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010章 帝星升起

契丹人自蕭綽與韓得讓掌握政權以後,就一門心思地想要謀取南方之地,將大遼的領土向黃河以南拓展,因此朝廷所在也由上京向南遷移,來到了韓得讓控制的南京。

這一次蕭綽盡起傾國之兵同我決戰,南京城中幾乎沒有留下多少防禦兵力,諾大的南京城中,可以招集的守衛士卒不過五千餘人,即使加上各府邸的奴兵,也不過兩三萬人,而且還提不到什麼戰鬥力。

早在蕭綽大兵壓境的時候,我就將新收的孟良與焦贊二人派了出去,領了五千精兵,北上三關,將各寨人馬盡數帶往南京城,給他們來一個釜底抽薪的殺著!

孟良與焦贊二人本來就是土匪出身,此時幹起殺人放火的勾當自然是熟悉無比。

從三關帶走兩萬人馬後,一路上潛匿行蹤,竟然突破了契丹的關防,摸到了南京城外。

由於四十萬大軍南下,南京守將根本就想象不到危險居然會在這個時候突然出現,在他們看來,宋人應該忙於應付南下的契丹大軍,因此城防比較懈怠,依著平時的作息時間,早早地將城門給關閉了。

結果孟良和焦贊等人的運氣也是超好,恰好有一位契丹的王爺打獵回城,將大門給叫開了,孟良和焦贊二人立刻趁著這個當口,一口氣衝進了南京城。

城上的守軍發現不對的時候已經晚了,孟焦二人給手下放開軍令,在南京城中任意行事。

三關守軍本來就對契丹人恨之入骨,此番得了機會,居然摸到了大遼的京城,自然是有仇的報仇,沒仇的解悶兒,無數的火頭在城中燒了起來,兩萬人馬分成了四撥,將城門控制了起來,然後在城中大肆燒殺搶掠,重點就是那些高門大戶與官府的庫房。

可憐南京城中的兵馬早就抽調一空了,此時又遭遇孟良和焦贊這兩個強盜祖宗打劫,契丹貴族們根本就沒有應付的實力,整個南京城淹沒在血與火之中,一連三日,十幾萬契丹人死於非命,大量的財寶被洗劫一空,契丹貴族們死的死,傷的傷,剩下的一些重要人物被兩人控制了起來,準備請功領賞用。

不過在南京城周圍,倒也有一些契丹人的小股軍隊,聽到京城被攻擊的消息後,紛紛由各地趕赴南京,湊到一起居然也有十幾萬人,將南京城團團地包圍了起來。

孟良與焦贊二人見了城頭下密密麻麻的人頭攢動,心底也有些驚恐,不過自己畢竟已經控制了南京城,裡面的敵人也殺的差不多了,還有大量的現成糧草與攻防器械可用,便也不是非常害怕,依仗著南京城的堅固城牆,與契丹人的雜湊大軍僵持起來。

這時候,我西北軍主力已經全殲了南下的契丹大軍,稍事休整之後便由郭利用領十萬大軍北上,掃蕩契丹人在北方的殘餘勢力,正好將圍在南京城外的散兵遊勇們來了個裡外包抄,一舉殲滅。

然後三個人合兵一處,直接奔襲上京,將契丹人發家的老窩給抄了個乾乾淨淨。

留在三關的守將也接到了我的軍令,會同駐守遂德的西北軍一道北上大同,將大遼最後一支可用之兵給圍殲。

至此,契丹上自朝廷下到地方的重要武裝力量基本上都已經被快速肅清,契丹作爲一個國家政權已經不復存在!

