 湘潭市| 云南省| 北京市| 社旗县| 深圳市| 上思县| 西宁市| 深水埗区| 邯郸市| 丰宁| 桂平市| 扶沟县| 南雄市| 枣阳市| 宁阳县| 高青县| 松江区| 南汇区| 宁晋县| 曲周县| 枝江市| 商水县| 富裕县| 柘城县| 屏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