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

“王道得天下,霸道失天下。”秦王稷念著這幾個字,“寡人要天下。”

范雎道:“王上要天下,就要推崇王道。可,武安君殺降,讓秦國走上霸道之路。我們伐邯鄲是霸道,非王道。得邯鄲,也不能守住。”

秦王稷問道:“難道寡人要錯過亡趙的機會,就這樣算了不成。”

范雎似笑非笑地道:“我們不伐邯鄲,可以狠狠痛宰趙國一頓。”

秦王稷看著他,語氣低沉地問道:“如何宰。”

“我們大勝,趙國沒有勇氣與我們繼續開戰。我們讓趙王割城、賠錢,補償我們的損失。如此,我們纔會止息兵戈。”

秦王稷想了想,問道:“趙王會答應割城、賠錢乎?”

范雎早就想到秦王稷會這般問,忙道:“趙王不答應,我們就出兵邯鄲。”

“好。”秦王稷笑道:“就依你的計策。趙國不賠償、不割城,寡人師出有名,再伐邯鄲。”

范雎見秦王稷表明態度,忙道:“王上,趙國求和使者,已經來秦談判。”

“你說什麼?”秦王稷道:“趙國求和使者,已經來了。”

范雎點頭道:“趙國使者已經在咸陽。”

秦王稷腦海第一印象就是想起老朋友,追問道:“趙國使者是誰,不會又是鄭朱吧!”

范雎搖頭道:“不是鄭朱,是蘇厲。”

WWW●ttκд n●℃o

“蘇厲?”秦王稷對這個名字沒有任何印象,“此乃何人,寡人怎麼沒有聽過。”

范雎道:“他是蘇代、蘇秦之弟。”

“蘇氏男兒?”秦王稷想起蘇代、蘇秦,縱橫諸侯,成名已久,問道:“蘇厲有何本事。”

范雎道:“蘇厲之名,不賢達諸侯。趙王以他爲使者,想必是藉助蘇氏男兒之名,爲和平談判爭取利益。”

“如此說來,蘇厲也沒什麼本事。”秦王稷漠不關心道:“寡人就會會蘇氏男兒,好好宰趙國一頓。”

“恭喜王上。”范雎恭賀道:“我們不用開戰,既能得到趙國的城池,還能得到趙國的賠償。又能讓將士得到休息。此乃,一舉多得啊!”

秦王稷笑道:“你說得很有道理。”

范雎見秦王稷臉色和睦,贊成他的觀點,很自然地問道:“王上,武安君那邊如何交代。”

“寡人是秦國的王,打不打趙國邯鄲,寡人說了算。”秦王稷嘴上雖這麼說,但也要顧及到武安君的感受。畢竟,武安君手中可是有數十萬大軍。武安君的威望,在軍中無人能及。

范雎是聰明人,看穿也不說破,恭維道:“大秦在王上的帶領下,國運蒸蒸日上。恭祝,大秦千秋萬歲。”

“你這張嘴,總是能討寡人歡喜。”秦王稷聞言,大樂不已,“你爲寡人獻計,立下大功。此次,攻韓拔上黨。長平一戰,我們又斬殺趙國數十萬,揚我大秦威名與四海。你有功,寡人就得賞。你說吧!需要寡人賞賜你什麼。”

范雎不敢居功,語調謙卑道:“此戰能勝,是王上運籌帷幄,大秦將士用命。臣獻計,是臣的本分。臣怎能居功,要王上賞賜。”

秦王稷就喜歡范雎這樣居功不自傲,反而更懂得謙恭之人,“賞罰分明,乃明君之爲。你有功,寡人就得賞。寡人思來想去,封你爲應侯。”

秦王稷封范雎爲侯,這是多大的恩典和賞賜。范雎又怕朝臣不服,忙道:“承蒙王上的厚愛,臣,感激涕零。鞠躬盡瘁,也不能報答王上的恩賜。臣,不能接受。”

范雎出言拒絕,倒是令秦王稷有些意外,問道:“你爲何不接受。”

范雎臉色有些難看,語調不高不低地道:“臣,顯赫無戰功,怎可得此殊榮。”

