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三三章 養老

401K,是聯邦爲民衆提供的一種強制性的養老體系。

而企業年金,則是部分大公司爲正式員工提供的,類似於定投、信託的個人養老方案。

性質雖不盡相同,但是在方然眼中,都是一樣的不靠譜。

儘管都不靠譜,原因,還是多少有別。

在IBM夏洛特研發中心,西曆1479年夏,方然在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頁面上填寫資料,續簽了一份合同,收入從14000馬克提升到17000,對應的聯邦政府401K繳納額,也同步提升到近五千馬克。

按照聯邦頒佈的401法案修正條款(401K),勞動者每月繳納工資的一定比例,存入聯邦統籌賬戶,就可以在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後,按月領取養老金。

養老金的數額,則與當前繳納的數額多少、繳納年限與領取養老金時的貨幣購買力掛鉤,多交多得,長交多得,領取時物價水平越高,馬克的購買力越低,領取者拿到的馬克也會越多,理論上可以將通貨膨脹完全抵消。

看起來還不錯的401K,事實上,是現今大多數聯邦公民的主要養老方式。

問題只有一個:

401K這體系,註定無法長久的續下去。

不管聯邦當局如何宣傳,民間又是怎樣理解,本質上,401K也好,其他國家的民衆養老方案也罷,都是一種勞動者之間彼此互助,是藉助工資繳納與養老金領取的過程,在代際之間傳遞生活資料的手段。

單這一點,聯邦的很多普通民衆,就有些理解不能。

在他們看來,401K更像是一種“儲蓄”,是現在存入馬克、退休後領取馬克的簡單過程,而相比利率約定的銀行存款,能夠隨貨幣購買力而浮動的401K退休金,還具有抵抗通貨膨脹的好處,是很合算的買賣。

而現在的情形,任憑經濟起起落落,過了退休年齡的聯邦勞動者,都可以拿到一份旱澇保收、數額上還相當湊合的退休金,每月2000到3000馬克的收入,說多不多,卻比一部分勞動崗位的報酬還要高,足以支持一般化的、還算過去的生活,相比銀行存款的嚴重縮水,更平添了民衆對401K的信心。

但這些抱有信心的人,卻好像忘記了,眼前這些老人的退休金是從何而來。

401K的資金池,原則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體系,退休者領取的養老金,唯一來源是正在工作、正在參加401K之勞動者繳納的馬克,最早加入這一體系的人,也就是現在領取退休金的老人們,他們在勞動生涯中幾乎沒有繳納過401K,他們今天拿到的錢,幾乎完全是還在工作的年輕人所提供。

當然,至少從理論上講,工作的年輕人繳納401K,是爲了有朝一日老去時,可以拿到對應數目的退休金。

一代供養一代,從原理上講,401K並無創新,只是將人類世界早已有之的“養兒防老”過程,以資金流動的方式呈現;在這其中,聯邦當局所起的作用,只是居間的協調、提供流動的渠道,卻讓一些人心生錯覺,認爲這養老金是由當局來提供。

其實想一想也不難明白,倘若退休者領取的養老金,居然會來自於當局,這種制度只怕一天都維持不下去。

401K也好,其他養老體系也罷,原則上都是勞動者的代際互助。

那麼結合當前的另一個社會指標,生育率,這種體系的內在隱憂就暴露無遺:

代際互助,工作時繳納馬克,退休後領取馬克,這種代際傳遞究竟是否合算,對每一個人而言,也許會糾結於繳納和領取的馬克數目,但是從總體角度觀察,則與代際之間的人口總數對比,呈現異常強烈、緊密耦合的相關性。

與代際轉移的假象不同,養老,本質上是一個必須“現收現付”的過程。

當一個聯邦勞動者,由於衰老而喪失了勞動力,或者,僅僅是由於年齡達到了退休的要求之後,他的生活之處,就可以由自己年輕時繳納的401K來(部分、或者全部)覆蓋,這樣看來,似乎這位勞動者的養老,是不求人的,只要按月領取到馬克,就能拿來作爲生活所需的一切用度。

然而實際上呢,退休者的生活,或者,任何一個人的生活,根本就無法直接以馬克來滿足,而需要實實在在的食物,飲水,醫療、居住和種類繁多的社會服務。

這些服務,形式上可用馬克採購,實質上卻必須由活生生的人——正在工作的勞動者來提供,一定時間內的總規模,也幾乎不受到流通中馬克總量的影響,更不會因爲退休者的多寡、401K退休金髮放的多寡,而憑空增加或者減少。

