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九十一章 誰善解人意?

三皇子平生第一次在清寧宮過夜。

對於他來說,這個地方一直是陌生的,遙遠的,甚至就連他理應叫做皇祖母的太后,也從來沒有祖母的實感。可是,今天當聽到楚寬的報信的而匆匆趕到這裡時,他卻發現,無論是祖母還是父皇,吵起架來也和常人沒什麼不同……

當然,就連這種常人的吵架,他也是在當初到了半山堂之後才第一次得見,因爲他和大皇子二皇子根本不是一個層面上,吵不起來,而母親和妃更是最安靜的人。而等到了九章堂之後,他常常被陸三郎拉著,那種面紅耳赤的爭執,也就見得更多了些。

等他入主了慈慶宮,陸三郎毫不避諱地讓他看到各種東宮侍讀之間的明爭暗鬥,久而久之,他就更習慣了。

所以,最初上前去勸解的時候,他雖說有些不安,但因爲楚寬含含糊糊沒有說清楚具體原委,於是他還沒有太擔心,直到父皇說出那一句讓他簡直覺得如同掉落在冰窟窿裡的話。他完全沒有想到,素來敬重太后的父皇,竟然會露出如此的一面。

三皇子呆呆地躺在地鋪上,想到自己在大驚失色之下撲上去抱住父皇大腿苦苦懇求的一幕,想到太后那張冷冽到彷彿連血色都沒有的臉,想到父皇掰開他的手,讓他留在清寧宮陪伴太后,想到自己渾渾噩噩地跟著玉泉服侍了太后洗漱,又送人上牀安寢……

可就在那時候,玉泉對他說,要他在牀前地平上打地鋪陪伴太后一夜。他當然知道,在這暖意融融的清寧宮中,哪怕牀前地平,那也是很暖和的,而且作爲孫子,這樣也是盡孝,但他嘴裡答應,心中卻覺得難以置信,不可思議。直到此時,睜著眼睛的他依舊毫無睡意。

而即便如此,三皇子也不敢出聲。因爲驚擾了牀上心情本來就不好的太后,他還不知道說什麼話來勸解,那豈不是遭殃?就在他心情鬱郁的時候,突然聽到了一聲輕輕的嘆息,緊跟著就是一個比往日柔和許多的聲音。

“三郎,睡著了嗎?”

三皇子頓時愣住了。雖說他知道應該立刻答應,可鬼使神差的,他就是偏偏覺得喉嚨口好似被堵住了似的,竟是就出不了聲。結果下一刻,剛剛的問話聲就再次變成了一聲笑。

“果然還是個孩子,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情景,最後還是能睡著……也難怪,從小跟著你父皇,總該學會了一點他的滿不在乎。說起來,這又算什麼大事?再大,能大過你父皇即位之初就看不慣那幾個執政老臣,當著他們的面說遲早把他們趕出朝去,根本不怕他們聽見?”

“再大,能大過他親政之初貿貿然地開始高層人事更迭,恰逢業王之亂,被人打出了廢黜他另立廬王的旗號?再大,能大過我在絞死了業王之後,立刻就親自去鴆殺了廬王,讓他失去了唯一的弟弟?”

本想開口的三皇子當聽到太后親自鴆殺了廬王時,他忍不住死死捂住了嘴巴,那臉上不是深深的驚愕,而是深深的驚恐。都說廬王是被幽禁之後鬱鬱寡歡,沒多久就病故的,誰能想到,竟然是太后下的手?而且人竟然是和業王同一日死的嗎?

