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四十六章 趙寧亡不卑

平原君回到邯鄲,來到叢臺宮,見羣臣來來往往,忙個不停。一人見了,行禮道:“拜見,平原君。”

其他人見了,齊聲道:“拜見,平原君。”

平原君朝著羣臣,行禮,表示感謝。趙王丹正在後宮,得聞宦者來報,得知平原君歸國,大喜不已。趙王丹更衣,來到大殿,見了平原君,欣喜道:“叔父,你總算回來了。秦王有沒有爲難叔父。”

平原君展了展衣袖,笑道:“我徒留秦國,吃了些美味,喝了秦酒。王上看我體態,秦王有沒爲難我。”

趙王丹聞言,忙道:“出使秦國,叔父受苦了。”

平原君道:“我一點不苦。”

平陽君問道:“平原君入秦,秦酒與趙酒相比,孰更好喝乎?”

平原君脫口而出道:“我從小到大,都是喝趙酒。秦酒豈能比之。”

“叔父回來就好,回來就好。”趙王丹招手道:“來人,備好美酒,爲平原君,接風洗塵。”

平原君制止道:“等等。”

趙王丹見平原君沒有領他的情,不解地看著他,問道:“叔父,有何話說。”

平原君臉色一沉,語調悲憤道:“現在不是喝酒的時候。”

趙王丹聽不明白,問道:“叔父,這話是什麼意思。”

“我看著大臣都忙碌著。”平原君從一個朝臣手中,拿過竹簡,高舉過頭,問道:“王上,他們在忙些什麼。”

趙王丹解釋道:“我們割城給秦國,自然要做好交接儀式。”

“割城?”平原君將手中的竹簡,往前一扔,“王上,臣,不答應。”

趙王丹急道:“叔父不是也贊成割城,爲何反悔。”

“我從來都不贊成割城求和。”平原君高聲道:“我是爲了給我們邯鄲備戰,爭取時間。”

趙王丹明白了他話中的意思,試探性地問道:“叔父的意思是想和秦國打到底。”

“不錯。”平原君態度堅定道:“我們要與秦國一戰到底。”

“叔父,不是寡人不想打。”趙王丹欲言又止,也沒有把後面的話說出口。

“那就打。”平原君握緊拳頭,咬緊牙根,“秦國欺我太甚,決不能割城言和。”

“叔父,我們能打嗎?”趙王丹清楚地知道,趙國和秦國的國力不在一個等級上,“秦國輸一次,很快能夠恢復元氣。我們輸一次,就會亡了家國社稷。”

“趙國寧亡不卑。”平原君自然知道,戰敗的結果是什麼。然,他仍舊堅持打到底,決不退步,也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趙王丹見割城就能平息兩國兵禍,還能保住殘破、飄零的江山社稷。卻始終想不明白,平原君爲何要堅持與秦國打下去。趙王丹見沒有一個大臣站出來說話,問道:“叔父,可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我們和秦國打下去,輸了,邯鄲就沒有了。江山社稷,就沒有了。叔父,我們能打乎?”

“有何不能打。”平原君胸膛急劇起伏,高喊道:“我國疆域兩千裡,戰將百人,甲兵還有數十萬,有何不能打。”

“我們與秦國繼續開戰,雲中、雁門、晉陽之地,就有可能保不住。燕國見代郡防守薄弱,就會南下攻我。”趙王丹道:“寡人,不能拿邯鄲百姓和趙國的江山社稷去賭。”

“我們不與秦國打到底,諸侯纔會趁機瓜分趙國。”平原君雖知趙王丹心中的顧慮是什麼,但他更擔心不戰的後果,“諸侯伐魏,因桂陵、馬陵之敗;諸侯伐楚,因垂沙之敗。五國伐齊,因濮水之敗。我們長平剛敗,諸侯皆知。我們割城,向秦國議和。諸侯就會認爲,我國國力孱弱,定能聯合討伐。戰,既是表明態度,也是守衛江山社稷。”

