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

齊國孟嘗君田文奉齊王之命,入秦爲相,瞭解秦國。孟嘗君離開秦國時,受到秦王稷的羞辱。索性,孟嘗君身邊能人不少。倚靠雞鳴狗盜之輩,得以出函谷,回到齊國。

孟嘗君回到齊國,想起秦國的羞辱,憤恨不已。於是,在孟嘗君的主導下,齊、韓、魏三國合縱,兵發函谷。

齊國與燕國交惡,又害怕趙國助秦,壞了大事。齊國派出使者有說趙武靈王加入合縱,共同伐秦。面對齊、韓、魏三國,秦國已經有些捉襟見肘。爲了應對這場國難,秦國以派出使者,前往趙國,以樓緩爲相的名義,有說趙武靈王助秦伐諸侯。

一時間,趙國成爲齊、韓、魏三國和秦國爭取、拉攏的對象。

趙武靈王爲了慎重起見,孤身入秦,瞭解秦國。秦國可伐,則助諸侯伐秦。秦國不可伐,則助秦國牽制諸侯。趙武靈王去了咸陽,見到了秦王稷和羋八子,並在咸陽宮議政天下諸侯。趙武靈王離開秦國,回到了趙國時,見秦國可亡、可滅。

於是,趙武靈王制定了出了一套伐秦之策。那就是倚靠雁門、雲中地勢,集中兩郡的兵力,趁著秦國與齊、韓、魏在函谷交戰,直取咸陽,攻破秦國。

可惜啊!趙武靈王還未實行伐秦之策,趙國國內發生了一場宮廷政變…沙丘政變。

沙丘宮變,不僅導致趙武靈王遇難,代安君被誅,肥義被殺;還導致了很多人才流散;更重要的是趙國合縱諸侯伐秦的大業,轉瞬間落空。

沙丘宮變之時,平原君不到十歲。但,趙武靈王制定的伐秦之策,他也曾聽王兄講過??上О?!這場大業,最終成爲了遺憾。

平原君進入宮中,不容宦者前去通稟,直接走進大殿,來到近前,對著趙王丹行禮,“臣,參加王上?!?

趙王丹正在觀閱君王之道,忽聞平原君之聲,擡頭見平原君出現在面前,連忙放下手中的書籍,詫異道:“叔父,何時回來的?!?

平原君也沒發現趙王丹臉色有異,語調隨和答道:“臣,剛從長平回來,就直接入宮面見王上。”

平原君回來的消息,趙王丹一點風聲都沒有收到。趙王丹雖不喜,但看見身邊最親的人出現在面前,笑道:“叔父回來,派人通知寡人一聲。寡人好親自去迎接你?!?

平原君見趙王丹用‘通知’兩個字,頓時預感不妙,語調謙恭道:“多謝王上,記掛著臣。”

趙王丹見平原君回邯鄲,想必是爲了換將之事,開門見山地問道:“寡人換將之事,叔父已經知曉。叔父回來,是勸阻寡人乎?”

平原君見趙王丹將話語點破,也不急著表明自己的態度,語調隨和道:“臣回來是告訴王上,有關前線的戰況?!?

趙王丹沒想到平原君會這般說,放下心中的戒備,問道:“請叔父說說長平最新的戰況?!?

平原君道:“我們和秦國,在丹河僵持不下。誰也不能突破對方的陣地。秦王增兵丹河,人多勢衆。廉老將軍選擇堅守壁壘,不主動出擊的戰略是正確的。”

趙王丹纔不去想,廉頗的戰略是否正確。趙王丹看到的是廉頗拒不出戰,問道:“廉頗是不想打?”

平原君聽趙王丹的語調透露出不快,驚道:“王上,這話是什麼意思。臣糊塗,聽不明白。”

趙王丹想起廉頗抗命不遵,眸色隱隱透露出怒氣,“廉頗等諸將,倚仗軍功,欺負寡人年少。寡人豈能不知?!?

平原君沒想到趙王丹會說出這樣的話,好一會纔回過神來,“王上怎能如此想?廉老將軍對王上一片丹心,他的忠誠是不用懷疑?!?

