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5章 風(fēng)雷涌動(二)

康熙就這麼冷冷望著陳鵬年,並不做聲,連帶屋內(nèi)衆(zhòng)人也不敢稍有聲響。阿山還是俯跪著,胤禛、胤祥兩人相視一眼,目中滿是不解。高士奇只顧眼觀鼻,鼻觀心,垂頭肅立當(dāng)?shù)亍2芤c陳鵬年曾同在江寧任職,雖因公務(wù)曾有稍許不睦,卻知道陳鵬年平日辦事小心,心中甚是納罕。張英素聞陳鵬年賢名,眼下見其情形兇險,自是一臉憂色,只太子一人,微顰著眉頭,似是心中有事。

許久,康熙才強(qiáng)壓了怒氣,道:“你且擡起頭,瞧瞧你爲(wèi)朕備下的龍榻。適才朕給了阿山機(jī)會解釋,公道兩個字,朕也一併給你,省得傳將出去,說朕屈了你陳鵬年!”陳鵬年勉強(qiáng)擡起頭來一望,只見面前榻上確有一條蜿蜒的污漬,像是蚯蚓爬過的痕跡一般,面色當(dāng)下變得蒼白。這裡是行宮,早早就用藥絕了蛇蟲鼠蟻的蹤跡。且近日德州無雨,哪裡來得的蚯蚓,還正巧爬過龍榻?而況,明明在迎駕之前自己還特意巡視了一番,怎麼偏生這時出了這一碼事?疑竇叢生,卻又毫無頭緒。然陳鵬年到底有些書生意氣,重重三叩首,才辯白道:“臣,這,這怎會,絕不會……稟,稟皇上,臣今日清晨方纔親自查驗(yàn)過,一應(yīng)上用物品皆整潔齊備,明明……”一擡首正遇上康熙的凌厲目光,慌忙低頭避開了才道,聲氣低不可聞,“……不曾有。”

陳鵬年此語一出,張英心中便是一聲嘆息:“恐是要糟。按著皇上的稟性,若是就此認(rèn)了錯,說不定還能轉(zhuǎn)圜一二,這下只怕…。”果然,康熙急步在屋內(nèi)轉(zhuǎn)了兩圈,冷哼一聲,道:“唔,好,好的很!照爾言下之意,怕是在說有人構(gòu)陷於你?是誰?是阿山,還是朕躬?!”

見康熙發(fā)作陳鵬年,所有人都不敢再大喇喇站著,以太子胤扔爲(wèi)首,皆撂袍褂跪了,道:“(兒)臣等請皇上息怒。”陳鵬年乍聽得帝這一問,心內(nèi)只一震,便以額重重觸地,帶了幾分哀色:“臣,臣不敢。皇上,臣斷無此意啊。”略停了片刻,驚駭中猶是不甘就此論罪,俯首於地,顫著音色訴道:“可,微臣確實(shí)不知那污跡自何處而來,還求皇上明鑑。”語罷,伏在地上,放了悲聲,再不能成言。

康熙脣角抿的越發(fā)緊了,這更是風(fēng)雨欲來之兆。便是此時,太子突然向前膝行一步,緩緩開口,道:“皇阿瑪,陳鵬年素有忠直之名,饒是接駕的差事有所疏漏,還算是可用之臣,還請皇阿瑪…。”話未及說完,便被康熙冷笑一聲打斷,道:“忠直?他陳鵬年是忠直之臣?”語中的刻薄寒意,便是曹寅也不覺暗自打了冷戰(zhàn)。太子卻似並未感覺,只如常一般道:“是,陳鵬年方纔能犯顏直諫,足見其忠直。”

