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章 國人

公元前710年深秋,一陣冷冽的西風,吹得郊外光禿禿的樹丫呼呼作響,忽而捲起的塵土也打個彎似的向遠處飄去。

這使得即使是遠在百米之外的新鄭也感受到了這股天地之間的“不平之氣”,不但城中的行人在加快了腳步的同時緊了緊略顯單薄的衣裳,就是城頭上站崗的士卒也無不跺著腳痛罵這該死的鬼天氣。

而此時換崗下來的士卒卻在城樓裡悠閒的圍坐在火盆旁邊,三三兩兩的討論著鄭忽得勝歸來的“大新聞”。

只聽得一人道:“方纔見世子帥吾國伐戎之師大勝而還,真是揚吾國赫赫威儀啊!”

“可不是嗎?”另一人附和道:“某聽說,世子在陣前將戎帥大良斬於馬下。”

聽聞此言,衆(zhòng)人都來了興致。

“哦!那世子可謂是英雄了得啊!”旁邊有一人道。

那人見衆(zhòng)人都向他圍坐而去,頗有些洋洋得意,又接著道:“某還聽說,齊侯犒軍之時,世子還當面駁斥魯國執(zhí)政卿呢”。

說到這,那人突然停頓了一下,而此時圍坐的士卒的好奇心頓時被勾了起來,又見那人遲遲不說,衆(zhòng)人心中雖然焦躁,卻仍然眼巴巴的看著那人。

那人打量了一圈,感覺也差不多了,再不講可能就要犯衆(zhòng)怒了。於是又接著說道:“齊侯仁厚,犒勞助齊之師,魯寸功未立卻欲爭先,於是世子不得不面斥魯國”

聽到這,又有一人從旁邊過來急忙開口道:“哦!那魯國人是怎麼說的,世子又是怎麼說的?汝快說說看”

“汝別急嘛,且聽吾說完。魯國人說他們是周公故國,所以功最大,應(yīng)該在先!”

衆(zhòng)人聽到這,不禁咬牙切齒的大罵“這些該死的魯國人,真是鮮廉寡恥,可恨!可恨!”

過了好一會,那人見罵聲停息,神色一揚接著道:“而世子說,王室東遷,靠的是吾鄭國和衛(wèi)國,周天子現(xiàn)在能夠保住宗廟,都是吾國和衛(wèi)國的功勞。”

一羣人聽到這裡,個個喜形於色,有的攥緊拳頭面色漲的通紅、有的揮舞著拳頭大喊大叫、更有甚者,竟是難以自抑的哭出聲來;而更多的則是大喊一聲“好”字,彷彿此時此刻再多喊一個字都是多餘的。

城樓裡面震天般的呼好聲,自然不可能不驚動城裡面的行人,紛紛側(cè)目以對,相互熟悉的路人則在一起討論剛纔到底發(fā)生了什麼事竟引得這些丘八的大聲呼好。

“或許是這些丘八大爺看到世子得勝歸來,心裡高興唄!”

“不,吾以爲應(yīng)該是在講世子如何帥吾國之師殺退北戎。”

…………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良久也沒爭出個所以然;這樣的事情不斷在街上上演。這也使得原本加快腳步的行人慢了下來,彷彿似冬風般凜冽的秋風也不再似方纔那般寒冷。

而此時的城樓裡面卻又是一番景象。只見方纔那位垂淚涕泣的老兵開口道:“自天子封吾桓公於鄭,後雖遷至此,然世世勤勞王事,無有敢忘。桓公爲保幽王,死戰(zhàn)不退;先君武公,戴孝之際亦忍痛護王室東遷;至於君上,尊天子討不臣,吾國累世之功又豈遜於周公。今日得聽世子之言,可知吾國後繼有人矣!”說完又啜啜而泣。

衆(zhòng)人聽到老兵說的事事可考,句句在理,有的人聽到激動處,更是涕泗橫流。聽完之後都向老兵行了一禮,皆道:“今日得聽老哥哥教誨,真是三生有幸。”

老兵聞言擦了一把眼淚,連忙回禮,口稱不敢。

類似的事情還在許多的地方上演著。

而此時正在向祖宗告祭的鄭忽並不知道,雖然他纔回到新鄭,但是關(guān)於他在齊國的事蹟已經(jīng)被傳的沸沸揚揚了。

要是知道自己面斥公子翬給自己收了這麼一大波人心的話,鄭忽絕對會毫不猶豫的把公子翬拉過來,再罵他一次。

當然,這也只能在心裡想一想。實在是此時士卒的人心對鄭忽太重要。

因爲就這個時期來說,這些當兵的可都不是一般人,最次的也是國人。畢竟,能當兵的,身體素質(zhì)必須能過關(guān)。在那個沒有雜交水稻的時代,普通民衆(zhòng)都面有菜色,哪能擔起上陣殺敵的任務(wù);更別說平常的訓(xùn)練,不食肉哪能撐的下去;再加上,上陣殺敵立功是當時社會上升的一種渠道,少數(shù)人自然想壟斷這種渠道。所以在此時,即使是家裡沒有幾十畝上百畝土地的國人也是不可能供養(yǎng)出一個軍人。