伐韓敗趙,范雎獻計、獻策,鼓勵秦王,才換來斬殺趙卒數十萬大勝,這不是顯赫戰功又是什麼。秦王稷見他拒絕,想必是有什麼顧慮,柔和道:“寡人說你行,就行。”

范雎見推辭不掉,問道:“王上,武安君破趙,功不可沒。王上封武安君爲什麼。”

這個問題,秦王稷早就想好了,語調有點冰冷地回道:“武安君破趙,立下汗馬功勞。但,折損我大秦數十萬將士。此戰,有辱武安君威名,也是大罪。寡人讓他功過相抵,不賞不罰。”

“不賞不罰?”范雎本以爲按照武安君之功,足以位居秦相,裂土封王。怎知,秦王稷卻不賞不罰,問道:“王上,武安君會不會有意見。”

“他敢有意見。”秦王稷冷哼道:“此戰,負了武安君之名,折了我數十萬將士,還敢坑殺趙國降卒二十多萬,讓寡人背上殘暴的罵名。這些帳,寡人還沒有跟他算,他能有意見。”

范雎見霸道凌厲,處事果斷的秦王稷回來了,“武安君,破長平,殺降卒,欲攻邯鄲。王上下令停止,攻邯鄲。武安君和將士都會有怨憤。王上,要三思。”

秦王稷見范雎說得不無道理,這也是他最擔心的事。秦王稷冷靜下來,想了想,“你說的很有道理。”

范雎道:“王上,武安君那邊如何交代。”

“交代?”秦王稷聽到這兩個字,心中多了一團怒火,“寡人是秦國的王,打不打趙國,寡人說了算。寡人要告訴他,秦國的天下是誰的。”

秦王稷轉念一想,范雎既然這麼說,想必是有好的法子,問道:“你有什麼辦法,只管說。”

“臣認爲,長平一戰,我們和趙國打了三年,國內空虛,將士疲憊,不宜再伐邯鄲。”范雎見秦王稷聽得仔細,也沒有打斷他說話,“我們就以將士疲憊,回國休整爲由,讓我們撤軍歸國。”

秦王稷想了少許,也覺得范雎這個理由不錯,但也沒有立馬錶明自己的態度,轉移話題道:“趙國使者來了,明日,召他進宮。我們要好好宰他一頓。”

“臣,這就去安排。”范雎聽出秦王之意,有驅逐之意。既然他入宮的目的已經達到,他也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地位,不但不會受到武安君的威脅,相反還穩如泰山。

范雎順勢又道:“臣,告退。”

秦王稷揮了揮手,以示答允。

一旁沉默不語地秦太子,見范雎背影已經遠去,試探性地問道:“王上,真的不趁機長平大敗趙國之際,一舉攻克邯鄲,亡了趙國。”

“怎麼。”秦王稷看著秦太子,問道:“剛纔聽了那麼多,你有什麼要說的。”

“孩兒覺得武安君伐趙沒有錯。”秦太子見秦王稷神色不對,又道:“秦相反對伐邯鄲也沒錯。”

秦王稷問道:“寡人該聽白起的,還是該聽范雎的。”

秦太子沒想到秦王稷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心裡亂做一團,神色平靜道:“兩個都不聽。”

秦王稷得到這個答案倒是有些意外,追問道:“爲何不聽。”

“王上是君,他們是臣。”秦太子道:“征伐之事,要王上聖裁獨斷。”

秦王稷滿意地看著秦太子,讚道:“不錯。身爲君王,不能被臣子所有。要聽、多想、多看,聖裁獨斷。我們的弱點暴露給臣子,他們就會投其所好,矇蔽我們的眼睛。不枉寡人,栽培你這麼多年。你啊!成長了。”

秦太子不敢高點,反而謙恭道:“孩兒還要學習的東西很多。”

秦王稷見這裡就他們父子二人。難得秦太子又愛學習,教導道:“寡人還有更深層的考慮。這些話是不能當著臣子的面說的。”

