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五三章 氧分

荒謬嗎,想法似乎是這樣。

不論強人工智能如何具有自主思維,都不可能與人有一樣的模式。

之所以有這種念頭,則是因爲,自己與這世界上的任何人一樣,在面對“強AI”之前,並不知道、也不可能習慣:

這世上,竟有除“人”以外的某種智慧,真實的存在著。

一旦創造出強人工智能,邏輯上,哲學上,凡此種種的角度,都意味著劇變。

但現在,阿達民眼裡的“盤古”,主要還是一種工具,必須儘快落實到戰略決策的實踐層面,才能發揮作用。

系統封閉運行的時間裡,在偌大礦井機構裡遊蕩過一遍,方然離開“替身機器”,準備過問濱海邊疆大區前線的情形,但在這之前,ASA卻借Alice之手交來一份報告,標籤等級“IIC”,意味著AI覺得阿達民會對此感興趣。

草草瀏覽過標題,眉頭蹙起,方然有心當時打開細讀,卻一陣睏意來襲。

四十六歲,畢竟已不再年輕,作息規律不可違,坐下來想了想,他索性吩咐ASA自行決定召集哪些相關研究者,待第二天一早再做計較。

蓋亞,四十六億年曆史的行星,是生命唯一的家園。

可是對家園,在這樣一個羣雄割據的年代,又有多少人有能力,有動機,乃至於有心情去關注,方然對此就難表樂觀。

譬如自己,一心追尋永生,爲此而在很多事上殫精竭慮,卻極少關注蓋亞。

彷彿舞臺上的角色,全身心投入到一場夢般的人生,腳下的大地,蓋亞母親,只是道具,佈景,甚至於只是堅固而無人在意的舞臺,任憑踐踏。

人類,哪有工夫關心蓋亞,單隻內鬥就打的不可開交,這固然是實情。

而在十年前的8月19日,迄今爲之人類所製造出來的最強武力——核彈,在蓋亞表面遍地開花,(似乎)也製造成短暫的天氣災難,與兩三年的“核秋天”,在那以後,一切逐步恢復正常,更讓人們對蓋亞平添無數信心,認爲其刀槍不入,堅不可摧。

然而,哪怕一個行星這麼大的生態圈,碰到犯險無度的人類,仍然是脆弱的。

蓋亞生態圈在嬗變,對此,方然很早便知。

至少到1499年的夏天之前,對這種嬗變,他的認識仍很有限,甚至一度認爲這不過是“蝸牛滅絕”或者“森林變草原”的情況,對此雖感到痛心,卻無能爲力,甚至爲了追求自己的目標,而去雪上加霜。

但現在看來,情況,分明比想象中更嚴重。

“閣下,如您所見,蓋亞現在的形勢,比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嚴重。

最近十年以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一直在上升,由此引發的溫室效應也在逐漸加劇,現在看來,1489年核戰後的降溫效應,在其後幾年部分抵消了溫室效應的影響,平抑了溫度波動,但現在這一效應已基本消失。

接下來,我們即將遭遇一場空前嚴峻的全球溫升威脅,以及因此而造成的,一系列自然災害與生態災難;

極端情況下,甚至會讓蓋亞生物圈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語氣沉重,面色十分嚴肅,介紹情況的專家胸口起伏,顯然對這一切壓力山大,

“不僅如此,根據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大氣組分的監測數據,顯示近地表大氣中的氧含量在下降,二氧化碳的含量則有所提升,具體而言,最新的監測數據表明,東北太平洋大區各地的大氣氧含量約百分之二十點八七,相比1489年,也就是十年前的數據,降低了萬分之四。”

“氧含量降低?

爲什麼,大氣中的氧含量,我的確記得、會有一個長期的持續降低趨勢,但,不可能這麼迅速,克萊德曼博士,你是否能確保數據準確。”

“數據應該沒問題,至於原因,”

看來阿達民,多少也知道一些地理知識,這讓克萊德曼博士心下稍安,

“目前還未有定論,我、和我的同事們只有一些猜測。

畢竟,您想必也知道,大氣中的氧含量,時有波動,長期看來則會緩慢而持續的下降,這是地理學研究的成熟結論。

只不過,十年來下降萬分之四,大大超出以往監測到的速率,進一步的數據分析則顯示,這萬分之四的降幅,似乎集中出現在過去的三到五年時間裡,降低的速率還在一點點加劇,這……很不尋常。”

