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八二章 基地

不論怎樣精益求精,一旦從理論進入工程實踐層面,百分之百的可靠性都是不存在的。

發射後一小時內,“盤古”報告,112號火箭第一級出現故障、繼而凌空爆炸,123號火箭第二、三級分離失敗,“文昌”發射場立即補發了第212、223號火箭,將同樣的備份載荷送入太空。

人類,在結束內戰、否極泰來後,終於邁出走向星辰大海的第一步。

在探索太陽系內層空間的基礎上,第一步,建立月球基地,並以此爲發射中心,才能向金星、水星乃至更接近太陽的軌道進發。

在建設近日軌道太空城的過程中,一切從蓋亞出發,代價太高,預計需要幾十萬枚N-5級別的運載火箭才能完成一期工程,這顯然超出了人類文明的承載能力,甚至超出蓋亞現階段的能源與資源上限。

火箭升空,進入第一中繼軌道,再進入週期48小時的第二中繼軌道。

幾天後進入月球引力圈內,逐步在控制中樞的指揮下,墜落到月面,開始建設人類的第一座月球防衛基地。

建立月球基地,一切考慮,必須以安全爲最優先。

到1518年6月,其間,陸續又進行過兩次火箭齊射,蓋亞淨土航天機構先後三次向月面投送物資,總重量超過一萬噸,並在當年7、8月間完成第一期施工,在月球“背”面部署第一批次三十枚“東風五庚”型攔截火箭。

在月球建設一座防禦墜落物的基地,考慮威脅等級,與實際的能源供應條件,部署攔截火箭遠比激光攔截炮更經濟。

不僅如此,在進一步提升規模後,該基地還可以部分替代蓋亞表面防衛設施的作用,使用不同運載能力的火箭,對抗直徑100~1000米級別的太空墜落物。

在建設防衛基地的同時,人類的第一座蓋亞外工程探索基地,也在月球“正”面開工。

月球,幾十年前造訪過一次,在那之後,人類直到舊時代完結也未能重返,今天的蓋亞淨土,原則上,完全有能力輕鬆將宇航員送上月球,甚至建立永久性的月球科研基地,但是這樣做並無意義,只是在燒錢。

規劃中的工程探索基地,一句話,自始至終都沒有爲人類留出位置。

人的血肉之軀,不論在外太空、還是在月球表面的極端環境中,都根本無法生存,爲此而必須配置一整套龐大、複雜而容易出岔的支持系統。

如果建設有人常駐的月球基地,可想而知,單隻維持宇航員生存這一項,就會佔用大量寶貴空間,並消耗從氧氣到電力在內的大量資源,而所得的,又簡直寥寥,還要應付可能出現的個體心理問題。

一旦一切都無人化,需要關注的,就只有“保障通訊暢通”這類容易處理的技術細節。

西曆1518年冬,初具規模的月球工程基地,開始派出勘探車,配合衛星,在基地周邊開展資源偵測工作。

按蓋亞淨土的一攬子規劃,月球基地的建設,大概會花費十到二十年時間。

建設的目標,是能夠在沒有外來能源、資源支持的情況下,獨立向太陽系內層空間投送載荷,進而支持近日軌道太空城的建造。

至於具體的投送策略,發射火箭,只是一種備選項,首選的則是電磁加速器。

電磁加速器,在航天領域並非什麼新概念,早在人類使用火箭探索太空之初,受制於火箭的載荷/燃料比,就有人提出過這樣一種設想。

化學火箭,利用自身所攜帶的燃料,向後噴射火焰,推動箭體向前運動,這樣一種推進方式,大部分能量都消耗在“加速燃料”上,道理十分淺顯,對火箭而言卻是必須承受的代價,效率自然不可能高。

而電磁加速器,則是用近似電磁炮的設施,“靜態”的加速載荷,讓載荷在具有一定初始速度後離開設施,直接飛向太空。

由於被加速的,只有載荷、沒有燃料,這一推進方式的理論效率更高。

雖然很早就有類似設想,在諸多科幻作品裡,也多見描寫,人類直到今天也沒有實現,甚至沒有展開實打實的探索。

原因,說起來也很簡單,將電磁加速器想象成一門電磁炮,則載荷在脫離設施後,就必然會直面大氣阻礙與摩擦升溫的無法逾越之難題,輕則絕熱成本暴增,重則因“炮口激波”而直接讓載荷解體。

