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七十三章 桓王的憂慮!

這確實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人口少的情況使得在這樣的事情上,盡顯尷尬!

論起戎狄來,井友一套一套的,處置得當,深得鄭忽讚賞。

可遇到這種問題,井友顯然有些不知所措。

沉思了好一會,才硬著頭皮道:“世子不若遷囚徒,赦其罪,使之戍邊!”

這確實不失爲一個好辦法,但關鍵在於這種事情的決定權不在鄭忽手裡。

而且等事情上報新鄭,再發鄭國囚徒前來實邊,拖延的時間太長,惡金的開採會陷入停擺,影響鄭國的春耕!

這個辦法至少在此時是行不通的。

遠水解不了近渴……

“伐滅草中戎、驪戎後,我欲以其民填臺谷、陘二邑,發陘及蘇子它邑貧不能自己者以實臺谷,井大夫兼理臺谷,不知井大夫意下如何?”

鄭忽無聲的拒絕了井友的提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井友自然是無不可,他也知道自己的提議有些不切實際。

更何況鄭忽對他如此信任,讓他兼領兩邑,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待遇。

井友更沒有拒絕的理由!

“唯!”

“臺谷已下,掘臺谷北之惡金乃重中之重,井大夫須急求廧咎如中知曉此事者,使其引我速往!”

“再者,祝大夫亦須亟整軍備戰,反,則取二戎,不使爲我之憂!”

“唯!”井友和祝聃連聲應道。

……

成周,洛邑。

鄭忽平定蘇子國的事情已經在洛邑城中傳開了。

畢竟事情已經過了十餘日,成周距離又近,得知消息也很正常。

事實上,周桓王在鄭忽平定原、樊兩邑後三天,就已經得到了消息。

得聞消息後,周桓王有些心神不寧,心中憂慮卻又無法與人訴說。

在蘇子國的事情上給鄭國下絆子,是私底下進行的,絕對不能擺在檯面上來說的。

而且,鄭忽只用十餘日便平定蘇子國,令他心中大震,震驚之餘,又帶有擔憂、恐懼等各種情緒在內。

“這難道又是一個鄭寤生”周桓王這段時間一直茶不思飯不想的想道。

沒辦法,鄭國自武公到莊公,兩代人都給當時的周王留下了太過深刻的印象。

甚至可以說是陰影!

連他的大父周平王,都不能攖其鋒,只能不顧顏面的主動提出交質。

他自即位以來,一直以振興王室爲已任。

這也是他四處插手別國事務的原因,他一直努力的想要列國能夠尊重王室的威嚴,如宗周那般。

而鄭國一直是他在這條路上前進的阻礙。

事實上,鄭莊公辭去王左卿士一職是他希望看到的。

因爲只有這樣,他才能擺脫鄭寤生這個時常搞的他下不來臺的豬隊友,重新樹立周王的威嚴!

講道理,鄭莊公辭去王左卿士後,賜彤弓也並非他的本意。

但是架不住虢公林父和周公黑肩的力求。

現在想來,他當初也是失了心智,想要展現王室大度的一面。

而今確實是悔之晚矣!

他要是知道,鄭忽有如此能耐,他說什麼也不會賜彤弓。

這是資敵!

鄭國再出一個類似於鄭寤生一般的繼承人,光是想想這件事,他就有些不寒而慄。

鄭國不衰,王室豈有出頭之日?

“召虢公與周公前來議事!”

猶豫了好久,周桓王最終還是決定將一些事情擺在檯面上。

寺人得令領命而去,不多時,周、虢二公相繼到來。

“未知天王召臣等前來可有要事?”周公黑肩率先問道。

“朕聞鄭世子忽十餘日定蘇子國,過原、樊而臨周室,兵鋒甚盛,此非王室之福也!爲之奈何?”

“古人云:‘疏不間親’,鄭,子友之後也,未及五服,於天子兄弟也!桓公歿沒於犬戎之亂,武公著東遷之勞,其德均不可忘。鄭伯雖與天王有隙,然豈可捐大德而置小怨!”