消息傳回來之後,整個西北和河東路都沸騰了,壓制和困擾中原百餘年的契丹人幾乎滅族,自此北方的遊牧民族再也形不成對中原大地的威脅。

我帶著剩下的十萬鐵騎,一路沿著真定東進,將真宗留在河北的大小勢力盡數掃除,一舉統一了黃河北岸的大片土地,大軍沿著黃河一線展開,徵調大船,擺出了隨時準備渡河南下進入中原戰場的架勢。

檢點了一下此戰的成果,共計殲滅契丹大軍六十餘萬,自己的損失不過數萬,可謂是大獲全勝,契丹立國數百年,一直威壓中原,今日終於壽終正寢了。

消息傳開之後,天下震動。

黃河以南的真宗與楚王雙方正戰的天昏地暗,雙方在汜水關附近的拉鋸戰依然沒有分出個勝負來,只是多日來的消耗戰使得雙方都很吃力,軍心也漸漸有不穩定的趨勢。

在聽到我已經滅了契丹,統一了黃河以北的消息後,真宗小朝廷和楚王都感到有些意外,雖說在以前他們也覺得西北軍勢力龐大,能夠跟契丹人戰個旗鼓相當,但是從來沒有想到過我能夠以留在河東路的二十萬人馬將契丹的四五十萬主力統統給吃掉,這樣的結果出現在衆人眼前的時候,任誰都坐臥不安了。

就中土而言,似乎已經有一個定例,那就是隻要是統一了北方,基本上就處於絕對的強勢地位,隨時都有南下一掃各方勢力,登上帝位的可能,就比如當年的魏武帝曹操,而從南方北上中原能夠成功的卻是寥寥,因此如今不但是真宗,就是楚王也有些心中惴惴不安,暗自揣摩著我是不是也會打破如今的勢力均衡,將已經在戰鬥中磨礪出來的西北鐵騎引到黃河以南來,同他們爭奪這天下的霸權。

“有過換張椅子坐坐的打算麼?”公主問道。

“換張椅子坐坐?這倒是一個問題哦——”我歪著腦袋想了想道。

單從軍事實力上來論,西北軍勢力正值強勢,幾十萬鐵騎再加上大炮等先進武器,要想戰勝仍處於冷兵器時代的真宗與楚王基本上沒有什麼懸念,可以說是十拿九穩。不過站在我現在的立場上來看,完全沒有一下子樹立兩個敵人的必要,真宗與楚王的家底還有不少,雖說現在雙方兵力加起來也不過六七十萬,可是他們很快就能夠動員起超過百萬的人馬來,再加上南方的輜重糧草源源不絕地從水路上運過來,後勁兒十足。

如果現在我揮師南下的話,必然會使得原本勢不兩立的兄弟倆暫時聯合起來回頭對付我西北大軍,在長達千里的戰線上同時作戰的時機還不成熟,這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而且我本身乃是宋臣,如今雖然割地稱王,卻也是大宋的藩王,就這麼明目張膽地造起反來,難免會有些非議,縱使我不將他們放在心上,但是每天都有人對著你指指點點地痛罵反賊,卻也不是什麼賞心悅目的事情。

在我還沒有下定決心是北上還是南下的時候,郭利用的大軍已經肅清了北方的契丹餘部,大軍佔領了上京城以及更加靠北的大片土地,捕獲了逃竄在各地的契丹王族,繳獲了大量的戰利品。檢點了一下,契丹人留給我們的遺產還是不少的,僅僅是黃金和白銀這兩項就不在少數,幾達百萬兩之巨,更不用說還有數量巨大的奢侈品。

最使我感到興奮的是,契丹朝廷在北方的幾個大馬場都完好無缺地落入我的手中,超過二十萬匹的良種戰馬隨時都可以補充到西北大軍之中。

三軍易得,良馬難求。在這個時代裡,戰馬就是快速運動的首選工具,除非有朝一日能夠實現戰略移動的機械化,否則戰馬就永遠不可能脫離戰場,我同契丹人和黨項人打了多年的仗,自然對這一點看得非常清除。

有了這些良馬,西北大軍除了一些必須保留下來的步兵和新增加的炮兵外,都實現了騎兵化,這對於提高應變速度,實現快速反應部隊的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我的擴張計劃中,向西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與西域各國甚至更加向西的國家發生衝突,沒有一隻強大的騎兵部隊是不可能的。

