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皺著眉頭,眼神漸深,“此事說來蹊蹺,什麼人膽敢做出擄劫宮妃的事來?途調包將她們擄走這目的又是什麼?”
“還有,看這行事作風,分明一早作了縝密安排。 若非母后途出了意外,只怕眼下連母后也被他們擄了去。”
太后同樣滿臉疑惑與憂心,“陛下說的這些,正是哀家想不通的。要說是尋仇,對方似乎沒有必要如此大費周章將人悄無聲息的調包。”
這時,又有人急急前來稟報,“報。”
皇帝眉心一跳,沉聲發話,“說。”
“驛館方面傳來確切消息,丹國的四皇子華南笙已於一個時辰前悄然出城。”
“什麼?華南笙跑了?”皇帝意外揚高雙眉,“既然一個時辰前離開,爲何等到現在才稟報?”
“是因爲他在驛館使了障眼法,屬下等是在暗盤查季嬪與麗美人蹤跡時,才發現不對。細審之餘,方得知他已於一個時辰前已從南城門離去。”
太后垂眸想了一下,忽然道,“陛下,哀家記得這季嬪原是丹國公主,對吧?”
經她一提醒,皇帝立時反應過來,“母后的意思是懷疑季嬪與麗美人被調包的事跟華南笙有關?”
太后輕聲道,“哀家是這麼一猜測,事實真相未明之前倒作不得準。陛下你想想,華南笙突然隱去蹤跡悄悄出城離開天澤,只怕是事前得到什麼風聲才這麼做。”
皇帝瞇了瞇眼,忽然想起自己有意扣留華南笙在天澤爲質的打算。這事難道有人泄露了風聲?才令華南笙有所警覺而悄悄離開?細想又覺得不太可能。
天澤與納罕部接壤的邊界之處發生地震,而作爲鄰國的丹這時候出現動搖傾向,大有撕毀盟約趁火打劫之兆,他思前想後權衡過後才做出決定。
誰能想到,他還未將將計劃付諸實施,這華南笙提前跑了。
按理說,邊界動亂的詳情纔剛剛傳到他手裡,算華南笙在天澤有探子也不可能第一時間收到消息。
皇帝心念轉了幾轉,也想不清他欲扣留華南笙在天澤爲質這事是怎麼泄露出去的。
若華南笙探聽到虛實,提前安排在途調包擄走太后這事說得通了。
試想若太后真落在華南笙手裡,他還不得投鼠忌器,眼睜睜放任華南笙離開!
皇帝思忖一會,遂點頭附和道,“母后顧慮得對,朕覺得這事十有八九跟華南笙有關。”
其他人,哪敢在天子腳下做出如此膽大包天的事來。
“萬幸現在母后平安歸來,母后你先回去休息吧,待朕處理完手頭的事,回頭再去看望你。”
皇帝既然肯定宮妃失蹤的事跟華南笙脫不了關係,自然有了追查方向。接下來的事,不必太后參與,還不如讓她先回去休息。
太后站了起來,看著皇帝溫和道,“那哀家先回去了,若陛下有季嬪與麗美人下落,還請陛下差人來告知哀家一聲。”
“昭陽郡主,”皇帝目光沉沉往安靜的少女一掃,“既然你送了母后回來,不妨替朕送她回福壽宮。”
洛瑤只得恭聲應道,“臣女謹遵陛下旨意。”
待太后與洛瑤一離開,皇帝黑著臉,立刻道,“來人,宣威武將軍來這見朕。”
他頓了一下,又道,“另外,宣五皇子進宮。”
洛瑤送太后回到福壽宮,又陪著她坐了一會,好生安慰一番。
本來已經打算出宮了,太后卻拉著她嘆了口氣,道,“真不知那個丹國四皇子連麗美人也一塊擄去幹什麼。他想悄悄離開天澤回丹,想帶著季嬪一起回去,這些哀家都可以理解。可麗美人……一個跟他無仇無怨的宮妃,他這麼將人擄走,這不是誠心害她性命。”
洛瑤默了一下,也沒在這時候提醒太后,那個麗美人曾跟華南笙有過交集,只道,“太后放寬心吧,也許不用多久會有消息。只要人還在我們天澤的土地,他總該不會輕易害了她性命。”
“興許他當初將人一齊擄走,是想著萬一兩國開戰的話,多個人鉗制天澤總是好的。既然如此,麗美人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有什麼性命之危。”
太后嘆息一聲,“說起來哀家心裡還真覺得對不起她,若不是陪哀家出宮,她根本不會遭今天這罪。”
當然,太后說這番話時,心裡已經有了最壞打算。其實在確定麗美人失蹤之後,她知道即使麗美人再被尋回來,也一樣沒有活路。
作爲一個宮妃,曾遭人擄走,不管其有沒有受辱,這污點都會落在頭。事關皇帝,麗美人又哪裡還有活下去的可能。
洛瑤只好繼續輕聲安慰她,“誰能料到今天會出這樣的意外,太后你別自責了,這一切都是命。”
太后默默想了一會,忽道,“說起來,如今出了這檔子事,你和丹國的婚約也要作罷了。”
洛瑤掩著心裡歡喜,不喜不怒道,“丹國皇子欺人太甚,臣女與他的婚事自不能再繼續。”
這時,有宮人前來向太后稟報,“稟太后,已經在百里外的安郡發現華南笙蹤跡。包括途失蹤的季嬪與麗美人,目前也有了下落。”
太后面一喜,“那將人救回來沒有?”
宮人搖了搖頭,“暫時還沒有。僅在安郡發現他們曾路過的蹤跡。”
“另外,陛下讓奴婢告訴太后,他已派了五殿下與威武將軍一同出城去追截華南笙。陛下讓奴婢轉告太后,讓你切勿憂心。”
太后面憂慮之色終於淡了些,“好,你回去轉告陛下,哀家已經知道了。”
洛瑤忽然插嘴問了一句,“陛下是單獨差遣五殿下與威武將軍出城,還是領了人馬一路追蹤而去?”
宮人略略擡頭瞄了眼太后,太后見狀,點了點頭,道,“哀家也想知道,他們是單獨出去追擊還是奉旨領了人馬追去?”
她說罷,還未待宮人回答,狀似不經意的憂心輕嘆,“哀家聽說那丹國四皇子身邊領了不少能人,萬不可叫煜兒與威武將軍反過來吃了暗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