據說,廬王也是從小在太后面前養大的,和父皇這個親生兒子差不了太多……甚至他還聽說,太后在有些時候甚至更寵廬王。不但這個王位是太后執意要給的,而且據說廬王死了之後,太后曾經一度生了一場重病,怎麼會事實是這樣……

三皇子滿腦子都是亂糟糟的,別說出聲,連挪動的能力都暫時失去了。可是,當發現太后沒有再自言自語之後,他意識到自己剛剛這相當於是在偷聽自家祖母的秘密,這下子登時心如鹿撞,思前想後,他最終還是艱難地開了口。

“祖母,我沒睡著……我剛剛……剛剛……”

結結巴巴了老半天,三皇子也沒能把話說齊全,一時羞愧交加。可緊跟著,他就聽到了一聲輕嘆,緊跟著,牀沿邊上竟是垂下了一隻手,有些艱難也有些滯澀地摸了摸他的額頭。覺察到那隻手似乎很涼,他微微一猶豫,不由得就伸出雙手緊緊握住了那隻手。

“你這孩子……”太后似乎是對三皇子這動作有些驚訝,笑了一聲後,人就輕聲說道,“玉泉是怕我想不開,這才讓你在這打地鋪陪我。其實她也不想想,孫子陪我,兒子卻甩手就走,我要想不開早就被氣死了!我要是真想不開,早三十年就想不開隨著先帝去了。”

三皇子頓時心裡咯噔一下,可還沒等他開口說什麼,就發現牀上的太后窸窸窣窣似乎要坐起來。他慌忙跳起身去攙扶,又去幫忙拿一旁的大引枕,可因爲人矮小再加上慌亂,他竟是一不小心腳下一絆,結果就這麼跌倒,整個人就橫趴在了太后的身上。

嚇了一跳的他趕緊就想爬起來,卻不想太后竟是非但沒有惱,反而還輕輕摩挲著他的腦袋,還笑著說道:“看你這段日子一貫沉穩,沒想到也會有這麼冒失的時候。想當年你父皇像你這麼小的時候,那可真是如同皮猴,哪裡有你這麼乖巧。”

“就連廬王,也是和你四弟似的,整天滿腦子亂七八糟的鬼主意,那簡直是惹是生非的祖宗。再加上仗著有你父皇做靠山,天不怕地不怕,也不知道闖了多少禍。”

三皇子沒想到太后竟然拿廬王和四皇子相提並論,一時下意識地就想要跳起來。總算他自制力強,最終老老實實趴在那兒不敢亂動,但還是忍不住反駁道:“廬王從前做了很多荒唐的事,但四弟不一樣,他雖然有時候衝動了一些,但他有分寸的。”

“他是比廬王有分寸,但那是因爲你這個哥哥比你父皇當哥哥的時候有分寸。”

太后說出這話時,感覺到那個小小的人兒頓時整個人一僵,她便鬆手把人拉了起來。見三皇子不安地跪坐在牀前地平上,臉上卻漲得通紅,她就淡淡地說:“你也不用太擔心,你不是你父皇,你四弟更不是廬王。”

“你性子沒有你父皇那麼飛揚跳脫,任性恣意,而你四弟也不像廬王那樣肆無忌憚,自以爲是。你父皇當初讓你們去半山堂,認張壽做老師,我還不太同意,但現在看來,這個老師確實比我想象中好千百倍。但是……”

太后突然詞鋒一轉,一字一句地說:“你不要覺得張壽什麼都好,於是就什麼都聽他的。就算你父皇對葛太師的敬重,也並非事事言聽計從。畢竟,你今後要面對的很多事情,那都涉及到天下蒼生,不能偏聽偏信。”

三皇子很想說自己並沒有事事求助於張壽,而張壽也絕非事事都對自己指手畫腳,但他想到今天太后正經歷了一次最大的打擊,因此猶豫片刻,他便乾脆只是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

而孫子這樣的反應,太后禁不住想到了從小到大就事事都要和自己硬頂的兒子。對比起來,父子兩人簡直是截然不同的性格。

因此,她也很容易明白,爲什麼皇帝明明對三皇子和四皇子一向都頗爲喜愛,卻並沒有早早就在心裡定下東宮人選。因爲三皇子實在是和皇帝太不像了,反倒是四皇子有點皇帝那任性恣意的勢頭。只不過,皇帝想來自己也覺得,任性恣意並不適合一個天子。

因此,太后不由得輕輕嘆了一口氣,隨即衝著這個實在是太懂事的孫兒含笑說道:“我說這話,並不是讓你懷疑又或者疏遠張壽,他這個人非常明白自己的優點,也非常明白自己的缺點,所以主動抓大放小,把心思更多放在了學校和學生身上。”

