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3)

其二,從文字敘述上看,這位“欽使”顯然是個糊塗人,他參與的事情沒一件做明白的。比如,拉藏汗“雜言毀謗”時,他有什麼“無可奈何”的呢?難道不能請旨再定行止或者回京覆命,非得請“大師晉京請旨”?後來,皇上斥責(zé)他的時候,他又有什麼可“進退維難”的呢?就地請旨或者將倉央嘉措送回去不行嗎?而最後他“呈報圓寂”,這豈不是欺君?

哪裡有這麼糊塗的“欽使”呢?派這樣辦事不力的官員當“欽使”,難道康熙老糊塗了?問題是此時的康熙正處於政治經(jīng)驗最豐富、政治手段最嫺熟的黃金時期。

如此看來,這段史料有多大的可信度,還是值得懷疑的。

“放行說”還不是法尊大師的《西藏民族政教史》最先提出來的,目前所見最早的類似觀點,就在前文提到過的《倉央嘉措秘傳》,實際上它就是“阿拉善說”的始作俑者。

這本書本名叫《一切知語自在法稱祥妙本生記殊異聖行妙音天界琵琶音》,學(xué)術(shù)界簡稱其爲《琵琶音》;因爲在拉薩藏文木刻版的每一頁書眉上都有藏文“秘傳”二字,所以民間俗稱爲《倉央嘉措秘傳》。拉薩木刻版據(jù)說是十三世喇嘛下令刻版刊印的,而後世流傳直到現(xiàn)在我們能看到的鉛印本,都是依據(jù)這個版本而來。只不過,這個版本與最初的版本(學(xué)界稱南寺本)有很多誤差。

有意思的是,“秘傳”二字在漢語中因爲發(fā)音不同,有“內(nèi)部傳閱”和“秘本傳記”兩種理解,不知道藏文原文是什麼。因爲這個版本據(jù)說是有人推薦給十三世喇嘛,他看到後很喜歡,便命人刊印後供格魯派內(nèi)部的人傳看,所以,“秘傳”應(yīng)是“內(nèi)部傳閱”的意思,因爲藏族人民一直認爲倉央嘉措是“早逝”的,說他後來雲(yún)遊到阿拉善終老這樣的內(nèi)容,實在無法公開,況且,它還推翻了後世喇嘛轉(zhuǎn)世的理論根據(jù)。

但翻譯爲漢語後,“秘傳”二字會被理解成“秘本傳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本書本來就不是傳記類作品,理解爲個人回憶錄比較合適。

這本書的作者叫額爾德尼諾門罕·阿旺倫珠達吉,又名拉尊·阿旺多爾濟,是阿拉善旗的蒙古人。此書成書於1757年,以第一人稱敘述,也就是倉央嘉措的“親口講述”。在書中記載,阿旺多爾濟被倉央嘉措認出是桑傑嘉措的轉(zhuǎn)世化身,因此著力培養(yǎng)他,毫無隱瞞地對他說出了終身的秘密,並且將自己的遺願、後事託付給了他。

其中,關(guān)於“放行”一事的記載如下:

行來,經(jīng)北路,走到冬給措納湖畔,皇帝詔諭恰納喇嘛與安達卡兩使臣道:“爾等將此教主大駕迎來,將於何處駐錫?如何供養(yǎng)?實乃無用之輩。”申飭極嚴。聖旨一下,衆(zhòng)人惶恐,但有性命之虞,更無萬全之策。懇求道:“爲今之計,唯望足下示狀仙逝,或者僞做出奔,不見蹤跡。若非如此,我等性命休矣!”異口同聲,哀懇再三。

我道:“你們當初與拉藏王是如何策劃的?照這樣,我不達妙音皇帝的宮門金檻,不覲聖容,決不回返!”此言一出,那些人觫懼不安。隨後就聽到消息說是他們陰謀加害於我。於是我又說道:“雖則如此,我實在毫不坑害你們,貪求私利之心。不如我一死了之。但這也得容我先察察緣起如何再說。”如此一講,他們皆大歡喜。

