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六十五章 服與不服

剛剛登基一年的高麗王突然死了,這個消息因爲某個高麗信使當衆嚷嚷的那一嗓子,於是在京城不脛而走。儘管很多百姓在二皇子那件事情之前,也許連高麗在什麼地方也沒特別關注過,可現如今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時間恨不得編兩齣戲來唱一唱。

而等待今年科舉的舉子們,還有因爲東宮冊立而云集京城的名士們,那就比民間尋常百姓的反應要高一級了。

有人覺得是高麗那邊果然發生了什麼事,以至於貢船被劫,然後有人混入其中,甚至以救人爲名挾持了二皇子。有人覺得事情本來就是高麗王指使,而事情出了之後,這位高麗王就被人殺了滅口。也有人認爲,高麗那邊的賊人神通廣大,竟然能殺了高麗王嫁禍。

但總體來說,如今明明在京城會同南館好好住著的高麗使團和者山君,反而被人忽略了。哪怕那位高麗信使曾經說過,讓者山君回去接王位,也沒多少人將此太放在心上。

一個宗藩小國的王而已,有什麼大不了的?想想那個年紀很小的孩子也夠可憐的,正值國家動盪之際,竟然還要回去接那個爛攤子——很有可能不是去背黑鍋的,就是當傀儡的。

於是,當後續消息傳來,道是皇帝和內閣大學士以及尚書們商定,天氣酷寒,等過了二月進了三月,再讓者山君上路。而在此期間,爲了符合人上京是爲了進國子監讀書的本意,將由東宮講讀張壽作爲者山君的老師。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那簡直是比區區高麗王死了還要來得勁爆!尤其是人家明明是送到國子監來讀書,如今就算說是要符合本意,那送到國子監唄,幹嘛非得要塞給張壽?

塞這個字,之所以會成爲別人的共識,自然是因爲國子監周祭酒和羅司業在得知此事之後氣不打一處來,再加上幾個博士也都爲之憤憤然,一日與外間幾個名士是聚會時就流露了出來。結果話傳了出去之後,國子監立時迎來了張壽的學生團反擊。

一羣非富即貴的貴介子弟,直接包下了當日文人集會那同一座酒樓的同一個雅座包廂,學著那些酸溜溜的人說了些怪話,最後陸三郎陸小胖子乾脆狠狠拍了桌子。

“堂堂國子監,如今竟淪落到因爲一個高麗人就發牢騷的地步?不過是讀一個月的書而已,他們要是不服氣,直接來把人領走,咱們老師還不稀罕呢!就他們這點心胸氣度,也難怪國子監也就這麼一副樣子,公學都請了各方名士講過好幾次了,國子監一次都沒有!”

這話傳出去之後,國子監的相關人士差點沒被氣吐血。國子監有相應的規章制度,請人講學也不是祭酒和司業腦袋一拍就算數的,還得要上上下下都基本上同意之後,再行奏請,哪裡像根本就沒一個正經名頭的公學這樣隨意?

可他們這麼想,尋常百姓卻哪裡管這個,甚至都沒有人覺得陸三郎和幾個貴介子弟是說大話。張壽都已經教過一個太子了,還在乎一個區區高麗王?

民間到底是個什麼想法,者山君並不知道,因爲整個高麗使團都出不去會同南館,形同於被軟禁了。而且,當得知那個只帶了口信的高麗信使,竟然不是來自朝廷,而是自己母親粹嬪私底下派來的,他更是又氣又怕。

氣的是那信使竟然如此不謹慎,如此重要的口信竟然在大庭廣衆之下宣揚開來;怕的是母親這樣急切,萬一被朝中那些政敵知道了,那麼一定會帶來無數麻煩。這種大王立嗣的大事,母親作爲晚輩是沒有多少權力的,得罪了祖母慈聖王后,說不定就會起到反效果。

可不論情緒如何,者山君如今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卻還是拼命養病,然後在張壽例行過來上課時,和陪同聽課的禮曹參議一起,仔仔細細地傾聽張壽的課。

