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七章 身在趙國,心在齊國

齊王田法章正在齊宮,處理內政,接到來自安平君的書信。信上的內容很簡單,那就是安平君幫助趙國擊退秦國,並收復失地,不日即將歸國。

齊王手中拿著這封書信,沒有半點喜悅之情,相反心情多了點凝重。齊王本想趁著安平君助趙擊秦,不在國內這段日子,穩(wěn)定內政,樹立君威。他怎麼也沒想到,安平君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擊退秦國,返回母國。

若論諸侯戰(zhàn)力,秦、趙、齊、楚皆是強國。齊國曆經亡國,復國之後,國勢大不如以前。齊國君臣要的只是和平,不想捲入中原戰(zhàn)事。

楚國雖大,楚懷王入秦被囚,楚頃襄王繼位,既不迎接父王歸國,反而任用奸佞,打壓屈原等中直之臣。楚頃襄王對秦的妥協(xié),沒有換來秦、楚和睦。相反,秦將白起,攻破郢都,踐踏楚王陵,被封爲武安君。

楚頃襄王后半生勵精圖治,收復了楚國淪陷的部分疆土。楚國,終究離大國之夢,強國之路,越走越遠。

齊王田法章想著秦、趙皆是強國,兩國相伐,至少要半年甚至是數年的時間才能分出勝負。可,齊王怎麼也沒想到秦國會不戰(zhàn)而退。

安平君擊退秦人,名聲更加顯赫,也讓齊王坐立不安。安平君歸國,無可阻擋。齊王還是用最隆重的禮節(jié),迎接凱旋歸來的安平君,並當著文臣武將的面,對他讚不絕口。

齊王越是厚待安平君,反而令安平君感到毛骨悚然。君臣雖各懷心思,表面上還是其樂融融。

安平君歸國,不足十日。趙國使者又快馬來到臨淄,面見齊王。並送上了國書,以及趙太后的家書。

齊王先看了國書,國書的內容,皆是稱讚安平君的功績,以及齊王的大義。齊王看了國書,心中不快,臉色卻默不作聲。齊王又打開趙太后的家書,書中的內容只不過是嘮家常而已。

齊王看了國書、家書,對著趙使問道:“趙太后,可好。”

趙使李言恭敬答道:“趙太后一切安好。”

“趙太后安好,寡人這就放心了。”齊王臉色歡喜地問道:“趙太后,有什麼話對寡人說的。”

李言道:“趙太后請齊王,替她照看長安君。”

“趙太后不說,寡人也會照看長安君。”齊王淡笑道:“按輩分,長安君還得喊寡人一聲舅舅。”

李言恭敬道:“外臣,代替太后,謝過齊王。”

齊王見趙使儀表不俗,問道:“大使,姓甚名何。”

李言沒想到齊王會問這個問題,忙道:“嬴姓李氏名言。”

齊王腦海想到了一個人,問道:“李疵乃你何人。”

李言忙道:“此乃我祖父。”

齊王點頭道:“果然有其先祖之風。”

李言胸中激動不已,問道:“齊王,知曉先祖。”

齊王頷首道:“遙想當年,趙武靈王赫赫英名,雄心萬丈,身邊彙集了大量的賢臣、名將和外交能臣。楚國亡越,欲飲馬黃河,挑戰(zhàn)天下諸侯。趙武靈王五使入諸侯,被傳位佳話,天下何人不知。李疵是趙武靈王五大外交能臣之一,負責燕、中山兩國邦交之事。”

李言聽見齊王說起先祖的往事,內心澎湃不已,拜謝道:“齊王能記得先祖之名,實乃先祖之幸。”

“可惜啊!趙武靈王一代雄主,卻被宵小之徒暗算,殞命沙丘。”齊王選擇點到爲止,否則又要談到趙國的內政,以及趙國伐齊之事,影響兩國邦交,話鋒一轉道:“今,趙文有藺相如、虞卿、平原君等賢者,武有馬服君、廉頗等悍將,三晉大地,果真是人才輩出啊!”