高士奇聞言,頭雖還垂著,眼中卻精光一閃。太子這幾句似乎勸諫之語,怕就要斷送陳鵬年的一條大好性命。太子之語看上去似乎平平無奇,字字都在爲(wèi)陳鵬年說情,可卻實(shí)實(shí)地可卻實(shí)實(shí)置了陳鵬年於性命交關(guān)之境。高士奇是陪王伴駕幾十載的,最清楚康熙的性子。陳鵬年之前直諫本就犯了康熙的忌諱,阿山是滿臣,又是康熙一手調(diào)教出來的,在朝中也有能臣之名。陳鵬年在康熙面前用民生之事暗指阿山,本就不智,被阿山幾句辯駁的話一說,只怕人人都覺得阿山纔是受了大委屈的,更而況,這增稅也好,加火耗也罷,爲(wèi)得是迎候聖駕,這事誰都心知肚明。由來就無根絕的事,只看迎駕上頭用民幾多罷了,這等事體,康熙也未必不察,如確爲(wèi)阿山所言大部補(bǔ)缺河工,在康熙心中,便是大功一件。若爲(wèi)此事發(fā)落了阿山,豈不是打了康熙自己的耳光?再把與之後污漬的事情聯(lián)在一起,只怕康熙更會對陳鵬年的意圖起疑,這忠直二字,怕就是太子做得一篇好文章。

果不出高士奇的預(yù)料,康熙一掌擊在身旁的高幾之上,對著太子厲聲斥道:“你昏聵!什麼是忠直?唔?他陳鵬年這是賣直以求一個忠名!”可見此時康熙是發(fā)了雷霆之怒,語氣也越發(fā)刻薄起來:“陳知府在此地是主,朕不過是個不速之客而已。前面便藉著百姓民生大發(fā)了一陣宏論,他是真聰明,知道朕重諫言,親賢臣,只怕他那時便打定了主意要爲(wèi)朕的‘魏徵’,做著一步而往青雲(yún)的夢。可惜啊,他失算了。阿山,”康熙用手指指阿山,道:“你起來,爲(wèi)了你主子,沒得受這個小人的讒害!”阿山看了看衆(zhòng)人,也是動了聲氣,以頭搶地道:“奴才能得主子這句話,便是此刻死了,也值了。”卻是不肯起身。康熙也沒有勉強(qiáng),只輕輕拍了拍阿山的肩。

再轉(zhuǎn)向陳鵬年,他此時已哭得渾身顫抖。康熙頓時一陣厭惡,又指著榻上的污漬對他道:“直諫不成,你怕是籍此又來一出曲諫,可對?你方纔稱臣,現(xiàn)下當(dāng)著諸位臣工的面,你這撞天屈哭將出來,是要令朕這桀紂之主爲(wèi)之汗顏麼!還是免了罷,只怕是朕躬違德,受不起你這忠直賢臣的服膺。”

再看太子時,太子滿面愧色,叩首以謝罪道:“兒臣慮事不明,皇阿瑪教訓(xùn)的是。兒臣確是有欠思量。”康熙也不答話,只看了太子一眼,雖有責(zé)備之意,卻也不再斥責(zé),隨後擡手讓衆(zhòng)人都起了身,衆(zhòng)人心神未定之際,又傳了侍衛(wèi)進(jìn)來,將陳鵬年以‘大不敬’之罪發(fā)往德州府衙牢內(nèi)收押,直看得曹寅,張英面面相覷。

見此景,胤禛總覺得哪裡似乎不對,卻又難理出頭緒。太子那段話的意思他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可他卻不明白,爲(wèi)什麼太子要和區(qū)區(qū)一個知府不對付。胤祥看陳鵬年被侍衛(wèi)架出之狀,也頗爲(wèi)不忍,欲開口爲(wèi)陳鵬年求情,卻被胤禛用眼神止了。

高士奇已不是官身,因而被阿山安排著與張英分別宿於行在之外的兩處三進(jìn)的宅院之中。是夜,但見一人著青衣小褂,候在高士奇門前,將名帖遞入之後,不到一刻,便有從人將其引入院內(nèi)。