平陽君不贊成這番理論,忙道:“平原君,我們和秦國剛要平息戰禍,怎可烽火四起。忍一時,風平浪靜。等到我們恢復國力,在於秦國開戰。”

“我們想等,諸侯願等乎?”平原君道:“我國深處四戰之地,諸侯環伺,都看著我們。我們割城議和,不但不能平息戰禍,反而還有亡國之險。諸侯見我們割城給秦國,就會趁火打劫,出兵伐我。到那時候,我們怎麼辦。”

平陽君見對方話語有些誇大,忙道:“只要沒有秦國,其他諸侯,豈是我國的對手。”

平原君不答反問道:“我們割六城,秦國嚐到甜頭,就會與我們交好乎?”

平陽君搖頭道:“秦王性格貪婪,是不會滿足與六城。”

平原君擡高語調問道:“秦國聯合諸侯蠶食我國疆域,我們如何應戰。”

平陽君想了想,覺得這是平原君想太多了,“秦國剛與我國止息兵禍,豈會聯合諸侯伐我。”

“秦王本就想伐我邯鄲,只不過是忌憚諸侯的態度。”平原君道:“諸侯出兵伐我,秦王見之,更會有恃無恐。到那時,我們要迎戰的是這個諸侯。王上,臣決不能割。”

樓昌輕飄飄地說道:“長平一戰,我國精銳盡喪。現在又和秦國開戰,我們拿什麼與之爭鋒。平原君明知道,打不贏。爲何還要執意打下去。”

平原君目光迎向樓昌,話鋒凌厲道:“打不打得贏,只有打過才知道。”

趙王丹道:“叔父,情況沒有那麼糟糕。我們割六城,就只能止息兵戈,保住邯鄲,這不好嗎?”

平原君說了那麼多,卻得到趙王這句話。平原君心中微涼的同時,目光迎向趙王丹,問道:“王上是打算割城議和。”

趙王丹沒有躲避平原君那道孤憤的眼神,點頭道:“武力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爲了邯鄲,爲了社稷,寡人願割城求和。”

平原君抖動雙肩,冷笑道:“疆土是立國之本,王上之舉,就不怕背上罵名乎?”

趙王丹道:“邯鄲尚存,江山尚在。寡人揹負罵名,又如何。”

“且不論,割城之後,秦、趙兩國能夠止息兵戈。也不談,諸侯見我示弱,是否會趁火打劫。”平原君話鋒突變,激憤道:“王上答應割城求和,就問這些活著的將士,答不答應。王上也要去問長平死去的數十萬將士答不答應。王上更要問那些將士陣亡的遺孤答不答應。”

平原君見趙王沒有說話,朝臣也沒人說話,續道:“我們衆志成城,共赴國難,爲邯鄲而戰。王上卻想割城求和,君臣、百姓定會上下離心。”

趙王丹拿不定主意,看著朝臣,問道:“我們與秦國血戰到底,還是割地議和。你們,拿個主意。”

平陽君見趙王丹在這個時候,沒有表明態度,反而將這個難題拋給朝臣,還沒有慌亂手腳。足以見得,趙王丹歷經長平之戰後,成熟了不少。

平陽君見沒有大臣出列,率先道:“臣,主張割城求和。”

樓昌也道:“臣,也主張割城求和。”

又有幾名大臣,附和道:“臣等,附和。”

平原君高聲道:“臣,主戰。”

又有很多人,跟著高呼道:“主戰。”

趙王丹見朝中分爲三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戰,剩下一派負責觀望。趙王丹見主和與主戰的人,不分上下。其中主和是以平陽君、樓昌爲主。主戰是以平原君爲首。那些觀望的人,大多數都是宗室和老臣。

趙王丹也不插話,仍有主戰與主和之人辯論。

平陽君道:“我們拒絕割城,秦王一怒,白起兵伐邯鄲。平原君要三思啊!”

