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三章 對策

迷迷糊糊的從睡夢中醒來,鄭忽感覺腦子裡似乎有一根筋在跳動,雙耳嗡嗡作響。彷彿一夜未睡的後遺癥全在此刻被觸發,精神極爲痿頓。

昨天晚上,鄭忽想了很多,直到將近黎明才沉沉睡下。

鄭忽知道在他老爹的十餘個子嗣中,他老爹比較偏愛的有他、公子突、公子亹、公子儀,而這四人之中,公子突又尤爲得他老爹青睞。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老爹認爲公子突“類己”,以至於後來他老爹臨死之時,想把君位傳給公子突,若不是祭仲那老貨力諫,歷史上原主根本繼不了位。

而公子突就是後來的鄭厲公。

事實上,公子突也確實沒讓他老爹失望,在其死後的君位爭奪戰中,笑到了最後。

並且在其隨後的政治生涯中,中興了鄭國,止住了鄭國由奪位戰而導致的“國際“地位下降的趨勢。

這在他們兄弟幾人中也算的上是極其有爲了。

不得不說他老爹的眼光還真是特別的毒辣。

而且公子突也並不是孤立無援。與之相反,他的外援不但不是弱雞,反而還算是個小強。

其母國是宋國,周朝分封制下唯一的公爵國,此時的中原大國之一。

公子突的母家雍氏在宋國極有影響力,歷仕宋國幾代國君,且深受每一代國君的信任。

可以說,公子突後來的上位,其母家是出了大力氣在內的。

而反觀自己,母國是鄧國,雖說是侯爵國,但是國狹民少,地處偏遠且靠近楚國,常常受到楚國的侵襲,自身都難保,更談不上能幫到自己。

若不是自己與齊國已確定結親意向,鄭忽覺得這次宗廟事件,自家老爹極有可能廢了自己。

即便有齊國作爲外援,鄭忽覺得他老爹應該還是存著廢了他的心思的。因爲原主性格比較懦弱,雖然說出過“大丈夫志在自立”的豪言壯語,但是志大才疏,以至於後來高渠彌都說“世子優柔不斷,不能害人”。這也是高渠彌敢公然行兇,射殺原主的原因所在。

在這個大爭之世即將拉開序幕的時代,人一旦軟弱了,一定就會有無數人想過來踩你一腳。因爲軟弱就意味著好欺負。而在大爭之世只有爭才能存活下去,不爭只能去死。

況且現在的鄭國發展已經進入一個瓶頸期。從剛遷到此處的十邑土地變成現在的千乘之國,未來想邁入大國行列,必須要有一個更加優秀的繼承人帶領才行。而原主軟弱的性格是絕不可能擔起這個大任的。

鄭忽作爲一名頂鍋俠,雖然沒有繼承原主的性格,但是卻完美的繼承了別人對原主的印象,這個是短時間無法改變的。

故而,在鄭忽的老爹眼裡,鄭忽依舊是“不類己”。

因此,洗刷掉原主留給他老爹的形象,是現階段鄭忽最重要的任務。

“必須儘快改變原主留下的這個人設了。”這是此時鄭忽心中最直觀最迫切的想法。

想想後世劉邦以爲惠帝不類己,想改立趙隱王劉如意;文帝以爲景帝不類己,想立樑懷王;景帝以爲慄太子不類己,最終改立了漢武帝;漢武帝以爲劉據不類己,最後在別人的算計下發生了巫蠱之禍。

漢武帝和劉據可不是一般父子,從名字就可以看出,所謂據者,仗持也!武帝以自己的兒子爲仗持,由此可見,對其的希望有多大。

在劉據剛出生的時候,更是各種資源不要命的往他身上砸,最後,只因爲“不類己”而發生了父子相殘的慘劇。

趙襄子的謀士張孟談曾說:“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鄭忽前世也一直把此句奉爲圭臬。

故而結合歷史上的經驗來看,鄭忽覺得若是自己被廢,那麼小命能保住的概率微乎其微。

不說別的,單是景帝廢了慄太子之後,爲了給武帝鋪路,令郅都將慄太子逼死在長安館舍內。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難道景帝想逼死自己的兒子嗎?實在是不得已而爲之啊!在這個世界上最不缺少的就是投機者,從龍之功可是所有功勞之中收益最大且風險相對較小的,這樣的好事怎能不吸引著一大票人前赴後繼的往前衝呢?

