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

趙王丹與秦國議和失敗,秦、趙兩國的戰事,將會擴大升級。在攻與守之中,虞卿獻計,分三步對抗秦國的攻勢。第一步則是阻截秦軍新一輪攻勢,守住丹河防線;第二步則是以都長君入齊,以購買糧食爲由,試探齊國;第三步則是與秦國決戰。

廉頗不愧是名將,堅壁固守,抵擋住了秦軍新一輪攻勢,守住了丹河防線。第一步,算是完成了。那麼,接下來便是實行第二步。

趙王丹拜訪都長君,覺得一個人有些不妥。於是,趙王丹拉著平陽君、虞卿等人前往都長君府邸。都長君府邸的侍衛見趙王丹來臨,快步跑進去通報。

“都長君,王上來了。”

都長君正在會客廳,博覽羣書。忽聞,趙王丹來了,連忙放下手中的書籍,喊道:“快,扶我去迎接王上。”

趙王丹進入庭院,見都長君拖著病體相迎,請罪道:“王上前來,臣未能相迎,還請王上將罪。”

平陽君、虞卿等人行禮道:“見過都長君。”

都長君朝著平陽君、虞卿二人拱手,一一還禮。

趙王丹見都長君患疾,整個人精神萎靡,消瘦了不少,噓寒問暖道:“都長君,嚴重了。寡人早就該來探望都長君,奈何忙於國政,走不開。都長君,身體好些沒有。”

“多謝王上,惦記著臣的身體。”都長君一邊將趙王等人請入庭院,另一邊命人準備茶水糕點,又道:“臣。喝了王上送來的良藥,身體好多了。”

趙王丹和善道:“你是寡人的都長君,又爲寡人伐秦破燕,立下汗馬功勞。你爲趙國做的那些事,寡人都記在心裡。都長君要早點好起來,寡人還要與你建立功業了。”

都長君輕咳少許,穩了穩心神,感激道:“威後、王上不嫌棄我這個落魄之人,還以封君拜相,善待我。威後、王上之恩,臣,縱使粉身碎骨,也不能報答。”

進入大廳,衆人紛紛落座。趙王丹坐在主位,都長君坐在下首。平陽君、虞卿等人相對而坐。

都長君雖患疾不出,久居府邸,但也瞭解趙國的國政。趙王丹以平原君接納上黨與秦國不宣而戰;秦國武力奪上黨;平原君攜帶上黨軍民逃離長平;趙王丹以廉頗率軍出戰;秦、趙兩國在丹河陷入僵持;鄭朱赴秦議和等等,這些事,都長君都知道。

此刻,趙王丹、平陽君、虞卿等人前來拜訪他。只能說明一點,那就是與秦國議和失敗了。

都長君猜到了對方的來意,直接問道:“王上,不只是來看臣這麼簡單吧!”

趙王丹正愁怎樣打開話題,卻見對方主動說起,笑道:“都長君,不愧是聰慧之人。寡人尚且沒說明來意,你便知寡人心中有事。”

都長君瞭解趙王丹的個性,問道:“王上,來看臣,不知爲了何事。”

“寡人來此,一是來看都長君。”趙王丹話鋒一轉,又道:“其次,有事相求。”

都長君道:“王上有事,儘管說。臣能效勞,當仁不讓。”

趙王丹來之前已經想好了對白,語調緩慢道:“寡人派鄭朱前去議和。秦王不講信用,欺詐寡人。此次議和,也失敗了。我國和秦國大戰一觸即發。都長君,寡人應該如何應對。”

趙王丹一開口,都長君就知道他要說什麼,直接問道:“臣,能爲王上做點什麼。”

趙王丹見對方爽快,也不溫婉,直接道:“都長君快人快語,寡人就直接說了。寡人想要辛苦都長君去齊國走一趟。”

都長君想也沒想,直接問道:“王上要臣去齊國做什麼?”

趙王丹嘆了一口氣,多了點無奈,“我國對戰秦國,不能速勝,也不會速敗,將會有一場持久的消耗戰。寡人決定和秦國打到底,就要做好萬分準備。寡人想要都長君去齊國,是爲了我國夠買可以支撐大戰的糧草,應對突發的狀況。”

都長君聞言,見趙王丹的決心並不堅定,而是被逼無奈,才選擇與秦開戰。如果趙王丹想打,就該一戰到底。以鄭朱前去議和,已經棋錯一招。如今想和秦國打,是不是有些晚了。

趙王丹見都長君不說話,又見他病體纏身,也不好勉強,歉意道:“都長君身體不適,不利於出行。寡人也不會過度強求。都長君就當寡人沒有說過這句話。”

都長君看了看趙王,又看了看平陽君和虞卿,問道:“趙國能臣衆多,王上爲何選擇臣,出使齊國。”

