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七章 美名與罵名

翌日,午時剛過。平原君公子勝、華陽君馮亭,拜別趙王丹,率領五萬將士,離開邯鄲,前往上黨。上黨之衆聞訊,夾道相迎,以迎趙師。平原君感受到上黨軍民的熱情,更加感覺到三晉男兒那份油然而生的傲骨。這一刻起,趙國和上黨軍民,走在了一起。

平原君來到上黨城下,前任靳郡守率領轄內的文臣武將,出城相迎。靳郡守沒想到趙國接納上黨,還派平原君這樣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前來,行禮道:“我率領上黨同僚,拜見平原君。”

衆人也齊聲道:“拜見,平原君?!?

“靳郡守,不用多禮。”平原君上前攙扶,又道:“靳郡守之事,我聽說了,甚爲感動。有靳郡守這般錚錚男兒,天下諸侯豈敢輕視我三晉男兒。從現在起,靳郡守不是孤軍奮戰。趙國願與上黨男兒,攜手共進,抵抗暴秦,守我山河?!?

“太好了,有了趙國相助,何懼秦國。”靳郡守眼角有些溼潤,高聲道:“我們攜手共進,並肩作戰,抵抗暴秦,守我山河?!?

衆人也齊聲道:“抵抗暴秦,守我山河。”

數十萬人之音,直擊雲霄,令人振奮不已。

靳郡守率先跪地,起誓道:“我願歸順趙國?!?

衆人也跟著跪地道:“我等亦如此?!?

“諸位,快快請起?!逼皆龘P聲道:“我們精力合作,守我疆土。上黨之衆與趙國之民,不分彼此。你們都是我趙國子民。秦國伐上黨,就是對趙國宣戰。趙國定當舉國之力,與之抗衡?!?

靳郡守高聲道:“我願成爲趙國之民?!?

衆人也道:“我等亦然。”

平原君拿出趙王丹的國書,高聲道:“吾王感念諸位之功,封馮郡守爲華陽君,給予民戶三萬。封靳郡守,爲長治侯及上黨將軍,給予民戶三千。封諸縣令爲子爵,給予民戶一千,其餘官吏,爵升三級。上黨之事,皆由諸君負責。願諸君,與我一起治理上黨,守我山河。”

衆人皆道:“我等願歸順趙國?!?

“諸位快起。”平原君躬身道:“上黨,就拜託諸君?”

馮亭道:“平原君,城外風大,我們入城?!?

靳郡守也高聲道:“請,平原君入城?!?

“好。”平原君看著這座城池,高聲道:“華陽君、長治侯,我們一起入城。”

平原君一聲令下,趙國五萬將士,也跟著進入城內。平原君下令,不允許將士擾民、奪財。趙國將士嚴守紀律,與上黨之衆相處和睦。上黨郡在平原君、華陽君、長治侯等人的治理下,局勢得到很好的控制。

過了三日,馮亭來到平原君的住所,行禮道:“見過平原君?!?

平原君笑道:“華陽君怎麼來了?!?

馮亭道:“我是來辭別平原君。”

“華陽君要走?”平原君問道:“這是爲何?!?

“我以上黨之地,獻給趙國,是不想上黨百姓,遭到秦國屠戮。今,趙國接納上黨,局勢已定。我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義?!瘪T亭又道:“我身爲韓臣,又受韓王禮遇,本應該以死報國,卻做出這樣的事來。我不忍心出賣韓國的疆土,作爲自己的俸祿。”

平原君見他言語,發自肺腑,忙道:“華陽君,爲了上黨軍民,不受秦國屠戮,將上黨獻給我國,此乃大義。華陽君,勿要多想。上黨,需要你。我國也需要你?!?

“我看著趙國將上黨,視爲一體,不分彼此,我也安心了。”馮亭拿出趙國賞賜給他的官印,又道:“我心意已決,平原君,勿要挽留我。無論如何,我也要回新鄭,面見韓王?!?

