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世子!”
城守府正堂之外,祭仲當先對佇立門口的鄭忽行禮道。
“祭大夫多禮了!”
鄭忽回禮,報以微笑。
對於祭仲,至少在鄭忽沒有上位之前,待以殊禮,是十分必要的。
“容吾爲祭大夫引見!”鄭忽向祭仲示意身邊的井友道:“此陘守井大夫諱友!”
之後又對井友介紹道:“此吾國之正卿祭大夫諱足!”
二人相互見禮,而後跟隨著鄭忽步入正堂。
三人落座後,鄭忽簡單的向祭仲詢問了一下州和欑茅二邑的一些情況。
再之後,三人很快便切入正題。
鄭忽道:“草中戎、驪戎居狄之要,欲伐狄則必先過戎,戎狄相結(jié),是我戰(zhàn)多而功少,詘力而反受其害,兵法雲(yún):其用戰(zhàn)也勝,久則鈍兵挫銳,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今大軍已出者十餘日,若兩伐之,是我弊之於三國,且久結(jié)兵禍,非國之利也!”
祭仲聞言表示贊同,井友暫時不知道鄭忽想要表達什麼,沉默不語!
“世子有何高見?”祭仲問道。
“不若借道於二戎以伐狄,反而滅之,可以免禍!只是不知二戎之君可否假道於我?”
井友聽到這裡,算是徹底明白鄭忽的打算了,他這是準備先集中兵力攻打狄人,反過來再攻打戎人。
這個計策確實很妙,因爲鄭忽若是選擇先攻打戎人,那麼狄人來救援的可能性比較大。
原因也很簡單,草中戎和驪戎這兩個部落,說句不好聽,其實就是狄人的看門狗。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說戎狄的周邊環(huán)境。
鄭忽最終目的臺谷在後世所謂的晉城盆地內(nèi)部。
晉城盆地三面環(huán)山,東、南皆是太行山,西爲原山。
陘邑在太行以南的平原,臺谷在太行以北的盆地內(nèi)部。
太行山成爲隔絕南北的天然屏障。
然而大自然的偉力不僅在於創(chuàng)造一些鬼斧神工,令人驚歎的自然景象,更在於處處爲生活在這片大自然的人和動物留下生機。
晉城盆地在南方的生機就在原山,原山之上,有一條大河流經(jīng)其中,名曰少水。
少水過原山俯衝而下,在原山與太行山的交界處沖刷出一片平原。
這片平原不僅是進入晉城盆地的通道,也是草中戎、驪戎逐牧而居的生息之地。
當然了,進入晉城盆地的通道有很多,但是在南部,能供鄭軍大隊人馬進入只有這一條。
晉城盆地中的狄人若是得知鄭軍大隊人馬攻打驪戎和草中戎,那麼他們很有可能會猜到鄭軍的最終目的其實是他們,從而出兵援助二戎!
打狗,主人心裡肯定不高興,但關(guān)鍵是,草中戎和驪戎這兩條狗和狄人一心嗎?
鄭忽覺得這種可能不大,甚至是根本沒有可能。
遊牧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強者爲尊,赤狄勢大,二戎只能選擇屈服。
現(xiàn)在若是有扳倒狄人的機會,想必二戎肯定不願錯過。
遊牧民族背後捅刀子,拖後腿不僅是在農(nóng)耕民族中間享有盛名,在他們的內(nèi)部,也是心照不宣!
“世子多慮了,臣家嘗居於北疆,知戎與狄其實一丘之貉……”
井友開始爲鄭忽介紹起了戎狄的一些情況。
“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爲生業(yè),急則人習(xí)戰(zhàn)攻以侵伐,其天性也。”
“其人,不識禮義,寡有廉恥,貴壯健,賤老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諱,而無姓字。”
“其行,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茍利所在,雖父母妻子,亦敢加以刀兵,實非王化之民!”
“故而,以臣愚見,世子茍能遣人以卑辭厚賂遺之,二戎必願假道於我!”
“善!”得到井友的確認,鄭忽心中也是相當高興。
不過,對於狄人內(nèi)部的情況,鄭忽還是不太清楚。
“忽雖欲伐狄,然狄遠,吾知之所不及也,井大夫可有教我?”
鄭忽整了整衣冠,非常鄭重的向井友請教道。
井友回禮“唯!”
“北狄曰赤,因其尚赤衣故也!”
“赤狄分而有十五氏,其以潞氏爲最,滅潞子國而有其地,因以稱焉!”
“其後有皋落氏、廧咎如氏、甲氏、留籲氏、鐸辰氏、祁氏、狐氏、蒲氏、樓煩氏、仇由氏、無終氏、鮮虞氏、肥氏、瞞氏。”
“皋落氏又曰東山皋落氏,其分而有二,一在晉之東,一在邢之西。”
“廧咎如氏在黎之南,衛(wèi)之西,鄭之北,世子所伐之臺谷屬焉,其勢中上,以鄭之強,亦足取焉!”
“甲氏居太嶽之丘,留籲、鐸辰依潞氏而居,祁、狐、蒲在晉之西,與白狄比鄰而居,樓煩在狐氏之北,仇由在邢之西,無終在燕之西。”
“鮮虞,白狄之別種,因遷於赤狄雜居,故屬焉,與肥共在邢之北,瞞在齊之西北,邢之東南!”
鄭忽聽著也咋舌不已,原來赤狄內(nèi)部竟然這麼混亂。
以前他只知道赤狄很強,應(yīng)該是特別強。
像後來齊桓公率領(lǐng)齊、鄭、宋等國存邢救衛(wèi)。
當時齊、鄭、宋三國還都是中原強國,就這三大強國帶領(lǐng)其他諸侯軍隊面對赤狄依舊是裹足不前,由此可見赤狄的強大。
不過,話雖如此,但是赤狄內(nèi)部不統(tǒng)一,這就意味即便其勢強,也絕不長久。
像齊桓公存邢救衛(wèi)時,面對的赤狄部落應(yīng)該不止一個,而是很多個部落的聯(lián)合。
不然,晉國這個春秋前期的小受國家如何能在後來獨自滅戎狄而有其地。
各個擊破肯定是對付赤狄的最好選擇。
若讓其形成合力,鄭國北進肯定受挫,甚至於有可能飲恨當場。
這也是鄭忽聽完井友的講述,最先想到的。
“井大夫可謂知博矣,然吾尚有一事不明,還望井大夫賜教!”
“不敢,世子請言之,臣知無不言!”
“吾伐廧咎如氏,狄之他氏可爲其援乎?”
井友在心中思量了片刻,才道:“赤狄各部雖爲同種,然皆有爭長之心,世子若不滅廧咎如氏,且輸潞氏、留籲氏、鐸辰氏以重金,廧咎如必無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