如今七郎與軍師王石雷已經在河西以西的地方站穩了腳跟,西域各國遲早是我的囊中之物,我的計劃是重新打開河西走廊上的絲綢之路,將沿途各國逐一統一到手中,形成一個大一統的聯合政府,用五到十年的時間徹底肅清這條路上的匪患和敵對勢力,鞏固商路,以對外貿易來促進河西走廊上的經濟發展,通過移民政策增加漢人在這裡的人口比重,使得各種先進的文明與技術落地生根,然後再將目光放的遠一些,爭取將勢力發展到中亞去,如果有可能的話,南亞跟歐洲也是可以考慮的,不過暫時看起來還有些難度。

我無法預知的事情很多,也不能寄希望於一切事情都按照我的想法來進行,甚至還會有一些更大的變數在考驗著我,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

如此修養了兩個月後,兵馬漸漸地恢復了全盛時的面貌,而黃河以南的形勢卻急轉直下,楚王與真宗在僵持的過程中,意外地遭到了黃河大水的衝擊,由於今年雙方控制區內都沒有閒暇顧及到防洪事宜,因此洪水一來的時候,能夠成功逃生出來的人很少,雙方元氣大傷,主力部隊可以說是喪失殆盡。

黃河以南的中原地帶上,難民足有數百萬之多,多數人拖家帶口地開始了逃難的歷程,千里中原沃野化爲一片澤國,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哀鴻遍野,餓殍陳於道旁。

我在收到了消息之後,心中也是一片悽然。

手下諸將卻是有些雀躍,包括不少中下級的軍官們,紛紛上書給我,要求南下收拾殘局。

“什麼收拾殘局!這分明是想讓我接收殘局嘛!”我看了看堆了老高的表章,將一本新送到的信札扔到了上面,隨口對旁邊的郭利用說道。

事情很清楚,如今楚王和真宗的勢力大減,只要我的西北大軍一朝南下,雙方都得束手待斃,乖乖地奉上江山社稷,改朝換代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可以進行,一切都變得順理成章了,而這一切的首要前提就是我自己要有這個心思。

“主公的意思屬下明白,無非是體念到先帝的知遇之恩,不願意取代嘛——”郭利用在我身旁回答道,接著話題一轉道,“不過將士們的熱情也不宜打擊!”

“那你的意思是——”我詢問道。

郭利用振振有辭地回答道,“天下者,非是一家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神器無主,唯有德者居之!如今宋德衰敗,我王興盛,取而代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更何況主公現在三分天下有其二,有消滅了我漢人的數百年大敵契丹,名聲正是如日之升,正應該順應天意,代替大宋管理萬民,屬下也認爲主公應當早日正位,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話雖然是如此說,不過我的心中仍然是有些猶豫,不知道這麼做會不會在民間引起什麼反彈來?可是沒有過幾日,王石雷的信札就到了,其中所說的與郭利用所講基本上沒有什麼差別,都是勸進的意思。

我依然是有些拿不準主意,可是沒過幾天,新收到的一條消息卻令我大爲惱怒。

原來楚王與真宗看到我的勢力急劇擴張,已經一統黃河北岸,且有厲兵秣馬南下的意思,雙方都有些驚懼,在朝中大臣們的籌劃之下,兩個人暫時摒棄了前嫌,楚王尊真宗爲大宋皇帝,真宗封楚王長江以南的土地爲封地,雙方達成了一致目標,分別在汴梁跟洛陽大肆召集人馬,並通過楚王的關係向大理和吐蕃分別借兵,準備北上“收復失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氣的將戰報丟到了地上,在大帳中走來走去。

手下衆將卻是非常興奮,一個個摩拳擦掌地叫囂著要立刻帶兵南下作戰,爲主公討個公道,此時我倒也沒有別的選擇了,四路大軍分頭北上對付我的話,確實有些難辦,倒不如趁此時各方面還沒有準備好,來一個先發制人,只要將楚王和真宗的大軍給解決掉,大理與吐蕃自然會灰溜溜地逃回去,到時候上表稱臣都嫌慢,哪裡還會生出什麼進兵中原的念頭來?

