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2)

如果十三世喇嘛真的憑弔益西嘉措的囚禁地,他豈不是在推翻自己的譜系?中央政府、格魯派和藏族人民都認爲倉央嘉措是真六世,至此已經二百年了,他去憑弔一個假的,豈不是說自己也是“假”?所以,如果十三世喇嘛憑弔,也只能憑弔倉央嘉措的遺蹟;如果是益西嘉措的,他看都不會看,何談憑弔?即使遛達到這兒看一看,念21天的經怎麼解釋?既然十三世喇嘛主觀上根本不可能憑弔益西嘉措的遺蹟;那麼,這種字面分析又有什麼用呢?

好笑的是,按照這個思路分析下去,只能證明藏文版《十三世喇嘛傳》中的記載,被囚禁的肯定是倉央嘉措,那麼,用這個結論反駁“五臺山囚禁說”,豈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死亡說,這是見於正史記載的觀點。

但它是否是歷史的真相呢?

首先我們來看“死亡說”的第三種——自殺說。這是可信度比較低的說法,其疑點在於,倉央嘉措有沒有自殺的動機和可能?事實上,他沒有自殺的必要,無論是康熙皇帝還是拉藏汗,只是說他有過失,是“假”,尚沒有議罪。況且,在藏族人的觀念和生活習俗中,是不贊成自殺的。

同時,他也沒有自殺的可能,如果拉藏汗真想將他押送到北京,怎麼可能不派人嚴加看管?哪裡有條件自殺呢?

那麼,“自殺說”是從哪裡流傳出來的呢?無外乎是青海湖地方的一個民俗活動:當地的藏族同胞有每年向湖中拋食物的民俗,據說流行了三百年,用來紀念倉央嘉措,並傳說倉央嘉措“自溺”於湖中。

這顯然是藏族版本的“屈原投江”的故事。可漢族地區端午節包糉子拋入江中的習俗,就一定說明屈原是投江自溺的嗎?目前學術界對屈原的死因和死亡方式有了更多的研究成果,幾乎完全推翻了“端午習俗說”成立的可能性。“屈原自溺說”的根據無非是他的《懷沙》詩一首,是典型的以詩歌作品推測出人物生平的事例。可笑的是,既然僅憑一首詩不能證明屈原自溺,怎麼就憑倉央嘉措的詩說他有情人呢?既然端午習俗不是屈原自溺的證據,憑什麼青海湖投食就一定是爲了紀念溺水而亡的倉央嘉措呢?

“自溺說”明顯是民間心理揣摩出來的產物。況且,這一說法也沒有充分的文獻資料記載,就連青海湖投食的民俗,除了當地有此民風,外界也不見記載。

那麼這個民俗是怎麼形成的呢?很可能跟“死亡說”的另一種說法“病逝說”有關。因爲在這個說法中,倉央嘉措病逝後,和碩特蒙古人將他的屍骸拋棄掉了,也許這使得青海湖畔的人民認爲扔在了湖裡,因此每年往湖中投食物祭奠。這大概就是青海湖投食民俗的來源。

所以,“自殺說”很可能是“病逝說”的民間演繹版本。當地羣衆懷著某種特殊的心理和情感,不接受他英年病逝的事實,由“拋屍”這一細節出發,創作出更爲悲壯的死亡方式,以烘托典型人物的典型悲劇色彩,這是可以理解的。

於是,我們關注的焦點轉向了“病逝說”。

然而,又很有可能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先是謀害,之後在上報中央政府時以病逝爲由開脫罪責,或者謀害在先,但後世爲了給某些人文過飾非,故意篡改歷史檔案,僞造了病逝的理由。那麼,“謀害說”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

當代有一些持“謀害說”的學者,國外研究者也曾撰文提及“謀害說”。比如,羅馬大學的東亞歷史研究專家伯戴煦(LucianoPetech)著作《十八世紀前期的中原和西藏》中記載,“(倉央嘉措)於1706年11月14日死於公噶瑙湖附近。雖然按意大利傳教士的說法,傳聞他是被謀害的,但漢、藏的官方記載都說他死於疾病,而沒有什麼充分的理由可以懷疑它的真實性”。

從這段記載看,國外學者認爲“謀害說”是個傳言,並沒有什麼證據證實,雖然它是意大利傳教士說的,但該國的藏學專家、國外藏學研究公認的泰斗杜齊(Tucci,1894年~1984年)在《西藏中世紀史》中只簡單地說,“在黑河附近,倉央嘉措喪命”,看起來同是意大利人,他也未必認同“謀害說”。

那麼,謀害有沒有可能呢?

