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番外篇:被太師支配的學生們

“連你們倆也都大了,走吧,去念書吧!”

張希孟拍了拍老三張正邦和老四張明時。

這倆小子揹著行囊,一起往前走,他們準備登上火車,先去應天,然後再去濟民學堂讀書。

張希孟看著倆兒子的背影,怔了怔,悵然若失。一扭頭,去了站臺邊的攤位上,買了一籃橘子,在火車出發之前,通過窗戶,塞了進去。

是老三張正邦接了過來,“多謝老爹了。”

“嗯,好好盯著你四弟,別讓他惹禍。”

老三張正邦連忙答應,老四卻是繃著臉不說話。

別看是雙胞胎,可這哥倆南轅北轍,一個愛說愛笑,特別活潑,一個卻是冷著一張臉,說句話簡直要了他的命。

不過有一點倒是差不多,就這倆小子學習成績都極好,老四甚至還要比老三厲害那麼一線。

你要知道,在張家這個學霸雲集的環境裡,能讓人說一句好,那該是多高的讚美!

不管你學霸也好,學神也罷,到了張家的門口,老老實實,乖乖站好。

這個門裡,隨便拎出來一個,都能讓你高山仰止,五體投地。

這話絲毫不是誇張。

這些年裡,張希孟除了完成幾部史書的撰寫,還整理了文集,詳細論述了民本主張,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另外早些年張希孟還編寫了數理化等科目的入門教材。

也就是說,小學生進入校門,就開始被張太師支配。

不過這些還算好,張希孟算是很客氣的,他編書都是強調通俗易懂,要照顧各個方面,各個程度的學生。

簡言之,張太師負責給大傢伙打開一扇求學的大門。

從這扇大門往裡面望去,一個五采繽紛,絢爛多姿的世界,就向你招手了。

然後你就會很不幸地發現,接下來的東西,還跟張太師脫不了關係。

雖說這些教材不是張希孟編纂的,但是需要背誦並默寫的玩意,有三分之一,都來自張希孟這裡,沒辦法,誰讓這些東西是大明的立國之本,身爲大明的學生,不可不知。

尤其是有志向考科舉,爲國效力的,那就更離不開了。

不但要記下來,還要默寫,甚至要做到隨便引用,張口就來,沒辦法,這是你們日後在官場廝混的本錢。

要是連太師的教誨都記不清楚,說不出來,憑什麼立足大明朝堂?

難道你們不清楚,大明朝的整個官制,都是太師一手打造的嗎?

從某種角度來講,這一套官制,纔是張希孟最大的成就。

因爲當下的大明,處於工業迅速發展的時期。

幾乎每天,都有全新的變化產生。

傳統官吏那種幾乎無爲而治的模式,完全適應不了。

如果翻開報紙,你就會發現,各種各樣的案子,尤其是財產爭端,多如牛毛。人們彼此之間的衝突,也一下子多了起來。

光看累計的案子數量,大明朝都差不多到了末世,哪怕唐末,元末,都沒有這麼嚇人。

這種狀況,自然是有道理的。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工廠出現,大批的勞動力從農村進入了城市,大明朝的市民數量,迅速暴漲。

這可不只是從一地到另一地,換個住處那麼簡單。

因爲即便張希孟在朝的時候,主張打擊宗族勢力,遷居豪強,把世家大族幾乎掃蕩一空。但農村社會,依舊是個熟人社會。

什麼叫熟人社會?

那就是彼此認識,沾親帶故,坐在一起閒聊,總會找到共同的親戚,哪管八竿子打不著,也能攀上一點關係。

既然有點關係,就不能做得太過分,有好些事情,就能在鄉村解決掉。

比如分家析產,這就是有一般流程的,幾個兄弟,把親

戚請過來,讓大傢伙見證,通常都能處理差不多。

只有那麼爭議很大的,纔會鬧到官府。

又比如說大傢伙都很熟悉,小偷小摸一類的事情,就會少很多。

畢竟一旦被發現了,不用三天,三親六故,全都知道,瞬間社死,那滋味可不好受。

結果進了城市,環顧四周,全都是陌生人,根本不認識。

失去了忌憚,加上初來乍到,生存艱難,掙的錢也少,就有過不下去的情況,眼下也沒有掃碼支付,全都用現金交易。

因此出現小偷小摸,一點也不意外。

就在去年的時候,張承天甚至偵破了一個小偷學校。

這是一個很有格局的故事.....一個姓馮的老賊覺得自己一身本事,光是一個人做事,效率太低了。

他也該廣開山門,多收弟子,幹出一番事業來。

日後好青史留名,被後人敬仰,就像太師那樣!

用心良苦,只不過這位忽略了自己的教學內容,他一個傳授偷技的人,還想青史留名?最多刑法留名!

這位說幹就幹,還真物色了二十幾個年輕人。

不得不說,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期,有太多的漏洞,也有太多的人,無所適從,只能靠著這些上不得檯面的手段謀生。

老馮把他們帶到了城郊,在一座廢棄的倉庫裡,開始了訓練。

要想從別人的手裡,迅速那點東西出來。

要具備兩樣本事,第一必須手速要快。

一鍋沸騰的熱水,丟下去一塊石頭,要瞬間拿出來,還不傷皮膚,這纔算初步合格。

而接下來的項目,那就更值得下功夫了,就是識人,或者說尋找下手的目標!