“既然如此,那我也就只有做一做這個皇位了,相信不會比他們任何人次就是。”我終於下了決心,然後就是調集各路兵馬,分五路大軍南渡黃河,猛攻洛陽與汴梁。

宋室畢竟經歷的時間尚短,幾十年中雖然掃平了許多反對勢力,卻也有許多的漏網之魚,我的大軍一起,各地就有不少的反宋人士遙相呼應,更有許多前朝遺民們前來投奔,一則是因爲公主老婆的身份乃是前朝公主,二則是因爲原先大雪山聖女的遺臣們得到了她的詔令,轉投到了我的手下,三則是因爲聖君神教在南方各地發展迅猛,幾個因素歸結到一起,就造成了我西北大軍一到,立刻有無數民衆響應的局面,很多城池基本上都不用打就得到了。

本年九月初六,在已經回到中原的西北軍各路將領以及重要官員們的勸進下,我正式登上了帝位,改元建威,國號大漢,定都長安,然後大封功臣勳戚。

新近加官進爵的將士們打起仗來勁頭兒更足,很快就將聯軍佔據的洛陽與汴梁攻了下來,楚王與真宗等人乘坐大船出海,倉皇逃亡江南,宋室朝廷在江北的統治宣告結束。

此時吐蕃與大理開始出兵,先是攻進了成都,大肆燒殺搶掠,然後準備出兵北上漢中,以威脅大漢軍的西南方向。此時大臣們的意見不是非常統一,有很多人都認爲目前的形勢之下,不宜高歌猛進,直下江南,而應該重點防禦西南方向的吐蕃和大理,畢竟這兩個國家在歷史上都對中原王朝造成過很大的威脅。

如果此時我們不顧西南,一意孤行地南下長江的話,很有可能給吐蕃人及大理人造成趁虛而入的機會,可是如果不南下的話,又會放任楚王與真宗等人回到江南,收拾殘局東山再起,真正是一個兩難的局面。

“陛下——”被封爲左丞相的王石雷啓奏道,“今日吐蕃使臣到來,希望我大漢與大宋劃江而治,互不侵犯,並提出了金銀財物若干,聲明只有陛下答應他們的要求,則大軍可退去,否則的話,必將血戰到底!”

羣臣立刻羣情激奮,紛紛斥責這些吐蕃番子們狂妄自大,更有不少將領請命討伐。

我沉吟了一陣子後說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羣臣安靜了下來,紛紛體會其中的意思,王石雷出班問道,“陛下之言,可是決定繼續追擊楚王等人?那麼吐蕃和大理那裡應該如何對待?還請示下。”

“還有什麼可示下的?打就是了!”我曬然回答道,“莫非我西北新制造出來的百十門大炮都是吃草的不成?吐蕃人和大理人不是很囂張麼?就讓他們體會一下,先進和落後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吧!”

尾章 席捲天下與契丹遺族

吐蕃和大理自唐以來就對中原王朝造成了不少的威脅,一則是因爲天高皇帝遠,這些化外蠻夷們沒有領略到天朝上國的威儀,久有驕縱之意,二則也是因爲這些地方地處蠻荒多爲不毛,朝廷覺得沒有什麼油水可以榨取,因此也不是很重視這些地方,久而久之,就只有一些地方勢力在這裡稱王稱霸,而朝廷的號令基本上無從聞聽。

遠征大理與吐蕃,在我看來得不償失,因爲路途太過遙遠,而且兩國的地勢要麼險要高峻,要麼瘴氣叢生,北方士卒到了那裡肯定不能適應,到時候光是身體反應就應付不過來,更談不上克敵制勝了。

以己之短,攻人之長,不是兵家所爲。

因此當衆將都主張出兵蜀中與大理吐蕃會戰的時候,我斷然否定了這個想法,卻派西北軍主力與大將郭利用等人引兵東進,南渡長江,沿著揚州和蘇州杭州一路攻了下去,將難逃的真宗與楚王等人一路攆了下去不得修養,另外也順勢平定了江南大部。

江南水師中的精銳自然是我訓練過的蘇州所部,當初太宗皇帝採用明升暗降的辦法架空了我的控制權,並對水師諸將大加封賞,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水師中的人很有一些選擇了效忠朝廷,與我劃清了界限。

