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朔方軍攻復常山,郭子儀大戰嘉山。
場景:常山郡城古戰場。
卻說郭子儀以李光弼爲先鋒,遵旨率朔方軍沿黃河河套進軍,這是安祿山反叛以來反映最爲迅速的**。當時河東的形勢,安祿山在反叛前是河東節度使,但並沒有完全控制河東的軍隊,安祿山在河東主要是依靠他的親信將領,就是駐在大同的河東別將、大同軍使高秀巖所部三萬餘人,河東重鎮節度使駐地北京(唐朝稱太原爲北京)是由北京副留守、太原尹楊光翽統兵,實際掌握著河東鎮的兵權,有二萬多人,楊光翽是楊國忠親信死黨,安祿山在起兵前,派部下勇將何千年、高邈帶領二十多個精銳騎將,以獻神箭手爲名,求見楊光翽,楊光翽出迎,被這二十多騎將當劫走,楊的部下一時目瞪口呆,在這二十多騎出了太原城後還呆在那裡,太原城的**一時羣龍無首,對安祿山叛亂毫無反應。
斗轉星移,時光荏苒,在過了將近1300年後,到了1913年12月,也就是中華民國二年12月,陸軍總長段祺瑞坐火車到武昌辦理公務,時黎元洪在武昌遙領副總統兼參謀總長,實職是湖北督軍,手上有湖北四鎮新軍數萬人,當時中山先生和黃興因在二次革命中一敗塗地,不得不流亡日本,國內能與袁抗衡的只有湖北新軍還有些力量,段祺瑞辦完公務後回北京,向黎元洪告辭,黎元洪按禮節當然要送行,在火車站送段上火車後,下火車的卻是段祺瑞,黎元洪在火車上被幾名彪形大漢熱情接住喝茶,這一杯茶喝完,人已到北京。隨後袁世凱電告全國,湖北督軍一職由段祺瑞接任,黎元洪到北京後成了光桿司令,被袁世凱軟禁,歷史何其相似,敢情陰謀家都有非常手段。
朔方軍和叛軍相接後激戰,先後擊敗叛軍周萬頃部,殺死周萬頃,後又在河曲進攻叛軍,擊敗高秀巖部和薛忠義部,收復了雲中、馬邑,攻破了東陘關,郭子儀上表奏捷,玄宗大爲高興,下詔加封郭子儀爲御史大夫,李光弼爲河東東節度副使兼雲中太守、河北採訪使。
在安祿山統領叛軍主力南下後,顏杲卿和長史袁履謙等乘機率軍民反正,復了常山郡,顏杲卿的從弟顏真卿原是殿中侍御史,玄宗曾有意爲備位宰相,被楊國忠排擠出朝,貶爲平原太守。顏素知安祿山爲人狡詐陰險,早就預料到安祿山會有叛逆的那一天,在平原時,更是有先見之明,暗中招集敢死之士,修築城壕,爲禦敵守城做準備,安祿山反形畢露時,顏真卿亮出了抵抗的大旗。
安祿山在攻下東都洛陽後,自立爲帝,建立大燕朝,此時**河南前線將領是高仙芝和封常清,**屢戰屢敗,二人擔心潼關有失,危及長安,不得以收集敗兵,集中退守潼關,安祿山正準備率軍進攻潼關,聽報顏杲卿在常山反正,大怒,命叛將蔡希德率大軍從河南北上,史思明從范陽南下,復圍常山。此時玄宗已派派右羽林大將軍王承業兼太原尹,和侍御史崔衆一同領兵,王承業昏庸無能,又和崔衆不和,作爲上級競然節制不了崔衆,結果河東的軍隊離叛軍最近,卻畏敵如虎,龜縮太原不敢出擊,還想貪天功爲已有,上報玄宗說常山反正是自已所部的作爲。顏杲卿求救於王承業,王承業見死不救,不到十天,常山城破,叛軍屠殺了顏杲卿和袁履謙等一萬多反正的軍民,此時郭子儀的朔方軍正奮力攻打通往井徑的交通,常山反正和復陷,均來不及救援。
李光弼率軍終於打通了井徑關,時史思明正在河北進攻各地的民軍,李光弼抱必死的決心,率本部郝廷玉、白孝德、白元光、荔元非禮等五千人馬,以部分勁將銳卒,扮成百姓和叛軍,一舉襲取了常山郡,大唐的軍旗又在常山城升起民。此時常山城內外已是滿目瘡痍,到處是反正軍民的遺體,光弼和衆將無不落淚。光弼一邊修整城防,一邊掩埋軍民遺體,一邊撫卹城中所遺百姓。
第二天,李光弼帶部將兵丁和常山百姓代表,祭奠太守顏杲卿和長史袁履謙等一干軍民,城上軍民百姓一同致祭,光弼左右兩邊,佈置好幾百弓弩手護衛。