秦太子見秦王稷有意教他爲君之道,附身恭聽。

秦王稷問道:“武安君居功自傲,反叛秦國,又如何。”

秦太子聽到這句話,嚇得撲通一聲跪在大殿上。

秦王稷見狀,問道:“武安君,你怎麼看。”

秦太子不知秦王何意,答非所問道:“武安君是秦國的戰神。”

“這些,不用你說,寡人也知道。”秦王稷道:“你說些寡人,不知道的。”

“王上要臣說點什麼。”

秦王稷沒想到秦太子跟他裝傻,也不揭穿,直言道:“白起是忠心爲國,還是會反叛。”

秦太子語調發抖道:“武安君忠心爲國,是不會反叛秦國。”

秦王稷多疑,聽到秦太子這句話,想到了什麼。秦王稷眼角劃過陰狠之色,“你告訴寡人。白起是忠於秦國,還是忠於寡人。”

秦太子背後驚出一身冷汗,身子也有些抖動,“秦國是王上的江山,武安君忠於秦國,就是忠於王上。”

秦王稷見孩兒這般回答,還算過關,長嘆一口氣道:“寡人給你交給底。若非長平戰事緊迫,寡人不會以他爲將。”

秦太子聞言,總算想明白了,爲何伐韓,取上黨之時。秦王稷以王齕爲將,不以武安君爲將的原因。

秦王稷說了很多了,不妨再多說一點,“帝王之道,再於一張一弛。不能放得太開,也不能收得太緊。武安君是把利器,可以傷敵,也能傷己。周公、姜太公賢明,但寡人不需要。此戰,白起破敵四十五萬,居功甚偉,功勞最大。他是武安君,地位尊崇,寡人還能封他什麼。”

秦太子恍然明白,這是君王最忌憚臣子功高震主。秦太子雖明白,卻也不敢接話,更不敢把話說破。

秦王稷回想往事,感觸良多道:“趙武靈王一生,是何其波瀾壯闊。建立千秋功業,非諸侯能及。然,趙武靈王壯年之時,卻遭兩子相殘,誅心之刑,最終餓死沙丘,是何其悲涼。防微杜漸,避免權臣做大,威脅君權,這是君王必修之課。”

秦太子點頭道:“孩兒懂了。”

“武安君地位夠尊貴了。他若破了邯鄲,寡人封他什麼。”秦王稷見兒子還跪著,擡手道:“起來吧!地上涼,小心傷了身體。”

“謝王上。”秦太子從地上爬了起來,也不抖掉身上的塵土,畢恭畢敬地聽著秦王稷說話。

“你幫寡人寫封國書,告訴武安君。”秦王稷示意秦太子取筆做好準備,“長平之戰,武安君和諸位將士,辛苦了。長平,我軍雖勝,但損傷盡半。今,秦國國內空虛,民生疲憊,經濟蕭條,已經沒有足夠的糧草支撐大戰,攻伐邯鄲。圖邯鄲,亡趙國,需緩緩爲之。伐邯鄲之舉,暫且作罷。即刻起,武安君帶兵歸國,以安天下。”