李言激動地說不出話來,躬身行禮。

齊王說出這番話後,心情也舒暢不少,問道:“寡人看了趙國送來的國書。趙國剛平息秦國之禍,燕國又南下伐趙。趙太后想要寡人做點什麼。”

李言道:“太后說齊王是賢君,能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秦國伐我,若非齊王助趙擊秦,趙豈能平息秦國之禍。今,燕國伐趙,太后想王上助趙擊燕。”

“你說什麼。趙太后想要寡人助趙擊燕。”齊王驚道:“大使,寡人沒有聽錯吧!”

李言躬身道:“齊王沒有聽錯,外臣也沒說錯。”

“趙國武力強盛,豈會怕了燕國。”齊王搖頭道:“趙太后真愛給寡人開玩笑啊!”

李言正色道:“請王上,助我伐燕。”

齊王問道:“趙有馬服君、廉頗、藺相如,還有許歷、樂乘、樓昌等人。趙太后是怎麼想的,竟然要寡人助趙伐燕。”

“趙太后所想,豈是外臣能知。”李言倒也是說的實話。趙國人才濟濟,爲將者大有人在,難道就沒有人爲將伐燕。要說秦國伐趙,趙內政不穩(wěn),沒有信心與之一戰(zhàn)。那麼,燕國的戰(zhàn)力,遠不及趙國。燕國伐趙,趙何懼之。

齊王瞥了一眼面前的國書和家書,他雖想不通趙國爲何要齊國助趙伐燕。但,趙國之舉,倒是給他解決了一個難題。

齊王語調平穩(wěn)道:“齊、趙已結盟,燕國伐趙,趙太后有所請,寡人也不能不幫。”

“這是趙太后給齊王的謝禮,請齊王過目。”李言見齊王答允,但齊國朝臣卻不贊同。爲了堵住齊國朝臣之嘴,忙從大袖之中拿出一份堪輿圖,雙手舉國頭頂。

齊王示意宦者令取過觀看,問道:“這是什麼。”

李言高聲道:“齊王助趙伐燕,我國願將濟東三城及周邊的小邑,送給貴國。以感謝齊王助趙伐燕之恩。”

齊王放下手中地堪輿圖,問道:“說吧!趙國有什麼條件。”

李言簡潔說了四個字道:“助趙伐燕。”

齊、趙兩國爲了濟東令廬、高唐、平原陵地五十七座城邑。可謂是犧牲了無數將士之軀。今,不用交戰(zhàn),就能得到這些疆土,齊王豈能不歡喜。齊王轉念一想,趙國國力遠勝燕國,卻大費周章,不惜割裂疆土給齊國,想必是有什麼條件。

齊王雖暫時想不明白趙國此舉爲何,但齊王想了想,只要出兵助趙伐燕,就能得到趙國這些城池,自己兵不血刃就開疆拓土,建立千秋功業(yè)。

齊王也被趙國這些條件所誘,忙道:“助趙伐秦,寡人派了三萬。今,助趙伐燕,寡人願出兵十萬。”

齊王出兵十萬也是大手筆,然,李言不爲所動,溫言道:“趙太后說對付燕國,趙國國力足矣。趙國不足之處是缺乏良將。”

齊王見對方話中有所指,笑著問道:“不知,我國那位良將能夠讓趙國以濟東之地,作爲交換條件。”

“安平君田單。”李言四下看了看,沒有見到熟悉的人,問道:“齊王,外臣怎麼沒有看到安平君。”

齊王按捺住心中的不快,溫言道:“安平君去了趙國,回來就水土不服。這幾日,正在府中休息。”

李言問道:“趙國願以濟東等五十七座城池,換取安平君爲將,不知齊王意下如何。”

李言話語一出,齊臣一片譁然。趙國竟然以濟東之地,換安平君爲將。看上去是齊國佔了便宜,但仔細一想,齊國吃了大虧。安平君是齊國的柱石,也是震懾諸侯的武器。安平君去了趙國伐燕,如何能震懾諸侯。