可是真宗等人就不是那麼聰明瞭,他們一路逃到蘇州的時候,水師前來接應,樑興初等水師將領倒是有心扶助朝廷的,可是真宗等人心存疑慮,認爲蘇州水師是我經營過的老底子,此時自己等人倉皇難逃,實力大損,難保這些水上豪強們不在途中臨時其意,到時候情勢就不好收攏了。

樑興初等人看了朝廷這幅樣子,心中不禁有些冷意,不少人開始考慮後路。

而我的使者此時也趕到了蘇州,將我的親筆信或者說是密旨交到了樑興初的手中。

樑興初看了之後,立刻豎起了大漢的旗號,配合南下的大漢軍隊橫掃江南,從水路和陸路齊頭並進,掃平了福州與廣州的殘餘勢力,在半年之內就平定了江南。

在這半年之中,吐蕃與大理攻佔了成都之後,嚐到了甜頭兒,於是合謀引兵北上,想要一舉攻下漢中,直逼長安,然後瓜分整個西北和西南。

大漢軍隊在我的戰略部署之下,採用避其鋒芒誘敵深入的戰術,將吐蕃與大理的聯軍三十萬引到了藍田城外,我集中了西北所產出的所有火炮,出動了西北所有的騎兵與趕回來馳援的七郎所部共二十萬人,與敵人展開大決戰,一舉殲滅了對方的有生力量,只有極少數人逃了回去。

此戰之後,吐蕃與大理的實力損失了七成,國內震恐,國主鎮壓不住反對勢力的反彈,形勢一片混亂,再也沒有了進攻中原的實力,只能龜縮回去,大漢的軍隊順勢進入了蜀地。

兩年多的時間裡,零零種種的反抗勢力一個個被消滅了,每一次兵火其實都是利益重新分配的良機,聖君神教的問題也被我這個始作俑者給妥善地解決了,西北的物資支援和四海錢莊的投資開始向全國各地大把大把地投了出去,一個個新興的產業建設起來,標誌著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

西子湖畔,雲淡風輕,遊人三三兩兩,小舟泛於湖面,劃起了一道道波紋。

“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今我來思,楊柳依依。”我身著便裝,站在船頭上說道。

“陛下這話,好像說反了吧?”公主正同宋迪坐在畫舫的裡面,聞言質疑道。

我哼哼了一聲後不無發泄地說道,“狗屁的陛下!做了兩年的皇帝,心都快操碎了!這活兒還真不是人乾的!”

這話倒不是假的,要是做個昏君的話自然只顧吃喝玩樂隨心所欲就行了,可是咱不是那種人啊!一看到公文奏章就忍不住要拿起來仔細觀看,一聽說哪裡受災了就忍不住想要親臨視察,更不用說安撫四邊對內佈政了。若不是我的修爲精湛,才思更是超前千年,真要嘔血數鬥而亡了,哪裡能享到清福?

因此我一聽到陛下這兩個字就憤懣不已,偏偏公主做了皇后以後似乎更加調皮,動不動就拿這兩個字來挪逾我。

“陛下的火氣太大了,弄點兒銀耳蓮子羹來。”宋迪見狀一笑,對旁邊隨侍的人說道。

也難怪我的火氣上升,本來前兩年滅契丹的時候,已經將契丹王族一掃而光了,誰知道最近居然又有人在北方搞風搞雨,弄出個契丹小朝廷來,大漢的軍隊主力現今一在江南,一在西北,北方的人手並不是很足,而且這個契丹小朝廷規模不大,四處遊走,一時之間很難把握住他們的動向,給朝廷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本來我好不容易抽出點兒時間來,在江南遊興正濃,卻收到了這麼一個消息,心裡面自然非常不痛快,火氣大了也是難免的。

不過生氣歸生氣,問題也是要解決的,一行人等就踏上了北歸的路途。

行到洛陽的時候,卻收到了前方傳來的消息,說是大將胡云巧施妙計,將契丹小朝廷的首腦一舉成擒,現下已經送了過來,等候皇帝發落。

“這卻是好消息,胡云這小子還算不錯,不枉我提拔他一回。”我笑著對旁邊的人說道。

我對這個契丹小朝廷也很好奇,不知道除了契丹王族以外,還有什麼人能夠在契丹人中具有這麼大的影響力,要知道原先的契丹王族基本上都被滅了啊!