按照這個記載,當時的倉央嘉措心裡是有數(shù)的,他知道拉藏汗是必須放他走的,否則康熙皇帝饒不了他,所以,他完全可以提條件:這冰天雪地的,不是凍死也是餓死,讓我走可以,給我馬、衣服和足夠的食物,否則咱們繼續(xù)往北京去,見到皇帝再說。

這樣一來,“失蹤說”的疑點就可以解開了:不明真相的人以爲他“失蹤”了,於是產(chǎn)生了“失蹤說”,而他的“失蹤”其實沒有學(xué)者質(zhì)疑的那麼難。

而“死亡說”也可以說得通:這是個政治交易,倉央嘉措“放行”可以,但對外宣佈他已經(jīng)病死。這也就是正式記載的“病逝說”,只不過它是個不折不扣的“官方說法”。

《倉央嘉措秘傳》的後續(xù)記載是,倉央嘉措在青海湖附近向東南方遁走,此後去過打箭爐、峨眉山,又回到西藏的拉薩、山南,還去了尼泊爾、印度,再返回西藏及西寧,最後在今內(nèi)蒙古的阿拉善旗圓寂,終年64歲。

這就形成了倉央嘉措死因之謎的“阿拉善說”。

有意思的是,“阿拉善說”在民間流傳的過程中,竟然分化出好幾個版本,其一,“五臺山隱居”說將隱居故事“加塞兒”到其中,反正他雲(yún)遊了很多地方,多去一個五臺山也未爲可知;其二,原始版本中記載他自己雲(yún)遊到阿拉善旗,並在那兒住下終老的,但蒙文《哲卜尊丹巴傳》中,認爲倉央嘉措是被蒙古方面支持他的勢力接到阿拉善旗保護起來的,這就形成了“營救說”;其三,死亡的地點,有說他死於阿拉善旗朵買地區(qū)的一座蒙古營帳,此後遺體保存廣宗寺內(nèi),但也有說他被阿拉善旗人認出,當?shù)厝嗣磕昊I銀二萬兩,將他送回拉薩隱居,最終在藏南的一個山洞中坐化。

以上還僅僅是比較簡單的歸類,實際上,《倉央嘉措秘傳》中既有“力”逃跑和捉狼的故事,也有“放行”的故事,簡直就是以上所有說法的大雜燴。甚至還說1717年倉央嘉措35歲時,跟著阿拉善旗王爺?shù)墓鞯栏袢チ吮本衿娴氖撬€遊了趟皇宮、參觀了雍和宮,並親眼在德勝門看到桑傑嘉措的子女被押送進京。

一個在中央政府“掛號”已經(jīng)“死”了的人,怎麼敢大搖大擺跑到北京?況且,當時的皇宮和雍和宮他能進去嗎?

如此說來,“阿拉善說”也是疑點重重。

首先,學(xué)界中最大的質(zhì)疑觀點是,《倉央嘉措秘傳》並不是正史,而是阿旺多爾濟的個人著作,其內(nèi)容的許多情節(jié)都太過玄幻,當神話小說讀讀尚可,如果作爲史料顯然可信度非常低。而且,早期史料持“阿拉善說”的只有這麼一本,作爲孤證是不可採信的。

其次,即便將這本書暫且當做正史分析,那麼,其中的內(nèi)容也有很多矛盾之處。最簡單的例子,用力逃走的“失蹤說”是它說的,“放行說”也是它的記載,這怎麼解釋?

而最大的疑點在於康熙皇帝訓(xùn)斥押解行爲的話:“爾等將此教主大駕迎來,將於何處駐錫?如何供養(yǎng)?實乃無用之輩。”

這段話在史籍中是查不到的,相反,無論是《清聖祖實錄》還是清內(nèi)閣康熙皇帝的《起居注》,都有另外的記載,那就是“令拘假赴京”。下令捉他在前,訓(xùn)斥押解的人在後,康熙前後下達如此矛盾的旨意,豈非矛盾重重?