趙王丹也沒有像平陽君、虞卿二人,投去求救的眼神,誠懇道:“出使齊國,都長君最合適。”

平陽君、虞卿二人,見趙王丹應對自若,淡淡一笑,也沒說話。

都長君從趙王那雙眸色之中,看到了誠意,答允道:“王上說了,臣,自當聽命。”

趙王丹本以爲都長君爲找個藉口推辭,卻沒想到對方如此乾脆的接下了這趟苦差事。趙王丹見都長君病體纏身,還肯爲自己出使齊國,行了國士之禮,感激道:“多謝都長君。”

都長君見趙王丹善待他,沒有因爲他不在朝堂,態度發生變化,回禮道:“王上不用如此。臣乃趙國的臣子。國家存亡,人人有責。臣,自然要爲國家做點事。臣老了,不能披甲上陣,征戰疆場。去齊國購糧,跑點腿,這點事,還是可以身體力行的。”

趙王丹道:“都長君爲寡人入齊,夠買支撐大戰的糧食,我們就能戰勝秦軍。”

“我國和秦國戰事已開,臣多留邯鄲片刻,就多了一刻的危險。”都長君道:“臣,收拾行囊,即刻啓程,前往齊國,爲我國夠買支撐大戰的糧食。”

趙王丹見對方深懂他心,行禮道:“寡人,謝過都長君。”

平陽君、虞卿二人,也行禮道:“謝,都長君。”

都長君朝著三人回禮。

趙王丹道:“都長君離開邯鄲之時,寡人親自相送。”

都長君道:“秦國和我國開戰,王上要專注國政。臣去齊國,王上不必相送。”

“也好。”趙王丹見此行目的已經達到,“寡人不叨擾都長君了。”

都長君回禮道:“送王上。”

平陽君、虞卿也朝著都長君行禮,跟著趙王丹離開。

趙王丹走後,都長君控制不住心中涌現出的傷感,神色悲涼,語調多了幾分滄桑,“五年了,五年了。我離開齊國,已經五年了。”

門客徐申見都長君說道深處,臉頰流下兩行熱淚,勸慰道:“都長君,爲何如此感傷。”

都長君朝著臨淄的方向看了一眼,控制不住思鄉之情,深吸了一口氣,“我五年不曾回到齊國,你不知道我心中的那份情愫啊!一想到,能夠回故國去看看。我如何,不落淚啊!”

徐申不懂都長君話中的意思,更不明白他思鄉之情,問道:“你不僅是趙國的都長君,還是齊國的安平君。都長君想念齊國,爲何不回去看看。”

“安平君?”都長君聽到這幾個字,感慨不已,“我很久都沒有聽到這三個字。久而久之,我差點忘了自己還是齊國的安平君。這三個字,多麼令人懷戀,可惜,一切都回不去了。”

徐申也聽過都長君和齊襄王那些恩怨糾葛。他是破燕復齊的社稷之臣,又怎麼背井離鄉來到趙國紮根。都長君身在趙國,卻時時關注著齊國的動向。徐申被他那顆爲國情懷所感,也被都長君的話語所動,眼眶也有些溼潤。

都長君道出了隱藏在心中多年的話,心情也爲之順暢,“誰不想念故國。我也朝思暮想,想要回去。可,我回不去啊!我雖是齊國的安平君,趙國的都長君,也身不由己啊!”

都長君想起幾年前,趙國以濟東之地,換他爲將,出兵伐燕。齊襄王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飛鳥知故鄉,狐死必首丘。’又想起,伐燕大勝之時,齊襄王那封信,讓他留在趙國輔佐趙王。

齊襄王的言下之意,是說寡人不需要你,你不用回來了。都長君在齊國二十多年,豈不知齊襄王的心意。爲了感謝那段君臣相知,他要成全齊襄王,還回去幹什麼。

“罷了,罷了。”隨著齊襄王的甍逝,都長君心中早就釋懷了,“過去的事,不說了。能夠回到齊國去看看,我也知足了。我曾認爲,再也沒有機會踏上故國。流落趙國之後,再也回不去了。”

都長君長嘆一聲,轉悲爲喜,“天,憐我,也不棄我。”

徐申見都長君臉色好了很多,“我總算明白了,趙王請都長君入齊之時。都長君沒有考慮,就答應了。”

都長君沒有立馬答應趙王的請求,是因爲他在考慮要不要回去。還有就是,他要照顧趙王的情緒。

“我回到齊國,一是爲了完成多年的心願。我死,也無憾。”都長君想到不久就可以踏上歸國之路,眸色露出喜色,“二是因爲,我從齊國背井離鄉來到趙國。趙威後、趙王都善待我。他們不僅讓我位居高堂,還讓我封君拜相,位極人臣。趙威後、趙王以國士之禮待之,我也以國士回之。我怎能不報答趙威後和趙王待我之恩。秦、趙大戰,我身爲臣子,定當出力,纔不負君王之恩。”