沒過幾日,胡云就趕了過來,我一番誇獎之後,胡云有些尷尬地說道,“陛下,這個事情,他有些不好辦——”

“有什麼不好辦的,拉出去砍了就完事。”對於反對派,我認爲從肉體上消滅比較省事兒。

“其實這個事情,微臣不敢居功,是四爺辦的,可是四爺說他也做不了主,纔將人送了過來,請陛下聖裁。”胡云低頭稟報道。

我點了點頭道,“老四畢竟在契丹呆了些日子,不好意思下手。”

四郎嘛,或許是有些心軟了,也或許被擒獲的人與他是舊識,下不了這個狠心,可是朝廷的法令也是要遵循的,反叛的罪行是很重的,我不是很相信什麼感化政策,根據古往今來的事例分析,流放是不解決問題的,免除死刑也是蠢人的想法,唯有絕對的暴力才能起到一勞永逸的作用。

“陛下還是先看看爲好——”胡云用袖子擦了擦額頭說道。

我頓時感到有些蹊蹺,於是吩咐帶那契丹國主上來看看。

“怎麼會是個小孩子?”人犯帶上來以後,我意外地發現對方只是個三歲左右的小孩子,不由得發問道。

小孩子長得非常清秀,面容白皙,眼神清澈,只是可能因爲長期顛簸流離的原因,精神有些不太好。

“這孩子的容貌,倒是跟陛下有幾分相似。”公主忽然在一旁說道。

我仔細一看,果然發現對方與我有些相似,不由得感到有些奇怪。

“陛下,四爺說,你應該見一見孩子他媽。”胡云在一旁插嘴道。

我頓時感到有些問題,但是一時間也說不出來是什麼,於是吩咐宣孩子他媽上來。

不多時,一個年輕的女子低著頭走了上來,站在了大殿的中央。

“你是何人,爲何要冒充契丹王族,在草原上作亂,難道不知道這是殺頭的重罪嗎?”我先是對那女子恫嚇道,接著有些好奇地說道,“擡起頭來,讓朕瞧瞧。”

那女子將頭慢慢地擡了起來,長得非常清秀。

“啊?!怎會是你——”我大吃一驚,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

竟然是耶律蓉!那她的孩子,不就是我的兒子麼?!

我看了看面無表情耶律蓉,又看了看盯著我露出一絲好奇表情的孩子,然後看了看大殿上面似笑非笑的公主等人,一時之間頭大如鬥,真不知道應該如何是好了。

(全書完)