在中國,最不缺少的就是這些想要富貴的人,太史公都說:“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所以,鄭忽覺得若是自己被廢,他老爹爲了斷絕那些投機者不切實際的想法,絕對會毫不猶豫的幹掉他。在他老爹這種人眼裡,兒子沒了可以再生,宗廟社稷沒了就真沒了。

而且鄭忽覺得,雖然現在自己和齊國已經定下婚姻,但是,這依舊存在不確定性。

君不見衛宣公築臺娶媳、楚平王納秦女,這個時代禮法制度雖嚴,但是總有些人對這些東西嗤之以鼻。

若是到時候自己被廢,鄭國和齊國依舊會聯姻,不過聯姻的主角很有可能就變成他親愛的弟弟。這種事只要他老爹同意,發生的可能性極大。

所以,鄭忽爲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不得不費盡心思的整夜思考。最後鄭忽得出的對策便是投其所好。

他老爹不是認爲他不類己嗎?那就表現的讓他老爹認爲他類己,同時還要儘可能的展現出自己的價值,並且這些價值還是他幾個弟弟所不具備的。

讓他老爹覺得,鄭國的宗廟社稷交到他手上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其他人不見得能比他做的更好。

這些東西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鄭忽作爲一個後世人,在思索一整晚之後,最終把破局的關鍵鎖定在“遠交近攻”這一助力秦國統一天下的國策上面。

以此來展現自己無與倫比的政治眼光。

於是,鄭忽提筆寫到:“吾嘗讀《易》,見《暌》上火下澤,常拊掌而嘆:淑人君子必以異而同也。………………今鄭處四戰之地,強則威加於大國,弱則刀兵戮於身也,形禁勢格至於此,非行近以取利,遠以隔害之策難以自存。望父查之,不孝子忽再拜頓首。”