第六十五章 長平第九十七章 馬服子趙括論戰第八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章 趙惠文王託孤第九十八章 藺相如老矣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一百零四章 馬服子掛帥出征第六十五章 長平第一百四十三章 月下立誓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八十七章 一戰定天下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后第一百四十三章 月下立誓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第一百四十章 平原君入秦第四十九章 五世相韓第一百二十章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第一百章 離間計第四十九章 五世相韓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八十章 戰與和(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第一百零七章 千古遺憾第一百四十六章 趙寧亡不卑第六十四章 廉頗來矣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三十二章 大喪之年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九十五章 趙王丹換將第六十九章 以守爲攻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二十七章 燕王求和第一百四十八章 白起拒不奉詔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八十三章 全力以赴第二十六章 克中陽、圍燕下都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出於藍第十七章 身在趙國,心在齊國第四十九章 五世相韓第一百四十三章 月下立誓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起和趙括第二十九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六十五章 長平第五章 平原君第十三章 長安君入齊第一百四十八章 白起拒不奉詔第九十二章 都長君?安平君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十四章 安平君入趙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后甍第六章 趙武靈王的功業第六十三章 馮亭陣亡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六十三章 馮亭陣亡第四十四章 據上黨,爭天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八十章 戰與和(下)第一章 趙惠文王託孤第二十二章 許歷第一百二十二章 埋骨之地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后第六十章 平原君向邯鄲求援第六十四章 廉頗來矣第七十九章 戰與和(上)第五十四章 趙孝成王納上黨第七十八章 田忌賽馬第三十二章 大喪之年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十一章 左師觸龍第三十二章 大喪之年第十一章 左師觸龍第一百四十六章 趙寧亡不卑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五十六章 平原君入上黨第一百一十七章 以圍待攻第一百零七章 千古遺憾第九十章 堅壁固守第三十九章 韓恆惠王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第一百三十六章 王道與霸道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后甍第一百四十五章 英雄落寞第九十二章 都長君?安平君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服子首戰第三十一章 趙太后託孤第六十二章 上黨失守第六十五章 長平第八十四章 奮戰到底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后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第九十五章 趙王丹換將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七十章 二鄣城第八十九章 攻與守第二十九章 君以國士待我
第六十五章 長平第九十七章 馬服子趙括論戰第八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章 趙惠文王託孤第九十八章 藺相如老矣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一百零四章 馬服子掛帥出征第六十五章 長平第一百四十三章 月下立誓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八十七章 一戰定天下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后第一百四十三章 月下立誓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第一百四十章 平原君入秦第四十九章 五世相韓第一百二十章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第一百章 離間計第四十九章 五世相韓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八十章 戰與和(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第一百零七章 千古遺憾第一百四十六章 趙寧亡不卑第六十四章 廉頗來矣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三十二章 大喪之年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九十五章 趙王丹換將第六十九章 以守爲攻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二十七章 燕王求和第一百四十八章 白起拒不奉詔第五十章 秦禍移趙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八十三章 全力以赴第二十六章 克中陽、圍燕下都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出於藍第十七章 身在趙國,心在齊國第四十九章 五世相韓第一百四十三章 月下立誓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起和趙括第二十九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六十五章 長平第五章 平原君第十三章 長安君入齊第一百四十八章 白起拒不奉詔第九十二章 都長君?安平君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十四章 安平君入趙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后甍第六章 趙武靈王的功業第六十三章 馮亭陣亡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六十三章 馮亭陣亡第四十四章 據上黨,爭天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八十章 戰與和(下)第一章 趙惠文王託孤第二十二章 許歷第一百二十二章 埋骨之地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后第六十章 平原君向邯鄲求援第六十四章 廉頗來矣第七十九章 戰與和(上)第五十四章 趙孝成王納上黨第七十八章 田忌賽馬第三十二章 大喪之年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十一章 左師觸龍第三十二章 大喪之年第十一章 左師觸龍第一百四十六章 趙寧亡不卑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五十六章 平原君入上黨第一百一十七章 以圍待攻第一百零七章 千古遺憾第九十章 堅壁固守第三十九章 韓恆惠王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第一百三十六章 王道與霸道第三十四章 秦宣太后甍第一百四十五章 英雄落寞第九十二章 都長君?安平君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服子首戰第三十一章 趙太后託孤第六十二章 上黨失守第六十五章 長平第八十四章 奮戰到底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后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第九十五章 趙王丹換將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七十章 二鄣城第八十九章 攻與守第二十九章 君以國士待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都县| 基隆市| 呈贡县| 长沙县| 志丹县| 无为县| 都江堰市| 东城区| 新郑市| 南京市| 灵璧县| 上饶市| 全椒县| 颍上县| 万安县| 临颍县| 麻江县| 宜良县| 清流县| 泰安市| 普兰店市| 南木林县| 凤阳县| 吴桥县| 高密市| 察哈| 四平市| 郑州市| 盐池县| 蒙城县| 鸡西市| 四川省| 陕西省| 郓城县| 盐池县| 鹤峰县| 宜州市| 通州区| 贵州省| 双牌县|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