“你也是他的學生,所以他一定會盡心竭力。可是,他畢竟太年輕了,在算學上有絕頂天賦,並不代表他在治國理政上也有絕頂天賦。所以,其他的老師也許說的話是陳詞濫調,你不愛聽,你也要多聽一聽。”

“古往今來,明君賢主爲什麼那麼少?因爲天子是這個天下最容易迷失的人,他的權力太大,如果執意要不顧羣臣反對做什麼,雖然困難,但只要強硬,卻也大多能做到。所以,大多數所謂的明君賢主,晚年不是倦政,就是昏頭。能夠自始而終賢明的,幾乎一個都沒有。”

“當初也有人勸過我不要放權,說你父皇性子輕佻任性,又說我如何英明神武,我也曾經差點被衝昏頭,可我後來想清楚了,垂簾聽政那些年我不過是勉力支撐,孃家的親戚也沒什麼成器的,就一個趙國公鼎力支持,他又沒有太大野心,我又何苦霸佔這一攤子不放?”

“如果我真是則天皇后那等雄才偉略,也就順勢一輩子攬權算了,可我又不是……對我來說,先帝不在了,你父皇就是我最大的牽掛,爲了區區大權鬧得母子失和,何必?”

三皇子還是第一次這樣近距離地和太后相處,聽她不知不覺又開始說心裡話,他欲言又止,可最終還是沒有阻止,只是跪坐在那裡靜靜聽著。

“先帝,也就是你的祖父臨終前對我說,這個江山是他硬搶過來的,就和當年英宗一樣,可英宗沒把兒子教好,以至於這江山被他搶了過去,我千萬要幫著兒子把這江山守住,一代代穩妥地傳下去。所以,爲了他說的這穩妥兩個字,我不得不壓著自己的本心……”

說到這裡,太后頓時笑開了:“想當初,我也是飛揚跋扈的性子,否則和先帝睿宗怎麼合得來?人善被人欺,這世道就是要比惡人更惡,這才能存活下來。我陪著先帝就藩的時候,那裡的王府早就破敗得不成樣子,可當地最大地主卻是坐擁上萬頃地,佃戶數千。”

“從富紳到地方官,都不把我們放在眼裡,地方上的名門貴婦也都對我這個王妃嗤之以鼻。涇兒還小,但卻比他那些飯桶的舅舅強,仗著年紀小,悄悄讓人帶他去不少名門飲宴廝混,爲我們探聽到了不少消息,這其中,就包括那家爲富不仁的地主和某些齷齪勾當有關。”

“然後,我和先帝設計,我藉口賞花請了那人家中的老封君以及當地一大堆貴婦到王府賞花,讓會武的王府侍女守在外圍,先帝則是抓著證據要挾那位進士出身的知府,用剿匪的名義,帶領王府護衛把那暗地裡養著那一撥所謂悍匪的大戶連根拔起,人贓俱獲。”

“事後,我在那些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貴婦人眼前,親自把那個覺得不妙要強行離開的所謂老封君給拿下了。別看那樣一個看似笑得慈眉善目的老婦人,手底下卻有七八條女子的性命,後院井裡就埋著幾具枯骨。只因爲她聽信傳言,說是妙齡女子的心肝可以延壽!”

說起要挾知府,剿匪拿人,而後又用這些抄來的金銀賄賂了英宗皇帝的左右內侍,而後那些內侍說動勃然大怒的英宗皇帝清洗朝中叫囂的某些文官,然後他們則是藉著這一波吃下去的紅利暗中籠絡志士,悄然埋頭髮展,又是如何把朱涇安插進衛所,太后頓時有些出神。

那麼久遠的事情,如今想想簡直像是上輩子的事,再不說她自己都要忘記了。在深宮的時間太長,她甚至都不記得,當丈夫最吃緊的時候,她也曾經率領婦孺打過仗。

什麼四平八穩,安定爲先……要是當年她也這麼保守,哪裡會有今天?那樣的話,她也不過是守著兒子和小小一個王府過一天算一天的老弱婦人!