徐申見都長君這句話,情意深重,足以證明,他把趙國當成了第二個立身安命的國家。他對趙國、對齊國的感情都是真的。

“不知,齊國還是不是我熟悉的國家。”都長君深吸了一口氣,腦海想象這離開已久的臨淄,悵然道:“飛鳥返故鄉,狐死必首丘。”

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服子首戰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七十七章 提兵親征第六十章 平原君向邯鄲求援第二十章 將者之風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國欺人太甚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當人傑第六章 趙武靈王的功業第六十三章 馮亭陣亡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一百四十三章 月下立誓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后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二十章 將者之風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邯鄲,棄長平第一百一十五章 王齕?白起?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王稷舉國親征第一百三十五章 蘇厲入秦第一百三十六章 王道與霸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魏齊喪命第一百二十二章 埋骨之地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國豈能無將乎第一百二十章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第一百四十六章 趙寧亡不卑第五十七章 美名與罵名第八十二章 議和必敗第六十章 平原君向邯鄲求援第八十七章 一戰定天下第七十七章 提兵親征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八十七章 一戰定天下第六十四章 廉頗來矣第三章 秦太后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七章 趙太后第四十三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王稷舉國親征第一百二十章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五十三章 三晉男兒第一百章 離間計第七十一章 光狼城第四十三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三十二章 大喪之年第九十四章 廉頗抗命第六十九章 以守爲攻第一百零七章 千古遺憾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王丹無兵可調第十三章 長安君入齊第十六章 趙國以地換將第八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七十九章 戰與和(上)第八十七章 一戰定天下第四十七章 秦破太行,下野王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出於藍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八十三章 全力以赴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十五章 燕國伐趙第七章 趙太后第三十一章 趙太后託孤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國欺人太甚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當人傑第三十五章 吳越之歌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一百三十四章 爲邯鄲而戰第三十五章 吳越之歌第十九章 安平君伐燕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九章 魯仲連第四十章 亡羊補牢第九十八章 藺相如老矣第七十七章 提兵親征第一百三十四章 爲邯鄲而戰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后甍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七十四章 廉頗與王齕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國豈能無將乎第一百零三章 你是寡人的馬服君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一百四十五章 英雄落寞第一百四十八章 白起拒不奉詔
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服子首戰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七十七章 提兵親征第六十章 平原君向邯鄲求援第二十章 將者之風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國欺人太甚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當人傑第六章 趙武靈王的功業第六十三章 馮亭陣亡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一百四十三章 月下立誓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后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二十章 將者之風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邯鄲,棄長平第一百一十五章 王齕?白起?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王稷舉國親征第一百三十五章 蘇厲入秦第一百三十六章 王道與霸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魏齊喪命第一百二十二章 埋骨之地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國豈能無將乎第一百二十章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第一百四十六章 趙寧亡不卑第五十七章 美名與罵名第八十二章 議和必敗第六十章 平原君向邯鄲求援第八十七章 一戰定天下第七十七章 提兵親征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八十七章 一戰定天下第六十四章 廉頗來矣第三章 秦太后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七章 趙太后第四十三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王稷舉國親征第一百二十章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五十三章 三晉男兒第一百章 離間計第七十一章 光狼城第四十三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三十二章 大喪之年第九十四章 廉頗抗命第六十九章 以守爲攻第一百零七章 千古遺憾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王丹無兵可調第十三章 長安君入齊第十六章 趙國以地換將第八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七十九章 戰與和(上)第八十七章 一戰定天下第四十七章 秦破太行,下野王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出於藍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八十三章 全力以赴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十五章 燕國伐趙第七章 趙太后第三十一章 趙太后託孤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國欺人太甚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當人傑第三十五章 吳越之歌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一百三十四章 爲邯鄲而戰第三十五章 吳越之歌第十九章 安平君伐燕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九章 魯仲連第四十章 亡羊補牢第九十八章 藺相如老矣第七十七章 提兵親征第一百三十四章 爲邯鄲而戰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后甍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七十四章 廉頗與王齕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國豈能無將乎第一百零三章 你是寡人的馬服君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一百四十五章 英雄落寞第一百四十八章 白起拒不奉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东区| 长宁县| 利津县| 蒲江县| 长汀县| 西畴县| 安徽省| 观塘区| 丹寨县| 城固县| 井冈山市| 和龙市| 凤山县| 莱阳市| 开阳县| 铜梁县| 福建省| 陇川县| 扶风县| 阜城县| 凤台县| 邯郸市| 赤城县| 清镇市| 吉安市| 托里县| 图木舒克市| 乐都县| 五大连池市| 如皋市| 灵川县| 阜新| 聂荣县| 青浦区| 汉寿县| 秭归县| 武胜县| 维西| 阿合奇县| 霞浦县|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