平原君擔憂道:“華陽君回去,韓王一怒…”

“韓王要殺我,平原君,不要爲我報仇。”馮亭舒展了一口氣,又道:“今生,能夠與平原君相交,實乃人生之幸。”

馮亭說完這句話,轉身離開。平原君朝著他的背影喊道:“我等著你歸來。你永遠都是我國的華陽君?!?

上黨之衆,得知馮亭要走,皆來相送。長治侯問道:“華陽君,韓王割地,失了祖宗風骨,不得民心。你爲何,還要回去。”

“韓王將上黨的重任交給我。我怎麼也要回去,告訴王上。臣,完成了使命?!?

“韓王的個性,你豈能不知。”靳郡守道:“你是有去無回?!?

“能夠看著上黨軍民,融入趙國,我心無牽掛?!瘪T亭笑道:“我獨自來,獨自歸去。王上殺了我,你們也別記恨王上,更不要爲我報仇?!?

“諸位若如此,我謝過諸位之恩?!瘪T亭看著熟悉的面孔,又道:“我們再此別過。上天不棄,我們有緣再見?!?

馮亭以上黨獻給趙國,趙國以平原君率軍五萬接納上黨。這些消息,被韓國斥候,快馬加鞭送回韓都新鄭。夜幕,韓王尚在睡夢之中,卻聽見鼓聲大作,鐘聲四起。

韓王睡意全無,召來宦者令,問道:“發生了什麼事?!?

宦者令道:“諸臣進宮面見王上?!?

韓王聞言,怒問道:“夜色已深,朝臣見寡人做甚。”

宦者令道:“朝臣深夜入宮,是有國事商議。”

韓王怒道:“除非秦國,打到新鄭。韓國的天,將要塌下來。什麼事,明日再說。”

韓王見宦者令,沒有去傳令,不悅道:“寡人說的話,你沒聽見?”

宦者令道:“王上,韓國的天,已經快要塌了。”

韓王道:“你說什麼?!?

宦者令哭道:“馮亭去了上黨,瞞著王上,將上黨獻給趙國?!?

“什麼?馮亭欺我,將上黨獻給趙國?”韓王雖不相信馮亭會背叛韓國,但也不得不相信這是事實。

韓王沒穿衣服,也沒穿鞋襪,赤腳來到大殿,卻見諸臣哭倒一片。韓王怒喊道:“寡人,還沒死。你們哭什麼。”

一人哭道:“王上,馮亭把韓國賣了。我們要面對秦國,又要面對趙國。楚、魏兩國也對我國虎視眈眈,韓國離亡國之日不久了。”

“休要胡言亂語。”韓王道:“馮亭,不會背叛寡人。”

大司徒見韓王憤怒的火焰看著他,忙道:“王上,臣得到可靠的消息。馮亭瞞著王上,背叛韓國,將上黨獻給了趙國。”

韓王咆哮道:“寡人,不信?!?

韓相知道韓王一時接受不了,這個事實,也道:“趙王以平原君率領五萬將士,接納上黨。馮亭,被趙王封爲華陽君。上黨縣令,被封爲侯、爲子。其他官吏,連升三級?!?

韓王聞言,癱坐在地面上,問道:“馮亭,怎會背叛寡人。他怎麼能背叛寡人?!?

有幾名大臣,高聲道:“馮亭賣國求榮,罪惡滔天,十惡不赦。馮亭子孫,尚在韓國。我們殺了他們。”

韓相請罪道:“臣,舉薦不當,連累韓國。請,王上責罰?!?

韓王看著他,憤色道:“你是有罪。你以爲寡人不敢責罰你。”

“臣之罪,臣無話可說?!表n相又道:“馮亭獻地,乃他一人所爲。其,子孫有何罪。王上要泄恨,殺臣即可。請王上,不要殃及池魚。”

韓王咆哮道:“你以爲寡人不敢殺你?”