第三百零七章 夜襲曲沃第九十六章 如周朝正(1)第二十五章 養成?第四十一章 君有召令第一百一十七章 聽訟第二百零二章 諸侯混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五章 薄言還歸(3)第二百一十三章 風投第十六章 軍令狀第一百二十七章 莫急於盜賊(5)第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一百四十七章 論送禮的學問第一百二十一章 婚宴第一百零七章 酒後第八十章 收割之時(5)第二百一十九章 魚麗之陣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唱一和第二百章 愛馳則恩絕第二百五十二章 天子的尊嚴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面旗幟第二百五十五章 罰酒三杯第二百五十章 威嚴掃地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是靠自己第二百零八章 興鄭者必忽也!(本卷完)第一百一十章 收穫第四十三章 奉命而返第一百八十六章 鄭大噴子第二百一十二章 日日撞亡國之鐘第一百四十五章 授爵第五章 文姜第一百零三章 大儺儀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家不舉,全族連坐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唱一和第一百二十四章 莫急於盜賊(2)第八章 鄭莊公第二百五十一章 戰後的影響第二十一章 長葛(2)第八十三章 收割之時(8)第一百三十八章 吉兇由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融合第二十六章 殺還是不殺第五十八章 執訊獲醜(3)第一百四十五章 授爵第九十二章 相見第一百七十一章 薄伐北狄(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曲沃之意第一百九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續)第四十九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六十八章 初次交鋒(1)第三百零五章 相見歡第二十五章 養成?第二百二十一章 畢立賞罰第二百零四章 不戰何待第一百二十一章 婚宴第一百七十七章 據其地而有之(續)第二百二十一章 畢立賞罰第二百七十一章 設伏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始奪權第五十九章 執訊獲醜(4)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急於盜賊(7)第六十章 執訊獲醜(5)第一百二十六章 莫急於盜賊(4)第九十五章 不如友生(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天子震怒第一百零五章 來自大舅哥的問候第五十五章 君不密則失國第一百二十三章 莫急於盜賊(1)第二百零四章 不戰何待第六十三章 薄言還歸(1)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家不舉,全族連坐第三百一十章 禍之所伏第二百六十七章 圍魏救趙之計第二百七十五章 摘桃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亡國之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宣而戰第五十五章 君不密則失國第一百零四章 宴飲一二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前有狼後有虎第二百五十章 威嚴掃地第二百三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一百二十四章 莫急於盜賊(2)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面旗幟第六十八章 初次交鋒(1)第七十九章 收割之時(4)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倨後恭第一百七十一章 薄伐北狄(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同辛苦第八十三章 收割之時(8)第二百七十三章 前有狼後有虎第一百五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猶在兩可之間第三十五章 宴飲(3)第一百五十二章 授兵於大宮第三百零八章 陘庭之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制,巖邑也!第九十七章 如周朝正(2)第二百四十八章 滅二國第一百二十一章 婚宴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年
第三百零七章 夜襲曲沃第九十六章 如周朝正(1)第二十五章 養成?第四十一章 君有召令第一百一十七章 聽訟第二百零二章 諸侯混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五章 薄言還歸(3)第二百一十三章 風投第十六章 軍令狀第一百二十七章 莫急於盜賊(5)第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一百四十七章 論送禮的學問第一百二十一章 婚宴第一百零七章 酒後第八十章 收割之時(5)第二百一十九章 魚麗之陣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唱一和第二百章 愛馳則恩絕第二百五十二章 天子的尊嚴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面旗幟第二百五十五章 罰酒三杯第二百五十章 威嚴掃地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是靠自己第二百零八章 興鄭者必忽也!(本卷完)第一百一十章 收穫第四十三章 奉命而返第一百八十六章 鄭大噴子第二百一十二章 日日撞亡國之鐘第一百四十五章 授爵第五章 文姜第一百零三章 大儺儀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家不舉,全族連坐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唱一和第一百二十四章 莫急於盜賊(2)第八章 鄭莊公第二百五十一章 戰後的影響第二十一章 長葛(2)第八十三章 收割之時(8)第一百三十八章 吉兇由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融合第二十六章 殺還是不殺第五十八章 執訊獲醜(3)第一百四十五章 授爵第九十二章 相見第一百七十一章 薄伐北狄(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曲沃之意第一百九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續)第四十九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六十八章 初次交鋒(1)第三百零五章 相見歡第二十五章 養成?第二百二十一章 畢立賞罰第二百零四章 不戰何待第一百二十一章 婚宴第一百七十七章 據其地而有之(續)第二百二十一章 畢立賞罰第二百七十一章 設伏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始奪權第五十九章 執訊獲醜(4)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急於盜賊(7)第六十章 執訊獲醜(5)第一百二十六章 莫急於盜賊(4)第九十五章 不如友生(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天子震怒第一百零五章 來自大舅哥的問候第五十五章 君不密則失國第一百二十三章 莫急於盜賊(1)第二百零四章 不戰何待第六十三章 薄言還歸(1)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家不舉,全族連坐第三百一十章 禍之所伏第二百六十七章 圍魏救趙之計第二百七十五章 摘桃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亡國之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宣而戰第五十五章 君不密則失國第一百零四章 宴飲一二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前有狼後有虎第二百五十章 威嚴掃地第二百三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一百二十四章 莫急於盜賊(2)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面旗幟第六十八章 初次交鋒(1)第七十九章 收割之時(4)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倨後恭第一百七十一章 薄伐北狄(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同辛苦第八十三章 收割之時(8)第二百七十三章 前有狼後有虎第一百五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猶在兩可之間第三十五章 宴飲(3)第一百五十二章 授兵於大宮第三百零八章 陘庭之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制,巖邑也!第九十七章 如周朝正(2)第二百四十八章 滅二國第一百二十一章 婚宴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响水县| 休宁县| 禹州市| 泸水县| 安乡县| 南昌县| 屯昌县| 内丘县| 从江县| 祁阳县| 明星| 万宁市| 孝感市| 安康市| 克东县| 永吉县| 鹤岗市| 饶河县| 浦城县| 无棣县| 五大连池市| 石家庄市| 通许县| 泸水县| 盐池县| 色达县| 会同县| 安龙县| 白沙| 衡水市| 龙南县| 缙云县| 青浦区| 丰台区| 博湖县| 浪卡子县| 桃江县| 泰兴市| 隆尧县| 深州市| 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