所以,鄭忽若是得到了軍隊的支持就相當於得到了大部分貴族和國人的支持,這些人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社會活動的主體。

小到國家政策的制定,大到廢立國君,進行對外戰(zhàn)爭,沒有這些人的支持是絕對行不通的。

比如,晉惠公這個倒黴蛋,被秦國俘虜後放回,想繼續(xù)做他的國君都得把公田分給這些貴族和國人,爭取他們的支持。

像春秋後期的衛(wèi)靈公想背叛晉國,又擔心士大夫扯皮反對,最後召集國人,問了句:“若衛(wèi)叛晉,晉五伐我,病何如矣?”國人回答:“五伐我,猶可以能戰(zhàn)”這才堅定了靈公叛晉的決心。

由此可見,此時的國家政治形態(tài)並不像後世人意淫的那麼專制,反而與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有點類似。

當然,這個時期奴隸是沒有任何人權(quán)可言的,所以,想在這個時期打一場“人民的戰(zhàn)爭”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畢竟即便像國人雖說不是貴族,但人家祖上是啊,之所以會這樣,完全是源於周朝實行的宗法制,嫡子繼承爵位,其餘的兒子降級。

如國君嫡子依舊國君,其他的兒子就只能是卿大夫,卿大夫的其他兒子降到士,士的其他兒子就只能是國人。

而奴隸除少部分因祖上犯過錯被貶爲奴外,大部分屬於世世代代都是奴隸。

所以,鄭忽不認爲自己能憑一己之力改變這個時代的社會現(xiàn)狀,實現(xiàn)人人平等,天下大同。這種即便是二十一世紀都沒能實現(xiàn)的社會理想,鄭忽纔不會傻了吧唧的以爲自己是“真龍?zhí)熳印保巴醢酥畾狻币欢叮\(zhòng)人納頭就拜。