以上幾點質(zhì)疑便足夠了,另有學(xué)者還從人物角度論證,認爲這樣一個創(chuàng)作強烈的詩人,卻在此後四十年沒有詩歌流傳,這不符合邏輯;或者從民間心理角度論證,認爲人們普遍恐懼、仇恨的和普遍愛戴、同情的這兩種人死去之後,往往會有“沒死”的傳說出來。倉央嘉措也屬於這類情況,這是民間不願接受他死去的事實而產(chǎn)生的傳言。實際上,這兩種論證看起來有理,作爲觀點提一提是可以的,但用在學(xué)術(shù)研究上卻沒有什麼價值。

那麼,“阿拉善說”是不是完全沒有可信的價值呢?

並非如此。作爲近年來倉央嘉措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它越來越受到學(xué)界的關(guān)注。

從“阿拉善說”的始作俑者《倉央嘉措秘傳》本身來考察,它雖然一直被歸爲野史,但卻是記載倉央嘉措生平的最早文獻之一。同時,其作者阿旺多爾濟又自稱是倉央嘉措的“卑末弟子”,書裡面言之鑿鑿地寫了些他與倉央嘉措交往的故事。

按書中記載,1706年倉央嘉措“遁去”後四處遊歷,到了1716年,他率16名僧人來到阿拉善旗,結(jié)識了阿旺多爾濟一家,此時的阿旺多爾濟才1歲。第二年,倉央嘉措與阿拉善多羅郡王的女兒道格公主去了趟北京,遊覽皇宮和雍和宮。1733年夏季,破土動工修昭化寺;1735年,倉央嘉措自籌一萬兩紋銀,派阿旺多爾濟去藏區(qū)隨班禪學(xué)經(jīng);第二年,也就是清乾隆元年,倉央嘉措也從阿拉善遷居到青海湖摁尖勒,一住就是9年(正史記載,是1724年雍正命阿拉善民衆(zhòng)遷居青海),先後擔(dān)任了13座寺廟的堪布;這期間,阿旺多爾濟學(xué)習(xí)了所有經(jīng)文,先期返回阿拉善,很快,昭化寺建成,由倉央嘉措主持會;1745年,63歲的倉央嘉措從青海湖返回阿拉善,但不幸染病,最終於第二年病逝。

此後,他的肉身被移到昭化寺立塔供奉。1756年,阿拉善當?shù)亟ㄔ炷纤拢瑏K將昭化寺全盤搬到那裡;當然,倉央嘉措的肉身塔也移了過來。1760年,乾隆御賜南寺爲廣宗寺,授予鐫有藏滿蒙漢四種文字寺名的乾隆御筆金匾,章嘉國師若必多吉親自給它制定寺規(guī),而阿旺多爾濟就成爲廣宗寺的一位大活佛。

一個地處偏遠、剛建成不久的寺廟,既沒有什麼顯赫的歷史傳承,也沒給國家做過什麼了不得的大事,竟然得到皇帝御賜,這不太過匪夷所思了嗎?而在此之前,七世喇嘛可是對阿旺多爾濟恩寵有加,他們來往甚密,關(guān)係好得讓人無法理解,六世班禪去北京爲乾隆皇帝祝壽路過此地時,還曾爲阿旺多爾濟的死打抱不平。

阿旺多爾濟是被當?shù)乜ね趿_布藏道爾吉關(guān)進大牢迫害致死的。這個案件說起來是個不起眼的小事兒,甚至有些荒唐,況且兩人還是親戚,細究起來,阿旺多爾濟和羅布藏道爾吉都是和碩特蒙古固始汗的後裔,他們的祖父一個是阿拉善旗第一代郡王和羅理,一是個和羅理的弟弟。可一個三等爵位的郡王真就砍了活佛的頭,清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上僅此一例,而羅布藏道爾吉也很快就死掉了。後人有理由懷疑,阿旺多爾濟之死必有特別重大的隱情,這個隱情是否與倉央嘉措有關(guān)呢?