周公黑肩對周桓王動不動就找鄭國的不痛快已經麻木了,這種套話的嘴皮子自然也練的爐火純青了。

周桓王對於周公黑肩的這一套話也是聽的耳根子長繭,心裡膩歪,事實上,他根本就沒準備聽取周公黑肩的建議。

沒有搭理周公黑肩,周桓王將目光轉向虢公林父,想聽聽虢公有什麼建議。

“周公所言極是!”虢公林父附和了一句。

這樣的事,正如周公所言,疏不間親,虢公林父也不太想趟這趟渾水。

周桓王聞言,仍不死心,緊盯著虢公林父,一字一句的道:“虢公強爲我計之!”

虢公嘆了口氣,知道天子這是鐵了心的要給鄭國添堵,道:“天王所憂者,無非鄭伯後繼有人,鄭之強盛或將日甚一日,鄭強,則王室益卑!”

“誠如卿言,且爲之奈何?”

“臣聞鄭世子侵奪蔡地,天王特許蔡侯以諸侯之師伐鄭,鄭伯請齊侯爲之請平,蔡侯、宋公會商丘而議此事!”

“以卿之見,可是命蔡侯、宋公出師伐鄭?”

周桓王覺得這事看起來挺靠譜,藉口合適,他如果再添一把火,絕對能成。

“天王是欲使鄭後繼乏人,還是削其威,佔一時之利?”虢公林父反問道。

不過,這個問題確實有點誅心,絕人後,這要傳出去,絕對會惹得列國大譁,身爲周天子竟然搞這麼下作的事!

周公黑肩聽到這裡,心中一驚,張口就罵道:“虢公,佞臣也!天王切不可聽信虢公之言而絕人臣之後,不然,鄭必怨王,兄弟不存,徒爲天下笑爾!”

虢公並未反駁周公的話,沉默不語,等待桓王的決斷。

桓王亦是沉默,這事感覺搞的有點大,心中思慮良久,最終還沒有抵擋住虢公的那句使鄭後繼乏人的誘惑。

“鄭之強,周之患也,虢公茍能爲朕解鄭患,朕願以國聽之!”

“天王不可!”周公神色焦急的再次勸道。

“周公勿復言!”桓王輕斥道。

周公聞言,滿心的無奈,看來天子這是鐵了心的要和鄭國不死不休了。

這件事一旦發生,這個後果,周公想想都有些頭皮發麻。

虢公這是嫌王室還不夠亂嗎?非得教唆天子去捅鄭國這個馬蜂窩!

鄭國豈是好相與的?