“廉頗對寡人一片丹心,他就該執行寡人的命令,就不會抗命不遵?!壁w王丹已經將事情說破,也不用隱瞞心中的不快,“爲了大局,寡人一忍再忍。寡人退一步,他們莫非認爲寡人好欺乎?”

平原君沒想到趙王心中的怒氣如此盛,又多疑,也不知道該如何接話。

“廉頗不聽寡人詔令,寡人就換了他。”

“王上,臨陣換將,這是兵家大忌。燕惠王以將換下望諸君,導致伐齊大業落空。前者之鑑不遠,不能忘??!”平原君見趙王丹對廉頗等人充滿怒意,又對征伐之事,太過意氣用事。

趙王丹見平原君不是站在自己這邊,哪裡聽得進去,語調冰冷道:“寡人不是燕惠王,廉頗不是望諸君。寡人有何不能換?!?

平原君問道:“王上打算以何人取代廉頗?!?

趙王丹鏗鏘有力地道:“馬服子?!?

平原君見趙王丹態度堅決,追問道:“王上以馬服子爲將,取代廉頗。朝中有多少人贊成,有多少人反對?!?

“大多數朝臣,都擁護寡人換將的政令?!?

平原君知道,朝臣不是擁護,而是害怕趙王發怒。平原君吞了一口唾沫,穩了穩心神,“那些人反對?!?

趙王丹平靜地道:“藺相如等少數人?!?

平原君捕捉到有用地信息,問道:“藺相如是先王的肱骨之臣,他若反對,必定有道理。王上,可要三思??!”

“藺相如和廉頗的關係,寡人豈能不懂。藺相如反對寡人的政令,無非是想替廉頗說話?!壁w王丹換了一口氣,漠視道:“藺相如老了,也病糊塗了。家國大事面前,他不是以大局爲重,而是爲了自己的私交。寡人豈能聽一個病人說的話。”

平原君聞言,總算明白了,左師爲何要去安慰藺相如。趙王丹之言,真的太令人心寒了。

平原君穩住心神,溫言道:“王上,藺相如是病了,但還不至於糊塗。廉頗征戰三十多年,經驗豐富。臨陣對敵,能夠靈活轉變。馬服子雖知兵法,也驍勇善戰。其能力,領十萬軍,足矣。統率數十萬兵馬,是不足以堪當大任?!?

趙王丹最不想聽到的就是這些話,“換將之舉,迫在眉睫,不容更改?!?

平原君見趙王丹用不可商量的語氣說話,心想:“原來,王上心裡早就有了主意。王上不信任廉頗,藺相如等人也不信。”

趙王丹見平原君沒有說話,爲了掌握話語主動權,又道:“叔父莫非也是來反對寡人?”

“王上以馬服子爲將,臣也不反對?!逼皆掍h一轉,又道:“臣有一個提議?”

趙王丹見他說了一半就停了下來,問道:“叔父請說?!?

“臣認爲王上將駐守長平的任務交給廉頗?!逼皆溃骸巴跎习蓠R服子爲將,開闢新的戰場,征伐秦軍?!?

趙王丹思忖少許,問道:“如何開闢新的戰場?!?

平原君見趙王丹神色緩和了不少,趁勢道:“趙主父曾制定伐秦之策。我們開闢新的戰場,王上不如考慮一下。”

趙王丹神色一動,問道:“趙主父伐秦?”

平原君高聲道:“趙主父以雲中、雁門地勢之利,南下伐秦,直取咸陽?!?

趙王丹見這個計劃太大膽了,問道:“伐秦之策,能有效乎?”

平原君也懷疑這個計劃能否伐秦,正色道:“我們只是開闢新的戰場,減輕長平的軍事壓力,並沒有想亡秦國?!?

趙王丹問道:“我們還有足夠的力量,開闢新的戰場?”

平原君道:“王上,不妨讓馬服子率十萬軍,出擊秦國?!?

“叔父從長平回來,辛苦了?!壁w王丹也沒有立即做決斷,“這件事,寡人要好好想想?!?

趙王丹送走了平原君,命心腹之人去將樓昌等多名近臣招來問話。趙王丹見該來的人都來了,直接道:“平原君讓寡人開闢新的戰場,你們怎麼看。”

衆人神色驚恐,齊聲道:“王上,萬萬不能這麼做?!?

