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

韓王見馮亭是個可靠且忠心之人,心中大爲滿意,吩咐道:“明日,寡人就當著朝臣的面,以你爲上黨郡守,全權負責上黨之事。君,且莫要負了寡人,負了韓國。”

馮亭高聲道:“臣,絕不會辜負王上,辜負韓國。”

韓王又道:“寡人有你,著實甚慰。你下去吧!”

“喏。”馮亭躬身領命,退了出去。

馮亭走後,大司寇從外面走了進來,問道:“王上認爲,馮亭如何。”

韓王道:“可用之人。”

大司寇雖不知馮亭在宮中說了什麼,卻聞韓王之言,顯然琢磨出馮亭已經得到韓王的認可,心中驚訝之餘,語調平穩地問道:“王上打算將上黨之地,交給他處置。”

“韓相舉薦的人,果然眼光獨特。”韓王見了馮亭,心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心中更加堅定自己做的選擇是正確,語調有力,“寡人雖對馮亭知之不多,但也認爲,他是可託付大事的人。寡人不將上黨交給他,又該交給誰?大司寇,莫非有更好的人選。”

韓國朝局複雜,韓王疑心慎重。今,韓國上下,人心惶惶,皆不想參與上黨之事。上黨之地,處理好了,也會揹負割地的罵名。處置不好,便會丟了性命。上黨上下,對韓王割地獻秦,義憤填膺。馮亭去了,又能如何。

大司寇是聰明人,豈會去蹚渾水,躬身道:“臣相信王上和韓相的眼光不會錯。”

韓王也相信自己的眼光不會錯,擡高語調道:“寡人身邊多虧有卿等。否則,寡人真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大司寇道:“爲王上效力,乃臣的福氣。”

翌日,韓王召集羣臣進宮,並宣佈以馮亭爲上黨郡守,取代靳黈。朝臣見有人主動去處理上黨之事,紛紛附言。

韓王見之,又道:“馮亭,寡人將上堂之地交給你了。”

馮亭躬身拜了拜,領命道:“喏。”

“上黨之事,拖下去,必將釀成大禍。你去上黨,取代靳黈。上黨,寡人是守不住了。你去把上黨的百姓和將士,給寡人帶回來。”

馮亭道:“喏。”

韓王問道:“你有什麼話,要對寡人說。”

馮亭又拜了一下,高聲道:“臣,即刻啓程,前往上黨。”

韓相插話道:“上黨局勢不明,你去上黨,要多少人馬。”

韓王聞言,也道:“馮亭,你要多少人馬,才能平定上黨。”

馮亭溫言道:“臣,獨自一人前往。”

“什麼。”大司寇驚道:“你一個人去?”

韓相也道:“馮亭,你獨自前往,上黨不服,又該如何。爲了以防不測,還是帶點兵將,也可威懾上黨之衆。”

韓王也道:“你爲寡人善後上黨,獨自前往,勇氣可嘉。寡人也不能讓你因此丟了性命。馮亭,你要多少兵馬,儘管說好了。”

“王上,臣,一個兵將也不帶。”馮亭又道:“秦國大兵壓境,我國軍力已經不夠。我帶兵將前往上黨,不僅會削弱國都的防備力量,也會激發上黨之衆的牴觸情緒。上黨之衆,認爲我是強行接管上黨,局勢會更加混亂。”

“你說的也有道理。”韓王又道:“寡人,擔心你的安危。”

“我不能善後上黨,也沒臉回來見王上。”馮亭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先賢說,不成功,便成仁。去上黨,臣一人足矣。”

“好一句,不成功,便成仁。韓國多幾個,你這樣的熱血男兒。秦國豈能欺我。”韓王又道:“你爲國之心,寡人著實感動。你要給寡人活著回來。”

“喏。”馮亭行禮,又道:“臣,多在新鄭一天。上黨局勢,就會更加混亂。請,王上讓臣,速速去上黨。”

“準了。”韓王高聲道:“來人,備好馬車。送馮郡守,去上黨。”

“臣,告退。”馮亭又拜了三拜,轉身離開了大殿。馮亭走出殿外,看著這座數百年的古城。沉默少許,馮亭大步離開。韓王派了一個擅長駕車之人,送馮亭去上黨。途中,馬伕問道:“馮郡守,你這是何苦?上黨之地,諸臣皆知是什麼。你爲何還要執意去送死?我啊!真替你感到不值。”

馮亭道:“明知不可爲,而爲之,這纔是真男兒。”

馬伕嘆道:“真男兒,也不用去死啊!若死纔是真男兒,我寧可當小人,選擇好好活著。”