第二百六十章 有個好爹第一百章 如周朝正(5)第三百零六章 我爲魚肉第二百四十四章 無禮於王室第二百六十四章 趙公明的試探第三章 慶功第一百一十九章 冬狩(續)第一百九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續)第二百九十八章 莊公訪晉第三百零二章 敲打第一百零四章 宴飲一二事第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一百九十一章 無題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唱一和第一百五十三章 家有一老第八十一章 收割之時(6)第三十章 準備第三百二十三章 兵圍陘庭第四十七章 將會與鄧第十章 告廟第二十一章 長葛(2)第二百三十七章 郇爲長第二百三十一章 各人的心思第六十六章 薄言還歸(4)第七十九章 收割之時(4)第二百零二章 諸侯混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八十二章 收割之時(7)第二百三十三章 誠意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佈置工作第一百九十五章 不安第二百七十章 小子侯的期待第一百零一章 如周朝正(6)第二百八十三章 爲翼城擋槍第一百六十五章 合兵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面旗幟第二百二十一章 畢立賞罰第二十四章 管夷吾(四千字大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誓將去汝第八十六章 抉擇第一百零七章 酒後第三章 慶功第五十五章 君不密則失國第二十一章 長葛(2)第五十五章 君不密則失國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宣而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各人的想法第七十二章 鳩佔鵲巢第二百七十五章 摘桃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完幣歸鄭第二百一十九章 魚麗之陣第二百五十六章 二使相見第七十一章 鄭軍入蔡第二百八十二章 蔡地即鄭土第七十九章 收割之時(4)第九十五章 不如友生(續)第三十八章 振旅於葛第二百零三章 鹿死誰手第二百六十七章 圍魏救趙之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急於盜賊(7)第一百零一章 如周朝正(6)第三十三章 宴飲(1)第三十三章 宴飲(1)第一章 穿越第六十五章 薄言還歸(3)第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六十四章 趙公明的試探第二百一十四章 亡國之策第七十三章 應對之策第九十二章 相見第三百一十二章 將執晉國之政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丑必亡第二百四十八章 滅二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舉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鄭大噴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吉兇由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年第一百五十八章 兵以勝爲功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勞而獲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勝而勝第三百二十五章 先機第十三章 對策第二章 退戎第七十六章 收割之時(1)第一百六十五章 合兵第三百一十章 禍之所伏第七十六章 收割之時(1)第四十五章 有獻於君(1)第三百二十七章 順其意第九十章 新鄭事(1)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宣而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趙公明的推測第二百四十九章 力微休負重第二百二十一章 畢立賞罰第五十五章 君不密則失國第一百五十章 隔空調戲第一百四十五章 授爵第十五章 得寸進尺
第二百六十章 有個好爹第一百章 如周朝正(5)第三百零六章 我爲魚肉第二百四十四章 無禮於王室第二百六十四章 趙公明的試探第三章 慶功第一百一十九章 冬狩(續)第一百九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續)第二百九十八章 莊公訪晉第三百零二章 敲打第一百零四章 宴飲一二事第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一百九十一章 無題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唱一和第一百五十三章 家有一老第八十一章 收割之時(6)第三十章 準備第三百二十三章 兵圍陘庭第四十七章 將會與鄧第十章 告廟第二十一章 長葛(2)第二百三十七章 郇爲長第二百三十一章 各人的心思第六十六章 薄言還歸(4)第七十九章 收割之時(4)第二百零二章 諸侯混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八十二章 收割之時(7)第二百三十三章 誠意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佈置工作第一百九十五章 不安第二百七十章 小子侯的期待第一百零一章 如周朝正(6)第二百八十三章 爲翼城擋槍第一百六十五章 合兵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面旗幟第二百二十一章 畢立賞罰第二十四章 管夷吾(四千字大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誓將去汝第八十六章 抉擇第一百零七章 酒後第三章 慶功第五十五章 君不密則失國第二十一章 長葛(2)第五十五章 君不密則失國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宣而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各人的想法第七十二章 鳩佔鵲巢第二百七十五章 摘桃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完幣歸鄭第二百一十九章 魚麗之陣第二百五十六章 二使相見第七十一章 鄭軍入蔡第二百八十二章 蔡地即鄭土第七十九章 收割之時(4)第九十五章 不如友生(續)第三十八章 振旅於葛第二百零三章 鹿死誰手第二百六十七章 圍魏救趙之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急於盜賊(7)第一百零一章 如周朝正(6)第三十三章 宴飲(1)第三十三章 宴飲(1)第一章 穿越第六十五章 薄言還歸(3)第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六十四章 趙公明的試探第二百一十四章 亡國之策第七十三章 應對之策第九十二章 相見第三百一十二章 將執晉國之政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丑必亡第二百四十八章 滅二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舉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鄭大噴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吉兇由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年第一百五十八章 兵以勝爲功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勞而獲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勝而勝第三百二十五章 先機第十三章 對策第二章 退戎第七十六章 收割之時(1)第一百六十五章 合兵第三百一十章 禍之所伏第七十六章 收割之時(1)第四十五章 有獻於君(1)第三百二十七章 順其意第九十章 新鄭事(1)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宣而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趙公明的推測第二百四十九章 力微休負重第二百二十一章 畢立賞罰第五十五章 君不密則失國第一百五十章 隔空調戲第一百四十五章 授爵第十五章 得寸進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泉县| 清原| 渭源县| 邻水| 突泉县| 北京市| 山西省| 屏边| 灵丘县| 个旧市| 江北区| 增城市| 衡东县| 仙游县| 郧西县| 柘荣县| 高碑店市| 皮山县| 广宁县| 西乡县| 仙居县| 石屏县| 盖州市| 平凉市| 利川市| 嘉祥县| 海城市| 馆陶县| 鄱阳县| 宝丰县| 沾益县| 广宗县| 福清市| 福建省| 库尔勒市| 内江市| 融水| 建阳市| 乐陵市| 平舆县| 宁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