建設在蓋亞表面的加速器,“炮口”不可能在大氣層外(幾十公里高的加速器,簡直無法想象),相比於火箭發射的逐漸提速,一下子以峰值速度離開炮口的載荷,

其承受的瞬時壓力、與摩擦產熱的程度,將會是科研工作者的一場噩夢。

出於這些原因,加速器,在現階段的蓋亞表面,還沒有建設並投入運行的可能。

但是在月球表面,一方面引力效應比地球弱得多,一方面,其表面並沒有大氣層,這就爲電磁加速器提供了理想的運行環境。

在月球表面建造巨型電磁加速器,相當於一門巨型電磁炮,可以將載荷直接“打”進太空,而無需擔心炮口激波、摩擦燒蝕等問題,唯一的門檻在於,月球表面現階段並無任何能源可以利用。

所以,在動工建設第一座電磁加速器前,人類仍需依賴化學火箭。

沒有能源,就用不了電磁加速器,沒有電磁加速器,就沒辦法建設近日軌道能源設施,而沒有近日軌道換能器,就沒辦法獲得廉價而充裕的能源,

看起來這似乎是一個死循環。

當然,在阿達民眼中,這倒根本不是什麼死結,蓋亞淨土研發機構的白大褂們也早有對策,在可控核聚變遙遙無期的現實下,人類,總歸需要從太陽獲得源源不竭的能量,爲此而建立近日軌道設施,也是必然的環節。

那麼結論就很簡單:

從蓋亞表面,向月球輸送能量這一條路。

月球,距離蓋亞三十八萬公里的衛星,自身能源基礎很淺薄,不僅沒有化石燃料,也沒有地熱、潮汐、水力與風這些能量來源。

第二六五章 金融第五三三章 指揮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八〇九章 文明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七七五章 成長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二十一章 寄生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三七〇章 脫殼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五章 希望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五三九章 參觀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二〇五章 規則第一五一章 預算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六〇一章 名稱第四一四章 比特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七二五章 重逢第二十七章 端粒第二七二章第八三三章 推進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五一〇章 盤古第一章 列車第三十一章 謹慎第四四八章 破獲第四六六章 環境第三十章 痕跡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七八四章 月面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八一四章 生產第六三九章 破竹第二一八章 郊外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五八九章 會面第一九二章 安全第九十六章 低潮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五〇五章 保護第二四四章 鏈條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七五四章 預計第二五四章 貿易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三〇九章 繼承第二〇六章 線性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五二一章 審訊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六六八章 指責第一二一章 算力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六十四章 重組第三六八章 大腦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四二一章 生活第三三七章 脫離第三九二章 備份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八四三章 技術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一九七章 城區第八十六章 儀式第七八一章 火箭第九十九章 先後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一六一章 替換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七七五章 成長
第二六五章 金融第五三三章 指揮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八〇九章 文明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七七五章 成長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二十一章 寄生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三七〇章 脫殼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五章 希望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五三九章 參觀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二〇五章 規則第一五一章 預算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六〇一章 名稱第四一四章 比特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七二五章 重逢第二十七章 端粒第二七二章第八三三章 推進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五一〇章 盤古第一章 列車第三十一章 謹慎第四四八章 破獲第四六六章 環境第三十章 痕跡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七八四章 月面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八一四章 生產第六三九章 破竹第二一八章 郊外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五八九章 會面第一九二章 安全第九十六章 低潮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五〇五章 保護第二四四章 鏈條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七五四章 預計第二五四章 貿易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三〇九章 繼承第二〇六章 線性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五二一章 審訊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六六八章 指責第一二一章 算力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六十四章 重組第三六八章 大腦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四二一章 生活第三三七章 脫離第三九二章 備份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八四三章 技術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一九七章 城區第八十六章 儀式第七八一章 火箭第九十九章 先後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一六一章 替換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七七五章 成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东| 奉节县| 长垣县| 蕉岭县| 宣化县| 阿拉善盟| 抚顺县| 突泉县| 嘉定区| 六枝特区| 唐河县| 阿拉善左旗| 拉萨市| 伽师县| 济南市| 奈曼旗| 绩溪县| 广汉市| 石渠县| 沙坪坝区| 班玛县| 中西区| 五原县| 柳林县| 太仓市| 麟游县| 宁陕县| 府谷县| 沈阳市| 象州县| 勐海县| 蓬莱市| 徐闻县| 平阳县| 宁陵县| 咸宁市| 毕节市| 嘉鱼县| 扎兰屯市| 高密市| 拉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