兩人原本還擔心過,傳言中精通算經的張壽會給他們講那些天書,可張壽壓根提都不提,每次也不帶任何經史書籍,而是天馬行空天花亂墜地就這麼一通講。

禮曹參議只覺得這是亂講,是爲了敷衍大明天子交待下來的這樁任務;而者山君卻試圖從這亂講中參悟出對方的目的。於是,幾天聽下來,本來就心智完全不成熟的者山君卻發現,張壽說得確實都是歷史當中各種各樣的道理。

而且還和那些著作國史的人最後面評述時那些之乎者也不一樣,張壽往往會在講到某些帝王將相某些言行舉止的時候,突然從這個年代的士人避諱或不承認的角度加以表述。

比如,李世民和魏徵一搭一檔演的虛懷納諫好戲,唐高宗李治根本就不是迷戀武后乃至於被人獨攬大局的懦弱昏君,長孫無忌外戚秉國,因而遭忌,高宗不過是借武后之刀殺人……

張壽從前的時候,等閒不會指點三皇子關於治國理政的大道理,畢竟對東宮太子灌輸異端邪說,那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但面對者山君,他就一點都沒有壓力了。

於是,借古諷今,借中諷朝,這都是輕的,他甚至直言不諱地指出,朝鮮那極度僵化的階層禁錮,到頭來是情況越來越糟。一面假惺惺設置科考,一面只讓兩班中人蔘加,其餘人只能參加雜科,又沒有糊名謄錄等各種以示公平的策略,到頭來只是掛羊頭賣狗肉。

而這一天,當張壽離開會同南館的時候,卻是丟給了者山君一句聳人聽聞的話。

“長此以往,高麗就真的廢了。不是亡於民間揭竿而起,就是亡於外界堅船利炮。”

張壽不用回頭,就知道背後那兩張是怎樣難看的面孔。當著和尚罵禿驢,這本來就是大忌,而且,要是一番話罵醒人家的民族意識,回去之後真的重振旗鼓,大刀闊斧地改革,興許回頭那就是臥榻之側的獅子醒了……

當然,他很清楚,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縱使真的把弊病擺在未來這位大王面前,就算人再年長十歲,甚至換成就是李成桂本人,能夠做的也很有限,因爲李氏朝鮮就是在王氏高麗的腐殖土上生長起來的,沒有經歷一個完全打破重組的過程,自然就談不上什麼浴火重生。

甚至要不是前有明朝後有清朝罩著,李氏朝鮮早就亡國了!

如今,既然當今皇帝因爲一時之氣,打算在濟州島駐軍,那總得有藉口吧?雖說朝鮮那邊派兵攻打濟州島可能存在的海盜,又或者說叛黨,大概就足夠這年頭李氏朝鮮的軍隊喝一壺了,但萬一那些海盜聞風而逃,濟州島平安收復,這卻也不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何妨讓這位小小的大王帶著無數對的又或者不對的知識,回去好好折騰一番?那麼一個甚至比王氏高麗都更腐敗更僵化的國家,不折騰真是可惜了。

儘管三皇子對張壽到底教給者山君什麼非常好奇,但皇帝絕口不提,彷彿完完全全放心地交給張壽,他也就非常懂事地約束了躍躍欲試的四皇子,不許人出宮,然後努力剋制好奇心不向來慈慶宮授課的張壽打探。

然而,他能忍得住,四皇子被他強壓了能忍得住,卻不代表別的侍讀也都能忍住。就比如那兩個監生出身的侍讀,便是忍了再忍,最後其中一個在某一天終於再也剋制不住了。

忽視了前途未來這種能夠預期的東西,也決定不顧太子的反感,他就直截了當地問道:“敢問張學士,聽說者山君這兩天身體稍好,已經去公學聽您授課了,而不是您到會同南館給他講課,敢問您給他講的課程是什麼?講史,還是算經?”