“我們以割城之計,不僅迷惑了秦國君臣,還離間了秦國君王、將相。”平原君將自己最新得到的秦國消息,拿了出來,“白起伐我,尚且不怕。更何況,白起已經歸國。”

樓昌道:“白起歸國,還能掛帥出征。我們沒人能與白起一戰。我們的對手是白起,不可大意。”

“對啊!對啊!白起出,萬骨枯。白起伐邯鄲,定會血流成河。”

“戰敗,不可恥。可恥的是連戰的勇氣都沒有。你們被白起之名,嚇得連男兒的勇氣都沒有。”平原君看著聽見白起之名就害怕之人,“你們不配成爲趙國好兒郎。”

“平原君,話不是這麼說的。”平陽君語調緩和道:“打仗,光是靠勇氣沒用的。”

“連勇氣都沒有,打什麼仗。”平原君道:“你們都是在爲自己的怯戰,找個藉口罷了。”

樓昌冷冰冰道:“平原君有勇氣,儘管與白起一戰。”

“我願掛帥,與之一戰。”平原君高喝道:“縱使戰死沙場,也不負七尺男兒之軀。”

平陽君道:“秦軍來攻,我們能守住邯鄲乎?”

“如何守不住。”平原君眸色充滿自信,“邯鄲城池高大、寬闊,護城河深。我們糧草準備充足,兵戈完備,邯鄲定能守住。別忘了,我們還有代郡、雁門、雲中之兵。”

“秦軍來勢兇猛,定會速戰速決。一旦開戰,秦軍不到十五日就能抵達邯鄲。代郡、雁門、雲中之兵,前來馳援,至少要一個月的時間。”平陽君問道:“我們能在援軍趕來之前,守住邯鄲乎?”

“能。”平原君道:“沒有援軍,我們也能守住邯鄲,兩年。就看我們有沒有戰勝秦軍的信念和勇氣。”

平陽君問道:“我國和秦國都是猛虎,諸侯見我們相爭,無論是秦國輸,還是我國輸,他們都樂此不疲。諸侯豈會助我們擊秦。”

“我們和諸侯的關係是脣亡齒寒。趙國亡了,諸侯也朝不保夕。”平原君道:“諸侯助我擊秦,就是保自己。諸侯是不會看著秦國亡我,而袖手旁觀。”

趙王丹看著主和與主戰爭吵不休,更是拿不定主意。趙王想與秦國開戰到底,又恐懼秦國的兵威,也認爲沒有與秦國開戰的資本。

趙王丹是一國之君,考慮的問題也很多。他要收復社稷,還要保護他的臣民。他不敢拿邯鄲百姓和趙國國運去賭,也不能賭。然,割地求和,辱先祖的英明,也負七尺男兒之軀。還會讓君臣和百姓,寒了心。那些爲國戰死的將士,還有陣亡將士的遺孤,他又該如何交代。

“打。”

“不能打。”

平原君看著趙王丹,逼迫道:“王上,先祖在天上看著我們。長平陣亡的將士,也看著我們。邯鄲的遺孤,也都看著我們。趙氏子孫,多難興邦,不怕戰,不怕亡。趙國,寧亡不卑。”