答案是:有可能,但很難。

有可能,是基於拉藏汗的心理出發,他一定是想除倉央嘉措而後快、並擁立代表自己利益的益西嘉措。據傳,益西嘉措是他的兒子。

但是,想法可以有,但行動起來很不現實。首先,拉藏汗是打著將倉央嘉措“押解京師”的旗號的,半道弄死了算怎麼回事?那又如何交待?其次,他應該是堅信,倉央嘉措送到京城就必死無疑,那麼現在何必心急?這麼急著下手自己豈不是被動?第三,雖然倉央嘉措名義上被“打倒”,但是,拉藏汗是和碩特蒙古人,蒙古人早已服膺藏傳佛教,尤其和碩特部更是堅定的信徒,就算拉藏汗有這個心,手下人誰來下這個刀?

從現存史料上來看,“謀害說”並沒有充分的證據,即使是國內學者也都是像伯戴煦的行文一樣,猜測性的語氣比較多。如此,“死亡說”只剩下“病逝說”這一種觀點了。

“病逝說”觀點有很堅實的史料證據,這就是《清聖祖實錄》:“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庚戌,理藩院題:‘駐紮西寧喇嘛商南多爾濟報稱:拉藏送來假喇嘛,行至西寧口外病故。假喇嘛行事悖亂,今既在途病故,應行文將其屍骸拋棄。’從之。”類似的記載也出現在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三日的《起居注》中。

此外,民國時期洪滌塵著《西藏史地大綱》中說,“假行至青海,病死,時年二十五歲,康熙四十六年也”。(這裡說的“二十五歲”是虛歲)

我國藏學學科的創建者之一的王輔仁與索文清合著的《藏族史要》中也持此觀點,“公元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倉央嘉措在解送途中,病死在青海湖畔”。

以上是近代、現代、當代三個歷史時期中“病逝說”的代表。至於他患了何種病,有學者認爲是水腫病。

可是“病死說”顯然又是有疑點的。當時,康熙皇帝已經派護軍統領席柱、學士舒蘭爲使入藏,一方面是封拉藏汗爲“翊法恭順汗”,另一方面便是押送倉央嘉措入京。拉藏汗先是不肯,後來又主動押送。可是,將倉央嘉措的“死訊”上報朝廷的人,卻是駐紮西寧喇嘛商南多爾濟,爲什麼朝廷欽差不報告?他們的奏摺在哪裡呢?

此外,屍骸的處理也耐人尋味。史料上記載是“棄屍”,即使倉央嘉措此時被認定爲“假”,但這麼大的政治問題,如此處理不顯得過於草率嗎?這不是明顯要造成“死無對證”的情形嗎?難道康熙皇帝對此沒有一點疑心?

疑心是應該有的。早在這年的十月,康熙皇帝派席柱去西藏押解倉央嘉措入京時,朝廷上就有反對意見,皇太子和很多大臣問,把一個假弄來幹什麼?康熙解釋,這是因爲倉央嘉措雖然是“假”,但是畢竟有這個名號,“衆蒙古皆服之”,因此,他怕準噶爾部將他弄去,那樣一來,準噶爾部就可以號令整個西部,“如歸策旺阿拉布坦,則事有難焉者矣”。這個策旺阿拉布坦就是噶爾丹的侄子、此時準噶爾勢力的首領(臺吉)。事實證明,康熙皇帝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後來準噶爾方面果真要迎請倉央嘉措前去。

如此看來,康熙皇帝對倉央嘉措的處理是非常周密、並且還比較有前瞻性預見的。而如果他“病故”,既沒見到屍首骨灰,也沒見到欽差的奏報,事後更沒有追查,難道他真就相信倉央嘉措死後拋屍了?

這豈不令人疑心?

以上關於“死亡說”的證據,還有一項正史史料從未涉及,那就是《清史稿》。讓人琢磨不透的是,在《清史稿·列傳·藩部(八)西藏》一節中只說,“因奏廢桑傑所立,詔送京師。行至青海道,死,依其俗,行事悖亂者拋棄屍骸。卒年二十五。時康熙四十六年”。

這就是說,《清史稿》只說其“死”,死因卻不明說。爲什麼不沿革《聖祖實錄》的記載明確地說“病逝”呢?《清史稿》編纂的時候,世上已經流傳著倉央嘉措死亡時間及死因的種種說法,會不會是編纂者受到了什麼民間影響呢?