“算經這種東西,一個沒有任何基礎,大概也談不上天賦的孩子學一兩年都未必能有什麼成果,更不要說一兩個月,所以我當然不可能教他。”

張壽阻止了四皇子的喝止,不慌不忙地說:“至於講史,我是對他講了不少古往今來的故事,但更多的,我是告訴他,他的母國沉痾纏身,若非如此,也不至於在濟州島上竟然藏有一大堆他們完全不知道的海盜。”

話說到這個份上,本來就可以暫時停歇了,但那位監生出身的侍讀本來就是臘月的時候新選進來的,此時執拗勁發作,忍不住又繼續問道:“敢問張學士所說的沉痾是什麼?”

這一次,張壽卻沒有回答。他端詳了對方兩眼,隨即好整以暇地問道:“你既然問我這個,那我問你,你知道者山君所在的高麗是什麼樣的國家?”

這下子,別說那個監生出身的侍讀卡了殼,就連三皇子也有些躊躇,反倒是因爲自己之前那樁差事,從張壽那兒瞭解了不少的四皇子急不可待地叫道:“我知道我知道……”

“我沒問你。”張壽微微一笑,把四皇子的話直接給噎了回去,他這纔不慌不忙地繼續說道,“你知道高麗朝中是什麼樣的制度,科舉制度又是如何選拔人才,王族之下分成哪些階層,和我國的制度又有什麼不同?”

見對方又是不服氣,又是不甘心,卻緊閉一張嘴,不知道該說什麼,張壽就嘿然笑道,“所以,者山君若是在大明呆上三五年,那麼,在國子監太太平平讀三五年的書,四平八穩學一下高麗最推崇的理學,然後歸國,那麼也就夠了。”

“可既然只有一個月,那麼國子監給他講什麼?讓他一個月內通曉四書五經之一?哪個博士有這樣的本事?國子監的人除卻知曉高麗這麼一個就在遼東旁邊的國家,是不是都如你這般,就算有大賢對高麗朝中制度一知半解,卻不知道他們國中百姓是如何一個生存狀況?”

被張壽這一通話說得啞口無言,那監生掙扎了許久,最後還是禁不住開口反問道:“那難不成張學士學究天人,知道這些?”

“老師當然知道!”四皇子這一次終於還是跳了出來,一句話頂回去之後就洋洋得意地說,“老師和我說過,高麗這國家只披著一層儒皮而已,他們國中竟然分著三六九等……”

四皇子的話匣子既然打開了,三皇子知道再試圖關上簡直是癡心妄想,因此乾脆也懶得阻止,而是一面搖頭一面聽,可聽著聽著,他就發現,四皇子說得竟然非常詳細,從人家國中有哪幾個階層,說到科舉制度是怎麼回事,再說到兩班貴族之後因罪貶爲官奴婢。

於是,當四皇子這唾沫星子亂飛的一番解說告一段落之後,三皇子這個太子立刻開口說道:“老師素來學通中外,於各國曆史制度都頗有涉獵,所以父皇請老師去教導者山君,也算是全了對方千里迢迢的求學之旅,這是慧眼識珠,明察秋毫。”

“至於高麗如何,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我朝已經派人問罪,先等他們有一個交待再說。”

堂堂太子,當然不能和張壽信口開河一般評點人家的制度,但三皇子在皺了皺眉之後,還是忍不住低聲說道:“殘民虐民之國,焉能長久。”

張壽卻暗自搖頭。太子殿下你錯了,這要是歷史上的李氏朝鮮,國祚還真抵得上明清加在一起,比華夏曆史上任何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都要時間來得長!