面對馬伕的這句話,馮亭選擇靜默不語。馮亭知道,每個人的選擇皆有不同。有的人,選擇生,寧可茍且的活著。有的人,寧可死,也不願選擇屈辱的活著。國難當頭,男子漢,大丈夫,豈能無所作爲。

馮亭帶著韓王的使命和自身的信仰,踏上了前往上黨的道路。他雖不知,此去,代表著什麼。但,心裡有個聲音告訴他,大丈夫,理應如此。

……

韓國割上黨求和的消息,也傳到了白起等人。上黨郡不願歸秦,趕走安陽君的事,白起也知曉。司馬梗見上黨郡的人不知天高地厚,請戰道:“武安君,讓我率領大秦將士,用武力攻克上黨。”

白起沒有下達開戰的命令,淡淡道:“這是韓國的內政,我們不便插手。”

司馬梗沒想到武安君會說出這樣的話,忙問道:“武安君,這話是什麼意思。”

“韓王割地,上黨不答應。這件事,傳了出去,韓王臉面何存。”

司馬梗問道:“韓王會平定上黨?”

“一國之君,不能在自己掌控的疆土,發號施令,這是多麼可悲啊!韓王是一個要面子的君王,絕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爲了自身臉面,韓王也會選擇用武力平定上黨,震懾不服他的人。韓國新鄭與上黨交戰,將會進一步消耗韓國的國力。對我們來說,也是件好事。”

“他們打不起來,就該如何。”司馬梗也希望韓國互相打起來,這樣也會省了很多事。

“韓王答應將上黨割給我國。我國在約定時辰內,得不到上黨。韓王,又該擔驚受怕了。”

“武安君說得不錯,韓王不敢得罪我國。”司馬梗問道:“武安君,韓王會不會攻伐上黨。”

“韓王不打上黨,我們就以此爲藉口,攻打新鄭,向韓王找個說法。韓王打上黨,我們就讓他失去民心。如此,韓國引發內亂,我們就能趁機滅了韓國。”白起淡笑道:“你是韓王,又會如何選擇。”

“我難以選擇。”司馬梗笑道:“還是武安君的辦法多啊!”

白起吩咐道:“上黨之事讓韓國自己解決,我們不插手。一旦過了期限,我們得不到上黨。我們就伐新鄭,問罪韓王。”

安陽君走後,靳黈在衆人的推薦下,負責上黨所有的事物。靳黈一邊鼓舞士氣,修葺城池、加固、加高城牆,整頓軍備,囤積糧草,做好迎戰秦軍的準備;另一邊派出大量的斥候,監視秦軍的動向。然,令靳黈奇怪的事,秦軍一點動向都沒有。

這日,靳黈像往常一樣,巡視城樓,鼓舞士氣。這時,一人急色而來,高聲道:“靳郡守,不好了。”

靳黈心中一沉,問道:“秦軍打來了。”

“不是。”

靳黈見不是秦軍攻來,平穩心境道:“什麼事。”

“王上派了新的使者來上黨。”

靳黈問道:“來了多少人。”

“獨自一人。”

“一人?”靳黈本以爲韓王會派大軍前來平定上黨,聽聞是一個人前來,大笑道:“王上派一人來上黨,這是自尋死路啊!走,我倒要去看看,是哪個不怕死的,竟敢來上黨。”

靳黈領著部將,走出城外,見一輛華車呈現在眼前,問道:“來者,何人。”

“上黨郡守,馮亭。”車內傳出一道穩重的聲音。

“馮亭?上黨郡守?”靳黈大笑道:“你難道不知,上黨已經脫離了韓國。”

馮亭單手拖著國書,從車內走了出來道:“上黨是韓國的疆土,這是王上任命我爲上黨郡守的詔書。怎麼,你們想抗命不成。”

一人道:“豎子割地獻秦,有辱先祖之名。他有什麼資格,成爲我們的王上。”

“你們深受王恩,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上黨是韓國的疆土。韓國是王上說了算。”馮亭問道:“你們公然違抗命令,是想揹負罵名不成。”

馮亭見衆人帶著仇恨的目光看著他,也不畏懼,又道:“你們守衛疆土,不願割秦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你們想過沒有。此舉,會有什麼後果?你們的妻兒、父母、兄弟、手足,都在新鄭。難道,你們想要他們揹著罵名活著。”

“要我們降秦,我們做不到。”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馮亭問道:“韓國都打不贏秦國,上黨一隅之地,能守得住乎?”