大司馬見韓王比憤怒怒衝昏了頭,已經失去了理智。若韓相被殺、馮亭子孫被誅,韓國就會徹底亂了,大聲喊道:“馮亭獻地,趙國納之,已經成爲事實。王上,我們現在不是追究這件事是誰的責任,也不是殺了誰,來泄恨。當務之急,我們應該想辦法,如何迎接暴風雨。”

韓相答應了要護衛馮亭子孫周全,豈能失言,勸道:“誅殺馮亭子孫,的確可以平息王上憤怒。諸位想過沒有,誅殺之後,我國又會面臨怎樣的處境。馮亭是趙國的華陽君,子孫被我們誅殺,豈不恨韓國。我們要迎戰秦國,又要與趙國開戰。我國,不得亡,也得亡。”

大司徒也清楚的認識到目前的局勢,韓相不能殺,馮亭子孫也不能殺,也勸慰道:“韓相說得對。我們不能這樣做。”

沉默不語的大司寇,也擔憂韓王做出錯誤的政令。韓國局勢,已經不容樂觀。韓王若走錯一步,韓國的國運算是走到頭了。

大司徒也道:“韓國國力孱弱,迎戰秦國,已經是捉襟見肘。我們殺了馮亭子孫,趙國以此爲由,替他報仇。魏、楚兩國見能夠分一杯羹,也會伐我韓國。我國,離亡國之日不遠了?!?

韓王見馮亭背叛了他,還不能殺他子孫泄恨,落寞地問道:“你們告訴寡人,應該怎麼做?!?

安陽君道:“我們將上黨獻給秦國,秦國得不到土地,便會攻打我國。我們要做好準備,迎戰秦國?!?

韓王指著邯鄲的方向,怒吼道:“寡人將上黨獻給秦國,是趙國奪走了上黨。秦國不打趙國,怎能攻打我國。秦國要出氣,去找趙國,與韓國何干。”

安陽君道:“秦國,不敢欺趙,只能伐我泄恨?!?

大司寇也道:“臣也覺得安陽君說的在理。秦國得不到上黨,必會將怒氣,轉移到王上身上。我國和秦國一戰,在所難免?。 ?

韓王問道:“我國還有軍力迎戰秦國?”

韓相道:“不打,等待我們的結局,只是亡國。打,還有一線生機。事到如今,我們只能背水一戰?”

大司寇見沒有退路,也道:“王上,我們沒有辦法,只能和秦國繼續打了?!?

大司徒也道:“我們沒有退路,只能開戰?!?

大司馬高聲道:“臣,願與韓國共存亡。”

衆人也高呼道:“臣等亦然?!?

“罷了,罷了。如諸位所言,寡人不殺馮亭子孫。”韓王起身,凌亂地步伐,走向王座,轉過身來,坐了下去,又道:“如今,我們沒有選擇,也沒有退路。我們只能與秦國血戰到底。大司馬,你負責,調遣所有可戰之人,隨時做好與秦國開戰的準備?!?

“喏?!?

韓王又道:“安陽君,你去秦國,告訴秦王。趙國接納上黨,與寡人無關?!?

“喏。”

韓王面對諸臣,又道:“你們哭,又有什麼用,能夠挽救韓國殘破的江山。諸位,國難當頭,我們更應該團結一致。韓國能否轉危爲安,就靠我們?”

馮亭剛回到韓國,罵聲便是一片。馮亭見韓相守住了誓言,保住了他的子孫,也倍感欣慰。馮亭知道,他獻地之舉,就會留下罵名。爲了韓國江山社稷,他寧可背上罵名。

韓相坐在庭院,卻見馮亭來訪,問道:“韓國上下都恨透了你。你還回來幹什麼?!?

馮亭謝道:“韓國是我母國,我自然要回來。我知道,我行之事,定會留下罵名?!?

韓相道:“你做這件事之前,我就曾告誡過你。你現在,可有後悔?!?

