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瞧見她眼底若有所思,心一緊,脫口道,“小姐,不如奴婢向林掌櫃問一問?”
洛瑤默了一下,“問自然是要問的,但不急在一時。且等等看,若是今天華南笙還沒有做決定,你再去一趟珍寶齋不遲。”
朱雀疑惑地蹙了蹙眉,不太明白洛瑤爲何做出這番安排。
洛瑤看出她困惑,並沒有解釋的意思。她微微瞇起眸子,腦裡漸漸涌出一些久遠的記憶。
這一等,又過了一天。華南笙終沒有如洛瑤所料那樣,拿信物親自跟她退婚。反若無其事的繼續住在客院,還做出些令洛瑤驚的舉動。
如變著花樣討她歡心,再如十分主動且大方的將洛瑤原定讓他每天結交的房資飯錢,一次性給了幾千兩銀子。
這一天,皇帝在宮裡舉辦百花宴。
洛瑤這個被強行冊封的郡主,算不願意進宮,也不得不進宮赴宴。因爲她領了聖旨之後,還沒有正式進宮謝恩。
百花宴,顧名思義是在百花園舉行的。
除了數衆的武大臣外,還有不少家眷以及年輕男女。洛瑤掐著點進宮,待她在舉辦宴會的座位坐好,皇帝攜著皇后便雙雙蒞臨了。
酒過三巡之後,皇帝目光往座某處凝了凝,脣邊有意味深長笑容一閃而過,“胡侍郎,聽說尊夫人今天病了,並沒有進宮參加百花宴?”
席被點名的胡侍郎一臉驚疑地站了起來,“謝陛下關心,內子……最近確實抱恙。”
皇帝漫不經心“哦”了一聲,又道,“朕聽說尊夫人這病,三不五時要發作些日子,可有此事?”
胡侍郎心凜了凜,無忐忑地瞄了眼首威信自生的帝王,不明白今天皇帝爲何突然關心起他的家事來。
他尷尬地扯了扯嘴角,回道,“陛下,內子近年身體每況愈下,天氣稍有變化她要遭罪。”
“是這樣嗎?”皇帝似乎十分驚訝,“那可得好好注意才行。”
不知內情的胡侍郎冷汗都慢慢冒出來了,“多謝陛下關心,臣回去定會多加註意。”
皇帝盯著他看了片刻,突然龍顏大怒一拍桌子,喝道,“大膽胡嶽山,你竟敢欺瞞朕!”
胡侍郎大驚,雙腿一軟撲通跪了下去,“陛下明察,臣萬萬不敢欺瞞於你。”
“不敢?”皇帝冷笑一聲,“你縱容她妒忌成性,任她隨意辱罵殺打年輕漂亮的女子,她耐不住做得太多虧心事,這才三不五時病一場以求良心安樂。”
“朕現在問你,這些情況可屬實?”
胡侍郎驚得面如土色,“這、這……陛下,沒有這些事,臣敢以性命擔保,絕對沒有這些事,求陛下明察。”
“是因爲有你這種臣子想方設法矇蔽朕,朕才明察不了。”皇帝冷哼一聲,怒容滿臉之際,掃去的目光厲芒如鐵,“既然孫氏不慈,胡愛卿也不必爲她白受委屈。”
胡侍郎呆了呆,皇帝這話風轉得太快,他壓根轉不過彎來。
洛瑤默默看著這一幕,心裡慢慢生出不安的預感來。
“朕現在下旨讓你休了那狠毒的孫氏,另給你再賜一位品性端莊賢良的好女子。”他沉吟一下,目光淡淡落在胡侍郎面,口吻似在商量,但那平淡目光暗含的凌厲威儀,卻半分也沒有容人質疑的餘地。
“朕看蘇伯儀府的三小姐不錯,賜她爲你續妻吧。”皇帝微微瞇眼,流轉的暗芒蘊含著危險氣息,那氣息只針對胡侍郎一人。他視線投於胡侍郎身,壓得他連大氣也不敢喘一下。
皇帝瞧夠胡侍郎戰戰兢兢的窘態,才慢悠悠道,“胡卿家覺得怎麼樣?”
胡侍郎驚了驚,蘇伯儀府的三小姐——那是他兒子心儀的姑娘,兩府都已經準備儀親了。他、他……現在要奉旨娶兒子的心人做自己媳婦?
這、這……這不是要鬧得家宅不寧嗎?
胡侍郎嚇得面如土色,哆哆嗦嗦顫著嘴脣欲要拒絕,卻老半天也發不出一個音來。
皇帝深沉瞥他一眼,壓根不容他說話,又道,“胡卿家你接旨吧,朕這讓欽天監擇個良辰吉日,讓你早日將新婦娶進門。”
“陛下,臣、臣……。”
皇帝半瞇著眼,冷冷盯過去,“嗯?胡卿家不滿意蘇伯儀府的三小姐?還是不滿意朕的旨意想要抗旨?”
雖說皇帝大多時候不會在這種事犯獨斷專行的毛病,但皇帝一旦犯起犟來,只怕誰也不敢出口勸誡。
明知他在怒火頭,還膽出言質疑,那不是純粹找死嗎?
抗旨的大帽壓下來,胡侍郎差點驚得直接癱軟在地。他抖了半天,才面無血色的艱難開口,磕頭謝恩,“臣……謝陛下隆恩。”
皇帝嘴角一彎,立時又換了副慈眉善目的模樣出來,“胡卿家不必多禮,起來接旨吧。”
洛瑤極快地蹙了蹙眉,皇帝這是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傢什麼叫雷霆雨露皆爲君恩嗎?
她記得這胡嶽山是兵部侍郎之一,表面忠於皇帝,實際是寧弦埋在兵部的重要暗樁。自次廢太子寧澈事件後,皇帝曾對寧弦的勢力進行大清洗,但也沒有完全連根拔起。
皇帝今天突然強橫來場將兒媳變媳婦的賜婚,是藉機敲打寧弦安分守己?還是另有目的?
洛瑤還在猜測著皇帝心思,卻見皇帝眼睛一轉,將視線盯向座的安國公洛千重。
“洛愛卿,朕這幾日不停的聽到喜鵲叫喚,你說說這是什麼兆頭?”
洛瑤心頭猛地一沉,皇帝的君恩來了!
有了胡嶽山這個兵部侍郎的前車之鑑在,雖然眼下皇帝看著笑瞇瞇的十分和氣,安國公卻不敢掉以輕心。他小心翼翼暗自揣摩著聖意,恭恭敬敬答道,“回陛下,以臣之拙見,喜鵲叫喚乃爲吉兆,應爲預兆陛下近期有喜事發生。”
皇帝扭頭望了望坐在角落的欽天監,笑問,“樑愛卿推算推算,洛愛卿說的可對?”
欽天監樑漢標起身恭謹答,“回陛下,臣日前曾推算過幾次,結果來看與安國公所言甚爲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