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水光接到的指示很艱鉅,葉奮韜要求他開始在西北地區的幾個地方幷包括東北的個別地區架構未來的機場位置
抗戰時,蘭州設立了空軍第四路司令部,也稱蘭州空軍司令部,負責統一指揮和協調西北地區的防空作戰。
同時又設立了空軍第七總站,也稱蘭州機場總站,負責空軍在西北地區的地勤補給。
第七總站下設五個機場,即蘭州機場,又稱東郊機場、拱星墩機場,加上東古城機場、西古城機場、中川機場和臨洮機場,從而構成了以焦家灣爲中心的機場羣。
這一地點葉奮韜是志在必得,姚水光的策略簡單有效,就是使用盤尼西林和醫用嗎啡作爲武器,將國府的所有相關人員搞定。
此外,還有在包頭,海拉爾,滿洲里,承德,伊犁選擇合適的機場地點,此事要和姚水明共同進行。
蘭州的景揚樓大飯店,姚水光看著蒙古人打扮的姚水明一行人哈哈大笑:“老二,可真有你的。”說完,倆個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沒辦法,過不來。得,這是你兩個弟妹。”
“你小子,娶老婆還一雙。這是你嫂子,讓他們娘們聊,我們說說正事。”
作爲抗日的大後方,西北地區地位之重要顯而易見。
以民族言,西北各省漢、滿、蒙、回、藏,五族俱全,民情誠樸,吃苦耐勞,勇敢善戰。
以物產言,西北的動植五金食用俱全,煤鐵錳硝,皮棉石油,出產尤富,舉辦重工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足以與日本人作長期抗戰之用。
特別是東南海口被封以後,可由新疆另開出路,與歐亞各國聯絡,以獲國際物資的援助。
“西北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地,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所以說,我們無論從哪一方面去估計西北,西北在今天實不容再忽視了。它的資源開發,它的國際運輸,它的拓殖增產和它的文化再發揚,都足以補助抗戰根據地西南的不足
。”姚水光總結道。
“哥,你來這裡的時間長看得很清楚。西北有著發展工業充足的原料、廣闊的市場和一定的資金及技術力量。西北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加上這一時期農林牧副業的開發與發展,爲工業生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原料。由於日寇的經濟封鎖,西方也忙於二戰,無暇東顧,使西北市場免於外貨的競爭。同時,難民涌入、東校西遷、廠礦內遷都使西北的人口劇增,拉動了消費,爲西北工業品提供了銷售市場。除了廠礦內遷,還有科技教育的發展、政府積極投資,都爲西北工業發展提供資金、技術、人才上的支持。葉叔也是這樣看的。”
“可是西北主要經營的毛紡、服裝、礦冶、化學、食品、文化用品、機器五金等,門類比較齊全,分佈比較廣泛,但規模較小,資金不足,生產能力也很有限。”
“這個我也想過,我們有啊。趁著現在沒人管,我們可以大幹一場。不過,哥,主要是你,我呆不了幾天還得回去。”
“蘭州市長是蔡孟堅,我用十箱盤尼西林敲開了他的門,他答應什麼事都可以幫忙,我想沒問題。”
“還是那幾件事,人才,機場,戰士,物資。”
“我是這樣想的,先找找那些瀕臨倒閉的小廠試著收購,也不管什麼行業,只有藥廠要自己建。再建一家貿易公司,主要是收購我們未來用得到的東西。”
“人員方面怎麼解決?”
“現在倒是有些知識分子,各個專業的都有,還夠用。”
“葉叔早就講過,我們未來的人要自己培養,以前所謂有本事的人一個不要,他們的觀念和我們不是一個節拍。”
“這個問題我知道,主要負責人是從知識分子裡選,沒受過教育的一概不要,這樣的人容易受宣傳的影響,沒有自己的判斷力。”
“要不要調一些突擊隊的過來,怕有麻煩事?”
“沒必要,我是正經商人還掛著英國的牌子,沒人敢動咱。機場要建幾個地方?”
“初步先把蘭州拿下,別的地方我踩點,那些地區都是日佔區,還是讓那些蒙古人幹,我們的人目標大又不是本地人難度太大
。”
“和葉叔說一下,抓緊把那些省政府的主席之類拿下來,做事才能名正言順。”
“要找時機,委員長不是不答應嗎?這件事反正交給我了,爭取一到兩年辦到,反正也沒真的想當那個所謂的省主席。”
“行了,我們各自準備吧。你和兩個弟妹在蘭州玩幾天,以後再來說不定那天了。另外,給葉叔帶點特產回去,省的老姑和那兩個小姑奶奶說我們不懂事。”
“說起來還真是的,這有嘛好東西?”
“我推薦幾樣。冬果梨是蘭州所產的佳果,輔之以冰糖煮爛,飲湯食梨,甘中加甜,美上加美具有滋陰、潤肺、止咳化痰之功效。
麻皮醉瓜,蘭州大板瓜子,安寧粉桃。
還有各種藥材,和田玉,工藝品之類的,這的葫蘆雕刻有名。得,捎帶腳連尚叔也有了。這些你也好做掩護,就是正經商人買特產。”
“太好了,弄它幾十匹馱馬的像那麼回事。對了,我侄子沒過來?”
“還是太小,才五歲。現在小姨子看著呢。”
“哥,一起收了吧。現在這年頭興這個,和我們那時不一樣。”
“小點聲,你嫂子聽了不樂意。”
“天津男人的老毛病,怕老婆。看樣子,還是葉叔拿得住。你那人才儲備的怎麼樣了?”
“還是有一些,主要是各種知識型人才。要說戰士類的還不多,慢慢再說,說起來,你讓葉叔想辦法送一批教官過去,算起來也有幾千人要訓練。”
“這個我想辦法吧!只要是空著手還是可以的。武器就沒有辦法了,也許要那些走私販子幫忙。”
“這事你給我記住,宜早不宜晚。”
帶著滿載的西北特產,一支蒙古人組成的商貿隊伍向華北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