王氏高麗利用自甘藩屬的事大策略在元朝的鐵蹄下幸運生存了下來,李氏朝鮮則是把這一招用得更加完美,成功逃過了兩次大劫。不過這一脈相承的兩個朝代能夠延續這麼長時間,說到底除卻一部分運氣,還是因爲他們所處的方位,外敵少得可憐。

因此,張壽沒有評點三皇子的這句話,打算結束這個本來就不該在慈慶宮說的話題。然而就在這時候,四皇子卻突然脫口而出道:“老師,父皇今天下旨賜高麗儒經三十五種。”

張壽陡然之間想起,宋朝那會兒,好像有很長一段時間禁止各種圖書流出國境,進入西夏之類的國家,當然他已經不記得是否有高麗了。而今高麗號稱儒學治國,甚至重儒抑佛,他甚至聽說僧人也算是賤民……既然如此,儒學書扔個幾車甚至幾船過去,那也沒什麼。

至於算學書,他是不是要稟報禁止流出國境?

可再轉念一想,他就呵呵一笑,從容點頭道:“高麗既然號稱重儒,皇上此舉自然極好,算經也可以挑兩本立體幾何賜下去。”他有皇帝的支持,推廣數理都如此艱難,更何況動不動就瘋狂黨爭,什麼國家法度都是廢紙一張的李氏朝鮮?