李光弼:“太守大人,末將來晚啦!”說罷跪地大哭,衆將無不落淚,城上城下百姓一齊放聲大哭。遠處塵土飛揚,史思明的叛軍漸近,朔方軍絲紋不動,待叛軍抵近時,郝廷玉和白孝德一揮手,只聽左右兩邊同一聲梆子響,朔方軍箭如飛蝗,叛軍落馬無數,光弼率衆人緩緩退入城中,從此,李光弼和史思明這一對“老朋友”相會了。
李光弼堅守常山,不時派精騎主動出擊,打得史思明狼狽不堪,史思明蔡希德只得重新收集大軍圍困常山,李光弼守城有方,不時出擊,常讓史思明防不勝防,史思明蔡希德兵力十幾倍於光弼,就是拿不下常山,還不敢靠近城太近,遠遠的圍著,雙方相持在常山,光弼所部畢竟兵少,城中缺糧,饑荒形勢一日緊似一日,光弼派人縋城而下,幾次向郭子儀求救,無奈山遙水遠,一連又過了十幾日。
光弼坐困常山,度日如年,已開始宰殺戰馬充飢,一日,正當光弼對子儀心生埋怨之時,只聽得城西北鼓角齊鳴,光弼聽得是朔方軍的鼓角聲,急忙登上西門城樓觀看,只見西面塵土飛揚,一隊**騎兵,衝開叛軍陣營,來到西門,光弼一看,領隊的將領正是郭晞,後面**越來越多,叛軍四面潰散,是郭子儀大軍到了,光弼大喜,趕緊開門迎入。
在城門口,光弼看到大批糧草來到,暗自詫異,郭子儀率中軍來到,光弼上前拱手行禮,子儀和衆將下馬。
李光弼:“大都督來得正好!”
郭子儀:“光弼兄受苦了!”子儀還禮,和光弼共入常山,兩人登上城樓,隨後朔方軍大隊人馬進入常山城中。
李光弼:“大都督,我軍人馬糧草不少!”
郭子儀:“我在河東各處徵調招募了二萬餘人,這次來的總共有五萬多人,你寫的幾封信我都收到了,本來想早點趕過來接應你,無奈糧草輜重,轉運困難,非得大隊保護不可,不然,要是被叛軍劫去,那就糟糕了,路上我是心急如焚啦!”
李光弼:“大都督處置英明!沒有糧草,人多了更麻煩!”從此之後,光弼對子儀服心了。原來那野心家、陰謀家安祿山,在他的長史、“財經專家”、也就是他稱帝后的宰相嚴莊的指導下,拋售金銀財寶和奇花異草、古董字畫,大力收購糧食和軍馬,收購的價格很高,中原各州官民貪圖高利,就都著了道,常山存糧很少,哪能幾經圍城,以前這些情況朔方軍都不知道,朝廷在“良相”楊國忠主理下更不知道,上上下下都著了道,都拼了老命收購金銀財寶和奇花異草、古董字畫,而范陽和平盧等地,糧草卻堆積如山,倉儲堅固,還都是防水防潮的,軍馬近十萬匹。
朔方軍在郭子儀和李光弼的指揮下,以渾釋之部守常山,扼南北交通要道,主動出擊河北州郡,並且利用疲敵戰術,使叛軍疲憊不堪,**不斷取得勝利。郭子儀聯名李光弼上書玄宗報捷,並提出希望潼關守軍不要主動出擊,先避叛軍銳氣,只要利用好潼關天險,以逸待勞,確保長安和關中安全,待朔方軍平了叛軍老巢范陽,再南下東西夾擊,叛軍一鼓可破,玄宗下旨嘉獎朔方軍,升郭子儀爲衛尉卿兼朔方節度使,李光弼爲御史大夫河東節度副使兼范陽節度使,所部將領各有升賞。此時叛軍交通被朔方軍攔腰斬斷,顏真卿的河北山東民軍聲勢浩大,叛軍欲南下江淮,卻被張巡許遠所部有力地阻在睢陽,安祿山在洛陽,進退兩難,一籌莫展。
公元756後六月,史思明蔡希德屢被郭子儀李光弼等襲擾,惱羞成怒,邀約和**在嘉山決戰,這是**和安祿山叛軍第一次大規模的正面決戰,郭子儀以僕固懷恩打先鋒,率朔方軍騎兵衝鋒,自統大軍掩殺,李光弼率精騎從背後包抄,大敗叛軍,斬首四萬級,繳獲戰馬幾千匹,史思明腳中兩箭,和蔡希德隻身逃脫。河北人心振奮,各州紛紛起義,斬殺叛軍,形勢一片大好。
正當郭子儀和李光弼擴軍備戰,準備按計劃進軍范陽時,卻不知潼關形勢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