齊臣有的人認爲齊國不廢一兵一卒,便能開疆拓土,實乃大功一件。又有的人認爲,安平君若走,如何能夠震懾諸侯。

齊王見朝臣有異,也不急於表明自己的意見,含笑道:“寡人雖是齊國之王。換將一事,還要問問安平君。”

“這是自然。”李言看出了齊王的心意,也知換將不是件小事,齊國君臣也需要緩和的時間。

“你出使齊國辛苦了,先下去歇息。此事,寡人商議之後再回復。”齊王招手道:“來人,帶大使下去,美酒佳餚招待,不可失了禮數。”

“外臣,謝齊王。”李言躬身行禮,轉身離開齊宮。

齊王拿起趙國送來的堪輿圖,對著朝臣問道:“諸位,這裡沒有別人。趙國以濟東三邑五十七座城池爲交換條件,你們是什麼想法。”

齊臣對於換與不換,各抒己見。爭論了大半日,也沒能商議出結果。齊王不想與朝臣就這樣耗下去,插話道:“大司馬,辛苦你跑一趟,將趙國的國書送給安平君觀看。”

大司馬田鶡領命道:“喏。”

“等等。”齊王又道:“趙使說的話,以及朝臣的態(tài)度,全部告訴安平君。”

田鶡深知齊王是想要安平君自己做決定。換,齊國則可以得到趙國濟東的疆土,建立萬世基業(yè)。不換,齊國得不到趙國贈送的疆域,甚至兩國也會交惡。

田鶡心想,“王上走了一步好棋。安平君不答應,處理不善,導致齊、趙交惡,落下罵名的也不會是齊王。安平君答應,齊王開疆拓土,建立萬世基業(yè)。齊王也不會落下排擠功臣的惡名。”

大司馬田鶡來到安平君府邸,並將趙國的國書,以及趙使的話,還有朝臣的態(tài)度,簡明扼要地說了一遍。並問他,有什麼想法。

安平君以病體未康復爲由,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並讓他回去告訴齊王,給他三日的時間考慮。

大司馬走後,安平君之子田勳見父親看著國書眉宇不展,問道:“父親,怎麼了。”

“想我一生爲國,竟會落得如此下場。”安平君見沒有外人在場,也不用顧慮太多。

田勳沒想到父親會有如此感慨,忙道:“父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安平君又盯著趙國國書看了一眼,嘆息道:“難道你還不明白,王上對我不放心啊!”

田勳見王上和朝臣對父親禮遇有加,父親卻說出這些話來,太過敏感,問道:“王上對父親恩遇有加,會不會是父親想多了。”

安平君心中悲涼,感嘆道:“非我多想,實乃王上容不下我,齊國也容不下我。”

田勳聞言,臉色嚇得不輕,支支吾吾地道:“父親,爲何會說這些話。”

安平君也不顧孩兒善意地提醒,問道:“你好好想想,秦國伐趙,王上爲何派我助趙擊秦。”

田勳想也不想,恭維道:“父親戰(zhàn)功赫赫,也是齊國最善戰(zhàn)之人。王上不派父親助趙擊秦,何人敢去。”

“起初,我也是這樣想的。可,冷靜下來想了想,總覺得不對勁。”安平君說出了心中的不安,“趙武靈王之後,趙國能征善戰(zhàn)之人不少。趙惠文王也給趙國留下了雄厚的基業(yè)。齊國曆經大難復國,也不缺善戰(zhàn)之人。齊、趙結盟的消息傳到咸陽,秦王得知,自然會退兵。王上派我助趙擊秦,豈不是殺雞用牛刀。”

田勳想了一會,回道:“父親這麼一說,很有道理。”

安平君淡淡地問道:“燕國伐趙,趙國向我國求助,王上本可以直接回絕。王上不但沒有回絕,反而讓我自己做主,這說明了什麼。”

田勳道:“趙國將濟東贈送給我國,換取父親爲將。王上,豈能不答應。”

“非也。”安平君長嘆道:“王上是忌憚我。”

“父親會不會多想了。”