補卷 刪去的現代部分

第005章 明德大君第006章 應天探寶第004章 宋國來使第007章 節外生枝第005章 經營之道第009章 再上五臺第006章 規模生產第005章 明德大君第007章 指鹿爲馬第003章 帝王私心第003章 造神運動第004章 驚鴻一瞥第006章 寒山古剎第005章 天門重重第012章 月下追擊第003章 宮廷秘事第004章 將取先予第009章 屯邊大計第010章 白雲先生第006章 禍起蕭牆第006章 將星隕落第012章 禮部應試第003章 宮廷秘事第011章 慈航普渡第006章 暗潮洶涌第008章 意外重逢第005章 秘密潛入第003章 觀星臺上第010章 金殿之變第007章 大兵壓境第011章 慈航普渡第011章 小妞留下第002章 父子相見第004章 兵行險著第009章 一夜成城第010章 邊塞傳烽第003章 意外進位第005章 西北重鎮第002章 邪異宗主第003章 四海錢莊第009章 酒樓驚魂第002章 邪異宗主第002章 父子相見第003章 降龍神木第002章 束手陣前第009章 婚姻大事第011章 統萬之城第002章 邪異門人第002章 雪山聖女第001章 進退有據第005章 陽涼南關第007章 東進河北第004章 洞察玄機第010章 儀同三司第012章 星星點燈第011章 帝王權謀第003章 敲山震虎第004章 李煜之死第010章 陸軍操典第003章 帝王私心第009章 一夜成城第006章 規模生產第002章 刀下留人第007章 有客遠來第007章 大兵壓境第001章 美麗錯誤第004章 驚鴻一瞥第004章 再起波瀾第003章 四海錢莊第006章 瞞天過海第012章 各顯其能第004章 西北方略第006章 豔詞官運第008章 踏雪尋梅第012章 武備真藏第002章 江南一統第008章 上流人物第002章 唐宋風情第011章 帝王權謀第007章 好事成雙第010章 峰迴路轉第001章 美麗錯誤第001章 不速之客第002章 計行反間第004章 斯人憔悴第006章 寒山古剎第004章 兵行險著第002章 初見血腥第006章 天波女主第004章 西北方略第011章 弄假成真第010章 白雲先生第003章 浮生若夢第003章 偷天換日第002章 面授機宜第008章 上流人物第008章 黨同伐異第004章 班師回朝第004章 三座大山第012章 八大宗師
第005章 明德大君第006章 應天探寶第004章 宋國來使第007章 節外生枝第005章 經營之道第009章 再上五臺第006章 規模生產第005章 明德大君第007章 指鹿爲馬第003章 帝王私心第003章 造神運動第004章 驚鴻一瞥第006章 寒山古剎第005章 天門重重第012章 月下追擊第003章 宮廷秘事第004章 將取先予第009章 屯邊大計第010章 白雲先生第006章 禍起蕭牆第006章 將星隕落第012章 禮部應試第003章 宮廷秘事第011章 慈航普渡第006章 暗潮洶涌第008章 意外重逢第005章 秘密潛入第003章 觀星臺上第010章 金殿之變第007章 大兵壓境第011章 慈航普渡第011章 小妞留下第002章 父子相見第004章 兵行險著第009章 一夜成城第010章 邊塞傳烽第003章 意外進位第005章 西北重鎮第002章 邪異宗主第003章 四海錢莊第009章 酒樓驚魂第002章 邪異宗主第002章 父子相見第003章 降龍神木第002章 束手陣前第009章 婚姻大事第011章 統萬之城第002章 邪異門人第002章 雪山聖女第001章 進退有據第005章 陽涼南關第007章 東進河北第004章 洞察玄機第010章 儀同三司第012章 星星點燈第011章 帝王權謀第003章 敲山震虎第004章 李煜之死第010章 陸軍操典第003章 帝王私心第009章 一夜成城第006章 規模生產第002章 刀下留人第007章 有客遠來第007章 大兵壓境第001章 美麗錯誤第004章 驚鴻一瞥第004章 再起波瀾第003章 四海錢莊第006章 瞞天過海第012章 各顯其能第004章 西北方略第006章 豔詞官運第008章 踏雪尋梅第012章 武備真藏第002章 江南一統第008章 上流人物第002章 唐宋風情第011章 帝王權謀第007章 好事成雙第010章 峰迴路轉第001章 美麗錯誤第001章 不速之客第002章 計行反間第004章 斯人憔悴第006章 寒山古剎第004章 兵行險著第002章 初見血腥第006章 天波女主第004章 西北方略第011章 弄假成真第010章 白雲先生第003章 浮生若夢第003章 偷天換日第002章 面授機宜第008章 上流人物第008章 黨同伐異第004章 班師回朝第004章 三座大山第012章 八大宗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龙江省| 古丈县| 乐山市| 剑川县| 珠海市| 东海县| 留坝县| 衡山县| 武平县| 遵义市| 西宁市| 容城县| 德阳市| 明溪县| 会宁县| 上饶市| 乌恰县| 平阳县| 禄丰县| 肇源县| 南丰县| 古蔺县| 龙州县| 荔波县| 油尖旺区| 龙海市| 南昌县| 磐石市| 大兴区| 磴口县| 彭阳县| 乃东县| 灵武市| 荔浦县| 彝良县| 翼城县| 大理市| 兴山县| 邹城市| 侯马市| 乐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