靳黈正色道:“打不贏,也要打。我寧可做鬼節,也不願降秦。”

“好,說的好。”馮亭看著所有人,高聲道:“國難當頭,需要壯士。我敬佩諸位的風骨。我雖是韓王任命的新任太守,但我也是韓國的熱血男兒。我也不想失了先祖的風骨,向秦國低頭。如今,秦國切斷了我們通往國都的道路,我們守在這裡,不過是等死罷了。諸位,人死了,還談什麼風骨。”

衆人聞言,也覺得馮亭說的不錯。人活著,還有風骨。死了,什麼都沒有了。

馮亭見衆人對自己的抵抗,沒有先前那般強烈,又道:“我暫且不說,王上割地之舉,是否明智。但,我要告訴諸位一個無法更改的事實,王上割地獻秦,已成定局。我們通往新鄭的道路,也被秦人切斷,歸韓無望。但,我們還有兩個選擇。”

靳黈問道:“什麼選擇。”

“第一個選擇就是諸位的選擇,與城共存亡。”馮亭搖頭道:“這是下策。上黨之力是不能抵抗秦國,你們與秦交戰。落敗了,也不會有人記得你們的英勇。反而,還會被人嘲笑你們是以卵擊石。”

靳黈又問道:“第二個選擇是什麼?”

馮亭吐出五個字,“向諸侯求助。”

靳黈聞言,問道:“天下諸侯,誰會救我。”

馮亭問道:“你們覺得魏國如何。”

靳黈縱然大笑道:“魏王忌憚秦國,連魏相都保不住。魏國會來助我擊秦,這簡直是笑話。”

馮亭又道:“齊國、楚國,又如何?”

一人道:“齊國不染指中原戰事,豈會救我。楚國忙於內政,更不會救我。”

馮亭見了,又道:“天下諸侯,能獨自抗秦,唯有趙國。”

靳黈搖頭道:“趙國要救我,早就救了。趙國雖能獨自抗秦,但也不會爲了我們與秦國交惡。”

馮亭鄭重道:“我若率衆獻趙,趙王,會不會助我擊秦?”

“什麼?”靳黈驚愕道:“獻趙?”

“不錯。”馮亭平靜道:“我們將上黨之地獻給趙國。”

“你沒說錯吧!”靳黈冷聲道:“我們將疆土降秦,或者獻趙。這二者,又有什麼區別。我們還不是成爲了國破家亡之人。我還以爲你能說出什麼好的方法,也不過如此。”

“這怎麼是一樣呢?”馮亭道:“對待趙國,我們是獻。我們的國還在,家也未破。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對待秦國,我們是割。這纔是國破家亡,這是被逼的。”

一人道:“割秦,獻趙,都是如此,我不答應。”

“你們好好想想。韓王已經不要我們?我們已經成爲了沒國沒家之人。”馮亭見這些人動不動就發脾氣,問道:“你們是想做秦人,還是想成爲趙人。”

一人道:“趙國與我國同出晉國,兩國向來友好。若在趙國和秦國之間選擇,我寧可選擇趙國。”

又有幾人道:“我也願選擇趙國。”

一波又一波之音傳來道:“我願選擇趙國。”

馮亭問道:“靳郡守,你選擇秦國,還是趙國。”

靳黈道:“寧可獻趙,也不割秦。”

“既然大家都心向趙國,爲何要拒絕獻趙?光憑上黨之力,豈能對抗秦國?”馮亭見沒人說話,又道:“我們將上黨獻趙是我們主動的選擇。趙國接受了我們,秦國就會進攻趙國。趙國被秦國攻擊,就會與韓國親近的。韓、趙兩國聯手,就能對抗秦國。”

衆人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皆道:“我們願意將上黨獻給趙國,對抗秦國。”

靳黈道:“趙國不接受我們,又如何?”

“諸位信得過我,就讓我去趙國邯鄲,告知趙王,洽談這件事。”

靳黈見衆人沒有任何反對意見,行禮道:“馮郡守,上黨的安危就拜託給你了。”

衆人也道:“拜託馮郡守。”

馮亭聽到衆人稱呼他爲‘郡守’,顯然是已經接納了他。馮亭對著衆人行禮道:“我去趙國邯鄲未歸,諸位一定要守住上黨。”

