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宗廟,鄭忽後背的衣衫已被汗水打溼,冷冽的晚風夾雜著秋的寒意使得鄭忽感到徹骨的冰冷。
身體的寒冷結(jié)合著此時的心境,鄭忽感覺全身像麻木了一樣,每走一步都要耗費著極大的力氣,像一個重病蹣跚的老人一樣。
也不知過來多久,鄭忽終於走到了自己的住處。揮退了等候侍候的侍女,鄭忽一個人坐在燭火暗影間回想著剛剛在宗廟內(nèi)發(fā)生的一切。
可以說,剛剛這場鬧劇之所以會發(fā)生,全都是由於自己的思慮不周造成的。自己犯了太心急、太一廂情願的毛病。只考慮到這種做法或許會給自己帶來的收益,而沒考慮到因此造成的嚴重後果。
現(xiàn)在想想,這種魯莽的做法給自己帶來的收益不見得比所面臨的風險更大,或許私底下的饋贈更爲穩(wěn)妥也更能拉進彼此之間的感情。而自己偏偏頭腦發(fā)熱,完全不顧後果的採取了這種行險的方式來拉攏二人。
鄭忽此時的心情,猶如第一次走鋼絲的人,走過之後再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那種後怕,真的令人膽戰(zhàn)心驚。
“也多虧自家老爹對自己多有迴護之意,要不然自己這輩子就完了”
若不是自家老爹下了封口令,鄭忽真不敢想象此時會發(fā)生什麼樣的事?
或許自己的幾個弟弟會大肆宣傳自己的“不孝”行爲吧!自己的世子之位即便能保住也會失了大部分國人的心吧!
畢竟賞功這種事最後是要“上報”給祖宗過目的,祖宗都同意了,而你卻想要把自己賞賜分給別人,你這是對自家祖宗有意見呢,還是對自家老爹有意見呢?
在私下你可以把賞賜分給任何人,但在這種嚴肅的祭祀場合是絕對不允許的。
在策勳前,鄭忽還想著一定不要犯這種“不孝”的錯誤,最後卻還是犯了。
而且,雖然自己的老爹對這件事下了封口令。但是要說自家老爹對自己的行爲全無芥蒂,鄭忽是不信的。
自家老爹是什麼人,鄭忽可是異常清楚的,整個中國歷史上有數(shù)的幾個梟雄人物之一,就連後世的開國太祖都稱讚他老爹“很厲害!”
要知道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太祖也只是用了一句“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帶過而已。由此可見,自家老爹被推崇的程度。
在這樣的梟雄眼裡,權(quán)利纔是命根子,自己明顯的拉攏之舉,鄭忽不相信他老爹會看不出來。
所以,這種事絕對會引起自家老爹的忌憚,更別說,還是在宗廟祭祀這種嚴肅的政治場合,這無異於是向自家老爹公開宣戰(zhàn)。
想到這裡,鄭忽心裡怵然一驚,猛的站了起來。
“是自己想的太簡單了!”
鄭忽以爲自己老爹下了封口令,對自己的封賞沒有削減,更沒有對自己做出處罰,鄭忽覺得這件事可能就這麼不疼不癢的過去了?,F(xiàn)在想來,也可能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怎麼辦,怎麼辦?”鄭忽此時心中焦急,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來回在房間裡踱步,雙手變換著拳掌不停的擊打著。
“要不要找他解釋一下?”
轉(zhuǎn)念一想,鄭忽覺得還是算了,這事本來就是自己想拉攏人心導致的,辯無可辯。況且這種事越描越黑,只會讓自家老爹更反感自己。
………………………………………………
就在鄭忽焦急萬分,全無主意之際,而在自家老爹的書房卻是另一番景象。
只見自家老爹和祭仲相對而坐,自家老爹隨意的翻了翻眼前的竹簡,擡了擡眼皮,向祭仲開口問道:“大夫以爲,今日世子所爲該作何解釋?”
祭仲聞言,看了看自家君上面無表情的臉色,心中也拿不準自家君上對這件事究竟是個什麼態(tài)度。於是,緩緩開口道:“世子或是無心之失,君上無須放在心上?!?
“無心之失?”
似是一句輕飄飄的反問,卻讓祭仲感覺壓力陡增。
“世子少不更事,或有感於吾兒與祝大夫結(jié)親之功,方做出如此唐突舉動?!?
聽到此言,莊公面色稍緩“大夫此言也不無道理!”
覺察到自家君上的臉色變化,祭仲一顆緊繃的心算是稍稍放下,但是仍不敢大意。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自家君上是個什麼個性,祭仲侍候了這麼多年,心裡跟明鏡一樣。
說完這件事,二人又討論一些國事,當然在對話中,莊公不乏言語偷襲試探,卻都被祭仲一一化解。
走出書房,祭仲用寬大的袖袍擦了擦額頭和鬢角的汗珠,走了幾步,心中才開始平靜下來。
回到家中,祭仲馬不停蹄地將高渠彌招到書房中來。
“吾兒以爲,世子此人何如?”
高渠彌聽到他老爹這麼問,心中雖有疑惑,卻不敢有隱瞞。
道:“兒曾以爲世子雖長於謀略卻寡於決斷,實難以成事,而今看來,卻是有些果斷氣象!”
祭仲聽完,沉吟了一會接著道:“若世子得繼君位,吾家將得利幾何?”
高渠彌聽他老爹這麼問,心中不斷權(quán)衡利弊。良久,纔開口道:“諸公子皆有朋黨,世子若欲繼君位,能倚重者,獨我一家而已;獲利,或不可數(shù)也!”
祭仲聞言,眉角含笑,捋了捋鬍鬚道:“吾兒既爲世子謀的良姻,須多多走動纔是?。 ?
“唯!”高渠彌嘴上答應著,心思也開始活泛起來,他雖然沒有他老爹老謀深算,但心機也是不少,聽到他老爹剛纔的提點,再看著他老爹的表情,就是傻子也能猜出他老爹是想扶鄭忽上位。
對於這件事,高渠彌是沒有意見的,雖然鄭忽在這次祭祀中犯了忌諱,但是作爲世子,鄭忽繼位的可能性極大,畢竟現(xiàn)在不是九龍奪嫡的時代,廢長立幼可是大忌,周幽王殷鑑不遠!
況且正是由於鄭忽這次犯了大錯,這反而成了他們這些人的機會,俗話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此時不向未來的國君靠攏,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