“猜測也沒關係,說來聽聽。”

大氣中的氧含量降低,在方然看來,似乎是一種無甚新意的老生常談。

身爲永生追尋者,多年來,學習的勁頭始終孜孜不倦,即便“地理”並非一個對永生大有幫助的學科領域,要探究生命演化的奧秘,也必須有所把握。

在這一領域涉獵甚廣,方然知道,蓋亞大氣中的氧含量,並非如一般民衆所想象的,由植物光合作用之強度決定,而主要由地質板塊中的還原性物質之多寡,決定長期的趨勢。

至於最近的一百多年,則主要歸因於人類社會的現代化、工業化,大量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氧氣消耗。

人類文明,一步步發展到今天,即便在羣雄割據的新時代,能源消耗仍屢創新高,化石燃料的燃燒會消耗氧氣,排放二氧化碳,這是淺顯的化學常識。

但,這種燃燒造成的氧消耗,究竟有多大呢。

西曆1499年,NEP大區因燃燒而消耗的氧,ASA給出的數據,大約五十億噸,併產生約四十五億噸二氧化碳(其餘產物主要爲水),規模著實驚人,畢竟在西曆1480年,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過三百三十億噸左右。

一個NEP大區尚且如此,整個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肯定會更可怕。

從一個大區的數據出發,預測全世界,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四百五十~六百五十億噸,對應的氧氣消耗則應該在五百~七百二十億噸左右。

作爲對照,大氣中的氧總質量,大約是1,200,000,000,000,000噸。

在如此巨大的數目面前,幾百億噸/年的消耗,似乎無關緊要,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卻完全不支持人工智能給出的這一預測。

第三〇八章 更替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一九六章 應聘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四二一章 生活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二八五章 全產第三五〇章 列強第一八〇章 報名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二四〇章 茍活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八六八章 天頂第四五一章 勝率第五九五章 籌碼第一〇三章 請教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八九二章 輪迴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六三〇章 制海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四十章 機會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八四八章 探討第二五〇章 大勢第十三章 沾染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九十八章 模擬第四一七章 規劃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六九四章 同類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六八四章 安詳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六八二章 東南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三五二章 戰火第七十六章 工具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二七六章 建議第六九七章 規劃第六一三章 替換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三九四章 核戰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五四七章 掩面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六三〇章 制海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七二八章 故人第四〇〇章 算盤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六六四章 資源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五七二章 自我第一二六章 感染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八〇一章 工業第一八〇章 報名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七二六章 變遷第五十五章 人際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一五〇章 無價第八〇一章 工業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十九章 起源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七六三章 規劃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一八九章 艾米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五六一章 分佈第四二一章 生活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三一三章 龐大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二三八章 山雨
第三〇八章 更替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一九六章 應聘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四二一章 生活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二八五章 全產第三五〇章 列強第一八〇章 報名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二四〇章 茍活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八六八章 天頂第四五一章 勝率第五九五章 籌碼第一〇三章 請教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八九二章 輪迴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六三〇章 制海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四十章 機會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八四八章 探討第二五〇章 大勢第十三章 沾染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九十八章 模擬第四一七章 規劃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六九四章 同類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六八四章 安詳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六八二章 東南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三五二章 戰火第七十六章 工具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二七六章 建議第六九七章 規劃第六一三章 替換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三九四章 核戰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五四七章 掩面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六三〇章 制海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七二八章 故人第四〇〇章 算盤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六六四章 資源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五七二章 自我第一二六章 感染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八〇一章 工業第一八〇章 報名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七二六章 變遷第五十五章 人際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一五〇章 無價第八〇一章 工業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十九章 起源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七六三章 規劃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一八九章 艾米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五六一章 分佈第四二一章 生活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三一三章 龐大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二三八章 山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津县| 衡水市| 宣武区| 四会市| 呈贡县| 雅安市| 贡觉县| 吴川市| 广丰县| 德庆县| 岳西县| 靖宇县| 景泰县| 秦安县| 兰溪市| 克东县| 嘉义市| 墨竹工卡县| 宜兰县| 汕尾市| 阜新市| 沅陵县| 绥德县| 新巴尔虎右旗| 峨山| 益阳市| 竹北市| 延津县| 阿坝县| 乡宁县| 洛宁县| 德昌县| 迭部县| 布尔津县| 增城市| 宜章县| 茂名市| 宁国市| 乐平市| 唐山市| 安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