這一民間影響,很有可能就是“遁去說”。這一說法雖不見於正史,但野史、傳聞比較豐富,甚至有人見過實物證據,由此一直受到極大的關注。

如果我們的考證之旅再周密、謹慎一些,還會發現更爲複雜的情況。在前面我們分析“病逝說”和“謀害說”的關係時提出,有可能發生謀害在前、僞說病逝在後的情況,而實際上,也完全可以遁去在前、同樣以病逝爲由交差了事。

也就是說,在青海湖畔,無論是倉央嘉措自己逃跑的“失蹤說”、蒙古人懇請他逃跑的“放行說”,還是其他政治勢力將他接走的“營救說”,其結果都是以倉央嘉措病逝、拋屍爲結論上奏朝廷,匆匆結案。所以正史記載他“病逝”了,而真相很可能是“遁去”了,兩種說法是完全可以並列出現的,並不意味著否定正史記載。

那麼,以上三種“遁去”的方法,哪一種更有可能呢?

“失蹤說”明顯有神話色彩和附會痕跡。此種說法認爲,倉央嘉措是用“力”從刑具中脫身,之後飄然而去。後來他又使用過好多次“力”。比如給人救命、降伏魔障等。民間流傳比較廣的是“拘狼”的故事,話說他雲遊到阿拉善,以爲人放羊爲生。有一天,他放的羊被狼吃了,主人大怒,要懲罰他。倉央嘉措不認罰,於是一聲口哨將狼招來,對主人說:“你的羊是它吃的,你和它理論理論吧。”見到此等“力”,蒙古人才知道這就是活佛。

很明顯,這太過神奇了,是一種對有傳奇色彩的人做傳記時常用的筆法。不過,“失蹤說”本身倒也未必沒有可能,但是,別相信他施展了什麼“力”,要是真有神通他也不會被捉住了。如果此說成立,他只不過是趁人不備逃走的。

逃走,這有可能嗎?

有可能,但很難。

第一,他是被押赴京師的,看管一定極爲嚴密,更有史料說格魯派僧兵曾三次營救但都告失敗,蒙古大軍必定層層設防,一個二十多歲又沒練過武功的人跑得出來嗎?第二,往哪兒跑?回拉薩只不過面臨第二次被捉,而且肯定又要刀兵相見,而跑到別的地方就那麼安全嗎?正如不存在自殺的理由一樣,他同樣沒有逃跑的必要。

反對“遁去說”的學者提出意見:以當時的嚴冬天氣,在冰天雪地的青藏高原上,在遠離家鄉、舉目無親的荒灘野嶺中,逃出去豈不是找死?如果要逃,最好的地點應該在甘肅或者蒙古地區。

這是基於常識上的推理,但是,卻忽視了另兩種可能——“放行”和“營救”。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以“跑出去也是死”“沒到跑的時機”而根本否定“遁去說”,如果真的“放行”,那麼,也就存在蒙古人送給他足夠的衣食的可能性,至少,被“放行”的倉央嘉措是可以講一講條件的:既然“放行”,必然是拉藏汗方面遇到了不得不放的難題,此時的倉央嘉措應該清楚,走是可以的,但怎麼走、怎麼保證自己走得安全,他是有說話的主動權的。另外,如果真的有其他政治勢力“營救”,他也不至於凍餓而死。

如果“放行說”成立,那麼,拉藏汗爲什麼要放、而且必須放呢?放了之後又發生了什麼呢?如果“營救說”成立,那麼,是誰將倉央嘉措接走,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接走的呢?

於是,關於倉央嘉措身後行蹤的最大謎案,漸漸浮出水面。

“營救說”,記載在蒙文的《哲卜尊丹巴傳》中,但要說明的是,這種“營救”並不是格魯派僧兵三次武力救援那種軍事行動,而是在幾方政治勢力達成政治交易後,將倉央嘉措“接走”了。不過,這種說法僅見於蒙文材料中,沒有充足的證據,而且,它本身也不太可能。

因爲“營救說”的最終落腳點還是“阿拉善”,而它的產生背景、發生條件、事後情節等都與“放行說”差不多,所以,瞭解了“放行說”,“營救說”也就基本上真相大白了。

持“放行說”的正史主要是法尊大師的著作《西藏民族政教史》,其中說,1706年桑傑嘉措遇害身死以後,“康熙命欽使到藏調查辦理,拉藏(汗)復以種種雜言毀謗,欽使無可奈何,乃迎大師晉京請旨,行至青海地界時,皇上降旨責欽使辦理不善,欽使進退維難之時,大師乃棄捨名位,決然遁去……爾時欽差只好呈報圓寂,一場公案乃告結束”。

