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肅宗靈武建中樞,君臣當朝議戰守。
過了一日,肅宗在靈武朔方節度使府早朝,大會文武,商議戰守大計,大臣都在外面齊聚,司禮監李輔國按肅宗旨意,列定了文武班次,李泌這時想在文臣隊列向後縮也不行了,因爲肅宗下了旨。
李輔國:“皇上就位,衆臣早朝!”於是文臣以李泌爲首,次後爲裴冕、杜鴻漸、魏少遊、崔漪、崔簡金、李涵、杜甫等,武將以郭子儀爲首,次後爲李光弼、李懷讓、高浚、公孫瓊巖、渾釋之、僕固懷恩等,文武大臣二十四員昂然入朝,氣場相當強大。郭曜郭慧等已沒有資格參加朝會了,一個個笑兮兮地被擠出朝班。
衆大臣:“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肅宗坐在朔方節度使府大都督的帥案前,接受衆臣朝拜。
肅宗:“衆卿平身!”待衆文武兩邊站好後,肅宗示意李輔國宣讀詔書。
李輔國:“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前翰林待詔李泌,天縱英才,與朕自自幼相交,著即出任御營行軍司馬一職,參與軍國大事!”
李泌:“臣尊旨!謝陛下!”李泌謝恩後重新站好。
李輔國:“大臣郭子儀,天性忠義敦厚,暢曉軍旅,著該大臣出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兼兵部尚書,仍領衛尉卿、朔方節度大使。”
郭子儀:“臣尊旨!謝陛下!”郭子儀謝恩後重新站好。
李輔國:“大臣李光弼,天性忠義果敢,暢曉軍旅,著該大臣出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戶部尚書,仍領御史大夫、河東節度副使、范陽節度大使。”
李興弼:“臣尊旨!謝陛下!”李光弼謝恩後重新站好。
李輔國:“河西行軍司馬裴冕,明悉朝廷典章,晉升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協理朝政!”
裴冕:“臣謝主隆恩!”裴冕謝恩後重新站好。
李輔國:“朔方節度判官杜鴻漸,文學優秀,接駕有功,晉升爲中書舍人、協理朝政!”
杜鴻漸:“臣謝主隆恩!”杜鴻漸謝恩後重新站好。
李輔國:“杜甫文學卓異,晉爲左拾遺!”
杜甫:“臣謝主隆恩!”杜甫謝恩後重新站好。
李輔國:“晉節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崔簡金爲兵部員外郎!協理部務!”
崔漪、崔簡金:“微臣謝主隆恩!”崔漪、崔簡金謝恩後重新站好!
李輔國:“晉六城水陸轉運使魏少遊、關內鹽池判官李涵爲戶部員外郞!協理部務!”
魏少遊、李涵:“微臣謝主隆恩!”魏少遊、李涵謝恩後重新站好。”肅宗聽從了李泌精兵簡政的建議,首重兵部和戶部。
李輔國:“望諸位大臣,合力佐朕,早定戰守大計,待重振山河,朕將不吝功名富貴,重酬卿等!欽此!”肅宗對在靈武的大臣均有嘉獎。
衆文武:“臣等鞠躬盡瘁,成功而後已!”衆大臣跪拜謝恩後重新站好,朝會稍稍安靜了一會後,郭子儀出班。
郭子儀:“陛下,臣身在朝堂,心實憂河北河東,安逆攻入長安後,臣憂陛下宿衛薄弱,故忍痛放棄河北,全師而回,當下判軍必然大肆進攻河北,反正民軍危矣!如判軍佔領河北,必西浸河東,則河東亦危,河東危,則靈武朔方不安,臣以爲當下之計,必得一員大將,領軍出河東,收太原之衆,先鞏固河東後,再相機下井徑,重收河北!”
肅宗:“郭愛卿公忠體國,深謀遠慮,好!”肅宗深爲嘉許。
郭子儀:“陛下,臣身任方面,爲國謀劃,是份內之事。”
肅宗:“郭愛卿以爲何人可勝河東方面之任?”
郭子儀:“臣以爲,非大夫李光弼不可!”
肅宗:“李愛卿,你是朕的行軍司馬,郭愛卿提出河東戰守之計,你以爲如何?”肅宗將目光轉向了李泌。
李泌:“郭大都督,啊不,已是郭相了,郭相深謀遠慮,未雨綢繆,非常好!河東諸將,離叛軍最近,卻畏敵如虎,對河北叛軍毫無反應,只好窩裡橫,陛下一定要罷免那些平庸怯弱的將領!李相忠貞神勇,堪當河東方面之任!”