三皇子最開始聽得簡直瞪大了眼睛,因爲睿宗皇帝奪位那一段,就算是父皇,也並沒有對他們兄弟提起過——當然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因爲父皇說起過睿宗皇帝如何如何打仗,但太后說的那一段,恐怕是父皇自己都沒有出生時的事。

甚至有可能太后和先帝都沒有對父皇提過,所以父皇也不知道。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他竟然是第一個知道的?

有些驚喜的三皇子登時瞪大了眼睛。而既然打開了太后的話匣子,他想著與其相對無眠,還不如讓人把話說下去,因此,見太后停頓下來,他立刻興致盎然地追問後續。

而顯然被勾起談興的太后,就乾脆把小小的孫子拉上牀來,用被子把人裹嚴實,這才繪聲繪色地開始說著從前那些事。

而寢室門外,聽著這一老一小開始說從前,玉泉不由得舒了一口大氣,對皇帝之前那言行舉動的滿腹怨氣也消解了許多。

太后這一輩子也不知道吃過多少苦頭,知她懂她的睿宗皇帝卻早早故去。結果那可惡的兒子卻是成天氣她……幸好有個善解人意的孫子!

第三百二十六章 耀武揚威第七百一十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兩百一十七章 選婿之後第八百零五章 千般滋味在心頭第五百七十三章 經筵開場第六百三十七章 十萬個爲什麼第二百八十三章 嚇唬還是忽悠第四百七十四章 烏鴉嘴和宋混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都是護短的第二百四十三章 邊鎮需強人第七百三十四章 雞犬不寧第五百三十七章 紅葉第六百零三章 不走尋常路的大戲第三百三十章 深藏不露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雞用牛刀第兩百三十一章 冢中枯骨,綿綿情話第九十五章 葛氏術語手冊第二百七十四章 錯第六百六十四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七百一十六章 虎口奪食第四十八章 夜色殺機第六十七章 婚約由來第八百七十三章 紛紛亂亂第三十章 欺世盜名之徒第七百四十七章 恣意第五十二章 難得糊塗第七百六十二章 忽悠的功力第五百七十一章 求生還是作死第三十五章 顏值不夠,衣服湊第三百三十一章 鹹魚發威,賞錢開路第七百五十一章 花言巧語的境界第三百七十八章 偷換概念第六百五十八章 教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喜歡第二百四十三章 邊鎮需強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矜持,新人設第兩百二十八章 御前告狀?第四百六十四章 禮輕情意重第七百六十五章 夜行第二百九十章 舉一反三第五百九十七章 真性情和平常心第六百四十三章 心如堅鋼意如鐵第六百零八章 落水第七百三十一章 動之以理第八十五章 太祖皇帝祖訓多第四百二十五章 奉旨試吃?第六十一章 我只是路過……第四章 美食解人憂第二百八十一章 郎舅(上)第二百九十章 舉一反三第三百零三章 考試第一百六十章 真·小黑屋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三百三十章 深藏不露第六百四十六章 疏不間親第三百零二章 各有所用第六百一十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二百五十一章 喜歡第七百八十四章 信之不疑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咬狗第八百零三章 暗渡陳倉,閒人大叔第一百五十五章 男女有別第二百五十二章 刮目相看第六百一十三章 初雪夜話第兩百零九章 勞煩張博士多多費心第七百零五章 巡弋,攔截第四百四十四章 進擊的趙幫主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講規矩,不講人情第八百八十章 劫後第三十六章 狗眼看人低!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第五百二十章 找麻煩的天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揭幕第一百三十三章 朱瑩激公主第八百零八章 回宮第六百一十七章 求情和管教第三百二十八章 孝子分杖第一百七十三章 驚走第五百二十六章 祖制和講學第一百八十四章 通風報信的大小姐第八百六十五章 服與不服第二百七十六章 對調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堂聚賢第四十三章 下次天上掉什麼?第五百六十三章 炙手可熱第八百七十一章 蜂擁第六章 不把自己當外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魔音,兄弟第六百四十二章 欺人太甚!第四百四十五章 秋風掃落葉第七百二十八章 識詐第八百四十章 張生借書說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君再上轎第四百五十六章 跌了一地眼珠子第八百八十一章 事後第二百六十九章 教不嚴,師之惰第三百二十九章 託之以家業妻兒第八百七十三章 紛紛亂亂第三百一十四章 公子落難記第三十章 欺世盜名之徒