馮亭道:“能守住韓國,留下罵名,又有什麼關係。我選擇了,就不會後悔?!?

“好,不愧是我韓氏子孫?!表n相道:“趙國接納上黨,總算捲入了這場戰爭。你的計策,也成功了。有生之年,我們也算爲韓國,最後做了點事?!?

“謝,韓相,護我子孫?!?

“你是韓國的英雄。我怎可見英雄無後。”韓相又道:“如今,你在韓國不能立足。說吧!還有什麼心願,要我幫忙。”

“我想面見王上。”

“此事,我來安排?!?

韓相帶著馮亭,進入王宮,面見韓王。韓王見了馮亭,勃然大怒道:“你爲何要背叛寡人?!?

馮亭請罪道:“臣,有負王恩。請回來,就是請王上治罪?!?

韓王道:“你以爲,寡人不敢殺了你。”

“臣有罪。王上殺臣,臣無怨無悔。請,王上,放過臣的子孫?!?

“寡人讓你去上黨善後,你爲何揹著寡人,將上黨獻給趙國。你不是說,有辦法替寡人出氣,欺負秦國。你的辦法,就是讓我國陷入絕境。”

“臣,有罪?!?

“你已經是趙國的華陽君,還回來幹什麼?!?

“飛鳥知故鄉,韓國是臣的家,臣豈能不回來。”

“好一句,飛鳥知故鄉?!表n王咄咄逼問道:“你就是這樣對待自己的家?”

“臣,有罪?!?

“馮亭,寡人原諒你了?!?

韓王本以爲見到馮亭,會拔出長劍殺了他???,見了馮亭,他卻沒有殺了他,反而還說了這麼多話。韓王靜下心來,也想了想,馮亭爲何會將上黨獻給趙國。

韓相也將這些事,告知了韓王。韓王得知,才發現馮亭那顆赤誠之心,不曾改變。只是,美名和罵名,他選擇了後者。

馮亭道:“請,王上殺了臣,以泄心中之恨。”

“你爲韓國做的事,寡人都知道了?!表n王看著他,又道:“世人都希望留下美名,流傳千古。你卻爲了寡人,爲了韓國,選擇了罵名。寡人割上黨,對不起祖宗,對不起臣民。你將上黨獻給趙國,不僅轉移了寡人的罵名,還讓秦國不能得償所願。”

韓王行禮道:“馮亭,請受寡人一拜?!?

馮亭忙道:“臣,不敢?!?

“你爲寡人揹負了一生的罵名,這一拜,理應如此。”韓王又道:“你走吧!寡人以後也不能見你。你是趙國的華陽君,也是韓氏男兒。孟嘗君去秦爲相,齊王說飛鳥返故鄉,狐死必首丘。寡人將這句話,送給你?!?

“臣,銘記於心。”

韓王叮囑道:“寡人希望你,成爲望諸君樂毅、都長君田單,那樣的人,爲了母國和趙國和平奔走。如此,寡人欣慰。”