同時,至少在幾十年前,此地的“倉央嘉措肉身塔”還存在,並且據(jù)說還有很多倉央嘉措的遺物,當?shù)匾惨恢绷鱾髦鴤}央嘉措最終落腳阿拉善的故事。可惜的是,很多遺物、遺蹟?shù)葘嵨镒C據(jù),已經(jīng)由於歷史原因損失、銷燬了,現(xiàn)在的廣宗寺是1981年到1990年重建的,有趣的是,重建之後寺裡立了一塊《兜率廣宗寺記》碑,上面直接就寫上了倉央嘉措與廣宗寺的淵源,看起來無論學(xué)界怎麼爭論,反正他們那裡是認定了“阿拉善說”的。

總體來說,“阿拉善說”既有詳細的文字記載,又有民間流傳的故事;既有明確的活動地點,也有相應(yīng)的物證(雖然現(xiàn)在所剩無幾了),與其他身後行蹤的說法相比,構(gòu)成歷史考證的因素可謂一應(yīng)俱全。

那麼,我們是否就能相信“阿拉善說”成立呢?

還不能這樣說。

如果此說是歷史的真相,無論它後面說的多麼無懈可擊,也是沒有用的。因爲“阿拉善說”成立的基礎(chǔ),不是倉央嘉措雲(yún)遊到阿拉善之後有什麼證據(jù),而是他當初能不能跑出來、怎麼跑出來的。沒搞清楚他當初是不是有可能被“放行”,討論後面的事情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關(guān)於“阿拉善說”分析的關(guān)鍵問題,還是康熙皇帝訓(xùn)斥蒙古人、繼而蒙古人“懇求”他快走、並且以病死爲由了事,這樣的記載到底有沒有可信度?

如果這是可信的,又怎麼解釋此前康熙皇帝派護軍統(tǒng)領(lǐng)席柱、學(xué)士舒蘭入藏,要求押解倉央嘉措入京呢?

“押解”記載在《清聖祖實錄》和《起居注》中,是當然的正史,而“訓(xùn)斥”記載在個人的回憶錄中,一般認爲是野史。學(xué)界傾向於相信前者,便順理成章地相信正史中記載的“病逝說”,那麼後者的記載就完全是僞造的;民間多相信後者,那麼,前者的記載就讓人捉摸不透,甚至有人認爲這經(jīng)過了後世的篡改。

這兩條“史料”是如此明顯的矛盾,到底相信哪種?

有沒有第三種可能呢?

有!那就是兩者都相信。

也就是說,康熙皇帝先是派人跟拉藏汗說,要押解倉央嘉措進京,此時的拉藏汗不肯,康熙皇帝知道後,對大臣們說,別看他現(xiàn)在不肯,過幾天他就得主動把人給我送來。果然不出康熙所料,拉藏汗也許想通了,也許怕了,總之是真的要把倉央嘉措押送北京,但想不到的是在半路上,康熙皇帝又告訴拉藏汗:這人我不要了。

康熙皇帝這樣做看似沒有道理,但是,這是以我們常人的情理邏輯推斷而來的,而政治家做決定,絕不可能依據(jù)情理邏輯,唯一的準則就是——利益。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當時西藏、青海和回部(清代對聚居在天山南路的維吾爾族地區(qū)的稱呼)的政治局面,就可以理解當時清政府在西部邊疆的利益所在了。

17世紀中葉,以五世喇嘛爲代表的格魯派集團向蒙古和碩特部首領(lǐng)固始汗求援,一舉清除了妄圖消滅格魯派的三方聯(lián)盟;這三方分別爲噶瑪噶舉派的藏巴汗政權(quán)、青海的喀爾喀蒙古卻圖汗政權(quán)和康區(qū)的白利土司。此後,格魯派與和碩特蒙古結(jié)成聯(lián)盟,建立了甘丹頗章政權(quán),並受到了剛剛成立的清政府的冊封。但事實上,西藏的軍政大權(quán)掌握在和碩特蒙古手中,格魯派是沒有獨立的政治地位的。