第二百六十五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第六百六十章 慘不忍睹第八百六十六章 知書達理?第七百一十三章 偏激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六百五十五章 太子的三道題第三百零四章 微妙的舞弊事件第五百九十一章 賢王和閒王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刀闊斧第八十四章 巨坑的“好學生”第八百零七章 都挺好第五百八十四章 詔告爾字第七百二十三章 軟硬兼施第七百九十章 意難平,過不去第六百一十六章 決裂,負荊第五百四十七章 腹有數理氣自華第四百三十一章 請君上船第六百二十四章 賣好,將軍第五百二十六章 祖制和講學第三百六十八章 死有萬千難第五百一十八章 爲什麼?賠禮呢?第五十一章 救錯人了……第兩百零七章 請君爲試金石第七十二章 八股文大會?第四十八章 夜色殺機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哥歸來第二百九十五章 葡萄架子倒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文華殿裡話異邦第三百章 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講規矩,不講人情第三百六十九章 閒人不閒第四百五十章 張壽的加賽題第八百三十三章 高麗貢女第五十二章 難得糊塗第八百八十一章 事後第七百九十章 意難平,過不去第八百七十四章 老鄉遇老鄉?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祖手札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七百六十七章 會客,師生第四百八十一章 浪子回頭今成才第六百四十一章 鬧洞房的熊孩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婚期第八百零一章 同情和詞典第一百五十八章 我行我素第八十四章 巨坑的“好學生”第五百三十四章 賞秋遭遇熊孩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夫唱婦隨第四百三十五章 琴瑟第八十五章 太祖皇帝祖訓多第五百一十章 千里馬和伯樂第七百九十一章 誰善解人意?第二百三十七章 母子第四章 美食解人憂第六百八十五章 巡查第七百零六章 一搭一檔第六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七百八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六百一十三章 初雪夜話第兩百二十四章 硬的不行來軟的第六百七十二章 密度第八百零七章 都挺好第三百七十五章 吃貨和意外第五百五十六章 變味的大考第二百四十六章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一百三十六章 趙園本是大觀園第四百一十四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七百六十章 分歧第五百七十章 有其徒必有其師第兩百二十五章 獅子大開口第一百八十九章 扯平和故事第六百六十章 慘不忍睹第七百八十二章 誘之以利第五百六十章 器量,突發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都亂了第八十四章 巨坑的“好學生”第六百二十七章 熊孩子同盟第一百七十五章 原來如此第兩百二十九章 理直氣壯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講規矩,不講人情第二百三十九章 女生外相第四章 美食解人憂第一百九十五章 被“請”來的客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觀刑漫話第四十三章 下次天上掉什麼?第六百五十四章 快刀斬亂麻第五百八十六章 請君入甕第兩百零七章 請君爲試金石第五百四十九章 搶先報喜訊第四百五十三章 規則是用來歪的第八十九章 衣冠簇新迎聖駕第二百八十三章 嚇唬還是忽悠第一百七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八十二章 滷煮和高薪第一百六十八章 主持課題的代齋長第八百八十二章 餘韻第六百一十六章 決裂,負荊第六百七十一章 沉浮第一百七十三章 驚走第一百九十一章 暗渡陳倉
第二百六十五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第六百六十章 慘不忍睹第八百六十六章 知書達理?第七百一十三章 偏激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六百五十五章 太子的三道題第三百零四章 微妙的舞弊事件第五百九十一章 賢王和閒王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刀闊斧第八十四章 巨坑的“好學生”第八百零七章 都挺好第五百八十四章 詔告爾字第七百二十三章 軟硬兼施第七百九十章 意難平,過不去第六百一十六章 決裂,負荊第五百四十七章 腹有數理氣自華第四百三十一章 請君上船第六百二十四章 賣好,將軍第五百二十六章 祖制和講學第三百六十八章 死有萬千難第五百一十八章 爲什麼?賠禮呢?第五十一章 救錯人了……第兩百零七章 請君爲試金石第七十二章 八股文大會?第四十八章 夜色殺機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哥歸來第二百九十五章 葡萄架子倒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文華殿裡話異邦第三百章 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講規矩,不講人情第三百六十九章 閒人不閒第四百五十章 張壽的加賽題第八百三十三章 高麗貢女第五十二章 難得糊塗第八百八十一章 事後第七百九十章 意難平,過不去第八百七十四章 老鄉遇老鄉?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祖手札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七百六十七章 會客,師生第四百八十一章 浪子回頭今成才第六百四十一章 鬧洞房的熊孩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婚期第八百零一章 同情和詞典第一百五十八章 我行我素第八十四章 巨坑的“好學生”第五百三十四章 賞秋遭遇熊孩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夫唱婦隨第四百三十五章 琴瑟第八十五章 太祖皇帝祖訓多第五百一十章 千里馬和伯樂第七百九十一章 誰善解人意?第二百三十七章 母子第四章 美食解人憂第六百八十五章 巡查第七百零六章 一搭一檔第六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七百八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六百一十三章 初雪夜話第兩百二十四章 硬的不行來軟的第六百七十二章 密度第八百零七章 都挺好第三百七十五章 吃貨和意外第五百五十六章 變味的大考第二百四十六章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一百三十六章 趙園本是大觀園第四百一十四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七百六十章 分歧第五百七十章 有其徒必有其師第兩百二十五章 獅子大開口第一百八十九章 扯平和故事第六百六十章 慘不忍睹第七百八十二章 誘之以利第五百六十章 器量,突發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都亂了第八十四章 巨坑的“好學生”第六百二十七章 熊孩子同盟第一百七十五章 原來如此第兩百二十九章 理直氣壯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講規矩,不講人情第二百三十九章 女生外相第四章 美食解人憂第一百九十五章 被“請”來的客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觀刑漫話第四十三章 下次天上掉什麼?第六百五十四章 快刀斬亂麻第五百八十六章 請君入甕第兩百零七章 請君爲試金石第五百四十九章 搶先報喜訊第四百五十三章 規則是用來歪的第八十九章 衣冠簇新迎聖駕第二百八十三章 嚇唬還是忽悠第一百七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八十二章 滷煮和高薪第一百六十八章 主持課題的代齋長第八百八十二章 餘韻第六百一十六章 決裂,負荊第六百七十一章 沉浮第一百七十三章 驚走第一百九十一章 暗渡陳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德县| 岑溪市| 封开县| 英超| 丹寨县| 昌乐县| 阿鲁科尔沁旗| 辽阳县| 花莲县| 寿光市| 昭平县| 浑源县| 美姑县| 元谋县| 永德县| 长垣县| 中山市| 仁寿县| 台湾省| 鄯善县| 屏山县| 涿鹿县| 富民县| 贞丰县| 阜宁县| 旌德县| 萨嘎县| 永兴县| 金沙县| 乐安县| 宜宾县| 大方县| 阜康市| 栾川县| 如东县| 贵德县| 工布江达县| 郸城县| 罗定市| 青浦区| 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