趙王丹見衆人同時反對,問道:“爲何。”

“我們開闢新的戰場,只會增加負擔,導致民生衰敗?!睒遣O聛?,又問道:“平原君打算如何開闢新的戰場?!?

“寡人祖父曾制定伐秦之策。平原君想要寡人,以雲中、雁門之兵,南下伐秦,直取咸陽?!?

一老臣道:“趙主父伐秦之策是因爲齊、韓、魏三國諸侯正面攻伐函谷關而產生的。如今,秦國徹底肅清了北地義渠之患。上郡、河西郡地勢險要、道路難行。秦國廢了很多人力、物力、財力,修築長城、關塞。趙主父伐秦之策,是行不通的?!?

衆人也道:“臣,也不贊成?!?

“趙主父伐秦之策,行不通。我們不能開闢新的戰場。寡人應該怎麼辦,才能擊潰秦軍。”趙王丹也覺得衆人之言有理,想要從北往南攻伐秦國,這是不可能的。

樓昌道:“臣認爲,我們應該增兵,正面擊潰秦軍?!?

趙王丹也是這樣想的,但沒有流露內心的真實想法,愁道:“寡人以何人爲將?”

衆人齊聲道:“馬服子。”

趙王丹心中竊喜,臉色擔憂道:“馬服子,沒有經過戰陣。數十萬將士交給他,寡人不放心。”

一宗室道:“當年,秦國攻我閼與,先王問及廉頗、樂乘等外姓將領,他們都說不能救援。馬服君以狹路相逢,勇者勝之言,打動了先王。馬服君不曾與秦國交戰,還不是打贏了秦國”

一人道:“我國需要馬服君這樣的人,才能擊敗秦國。馬服子是馬服君的兒子,從小耳濡目染,又善兵法,定是我國的馬服君。王上,戰事要速戰速決,不能拖下去。”

又一人道:“王上,我們不以馬服子爲將,也不行了。如今邯鄲城內,人人都知,王上要以馬服子爲將?!?

樓昌見趙王丹沒說話,也道:“臣在邯鄲聽到兩個消息。一個是秦國害怕馬服君。秦國聽說王上以馬服子爲將,坐立不安?!?

趙王丹沒想到秦國會怕馬服子,問道:“寡人以馬服子爲將,百姓是什麼反應?!?

一人道:“他們需要一個新的馬服君。”

趙王丹沒想到馬服子的威望,超過了自己的預期,“樓昌,還有一個消息是什麼?!?

“很多人說…”樓昌道:“廉頗勾結秦國,謀我邯鄲。邯鄲城內皆傳,廉頗叛國?”

“廉頗叛國?”趙王丹駭然道:“你說什麼。”

“這個消息,早已經傳遍了邯鄲城。王上不信,可以問問在座的大臣?!?

衆人齊聲道:“臣,也聽說了?!?

趙王丹看著衆人,驚恐道:“廉頗會勾結秦國,圖謀邯鄲,他會叛國?”

