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數月,莫老怪將通玄真經傳授完畢。似覺不安,問道:“女娃娃,可記得下麼?”
李玉茹道:“雖多生疏,確均無遺漏,全部銘刻之。”
莫老怪道:“甚好,再傳汝碧雪劍法。此乃吾與楊老邪數十年之心血,天兒只得其招,尚不能詮其意。你與天兒多多切磋。”
李玉茹道:“師父,爲何......”
莫老怪道:“毋須多問,認真聽了。”
李玉茹雖懷疑惑,卻不敢追詢,便肅身恭聽。
莫老怪持碧雪劍邊舞邊道:“碧雪劍法共十八套,分爲冬雪初來、雪花飄飄、雪綴梅花、輕舞飛揚、雪霧瀰漫、凌霜傲雪、白雪紛飛、冰天雪地、鵝毛大雪、雪虐風饕、冰魂雪魄、冰雪普降、大雪紛飛、雪舞蒼穹、冰雪交加、萬里雪飄、漫天飛舞,鋪天蓋地。”
霎時冰冷徹骨,李玉茹不禁瑟瑟發抖,牙關顫慄。
莫老怪收招驟立,剎那間寒氣盡散,道:“此十八套劍法,每套又衍生四式,共計七十二路。”
李玉茹施禮道:“徒兒謹記。”
莫老怪道:“汝有義父所授混元真經護體,日後修爲必大大飛昇。”
楊老邪神色黯然道:“小瘋子,你且過來。”
李玉茹暗付:義父今個兒是怎地了?生離死別般。
楊老邪自懷中摸出線書道:“此乃混元真經,當世再無第二本,女兒好好收藏。”
李玉茹見那書破爛不堪,接過翻閱,上曰:穀神不死,神爲五臟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五臟盡傷,則五神去,是謂玄牝,言不死之道,在於玄牝。玄,天也,天於人爲鼻。牝,地也,地於人爲口。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藏於心。五氣清微,爲精神聰明。音聲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出入人鼻,與天通,故鼻爲玄也。地食人以五昧,從口入藏於胃。五味濁滯,爲形骸骨肉。血脈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出入於口,與地通,故口爲牝也。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根,原也。言鼻口之門,乃是天地之元氣,所從往來也。綿綿若存,鼻口呼吸喘息,當綿綿微妙,若可存,復若無有也,用之不勤,用氣當寬舒,不當急疾、勤勞......
楊老邪道:“不忙,以後再細細習之。”
莫老怪道:“時辰不早矣,去罷。”
李玉茹急道:“義父,攆吾麼?”
莫問天攥住她手道:“玉茹妹妹......”
楊老邪慈笑道:“女兒,世道險惡,千萬珍重。”
李玉茹甩開莫問天手泣道:“義父,孩子哪裡也不去,終身伺候您老人家。”
莫老怪道:“汝二人江湖遊走,定要善良爲本,切莫行奸助惡。如吾知曉,定不饒爾。”
李玉茹失聲痛哭道:“孩兒遵命!”
楊老邪捋須頷首道:“走罷,走罷。”
莫問天拽起李玉茹走出桃花源山洞,只聽身後哈哈大笑。李玉茹回首瞧見義父與莫老怪揮手致意,只聽‘嘭’的一聲,洞口赫然倒塌。
李玉茹悲淚不止,叩首拜了幾拜,被莫問天扶起,上馬噠噠而去,片刻沒入暮色竹林。
卻說李玉茹與莫問天夜宿曉行,不覺飢餐渴飲。值初冬時候,但見那:霜凋紅葉千林瘦,嶺上幾株松柏秀。未開梅蕊散香幽,暖短晝,小春候,菊殘荷盡山茶茂。寒橋古樹爭枝鬥,曲澗涓涓泉水溜。淡雲欲雪滿天浮,朔風驟,牽衣袖,向晚寒威人怎受?
行至富春山凹處,正欲尋覓民戶人家討些食物。忽見路旁唿哨一聲,闖出四個人來,各執長槍短刀,利刃強鋒,大吒一聲道:“那漢子!趕早留下馬匹,放下行李,饒你性命過去!”
那莫問天久居山野,何曾見過如此陣仗。唬得魂飛魄散,不能言語。
李玉茹道:“問天哥哥放心,沒些兒事,這都是送吃食與我們的。”
莫問天道:“玉茹妹妹,你想有些耳閉?他說教咱們留馬匹、行李,你倒問他要甚麼吃食?”
李玉茹道:“你自待候在一旁,待吾與之爭持一場,看是何如。”
莫問天道:“好手不敵雙拳,雙拳不如四手。他那裡四條大漢,你這般小小的一個人兒,怎麼敢與之爭持?”
李玉茹膽量原大,那容分說,走上前來,雙手抱拳道:“列位有甚麼緣故,阻擋去路?”
那首領模樣人道:“吾是剪徑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你量不知,早早的留下東西,放你過去;若道半個不字,教爾碎屍粉骨!”
李玉茹道:“敢問列位大名?”
那首領道:“你是不知,我說與你聽:一個喚作惻隱心,一個喚作羞惡心,一個喚辭讓心,一個喚作是非心。
李玉茹笑道:“小小毛賊!卻不明白這道家是汝之歸途麼?倒來擋路。把身上食物拿出來,與吾裹腹,便饒了爾等!”
那首領聞言,憂的憂,怒的怒,緩的緩,欲的欲。一齊上前亂嚷道:“小嬌娘這般無禮!拿了去大家享用。”說完,一擁前來,輪槍舞棒。
李玉茹怒道:“污言穢語,看劍!”說罷,飛身拽步,一招雪綴梅花,剎那間將幾人刺死在地。暗驚道:“一招未盡,皆被刺中,碧雪劍法這般厲害麼?”
莫問天道:“玉茹妹妹,你十分撞禍!他等雖爲剪徑強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該死罪;你縱武功高強,只可退去便了,怎麼就都打死?無故傷人的性命,如何對得起義父與爹爹囑咐?道家根本救濟世人,愛惜飛蛾紗罩燈。怎麼不分皁白,一頓打死?全無一點好善之心!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集市,倘有人一時衝撞了你,亂打傷害,怎能脫身?”
李玉茹道:“問天哥哥,我若不打死,他等卻要侮辱我哩。”
莫問天道:“道家之人,寧死決不敢行兇。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卻殺了他四人,如何理說?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說不過去。”
李玉茹道:“不瞞哥哥說,吾生平最恨這些奸人。害得君哥哥......”
莫問天道:“只因你投江輕生,才被楊叔叔搭救。若是還象當時躁情,一味不改,怎得修身?”
原來李玉茹念起父親與十思君之事,見莫問天只管緒緒叨叨,按不住心頭火發道:“汝既是這等,說我修不得正身,也不必念懲緒惡,我走便了!”
莫問天尚不曾答應,李玉茹就使一個性子,揚鞭催馬,說一聲“分開罷!”
急擡頭,早已不見。撇得那初涉人事莫少俠孤孤零零,點頭自嘆,悲怨不已,道:“妹妹這等不受教誨!但說她幾句,怎麼就無形無影的,徑去了?罷!罷!罷!先尋她回來,再做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