“王上對我不滿,由來已久。若不是貂勃等賢能的人爲我求情,我現在還能和你說話。”安平君想起貂勃等處士之人,感慨頗深。

貂勃守莒城6年而不失於燕國大軍。在梧桐宮以三寸不爛之舌和才能,戰(zhàn)楚國使臣,捍衛(wèi)了齊國和國君的尊嚴。齊王寵幸奸臣,幾次想刁難他,若非此人,他豈能活到今日。只可惜,現在的齊國,敢於說真話,進言的大臣已經很少了。

田勳自然知道父親和齊王的那些往事。但他怎麼也沒想到,齊王和父親表面上相處和睦,暗地裡卻是角逐爭鬥。田勳似乎明白了,父親歸國之後,進宮與齊王飲酒,第二天就病了。原來,父親自覺功高震主,是爲了避禍啊!

安平君心寒道:“此次燕國伐趙,趙國有馬服君。區(qū)區(qū)燕國,豈能撼動趙國。”

田勳問道:“馬服君乃何人,竟得父親如此推崇。”

“你啊!竟然不知道馬服君乃何人。”安平君揚聲道:“此人就是破了秦國不敗神話,力保秦、趙十幾年和平之人。爲父曾與他論兵,自愧不如。沙丘宮變,趙武靈王殞命。權臣李兌等人排擠賢者,導致趙國人才流散。其中樂毅、劇辛、馬服君去了燕國。”

“父親說什麼。”田勳驚愕道:“樂毅率五國之師,差點亡了齊國,他曾爲趙武靈王效力。”

“不只樂毅,還有劇辛、馬服君,”安平君又道:“馬服君在燕國因爲軍功,當上谷郡守,對燕國地形瞭如指掌。趙國不用馬服君,反而以幾十座城池,換我爲將,這不是捨近求遠,怎能說得通。”

“父親的意思是說,此事是王上和趙國共同謀劃。”

“光是王上謀劃,趙人不答應,也不能成功。”

“王上怎能如此對待父親。”田勳想起父親一心爲國卻遭受不平等待遇,“王上爲何不…”

安平君知道孩兒表達的意思,笑道:“這就是王上手段高明之處,還有就是他對我的情誼。”

“父親打算怎麼做。”

“王上忌憚我,齊國容不下我。難得趙國看得起我,我就去趙國發(fā)展。”

“父親,王上如此不仁,我們不如…”

安平君喝道:“休要胡言。齊國好不容易有今日,我豈能毀之。”

“父親就這樣忍心離開齊國,去趙國。”

“我身在趙國,心在齊國。我去了趙國也不會做什麼對不起齊國之事。樂毅能夠爲燕、趙兩國和平奔走。我也能爲齊、趙兩國和平奔走。王上對我有恩,我怎能相負。王上不殺我,我也該爲他做最後一件事。”安平君展開衣袖,淡淡道:“我該入宮見王上了。我和他的恩怨也該了結了。”

