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個人尊嚴

在國外時看到,人們對時事做出價值評判時,總是從兩個獨立的方面來進行:一個方面是國家或者社會的尊嚴,這像是時事的經線;另一個方面是個人的尊嚴,這像是時事的緯線。回到國內,一條緯線就像是沒有,連尊嚴這個字眼也感到陌生了。

提到尊嚴這個概念,我首先想到英文詞dignity,然後纔想到相應的中文詞。在英文中,這個詞不僅有尊嚴之義,還有體面、身份的意思。尊嚴不但指人受到尊重,它還是人價值之所在。從上古到現代,數以億萬計的中國人裡,沒有幾個人有過屬於個人的尊嚴。舉個大點的例子,中國歷史上有過皇上對大臣施廷杖的事,無論是多大的官,一言不和,就可能受到如此當衆羞辱,高官尚且如此,遑論百姓。除了皇上一人,沒有一個人能有尊嚴。有一件最怪的事是,按照傳統道德,挨皇帝的板子倒是一種光榮,文死諫嘛。說白了就是:無尊嚴就是有尊嚴。此話如有任何古怪之處,罪不在我。到了現代以後,人與人的關係、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仍有這種遺風——我們就不必細說“文革”中、“文革”前都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情。到了現在,已經不用見官下跪,也不會在屁股上挨板子,但還是缺少個人的尊嚴。環境就是這樣,公共場所的秩序就是這樣,人對人的態度就是這樣,不容你有任何自尊。

舉個小點的例子,每到春運,大家就會在傳媒上看到一輛硬座車廂裡擠了三四百人,廁所裡也擠了十幾人。談到這件事,大家會說國家的鐵路需要建設,說到鐵路工人的工作難做,提到安全問題,提到所有的方面,就是不提這些民工這樣擠在一起,完全沒有了個人的尊嚴——彷彿這件事很不重要似的。當然,只要民工都在過年時回家,火車總是要擠的,誰也想不出好辦法。但個人的尊嚴畢竟大受損害;這件事總該有人提一提纔對。另一件事現在已是老生常談,人走在街上感到內急,就不得不上公共廁所。一進去就覺得自己的尊嚴一點都沒了。現在北京的公廁正在改觀,這是因爲外國人到了中國也會內急,所以北京的公廁已經臭名遠揚。假如外國人不來,廁所就要臭下去,而且大街上改了,小衚衕裡還沒有改。我認識的一位美國留學生說,有一次他在小衚衕裡內急,走進公廁撒了一泡尿,出來以後,猛然想到自己剛纔滿眼都是黃白之物,居然能站住了不倒,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就急忙來告訴我。北京的某些街道很髒很亂,總要到某個國際會議時才能改觀,這叫借某某會的東風。不光老百姓這樣講,領導上也這樣講。這話聽起來很有點不對味。不雅的景象外人看了丟臉,沒有外人時,自己住在裡面也不體面——這後一點總是被人忘掉。

作爲一個知識分子,我發現自己曾有一種特別的虛僞之處,雖然一句話說不清,但可以舉些例子來說明。假如我看到火車上特別擠,就感慨一聲道:這種事居然可以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土地上!假如我看到廁所特髒,又長嘆一聲:唉!北京市這是怎麼搞的嘛!這其中有點幽默的成分,也有點當真。我的確覺得國家和政府的尊嚴受到了損失,併爲此焦慮著。當然,我自己也想要點個人尊嚴,但以個人名義提出就過於直露,不夠體面——言必稱天下,不以個人面目出現,是知識分子的尊嚴所在。當然,現在我把這作爲虛僞提出,已經自外於知識分子。但也有種好處,我找到了自己的個人面目。有關尊嚴問題,不必引經據典,我個人就是這麼看。但中國忽視個人尊嚴,卻不是我的新發現。從大智者到通俗作家,有不少人注意到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現象。羅素說,中國文化裡只重家族內的私德,不重社會的公德公益,這一點造成了很要命的景象。費孝通說,中國社會裡有所謂“差序格局”,與己關係近的就關心,關係遠的就不關心或少關心。結果有些事從來就沒人關心。龍應臺爲這類事而憤怒過,三毛也大發過一通感慨。讀者可能注意到了,所有指出這個現象的人,或則是外國人,或則曾在國外生活過,又回到了國內。沒有這層關係的中國人,對此渾然不覺。筆者自己曾在外國居住四年,假如沒有這種經歷,恐怕也發不出這種議論——但這一點並不讓我感到開心。環境髒亂的問題,火車擁擠的問題,社會秩序的問題,人們倒是看到了,但總從總體方面提出問題,講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尊嚴。其實這些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削我們每個人的面子——對此能夠渾然無覺,倒是咄咄怪事。

人有無尊嚴,有一個簡單的判據,是看他被當作一個人還是一個東西來對待。這件事有點兩重性,其一是別人把你當做人還是東西,是你尊嚴之所在。其二是你把自己看成人還是東西,也是你的尊嚴所在。擠火車和上公共廁所時,人只被當身體來看待。這裡既有其一的成分,也有其二的成分,而且歸根結蒂,和我們的文化傳統有關說來也奇怪,中華禮儀之邦,一切尊嚴,都從整體和人與人的關係上定義,就是沒有個人的位置。一個人不在單位裡、不在家裡,不代表國家、民族,單獨存在時,居然不算一個人,就算是一塊肉。這種算法當然是有問題。我的算法是:一個人獨處荒島而且誰也不代表,就像魯濱遜那樣,也有尊嚴,可以很好的活著。這就是說,個人是尊嚴的基本單位。知道了這一點,火車上太擠了之後,我就不會再擠進去而且渾然無覺。