法尊(1902~1980年),俗姓溫,法名妙貴,字法尊,是現代著名佛學家、卓越的翻譯家,也是少見的獲得藏傳佛教最高學位——拉然巴格西的漢族僧人,正是他第一個把藏傳佛教的顯密理論系統地介紹到漢地的。他的《西藏民族政教史》著於民國時期,是爲漢族佛教徒撰寫的第一部介紹藏傳佛教歷史的專著。

法尊大師的觀點是現代“放行說”的代表,但他所述的這段文字漏洞頗多:

其一,整個事件原委與正史記載有些許不同。

第16章 心頭影事幻重重——倉央嘉措的兩種生平形象第25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5)第7章 B輯 水空第6章 A輯 地空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7章 B輯 水空第11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1)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21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1)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3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3)第14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1)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1)第11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1)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20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9章 D輯 風空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1)第27章 別後行蹤費我猜——倉央嘉措死亡之謎第19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25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5)第19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19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6章 A輯 地空第13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3)第10章 附錄:倉央嘉措情歌(曾緘譯)第21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1)第23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3)第20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19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8章 C輯 火空第18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2)第15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2)第29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2)第12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2)第1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1)第14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1)第1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1)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29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2)第3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3)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17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1)第23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3)第21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1)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10章 附錄:倉央嘉措情歌(曾緘譯)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12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2)第16章 心頭影事幻重重——倉央嘉措的兩種生平形象第10章 附錄:倉央嘉措情歌(曾緘譯)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7章 B輯 水空第21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1)第16章 心頭影事幻重重——倉央嘉措的兩種生平形象第19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1)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16章 心頭影事幻重重——倉央嘉措的兩種生平形象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9章 D輯 風空第14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1)第19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19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13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3)第22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2)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8章 C輯 火空第21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1)第27章 別後行蹤費我猜——倉央嘉措死亡之謎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7章 B輯 水空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1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1)第24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4)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29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2)第29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2)第21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1)第8章 C輯 火空第20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1)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24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4)第24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4)第3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3)第8章 C輯 火空第12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2)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1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1)第14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1)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1)
第16章 心頭影事幻重重——倉央嘉措的兩種生平形象第25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5)第7章 B輯 水空第6章 A輯 地空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7章 B輯 水空第11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1)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21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1)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3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3)第14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1)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1)第11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1)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20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9章 D輯 風空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1)第27章 別後行蹤費我猜——倉央嘉措死亡之謎第19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25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5)第19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19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6章 A輯 地空第13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3)第10章 附錄:倉央嘉措情歌(曾緘譯)第21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1)第23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3)第20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19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8章 C輯 火空第18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2)第15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2)第29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2)第12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2)第1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1)第14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1)第1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1)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29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2)第3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3)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17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1)第23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3)第21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1)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10章 附錄:倉央嘉措情歌(曾緘譯)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12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2)第16章 心頭影事幻重重——倉央嘉措的兩種生平形象第10章 附錄:倉央嘉措情歌(曾緘譯)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7章 B輯 水空第21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1)第16章 心頭影事幻重重——倉央嘉措的兩種生平形象第19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1)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16章 心頭影事幻重重——倉央嘉措的兩種生平形象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9章 D輯 風空第14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1)第19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19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3)第13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3)第22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2)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8章 C輯 火空第21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1)第27章 別後行蹤費我猜——倉央嘉措死亡之謎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7章 B輯 水空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1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1)第24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4)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29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2)第29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2)第21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1)第8章 C輯 火空第20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4)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1)第4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4)第26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6)第24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4)第24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4)第3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3)第8章 C輯 火空第12章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2)第2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2)第5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5)第1章 從一首歌詞說開並代序 (1)第14章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1)第28章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织金县| 营口市| 福州市| 麟游县| 成武县| 岳普湖县| 大冶市| 阳原县| 明光市| 鹤庆县| 讷河市| 东明县| 古丈县| 夏津县| 香格里拉县| 池州市| 大足县| 莱西市| 浪卡子县| 兰考县| 惠安县| 霍邱县| 抚州市| 肥西县| 贵溪市| 永安市| 尤溪县| 河间市| 南通市| 苏尼特右旗| 娄底市| 霍山县| 融水| 祁门县| 石台县| 礼泉县| 砀山县| 小金县| 绍兴县| 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