第八十二章 議和必敗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后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出於藍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一百四十八章 白起拒不奉詔第六十九章 以守爲攻第九十五章 趙王丹換將第七十七章 提兵親征第三十七章 秦王伐韓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第十六章 趙國以地換將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一百三十八章 將相不和第五十五章 攜手共進第五十六章 平原君入上黨第六十六章 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國欺人太甚第一章 趙惠文王託孤第六十六章 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當人傑第七十四章 廉頗與王齕第一百章 離間計第九十四章 廉頗抗命第一百二十章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第三十六章 黃歇偷樑換柱助楚太子完歸國第四十五章 懷沙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四十二章 英雄落寞第九十四章 廉頗抗命第一百零三章 你是寡人的馬服君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與降第一百四十一章 趙武靈王之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馬服子戰死第三十八章 第二個屈原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邯鄲 亡趙國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二十五章 破武垣第六十五章 長平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王丹無兵可調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三十五章 吳越之歌第五十九章 秦將王齕第六十六章 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王丹無兵可調第四十四章 據上黨,爭天下第六十三章 馮亭陣亡第七十六章 百里石長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趙武靈王之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趙武靈王之子第三十九章 韓恆惠王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起和趙括第一百二十二章 埋骨之地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邯鄲,棄長平第八十一章 鄭朱入秦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五十三章 三晉男兒第七十六章 百里石長城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三十九章 韓恆惠王第三十五章 吳越之歌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王丹無兵可調第一百四十二章 魏齊喪命第七十九章 戰與和(上)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四十六章 楚頃襄王託孤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八十七章 一戰定天下第四十九章 五世相韓第六十六章 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王丹無兵可調第七章 趙太后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八十五章 不破不休第二十章 將者之風第一百一十五章 王齕?白起?第一百四十五章 英雄落寞第二十七章 燕王求和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二十五章 破武垣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王稷舉國親征第二十二章 許歷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第四十七章 秦破太行,下野王第七十九章 戰與和(上)第四十四章 據上黨,爭天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平悲歌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四十五章 懷沙第十六章 趙國以地換將第六十二章 上黨失守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八十五章 不破不休
第八十二章 議和必敗第九十三章 齊君太后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出於藍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一百四十八章 白起拒不奉詔第六十九章 以守爲攻第九十五章 趙王丹換將第七十七章 提兵親征第三十七章 秦王伐韓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第十六章 趙國以地換將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一百三十八章 將相不和第五十五章 攜手共進第五十六章 平原君入上黨第六十六章 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國欺人太甚第一章 趙惠文王託孤第六十六章 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當人傑第七十四章 廉頗與王齕第一百章 離間計第九十四章 廉頗抗命第一百二十章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第三十六章 黃歇偷樑換柱助楚太子完歸國第四十五章 懷沙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四十二章 英雄落寞第九十四章 廉頗抗命第一百零三章 你是寡人的馬服君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與降第一百四十一章 趙武靈王之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馬服子戰死第三十八章 第二個屈原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邯鄲 亡趙國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二十五章 破武垣第六十五章 長平第六十七章 初戰失利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王丹無兵可調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三十五章 吳越之歌第五十九章 秦將王齕第六十六章 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王丹無兵可調第四十四章 據上黨,爭天下第六十三章 馮亭陣亡第七十六章 百里石長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趙武靈王之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趙武靈王之子第三十九章 韓恆惠王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起和趙括第一百二十二章 埋骨之地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邯鄲,棄長平第八十一章 鄭朱入秦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五十三章 三晉男兒第七十六章 百里石長城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三十九章 韓恆惠王第三十五章 吳越之歌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王丹無兵可調第一百四十二章 魏齊喪命第七十九章 戰與和(上)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四十六章 楚頃襄王託孤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八十七章 一戰定天下第四十九章 五世相韓第六十六章 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王丹無兵可調第七章 趙太后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八十五章 不破不休第二十章 將者之風第一百一十五章 王齕?白起?第一百四十五章 英雄落寞第二十七章 燕王求和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二十五章 破武垣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王稷舉國親征第二十二章 許歷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第四十七章 秦破太行,下野王第七十九章 戰與和(上)第四十四章 據上黨,爭天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平悲歌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四十五章 懷沙第十六章 趙國以地換將第六十二章 上黨失守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八十五章 不破不休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城市| 杭锦旗| 丹江口市| 基隆市| 绥中县| 昔阳县| 洪江市| 清苑县| 桓仁| 富顺县| 庄浪县| 天等县| 老河口市| 宁城县| 搜索| 讷河市| 邯郸县| 澜沧| 眉山市| 邢台县| 宁阳县| 吉林市| 博野县| 峨眉山市| 安溪县| 开封县| 鹤山市| 建始县| 香格里拉县| 临武县| 永昌县| 潜山县| 曲靖市| 合水县| 南溪县| 射洪县| 河北区| 青海省| 灵石县| 略阳县| 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