花剌子模信使問題《黃金時代》後記《祝你平安》與音樂電視欣賞經典誠實與浮囂有關同性戀的倫理問題虛僞與毫不利己我對小說的看法從《黃金時代》談小說藝術用一生來學習藝術愚人節有感不新的《萬曆十五年》積極的結論爲什麼要老片新拍拒絕恭維理想國與哲人王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警惕狹隘民族主義的蠱惑宣傳不新的《萬曆十五年》擺脫童稚狀態荷蘭牧場與父老鄉親《黃金時代》後記好人電影《思維的樂趣》自序對中國文化的布羅代爾式考證外國電影裡的幽默警惕狹隘民族主義的蠱惑宣傳我怎樣做青年的思想工作警惕狹隘民族主義的蠱惑宣傳關於崇高對待知識的態度卡拉OK和驢鳴鎮思想與害臊我看文化熱我對小說的看法舊片重溫優越感種種生命科學與騙術沉默的大多數關於崇高我看老三屆有關天圓地方椰子樹與平等京片子與民族自信心智慧與國學關於格調電影韭菜舊報紙優越感種種蕭伯納的《巴巴拉上校》體驗生活電腦特技與異化《尋找無雙》序《尋找無雙》序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蕭伯納的《巴巴拉上校》關於格調《他們的世界》跋工作使命信心思維的樂趣我是哪一種女權主義者關於崇高生活和小說知識分子的不幸愚人節有感長蟲草帽細高挑百姓、洋人、官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序言舊片重溫《未來世界》自序環境問題《尋找無雙》序思維的樂趣《懷疑三部曲》序有關偉大一族關於崇高中國爲什麼沒有科幻片文化之爭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道德保守主義及其他關於同性戀問題救世情結與白日夢謙卑學習班優越感種種外國電影裡的幽默《尋找無雙》序序言蕭伯納的《巴巴拉上校》《他們的世界》序商業片與藝術片警惕狹隘民族主義的蠱惑宣傳積極的結論虛僞與毫不利己椰子樹與平等工作使命信心《尋找無雙》序文化的園地拒絕恭維有關愛情片
花剌子模信使問題《黃金時代》後記《祝你平安》與音樂電視欣賞經典誠實與浮囂有關同性戀的倫理問題虛僞與毫不利己我對小說的看法從《黃金時代》談小說藝術用一生來學習藝術愚人節有感不新的《萬曆十五年》積極的結論爲什麼要老片新拍拒絕恭維理想國與哲人王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警惕狹隘民族主義的蠱惑宣傳不新的《萬曆十五年》擺脫童稚狀態荷蘭牧場與父老鄉親《黃金時代》後記好人電影《思維的樂趣》自序對中國文化的布羅代爾式考證外國電影裡的幽默警惕狹隘民族主義的蠱惑宣傳我怎樣做青年的思想工作警惕狹隘民族主義的蠱惑宣傳關於崇高對待知識的態度卡拉OK和驢鳴鎮思想與害臊我看文化熱我對小說的看法舊片重溫優越感種種生命科學與騙術沉默的大多數關於崇高我看老三屆有關天圓地方椰子樹與平等京片子與民族自信心智慧與國學關於格調電影韭菜舊報紙優越感種種蕭伯納的《巴巴拉上校》體驗生活電腦特技與異化《尋找無雙》序《尋找無雙》序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蕭伯納的《巴巴拉上校》關於格調《他們的世界》跋工作使命信心思維的樂趣我是哪一種女權主義者關於崇高生活和小說知識分子的不幸愚人節有感長蟲草帽細高挑百姓、洋人、官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序言舊片重溫《未來世界》自序環境問題《尋找無雙》序思維的樂趣《懷疑三部曲》序有關偉大一族關於崇高中國爲什麼沒有科幻片文化之爭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道德保守主義及其他關於同性戀問題救世情結與白日夢謙卑學習班優越感種種外國電影裡的幽默《尋找無雙》序序言蕭伯納的《巴巴拉上校》《他們的世界》序商業片與藝術片警惕狹隘民族主義的蠱惑宣傳積極的結論虛僞與毫不利己椰子樹與平等工作使命信心《尋找無雙》序文化的園地拒絕恭維有關愛情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兴县| 吉林市| 南川市| 麟游县| 都昌县| 丹东市| 元江| 祁门县| 道真| 于都县| 财经| 甘孜县| 钟祥市| 高安市| 邮箱| 临武县| 鲜城| 柞水县| 杭锦后旗| 大悟县| 来宾市| 册亨县| 鸡东县| 秭归县| 富源县| 白朗县| 新和县| 焉耆| 招远市| 全南县| 满洲里市| 崇义县| 江油市| 个旧市| 高密市| 达拉特旗| 印江| 潼南县| 鄂伦春自治旗| 启东市| 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