第八十二章 議和必敗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二十二章 許歷第十章 趙太后怒斥羣臣第四十章 亡羊補牢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負君王 不負先祖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九十八章 藺相如老矣第一百四十章 平原君入秦第一章 趙惠文王託孤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一章 趙惠文王託孤第七十章 二鄣城第十八章 馬服君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當人傑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軍出戰第四十四章 據上黨,爭天下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六十四章 廉頗來矣第七十六章 百里石長城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二十章 將者之風第四十二章 英雄落寞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四十六章 楚頃襄王託孤第五十七章 美名與罵名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共戴天第一百零三章 你是寡人的馬服君第三十九章 韓恆惠王第十七章 身在趙國,心在齊國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七章 趙太后第十一章 左師觸龍第九十八章 藺相如老矣第四十五章 懷沙第一百四十一章 趙武靈王之子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一百一十五章 王齕?白起?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王丹無兵可調第六十二章 上黨失守第五十八章 秦昭襄王怒伐上黨第一百四十六章 趙寧亡不卑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平悲歌第十一章 左師觸龍第一百三十六章 王道與霸道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八章 齊襄王第一百章 離間計第五十五章 攜手共進第五十二章 趙王一夢第四十二章 英雄落寞第三十八章 第二個屈原第一百四十章 平原君入秦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起和趙括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負君王 不負先祖第九章 魯仲連第二十二章 許歷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與降第三章 秦太后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如廉頗第八十八章 秦王安敢欺我第一百一十八章 豎子不弱與我第二十六章 克中陽、圍燕下都第八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百章 離間計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三章 秦太后第一百零九章 武安君白起第一百一十七章 以圍待攻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軍出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國豈能無將乎第二十五章 破武垣第一章 趙惠文王託孤第八十三章 全力以赴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第五十八章 秦昭襄王怒伐上黨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負君王 不負先祖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出於藍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起和趙括第十四章 安平君入趙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第三章 秦太后第十三章 長安君入齊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一百三十四章 爲邯鄲而戰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如廉頗第二十七章 燕王求和第九章 魯仲連第八十一章 鄭朱入秦
第八十二章 議和必敗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二十二章 許歷第十章 趙太后怒斥羣臣第四十章 亡羊補牢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負君王 不負先祖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九十八章 藺相如老矣第一百四十章 平原君入秦第一章 趙惠文王託孤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一章 趙惠文王託孤第七十章 二鄣城第十八章 馬服君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當人傑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軍出戰第四十四章 據上黨,爭天下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六十四章 廉頗來矣第七十六章 百里石長城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二十章 將者之風第四十二章 英雄落寞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四十六章 楚頃襄王託孤第五十七章 美名與罵名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共戴天第一百零三章 你是寡人的馬服君第三十九章 韓恆惠王第十七章 身在趙國,心在齊國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七章 趙太后第十一章 左師觸龍第九十八章 藺相如老矣第四十五章 懷沙第一百四十一章 趙武靈王之子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一百一十五章 王齕?白起?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王丹無兵可調第六十二章 上黨失守第五十八章 秦昭襄王怒伐上黨第一百四十六章 趙寧亡不卑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平悲歌第十一章 左師觸龍第一百三十六章 王道與霸道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八章 齊襄王第一百章 離間計第五十五章 攜手共進第五十二章 趙王一夢第四十二章 英雄落寞第三十八章 第二個屈原第一百四十章 平原君入秦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起和趙括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負君王 不負先祖第九章 魯仲連第二十二章 許歷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與降第三章 秦太后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如廉頗第八十八章 秦王安敢欺我第一百一十八章 豎子不弱與我第二十六章 克中陽、圍燕下都第八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百章 離間計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三章 秦太后第一百零九章 武安君白起第一百一十七章 以圍待攻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軍出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國豈能無將乎第二十五章 破武垣第一章 趙惠文王託孤第八十三章 全力以赴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第五十八章 秦昭襄王怒伐上黨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負君王 不負先祖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出於藍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起和趙括第十四章 安平君入趙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第三章 秦太后第十三章 長安君入齊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一百三十四章 爲邯鄲而戰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如廉頗第二十七章 燕王求和第九章 魯仲連第八十一章 鄭朱入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富阳市| 仁布县| 永新县| 琼海市| 乌鲁木齐市| 衡阳市| 海晏县| 福泉市| 蒲江县| 叶城县| 泾川县| 随州市| 喀喇沁旗| 西城区| 尼玛县| 朝阳市| 南投县| 桐柏县| 通榆县| 靖西县| 东城区| 江北区| 隆回县| 赞皇县| 利川市| 泸溪县| 成安县| 右玉县| 陆良县| 东城区| 饶河县| 咸宁市| 米林县| 瑞安市| 上饶市| 静安区| 柳河县| 鄂托克前旗| 江门市| 安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