鄭忽現(xiàn)在考慮的是如何在團結(jié)大貴族的同時爭取到大部分國人的支持,這纔是他的立身之本。

第一百五十二章 授兵於大宮第二百五十五章 罰酒三杯第三百一十章 禍之所伏第五十五章 君不密則失國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征程第一百四十五章 授爵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勞而獲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始奪權(quán)第一百六十一章 恩威並施第五章 文姜第六十三章 薄言還歸(1)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忠臣鄭忽(續(xù))第三百零七章 夜襲曲沃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宣而戰(zhàn)第七十一章 鄭軍入蔡第二百四十八章 滅二國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唱一和第二百一十九章 魚麗之陣第三百零七章 父子夜話第一百一十章 收穫第一百八十七章 真假小白第二百三十六章 將戰(zhàn)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宣而戰(zhàn)第五十二章 瓷器顯威第二百六十三章 入翼輔鄭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猶在兩可之間第三百一十二章 將執(zhí)晉國之政第四十三章 奉命而返第一百九十五章 不安第四十四章 爲君答疑第八十八章 將歸鄭第二百六十六章 周鄭和解?第一百一十二章 民心可用第二百四十六章 天子震怒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家不舉,全族連坐第四章 聯(lián)姻第一百五十八章 兵以勝爲功第三百零三章 策略第七十三章 應(yīng)對之策第一百八十二章 獻俘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猶在兩可之間第一百一十三章 佈置工作第十六章 軍令狀第二百九十二章 遮羞布第五章 文姜第一百五十章 隔空調(diào)戲第一百七十八章 新鄭君臣盡歡顏第二百三十二章 定個小目標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國君臣的反應(yīng)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結(jié)局第二百四十三章 請見第二百二十三章 曲沃之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六十一章 執(zhí)訊獲醜(6)第二百九十七章 中原罷兵?第八十一章 收割之時(6)第九章 國人第七十二章 鳩佔鵲巢第二百四十一章 猜忌的種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王室其將卑乎第六十章 執(zhí)訊獲醜(5)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宣而戰(zhàn)第二百五十六章 二使相見第二百六十七章 圍魏救趙之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猜忌的種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宣姜歸心第五十五章 君不密則失國第二百一十章 待價而沽第二百三十六章 將戰(zhàn)第二百九十二章 遮羞布第二百三十三章 誠意第一百七十四章 順道滅二戎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猶在兩可之間第二十四章 管夷吾(四千字大章)第七十五章 將謀伐鄭第二百三十八章 聞戰(zhàn)則喜第九十章 新鄭事(1)第一百三十三章 豺狼之性第一百七十六章 據(jù)其地而有之第三十章 準備第二百四十八章 滅二國第一百零六章 祭天祭祖第二百零四章 不戰(zhàn)何待第二百六十七章 圍魏救趙之計第二百二十三章 曲沃之意第二百五十二章 天子的尊嚴第六十九章 初次交鋒(2)第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兵第一百零四章 宴飲一二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韓萬的損招第二百一十一章 梟雄多智第八章 鄭莊公第二百一十一章 梟雄多智第二百四十八章 滅二國第二十七章 世世無所與第一百二十五章 莫急於盜賊(3)第六十二章 執(zhí)訊獲醜(7)第四十六章 有獻於君(2)
第一百五十二章 授兵於大宮第二百五十五章 罰酒三杯第三百一十章 禍之所伏第五十五章 君不密則失國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征程第一百四十五章 授爵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勞而獲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始奪權(quán)第一百六十一章 恩威並施第五章 文姜第六十三章 薄言還歸(1)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忠臣鄭忽(續(xù))第三百零七章 夜襲曲沃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宣而戰(zhàn)第七十一章 鄭軍入蔡第二百四十八章 滅二國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唱一和第二百一十九章 魚麗之陣第三百零七章 父子夜話第一百一十章 收穫第一百八十七章 真假小白第二百三十六章 將戰(zhàn)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宣而戰(zhàn)第五十二章 瓷器顯威第二百六十三章 入翼輔鄭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猶在兩可之間第三百一十二章 將執(zhí)晉國之政第四十三章 奉命而返第一百九十五章 不安第四十四章 爲君答疑第八十八章 將歸鄭第二百六十六章 周鄭和解?第一百一十二章 民心可用第二百四十六章 天子震怒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家不舉,全族連坐第四章 聯(lián)姻第一百五十八章 兵以勝爲功第三百零三章 策略第七十三章 應(yīng)對之策第一百八十二章 獻俘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猶在兩可之間第一百一十三章 佈置工作第十六章 軍令狀第二百九十二章 遮羞布第五章 文姜第一百五十章 隔空調(diào)戲第一百七十八章 新鄭君臣盡歡顏第二百三十二章 定個小目標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國君臣的反應(yīng)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結(jié)局第二百四十三章 請見第二百二十三章 曲沃之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六十一章 執(zhí)訊獲醜(6)第二百九十七章 中原罷兵?第八十一章 收割之時(6)第九章 國人第七十二章 鳩佔鵲巢第二百四十一章 猜忌的種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王室其將卑乎第六十章 執(zhí)訊獲醜(5)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宣而戰(zhàn)第二百五十六章 二使相見第二百六十七章 圍魏救趙之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猜忌的種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宣姜歸心第五十五章 君不密則失國第二百一十章 待價而沽第二百三十六章 將戰(zhàn)第二百九十二章 遮羞布第二百三十三章 誠意第一百七十四章 順道滅二戎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猶在兩可之間第二十四章 管夷吾(四千字大章)第七十五章 將謀伐鄭第二百三十八章 聞戰(zhàn)則喜第九十章 新鄭事(1)第一百三十三章 豺狼之性第一百七十六章 據(jù)其地而有之第三十章 準備第二百四十八章 滅二國第一百零六章 祭天祭祖第二百零四章 不戰(zhàn)何待第二百六十七章 圍魏救趙之計第二百二十三章 曲沃之意第二百五十二章 天子的尊嚴第六十九章 初次交鋒(2)第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兵第一百零四章 宴飲一二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韓萬的損招第二百一十一章 梟雄多智第八章 鄭莊公第二百一十一章 梟雄多智第二百四十八章 滅二國第二十七章 世世無所與第一百二十五章 莫急於盜賊(3)第六十二章 執(zhí)訊獲醜(7)第四十六章 有獻於君(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水县| 东辽县| 昭平县| 昌黎县| 高平市| 勃利县| 崇仁县| 枝江市| 广州市| 荆门市| 平阴县| 福安市| 马鞍山市| 沿河| 平顺县| 都安| 天门市| 迭部县| 临潭县| 南投市| 桦甸市| 桂东县| 吉木萨尔县| 黑龙江省| 色达县| 哈尔滨市| 平顶山市| 铜梁县| 平顺县| 香河县| 平顶山市| 营口市| 辽阳县| 获嘉县| 翁牛特旗| 荆门市| 云阳县| 宁强县| 越西县| 玉山县|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