揭開退休金的面紗,本質上,在勞動者代際之間流轉的,根本不是馬克,而是實打實的人類勞動。

一旦認識抵達這樣的深度,就會明白,退休者羣體,作爲一個總體能夠獲得的待遇,與退休金的多寡並無直接關聯,每一個體的退休金多寡,隻影響到其在退休待遇的總大餅中,能夠分得的比例是多少,僅此而已。

這總大餅的規模,則要看在這一時刻,聯邦社會勞動者與退休者的總人數之比。

在401K繳費比例不變時,勞動者越多,提供的社會總產品越多,按一定比例切割出來用於退休者生活的社會總產品,必然也就越多,每一個退休者分配到的產品,且不論彼此間的差異,總體而言其平均值也必然越高。

但是當勞動者的數量,因生育率下降而逐漸減少時,情況就不容樂觀。

生育率越低,聯邦未來的勞動者就越少,當他們的上一代人——現在的勞動者們退休時,勞動者與退休者的比例,就會再創新低,如果401K繳費比例紋絲不動,則意味著社會總產品用於養老的比例紋絲不動,這時候,退休者總體上能夠獲得的產品,平均值必然要比他們的前一代人更低。

這種情形,並非方然的臆想,而是正在浮出水面的現實。

當今時代的聯邦,部分退休者拿到的401K退休金,數目頗豐,甚至高於相當一部分年輕勞動者的薪資,這,並非因爲他們做出了多麼卓越的貢獻,而僅僅是因爲現在的聯邦,勞動者(即401K的繳納者)數量衆多,領取401K的退休者則相對較少。

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二四七章 車間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一二四章 平衡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九六三章 近況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六二一章 吉爾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三九〇章 勝負第四〇一章 休息第三七〇章 脫殼第三二九章 透明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二五六章 出局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三〇八章 更替第八六六章 拖沓第六五〇章 人造第二八七章 奴僕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四五九章 漸凍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七五五章 耗費第六四〇章 遷徙第二五六章 出局第三六四章 覈查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八六六章 拖沓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六四五章 火山第三四七章 造訪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一五四章 備份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二五七章 奴隸第九十八章 模擬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一章 列車第五二三章 盤桓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四四一章 滴答第一一八章 懷疑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四九八章 陰雲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一一五章 軟件第三〇六章 對策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三九三章 預感第五六七章 換頭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四〇一章 休息第一三一章 偶然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五〇六章 復原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三四七章 造訪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五九四章 投降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二十章 分裂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四二九章第四一五章 易貨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五四四章 等待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三三三章 藉口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五五八章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一八一章 旅程第六二〇章 兩線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六八〇章 反常
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二四七章 車間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一二四章 平衡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九六三章 近況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六二一章 吉爾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三九〇章 勝負第四〇一章 休息第三七〇章 脫殼第三二九章 透明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二五六章 出局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三〇八章 更替第八六六章 拖沓第六五〇章 人造第二八七章 奴僕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四五九章 漸凍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七五五章 耗費第六四〇章 遷徙第二五六章 出局第三六四章 覈查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八六六章 拖沓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六四五章 火山第三四七章 造訪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一五四章 備份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二五七章 奴隸第九十八章 模擬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一章 列車第五二三章 盤桓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四四一章 滴答第一一八章 懷疑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四九八章 陰雲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一一五章 軟件第三〇六章 對策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三九三章 預感第五六七章 換頭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四〇一章 休息第一三一章 偶然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五〇六章 復原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三四七章 造訪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五九四章 投降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二十章 分裂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四二九章第四一五章 易貨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五四四章 等待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三三三章 藉口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五五八章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一八一章 旅程第六二〇章 兩線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六八〇章 反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县| 宁陕县| 菏泽市| 桐梓县| 湘潭县| 三明市| 织金县| 高密市| 兴仁县| 石楼县| 库尔勒市| 东丽区| 红安县| 城固县| 根河市| 宾川县| 宁夏| 赞皇县| 刚察县| 湖北省| 宁陕县| 宜川县| 大名县| 舟曲县| 泊头市| 江城| 定州市| 宝丰县| 潼南县| 宣武区| 仙游县| 青海省| 高雄县| 克山县| 泸溪县| 宜兰县| 武汉市| 慈溪市| 华容县| 福建省| 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