肅宗:“李愛卿可願接河東方面之任!”肅宗目光轉向李光弼。
李光弼:“臣鞠躬盡粹,死而後已!”李光弼出班,回答得很乾脆。
肅宗:“好!那就這樣定下來,稍後明令李愛卿兼任河東節度大使,出鎮河東,不過不要那麼著急出去,在此地多休息幾日再走,河東現在也還不是特別緊急,朕想和各位剛剛回衛的大臣多親近親近!”
李光弼:“謝陛下!臣感恩不盡!”
李泌:“陛下!臣以爲,方今是非常時期,軍機政事上達時,中樞反映要迅速,因此政務必須精簡,朝廷用度也要儘量節儉,務必戒除一切奢糜之風,現在江南和劍南的稅賦一時還運不過來,朝廷用度全靠朔方軍在靈武大本營的積蓄,即使今後開通了糧賦之道,也要節約天下物力!”
肅宗:“很好!自今日起,三省六部合署辦公,在行營的三省宰相,排班輪值,每日晝夜必有宰相一人,六部侍郎一人,員外郎二人隨時值班,大事隨時報朕!詔旨還是按朝規,三省合議擬定後即發!”
李泌:“臣還有上奏!”
肅宗:“先生有話請講!”
李泌:“西域的軍隊,至今未到,陛下應再下嚴旨,安西和北庭的軍隊全部撤回,隴右、河西和劍南的軍隊,留部份堅守要地後,剩餘的軍隊有多少調多少,由節度使帶領,限日趕赴行營!違令者嚴懲不貸!”此前隴右節度使、河西節度使的**和玄宗的御林軍大多已調往潼關前線,潼關決戰後已基本不復存在,剩餘的兵馬已不多,此時**主要是在等待西域的**和劍南的新軍。
肅宗:“很好!就這樣定!”
裴冕:“陛下,微臣有本上奏!”裴冕出班。
肅宗:“裴愛卿請講,朕破格用卿,你可要好好輔佐朕!”裴冕是新升到宰相高位的。
裴冕:“微臣長期在河西任職,和回紇多有交往,熟知回紇,昔太宗冊立骨力裴羅可汗後,回紇已是我大唐屬國,我大唐立國百餘年以來,富貴繁華,聲名遠播,回紇素來羨慕敬仰我大唐繁榮昌盛,人民均親近我大唐,回紇少男少女均以配大唐少男少女爲尚,戰騎精銳,我朝可借兵平叛!”
肅宗:“啊!此事可再議!”以前朝中沒有此議,所以肅宗對借回紇兵平叛的事還把握不好。
郭子儀:“陛下,懷恩熟悉回紇,陛下可諮之!”郭子儀出班再奏。
肅宗:“僕固愛卿,向回紇借兵,可行嗎?!”肅宗將目光轉向僕固懷恩,懷恩趕緊出班回稟。
僕固懷恩:“陛下,裴相所言不差,臣熟知回紇,借兵之事完全可行,回紇人素講信義,而且平素極爲仰慕我大唐繁榮昌盛,只要陛下以恩義結之,回紇必然相報,我朝可許以利益,借兵一定準行!”僕固懷恩說得很肯定,懷恩當然清楚,怎樣才能借動回紇兵,有些話在朝堂上不好說。
李泌:“陛下,可先升集我大唐的軍隊,再看情況相機借回紇兵!”
肅宗:“好!此事先等等。”此事肅宗沒有否決。
郭子儀:“陛下!臣以爲陛下行營可向南延伸至平涼和彭原郡一線,臣親自帶兵護駕,臣久任朔方,以我們現在的兵力,可確保靈武到彭原的交通,我們進可攻,退可守,陛下安全無慮!這樣可就近收集招募關中軍民散兵,威攝關中,使叛軍不敢入蜀,更方便接近糧賦之道,集結劍南和河西之兵,靈武的儲備節約點可用半年,然未雨綢繆更好!”
肅宗:“先生以爲如何?”這個昨天晚上沒和李泌商議,所以肅宗徵詢李泌的意見。
李泌:“很好,平涼和彭原郡城池堅固,目前還在我們手中,只要安排好陛下的宿衛就行!三省六部都隨陛下行營,靈武還是後方大本營,這樣更可彰顯陛下平叛的決心!”
李懷讓:“臣帶御林軍不離陛下半步!”李懷讓是玄宗在馬嵬坡分手時分給肅宗的御林軍統領,這次升爲左羽林大將軍,這樣說只是李懷讓的一種忠心表態,肅宗這時的御林軍並不多,還是要靠郭子儀的朔方軍。
肅宗:“好!就這樣定了!散朝後三省合議,即刻擬旨!”大唐的平叛中心和戰守大計就這樣定了下來,開始正式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