第九十四章 廉頗抗命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出於藍第一百四十二章 魏齊喪命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三章 秦太后第四十六章 楚頃襄王託孤第六十二章 上黨失守第三十五章 吳越之歌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守邯鄲 赴國難第三十七章 秦王伐韓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七十一章 光狼城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一百二十章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第八十章 戰與和(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爲邯鄲而戰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四十六章 楚頃襄王託孤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八十一章 鄭朱入秦第八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百三十六章 王道與霸道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二十八 城下之盟第二十三章 樂乘斬三將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一百三十五章 蘇厲入秦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七十一章 光狼城第四十五章 懷沙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王稷舉國親征第十五章 燕國伐趙第二十二章 許歷第五十三章 三晉男兒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九十四章 廉頗抗命第四十九章 五世相韓第八十四章 奮戰到底第五十三章 三晉男兒第九十八章 藺相如老矣第七章 趙太后第一百四十五章 英雄落寞第三十五章 吳越之歌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邯鄲 亡趙國第四十八章 韓王割地第八十五章 不破不休第三十一章 趙太后託孤第二十四章 樂氏風骨第四十章 亡羊補牢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一百一十八章 豎子不弱與我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第十六章 趙國以地換將第八十四章 奮戰到底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王丹無兵可調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二十四章 樂氏風骨第八十七章 一戰定天下第九十九章 括母勸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起和趙括第一百四十六章 趙寧亡不卑第八十八章 秦王安敢欺我第五十六章 平原君入上黨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起登場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八十五章 不破不休第七十章 二鄣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起和趙括第三十八章 第二個屈原第四十六章 楚頃襄王託孤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五十三章 三晉男兒第十九章 安平君伐燕第五十四章 趙孝成王納上黨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七十一章 光狼城第十章 趙太后怒斥羣臣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五十五章 攜手共進第三十五章 吳越之歌第一百零十章 破長平 亡邯鄲第二十四章 樂氏風骨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一百三十六章 王道與霸道第一百零三章 你是寡人的馬服君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國欺人太甚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一百二十二章 埋骨之地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與降第五十四章 趙孝成王納上黨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
第九十四章 廉頗抗命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出於藍第一百四十二章 魏齊喪命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第一百三十章 殺降第三章 秦太后第四十六章 楚頃襄王託孤第六十二章 上黨失守第三十五章 吳越之歌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守邯鄲 赴國難第三十七章 秦王伐韓第九十六章 馬服子第三十三章 齊襄王託孤第七十一章 光狼城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一百二十章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第八十章 戰與和(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爲邯鄲而戰第一百零六章 廉頗與藺相如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四十六章 楚頃襄王託孤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八十一章 鄭朱入秦第八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百三十六章 王道與霸道第一百零二章 廉頗叛國?第二十八 城下之盟第二十三章 樂乘斬三將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第一百三十五章 蘇厲入秦第五十一章 馮亭獻上黨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七十一章 光狼城第四十五章 懷沙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王稷舉國親征第十五章 燕國伐趙第二十二章 許歷第五十三章 三晉男兒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九十四章 廉頗抗命第四十九章 五世相韓第八十四章 奮戰到底第五十三章 三晉男兒第九十八章 藺相如老矣第七章 趙太后第一百四十五章 英雄落寞第三十五章 吳越之歌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邯鄲 亡趙國第四十八章 韓王割地第八十五章 不破不休第三十一章 趙太后託孤第二十四章 樂氏風骨第四十章 亡羊補牢第六十一章 廉頗出征第一百一十八章 豎子不弱與我第九十一章 飛鳥知故鄉第十六章 趙國以地換將第八十四章 奮戰到底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王丹無兵可調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二十四章 樂氏風骨第八十七章 一戰定天下第九十九章 括母勸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起和趙括第一百四十六章 趙寧亡不卑第八十八章 秦王安敢欺我第五十六章 平原君入上黨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起登場第七十二章 許氏第八十五章 不破不休第七十章 二鄣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起和趙括第三十八章 第二個屈原第四十六章 楚頃襄王託孤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五十三章 三晉男兒第十九章 安平君伐燕第五十四章 趙孝成王納上黨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四章 魏齊亡趙第七十五章 棄丹河第七十一章 光狼城第十章 趙太后怒斥羣臣第六十八章 老馬嶺失第五十五章 攜手共進第三十五章 吳越之歌第一百零十章 破長平 亡邯鄲第二十四章 樂氏風骨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稷秘密換將第一百三十六章 王道與霸道第一百零三章 你是寡人的馬服君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國欺人太甚第十二章 觸龍說趙太后第一百二十二章 埋骨之地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與降第五十四章 趙孝成王納上黨第七十三章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州市| 宝兴县| 阿荣旗| 弋阳县| 文水县| 化州市| 唐山市| 云安县| 交口县| 日照市| 木里| 偏关县| 东乡县| 正安县| 珲春市| 高要市| 鹤山市| 惠州市| 昌都县| 瑞昌市| 宿迁市| 浏阳市| 聊城市| 禄丰县| 呼和浩特市| 西平县| 东源县| 成武县| 巴林右旗| 涞源县| 乌拉特中旗| 通州区| 南京市| 屯门区| 陆良县| 馆陶县| 博湖县| 昌吉市| 肇庆市| 虹口区| 元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