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一件事比前面的更重要。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你速度練得再快,也有失手的時候。同樣的,哪怕你速度再慢,也有粗心大意的倒黴蛋。

所以說關鍵不是你的本事多好,而是找到行業痛點,精準把握,一擊必殺。

就比如一位前輩,他在一家綢緞行前面轉了三天,發現這家生意不好,掌櫃夥計都心不在焉。

他特意挑了一個炎熱的中午,也沒什麼生意,掌櫃和夥計都在打盹兒。他迅速進去,偷偷從貨架的角落抱起了兩匹絲綢,而後猛地砸在了掌櫃的面前。

把掌櫃嚇了一跳,正要發問,這個賊先說了,“外面出了車禍,我剛搶到的,五十貫,收不收?”

掌櫃的也睡迷糊了,只覺得絲綢眼熟,卻想不起來,“五十貫太貴了,二十貫還差不多!”

他隨口一說,還想等著對方討價還價,哪知道對方鼻子一哼,“才二十貫,我纔不賣呢!下家去了!”

說完,這位撅著屁股就跑出去了。

等他走出去好一會兒,掌櫃的才漸漸清醒過來,往貨架的角落掃了一眼.....啥也別說了,快去找衙役老爺報案吧!

有這種成功的,就有失敗的,比如有一位前輩,發現一個老太太,見她帶著工錢回家。這位也沒打聽一下,就下手把老太太給偷了。

開始一切都很順利,可是一個時辰之後,整個應天的衙役都出動了,原來這位老太太是給金陵府衙幹活的。

偷到了衙門頭上,抽了所有衙役捕快的嘴巴子,大傢伙能放過你嗎?

不到半天的功夫,就被抓了,扔進了府衙大牢,著實享受了一把全方位的關愛。

老馮悉心教導,弟子們表現都不錯,陸續有人出師,投入到了偷的事業中來。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老馮的成就感大增。

一次陪著學生尋找目標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黑黝黝的海客,應該是個剛從海外歸來,看什麼都新鮮,尤其是火車,更是伸長了脖子。

老馮覺得是時候給學生們

展示一下自己的本事了。

他果斷靠近,然後出手,很順利拿到了對方的荷包,對方也很順利抓住了他的腕子......老馮都懵了,他手腳這麼快,還有人能超得過他?

簡直逆天了!

老馮驚訝遠大於恐懼,對方也差不多,世界上竟然還有人敢偷我?你難道不知道嗎?當年老子可是偷過張太師啊!

只不過咱是義盜,還給張太師留了一錠金元寶,你這種明顯是蠢賊,不辦了你,簡直沒有天理。

偷到了祖師爺頭上,老馮被盧秋雲乾脆利落,送進了大牢。

他的那些高徒,不管是出師的,還是沒出師的,全都一網打盡,還連帶著許多單幹的小毛賊,也都喜提大牢深度遊。

在這麼一片勃勃生機,萬物競發之中,天下望治,自不必說。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科舉大軍之中。

然後這些人就玉玉了,雖說在輔導材料上面,擺脫了張太師的掌控,但是他們又落到了一個全新的賽道,而在這個賽道里,處於統治地位的正是太師的長子張庶寧。各種考試資料,輔導教材,解讀的內容,有一半以上,出自張庶寧,或者是他的團隊。

要想出成績,就必須拜這個碼頭。

當然了,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他們即將陷入另一個深坑,還是輕易爬不出來的。

那就是高等數學!

這個領域同樣不是張希孟掌控的,但是站在生物鏈頂端的卻是太師的得意門生,兼兒媳婦夏知鳳。

從數學到天文,從物理到化學,簡直如影隨形,逃都逃不掉。

唯一還算比較好的就是國史課。

因爲這個課程的藍本主要是朱元璋的自傳三部曲,通過了解陛下的奮鬥經歷,熟悉大明朝的建立過程,明曉立國艱辛。

只不過很快學生們都傻眼了,怎麼哪怕是陛下的自傳,也都是和太師商議國策的內容......誰來救救我們,讓我們趕快逃脫張太師的魔掌吧!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七十章 好官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十八章 不屈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
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七十章 好官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十八章 不屈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西| 宁海县| 营山县| 久治县| 甘谷县| 奉贤区| 辽源市| 临夏市| 满洲里市| 鹿邑县| 铁岭县| 思南县| 镶黄旗| 湘西| 科尔| 丹东市| 青州市| 工布江达县| 云浮市| 关岭| 西青区| 论坛| 浙江省| 谷城县| 南漳县| 乌拉特前旗| 阜平县| 旺苍县| 内江市| 巩义市| 屯留县| 永昌县| 彭山县| 旬阳县| 鹤庆县| 巴林左旗| 上思县| 招远市| 大悟县| 双峰县| 景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