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后第六十六章 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第十九章 安平君伐燕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當人傑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八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一百零九章 武安君白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豎子不弱與我第九章 魯仲連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軍出戰第七十章 二鄣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當人傑第八十一章 鄭朱入秦第四十八章 韓王割地第三十八章 第二個屈原第三十七章 秦王伐韓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后第四十四章 據上黨,爭天下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邯鄲,棄長平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起登場第一百一十五章 王齕?白起?第七十九章 戰與和(上)第八十六章 與君一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邯鄲 亡趙國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六十九章 以守爲攻第六十六章 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第二十章 將者之風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國豈能無將乎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八十八章 秦王安敢欺我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一百二十二章 埋骨之地第四十二章 英雄落寞第二十六章 克中陽、圍燕下都第一百二十八章 馬服子戰死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第八十一章 鄭朱入秦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服子首戰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二十六章 克中陽、圍燕下都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與降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五章 平原君第二十九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一百四十六章 趙寧亡不卑第一百四十章 平原君入秦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十四章 安平君入趙第一百三十五章 蘇厲入秦第七章 趙太后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王稷舉國親征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第一百零四章 馬服子掛帥出征第八十五章 不破不休第三十八章 第二個屈原第七章 趙太后第九十八章 藺相如老矣第七十四章 廉頗與王齕第一百三十四章 爲邯鄲而戰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四章 廉頗來矣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后甍第八十四章 奮戰到底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六十四章 廉頗來矣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三十一章 趙太后託孤第二十二章 許歷第一百三十八章 將相不和第六十六章 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平悲歌第八章 齊襄王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一百三十三章 守邯鄲 赴國難第一百四十一章 趙武靈王之子第八十六章 與君一戰第一百零七章 千古遺憾第一百四十章 平原君入秦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如廉頗第五十九章 秦將王齕第二十五章 破武垣第一百一十八章 豎子不弱與我第一百章 離間計第九十七章 馬服子趙括論戰第七十章 二鄣城第八十六章 與君一戰第五十九章 秦將王齕第一百三十八章 將相不和第六十二章 上黨失守
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后第六十六章 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第十九章 安平君伐燕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當人傑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八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一百零九章 武安君白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豎子不弱與我第九章 魯仲連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軍出戰第七十章 二鄣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當人傑第八十一章 鄭朱入秦第四十八章 韓王割地第三十八章 第二個屈原第三十七章 秦王伐韓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后第四十四章 據上黨,爭天下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邯鄲,棄長平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起登場第一百一十五章 王齕?白起?第七十九章 戰與和(上)第八十六章 與君一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邯鄲 亡趙國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六十九章 以守爲攻第六十六章 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第二十章 將者之風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國豈能無將乎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八十八章 秦王安敢欺我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一百二十二章 埋骨之地第四十二章 英雄落寞第二十六章 克中陽、圍燕下都第一百二十八章 馬服子戰死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第八十一章 鄭朱入秦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服子首戰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二十六章 克中陽、圍燕下都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與降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五章 平原君第二十九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一百四十六章 趙寧亡不卑第一百四十章 平原君入秦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十四章 安平君入趙第一百三十五章 蘇厲入秦第七章 趙太后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王稷舉國親征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第一百零四章 馬服子掛帥出征第八十五章 不破不休第三十八章 第二個屈原第七章 趙太后第九十八章 藺相如老矣第七十四章 廉頗與王齕第一百三十四章 爲邯鄲而戰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四章 廉頗來矣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后甍第八十四章 奮戰到底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六十四章 廉頗來矣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三十一章 趙太后託孤第二十二章 許歷第一百三十八章 將相不和第六十六章 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平悲歌第八章 齊襄王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一百三十三章 守邯鄲 赴國難第一百四十一章 趙武靈王之子第八十六章 與君一戰第一百零七章 千古遺憾第一百四十章 平原君入秦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如廉頗第五十九章 秦將王齕第二十五章 破武垣第一百一十八章 豎子不弱與我第一百章 離間計第九十七章 馬服子趙括論戰第七十章 二鄣城第八十六章 與君一戰第五十九章 秦將王齕第一百三十八章 將相不和第六十二章 上黨失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堡县| 昔阳县| 八宿县| 兴海县| 新沂市| 精河县| 射阳县| 栾川县| 固原市| 晋城| 阿拉善左旗| 泸水县| 长丰县| 始兴县| 罗江县| 东莞市| 商洛市| 汝城县| 霍邱县| 丹东市| 湟中县| 盐津县| 建始县| 长兴县| 方正县| 余庆县| 靖远县| 平武县| 油尖旺区| 南充市| 敦化市| 巴青县| 阳谷县| 桃园县| 谷城县| 盐津县| 和林格尔县| 淳化县| 丰台区| 遂昌县| 五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