第3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3)第20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19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6章 A輯 地空第18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2)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9章 D輯 風(fēng)空第9章 D輯 風(fēng)空第15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2)第7章 B輯 水空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12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2)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xiàn)倉央嘉措 (1)第18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2)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13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3)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23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3)第29章 重譯詩歌,重現(xiàn)倉央嘉措 (2)第20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27章 別後行蹤費我猜——倉央嘉措死亡之謎第25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5)第20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7章 B輯 水空第10章 附錄:倉央嘉措情歌(曾緘譯)第3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3)第25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5)第6章 A輯 地空第12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2)第18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2)第16章 心頭影事幻重重——倉央嘉措的兩種生平形象第7章 B輯 水空第22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2)第20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17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1)第22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2)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15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2)第23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3)第22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2)第19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21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1)第21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1)第29章 重譯詩歌,重現(xiàn)倉央嘉措 (2)第18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2)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xiàn)倉央嘉措 (1)第22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2)第13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3)第15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2)第27章 別後行蹤費我猜——倉央嘉措死亡之謎第7章 B輯 水空第11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1)第27章 別後行蹤費我猜——倉央嘉措死亡之謎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17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1)第11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1)第13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3)第27章 別後行蹤費我猜——倉央嘉措死亡之謎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xiàn)倉央嘉措 (1)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12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2)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20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20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9章 D輯 風(fēng)空第27章 別後行蹤費我猜——倉央嘉措死亡之謎第10章 附錄:倉央嘉措情歌(曾緘譯)第23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3)第25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5)第18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2)第19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1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1)第8章 C輯 火空第18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2)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xiàn)倉央嘉措 (1)第24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4)第25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5)第10章 附錄:倉央嘉措情歌(曾緘譯)第17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1)第13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3)第22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2)第18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2)第20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20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14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1)
第3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3)第20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19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6章 A輯 地空第18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2)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9章 D輯 風(fēng)空第9章 D輯 風(fēng)空第15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2)第7章 B輯 水空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12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2)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xiàn)倉央嘉措 (1)第18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2)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13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3)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23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3)第29章 重譯詩歌,重現(xiàn)倉央嘉措 (2)第20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27章 別後行蹤費我猜——倉央嘉措死亡之謎第25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5)第20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7章 B輯 水空第10章 附錄:倉央嘉措情歌(曾緘譯)第3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3)第25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5)第6章 A輯 地空第12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2)第18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2)第16章 心頭影事幻重重——倉央嘉措的兩種生平形象第7章 B輯 水空第22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2)第20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17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1)第22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2)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15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2)第23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3)第22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2)第19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21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1)第21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1)第29章 重譯詩歌,重現(xiàn)倉央嘉措 (2)第18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2)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xiàn)倉央嘉措 (1)第22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2)第13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3)第15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2)第27章 別後行蹤費我猜——倉央嘉措死亡之謎第7章 B輯 水空第11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1)第27章 別後行蹤費我猜——倉央嘉措死亡之謎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17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1)第11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1)第13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3)第27章 別後行蹤費我猜——倉央嘉措死亡之謎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xiàn)倉央嘉措 (1)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12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2)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20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20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9章 D輯 風(fēng)空第27章 別後行蹤費我猜——倉央嘉措死亡之謎第10章 附錄:倉央嘉措情歌(曾緘譯)第23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3)第25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5)第18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2)第19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1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1)第8章 C輯 火空第18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2)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xiàn)倉央嘉措 (1)第24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4)第25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5)第10章 附錄:倉央嘉措情歌(曾緘譯)第17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1)第13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3)第22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2)第18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2)第20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20章 外現(xiàn)僧相內(nèi)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14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城县| 永寿县| 新巴尔虎右旗| 江安县| 嘉祥县| 肇东市| 德钦县| 龙南县| 神木县| 山阴县| 启东市| 临桂县| 元谋县| 沧州市| 德清县| 靖远县| 盐亭县| 叶城县| 乐亭县| 广德县| 易门县| 麟游县| 德钦县| 日土县| 南木林县| 红河县| 华亭县| 灵台县| 莱西市| 河北区| 荥经县| 嘉黎县| 合山市| 高青县| 乡宁县| 南川市| 乡宁县| 墨玉县| 新闻| 阳朔县| 丰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