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出於藍第九十九章 括母勸戰(zhàn)第四十四章 據上黨,爭天下第四十二章 英雄落寞第八十八章 秦王安敢欺我第五十三章 三晉男兒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xiāng)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第三十五章 吳越之歌第八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二十三章 樂乘斬三將第一百零三章 你是寡人的馬服君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負君王 不負先祖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七十章 二鄣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起登場第一百四十一章 趙武靈王之子第三十七章 秦王伐韓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國豈能無將乎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起登場第十四章 安平君入趙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二十三章 樂乘斬三將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一百零三章 你是寡人的馬服君第四十八章 韓王割地第十一章 左師觸龍第十四章 安平君入趙第一百四十六章 趙寧亡不卑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xiāng)第六十章 平原君向邯鄲求援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七章 趙太后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七十四章 廉頗與王齕第六十五章 長平第八十三章 全力以赴第二十九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十九章 安平君伐燕第七十一章 光狼城第七十六章 百里石長城第五十九章 秦將王齕第一百四十八章 白起拒不奉詔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五十五章 攜手共進第四十二章 英雄落寞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負君王 不負先祖第七十九章 戰(zhàn)與和(上)第二十四章 樂氏風骨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一十八章 豎子不弱與我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王稷舉國親征第一百四十章 平原君入秦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三十八章 第二個屈原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四十五章 懷沙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四十四章 據上黨,爭天下第八十一章 鄭朱入秦第八十九章 攻與守第七十九章 戰(zhàn)與和(上)第五十七章 美名與罵名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八十三章 全力以赴第五十九章 秦將王齕第二十七章 燕王求和第一百三十三章 守邯鄲 赴國難第一百三十四章 爲邯鄲而戰(zhàn)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一百零十章 破長平 亡邯鄲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二十三章 樂乘斬三將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十章 趙太后怒斥羣臣第八十七章 一戰(zhàn)定天下第四十九章 五世相韓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一百二十八章 馬服子戰(zhàn)死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四十六章 楚頃襄王託孤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邯鄲,棄長平第四十六章 楚頃襄王託孤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軍出戰(zhàn)第二十九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四十六章 楚頃襄王託孤第一百四十一章 趙武靈王之子第二十七章 燕王求和第六十九章 以守爲攻
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出於藍第九十九章 括母勸戰(zhàn)第四十四章 據上黨,爭天下第四十二章 英雄落寞第八十八章 秦王安敢欺我第五十三章 三晉男兒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xiāng)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第三十五章 吳越之歌第八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二十三章 樂乘斬三將第一百零三章 你是寡人的馬服君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負君王 不負先祖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七十章 二鄣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起登場第一百四十一章 趙武靈王之子第三十七章 秦王伐韓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國豈能無將乎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起登場第十四章 安平君入趙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二章 秦昭襄王廢太后、四貴第二十三章 樂乘斬三將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一百零三章 你是寡人的馬服君第四十八章 韓王割地第十一章 左師觸龍第十四章 安平君入趙第一百四十六章 趙寧亡不卑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xiāng)第六十章 平原君向邯鄲求援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七章 趙太后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七十四章 廉頗與王齕第六十五章 長平第八十三章 全力以赴第二十九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十九章 安平君伐燕第七十一章 光狼城第七十六章 百里石長城第五十九章 秦將王齕第一百四十八章 白起拒不奉詔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五十五章 攜手共進第四十二章 英雄落寞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負君王 不負先祖第七十九章 戰(zhàn)與和(上)第二十四章 樂氏風骨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一十八章 豎子不弱與我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王稷舉國親征第一百四十章 平原君入秦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三十八章 第二個屈原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四十五章 懷沙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四十四章 據上黨,爭天下第八十一章 鄭朱入秦第八十九章 攻與守第七十九章 戰(zhàn)與和(上)第五十七章 美名與罵名第四十一章 圍魏救趙第八十三章 全力以赴第五十九章 秦將王齕第二十七章 燕王求和第一百三十三章 守邯鄲 赴國難第一百三十四章 爲邯鄲而戰(zhàn)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一百零十章 破長平 亡邯鄲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二十三章 樂乘斬三將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十章 趙太后怒斥羣臣第八十七章 一戰(zhàn)定天下第四十九章 五世相韓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一百二十八章 馬服子戰(zhàn)死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四十六章 楚頃襄王託孤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邯鄲,棄長平第四十六章 楚頃襄王託孤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軍出戰(zhàn)第二十九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四十六章 楚頃襄王託孤第一百四十一章 趙武靈王之子第二十七章 燕王求和第六十九章 以守爲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朐县| 大厂| 策勒县| 长治县| 韶山市| 贵阳市| 永清县| 浏阳市| 峨边| 抚顺市| 都兰县| 炉霍县| 临沂市| 阿坝县| 城步| 宜君县| 老河口市| 安平县| 宣汉县| 团风县| 荔浦县| 余江县| 武平县| 罗山县| 怀来县| 蛟河市| 都兰县| 师宗县| 舟山市| 漳平市| 永德县| 华安县| 泸州市| 泸定县| 搜索| 金溪县| 吴堡县| 靖安县| 广平县| 大悟县| 中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