3 南書房第249章 議儲(二)第192章 風(fēng)雨欲來(五)第62章 何去何從(三)第66章 何去何從(七)第361章 風(fēng)雲(yún)漸起(七)第24章 兄弟(二)第388章 問鼎(十二)第107章 嫌隙(二)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158章 河務(wù)(一)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39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九)第168章 封爵(一)第161章 河務(wù)(四)第268章 塵埃落定(十一)第360章 風(fēng)雲(yún)漸起(六)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174章 南巡(五)第35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五)第181章 科舉弊案(三)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92章 首戰(zhàn)葛爾丹(八)第327章 萬壽(四)第381章 問鼎(五)第46章 麻煩(六)第69章 何去何從(十)第116章 家宴(四)第273章 塵埃落定(十六)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87章 首戰(zhàn)葛爾丹(三)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73章 從軍(四)第324章 萬壽(一)第95章 又生風(fēng)波(三)第256章 議儲(八)第249章 議儲(二)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160章 河務(wù)(三)第85章 首戰(zhàn)葛爾丹(一)第76章 從軍(七)15 家祭二第255章 議儲(七)第75章 從軍(六)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219章 驚變(十五)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22章 圍獵(六)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309章 南山遺恨(八)第89章 首戰(zhàn)葛爾丹(五)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358章 風(fēng)雲(yún)漸起(四)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173章 南巡(四)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15 家祭二第389章 問鼎(十三)第79章 出征(二)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383章 問鼎(七)第171章 南巡(二)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144章 二徵葛爾丹(十一)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228章 渾水(九)第244章 渾水(二十五)第249章 議儲(二)第380章 問鼎(四)第71章 從軍(二)第20章 圍獵(四)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375章 風(fēng)雲(yún)漸起(二十一)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388章 問鼎(十二)第52章 初識愁滋味(六)第201章 風(fēng)雷涌動(八)第195章 風(fēng)雷涌動(二)第329章 萬壽(六)
3 南書房第249章 議儲(二)第192章 風(fēng)雨欲來(五)第62章 何去何從(三)第66章 何去何從(七)第361章 風(fēng)雲(yún)漸起(七)第24章 兄弟(二)第388章 問鼎(十二)第107章 嫌隙(二)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158章 河務(wù)(一)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39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九)第168章 封爵(一)第161章 河務(wù)(四)第268章 塵埃落定(十一)第360章 風(fēng)雲(yún)漸起(六)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174章 南巡(五)第35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五)第181章 科舉弊案(三)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92章 首戰(zhàn)葛爾丹(八)第327章 萬壽(四)第381章 問鼎(五)第46章 麻煩(六)第69章 何去何從(十)第116章 家宴(四)第273章 塵埃落定(十六)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87章 首戰(zhàn)葛爾丹(三)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73章 從軍(四)第324章 萬壽(一)第95章 又生風(fēng)波(三)第256章 議儲(八)第249章 議儲(二)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160章 河務(wù)(三)第85章 首戰(zhàn)葛爾丹(一)第76章 從軍(七)15 家祭二第255章 議儲(七)第75章 從軍(六)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219章 驚變(十五)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22章 圍獵(六)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309章 南山遺恨(八)第89章 首戰(zhàn)葛爾丹(五)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358章 風(fēng)雲(yún)漸起(四)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173章 南巡(四)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15 家祭二第389章 問鼎(十三)第79章 出征(二)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383章 問鼎(七)第171章 南巡(二)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144章 二徵葛爾丹(十一)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228章 渾水(九)第244章 渾水(二十五)第249章 議儲(二)第380章 問鼎(四)第71章 從軍(二)第20章 圍獵(四)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375章 風(fēng)雲(yún)漸起(二十一)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388章 問鼎(十二)第52章 初識愁滋味(六)第201章 風(fēng)雷涌動(八)第195章 風(fēng)雷涌動(二)第329章 萬壽(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阳高县| 老河口市| 金华市| 福贡县| 达州市| 沅陵县| 迁安市| 甘孜| 尚义县| 郓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靖西县| 安吉县| 大城县| 彰武县| 沂源县| 浪卡子县| 墨脱县| 榆树市| 乐清市| 剑河县| 江孜县| 邹城市| 绥江县| 山西省| 拉萨市| 行唐县| 确山县| 津市市| 和静县| 修文县| 苍溪县| 五大连池市| 南丰县| 肃北| 湖州市| 鲁甸县| 浦江县| 班戈县| 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