第三百二十六章 耀武揚威第七百一十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兩百一十七章 選婿之後第八百零五章 千般滋味在心頭第五百七十三章 經筵開場第六百三十七章 十萬個爲什麼第二百八十三章 嚇唬還是忽悠第四百七十四章 烏鴉嘴和宋混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都是護短的第二百四十三章 邊鎮需強人第七百三十四章 雞犬不寧第五百三十七章 紅葉第六百零三章 不走尋常路的大戲第三百三十章 深藏不露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雞用牛刀第兩百三十一章 冢中枯骨,綿綿情話第九十五章 葛氏術語手冊第二百七十四章 錯第六百六十四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七百一十六章 虎口奪食第四十八章 夜色殺機第六十七章 婚約由來第八百七十三章 紛紛亂亂第三十章 欺世盜名之徒第七百四十七章 恣意第五十二章 難得糊塗第七百六十二章 忽悠的功力第五百七十一章 求生還是作死第三十五章 顏值不夠,衣服湊第三百三十一章 鹹魚發威,賞錢開路第七百五十一章 花言巧語的境界第三百七十八章 偷換概念第六百五十八章 教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喜歡第二百四十三章 邊鎮需強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矜持,新人設第兩百二十八章 御前告狀?第四百六十四章 禮輕情意重第七百六十五章 夜行第二百九十章 舉一反三第五百九十七章 真性情和平常心第六百四十三章 心如堅鋼意如鐵第六百零八章 落水第七百三十一章 動之以理第八十五章 太祖皇帝祖訓多第四百二十五章 奉旨試吃?第六十一章 我只是路過……第四章 美食解人憂第二百八十一章 郎舅(上)第二百九十章 舉一反三第三百零三章 考試第一百六十章 真·小黑屋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三百三十章 深藏不露第六百四十六章 疏不間親第三百零二章 各有所用第六百一十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二百五十一章 喜歡第七百八十四章 信之不疑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咬狗第八百零三章 暗渡陳倉,閒人大叔第一百五十五章 男女有別第二百五十二章 刮目相看第六百一十三章 初雪夜話第兩百零九章 勞煩張博士多多費心第七百零五章 巡弋,攔截第四百四十四章 進擊的趙幫主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講規矩,不講人情第八百八十章 劫後第三十六章 狗眼看人低!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第五百二十章 找麻煩的天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揭幕第一百三十三章 朱瑩激公主第八百零八章 回宮第六百一十七章 求情和管教第三百二十八章 孝子分杖第一百七十三章 驚走第五百二十六章 祖制和講學第一百八十四章 通風報信的大小姐第八百六十五章 服與不服第二百七十六章 對調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堂聚賢第四十三章 下次天上掉什麼?第五百六十三章 炙手可熱第八百七十一章 蜂擁第六章 不把自己當外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魔音,兄弟第六百四十二章 欺人太甚!第四百四十五章 秋風掃落葉第七百二十八章 識詐第八百四十章 張生借書說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君再上轎第四百五十六章 跌了一地眼珠子第八百八十一章 事後第二百六十九章 教不嚴,師之惰第三百二十九章 託之以家業妻兒第八百七十三章 紛紛亂亂第三百一十四章 公子落難記第三十章 欺世盜名之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买车| 新干县| 公主岭市| 华蓥市| 新郑市| 遵化市| 浦东新区| 宁陵县| 大新县| 遂平县| 芮城县| 二连浩特市| 新河县| 玉山县| 南木林县| 辽中县| 壤塘县| 双鸭山市| 中西区| 北川| 昌黎县| 东台市| 五莲县| 孙吴县| 屯留县| 遵化市| 彭水| 当雄县| 韩城市| 镇江市| 罗江县| 河北区| 新闻| 大化| 林甸县| 保亭| 万荣县| 常山县| 铜川市| 霍州市|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