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代宗病重交國事,太子誠心問忠良。
郭子儀等大臣輔佐代宗,在平定了同華節度使周智光的叛亂之後,土蕃等又數度入冠,被數度擊敗,大唐在基本安定中度過了十來年。
由於安史叛亂對河北、河南、山東、河東、關中等中原地帶破壞太大,比如史思明,比安祿山還要殘暴,爲了急劇擴大勢力,在佔領各州後,把老幼殺盡,年輕女子姦淫後從軍分配,年輕男子強行充軍,不從就殺,叛軍隊伍急劇擴大,民衆被迫參加叛軍以劫掠爲生,一時間,好多地方,野獸食人,人也被迫食人,所以中原各州,幾經征戰後,人口數量急劇下降,凡叛軍所經之處,幾是千里無雞鳴,朝廷平定叛亂後,由於客觀原因,大唐國力恢復緩慢,又要集中大批兵力防備土蕃和回紇、黨項等,騰不出手來,相反,范陽和平盧節度使所控之地,破壞相對較小,安史餘部投降後存在的藩鎮隱患,就一直遺留了下來。
這些藩鎮時叛時降,內部也是數度將帥互相攻逐,強者爲王,人事全不由朝廷,朝廷鞭長莫及,只得任其內部變更,事定後追認勝利者爲節度使。
代宗大曆十四年二月,也就是公元779年農曆二月,代宗病重,感到去日無多,召來皇太子雍王李適,做大事交待。
李適:“兒臣叩見父皇!”皇太子給代宗叩頭行禮。
代宗:“皇兒起來!”李適行禮後站了起來,代宗示意兩個小黃門出去,在兩個小黃門走後,代宗的臥室就只有他們父子二人,代宗示意李適坐下來。
代宗:“皇兒啊,爲父這次病重,感到非同一般,可能去日無多,有些事,今天爲父要正式交待你。”
李適:“父皇一定會再次康復,不必憂慮!”李適安慰代宗。
代宗:“人各有命,就是皇帝也不例外,皇兒不必安慰,你要以國事爲重,遲早爲父是要向你作交待的!乘現在爲父還清醒,交待你最好,如果糊塗了,說得不對,亂說一通,那會壞大事的!爲父交待你的國事,一律以今天的爲準!”代宗已下決心交待國家大事。
李適:“請父皇教導!”李適聽罷越發認真聽了。
代宗:“爲人君者,要安定天下,最重要的是用人,尤其是宰相和統兵大將,對朝局影響太大,你父皇我在位十八年,真正信得過的大臣並不多,就是真正信得過的大臣,也是經過多年的考察和任用才得出來的。”
李適:“請父皇賜教,哪些大臣可以信賴!”
代宗:“健在的只有郭子儀和李泌,還有顏真卿,郭子儀年事已高,你要多尊重這位大臣,軍隊是個特別的體系,軍事也不同於民政,統兵大將,必須要有威望,將領的威望,不全在於他年紀的大小,而是在於他是否真正具有統兵的智慧和膽略,這就需要以往戰爭的歷練,能經歷戰爭的生死考驗,一定要經過生死關,就是立過戰功,統過大兵,打過大勝仗,一句話,最重要的是其它的統兵將領信服他,這樣軍隊在大戰時才能形成統一指揮,才能打勝仗,國家統大兵的元帥,一定要有真正的威望,郭子儀他即使年紀大了不能統兵作戰了,一旦國家有事,只要他在一日,你還是要以他的名義掛帥出征,以示對宿將的尊重,再另擇大將爲副,這樣衆將看到朝廷優待功臣,就會奮力作戰!大臣的那些老部下,也會很高興,皇兒,你要記住,郭子儀他是大唐的國寶!”
李適:“父皇,兒臣記住了!大臣郭子儀的事,父皇跟兒臣說過好多次,兒臣已銘記於心,肯定會遵從,他在一日,孩兒一定重用他一日!只是李泌,孩兒有些不懂,父皇既然那麼重視他,爲何不早招他回朝,老放在外面呢?!”
代宗:“唉!他這個人啦!不愛名利,愛好求仙慕道,又不喜歡在朝中建立體系,很容易受到其他宰相大臣的排擠,暗中排擠他的理由還冠冕堂皇,在朝大臣中,和他合得來的只有郭子儀、李光弼少數幾個大臣,你爺爺肅宗是突然過世的,也沒給你父皇做交待,皇位交給誰,是流過血才定下來的。你父皇剛登基的那幾年,政事都操在李輔國和程元振的手上,朕空擔個皇帝的名,擔負著天下的責任,其實萬事都作不了主,非常痛苦!後來逐步剪除了李輔國和程元振,父皇才控制了朝政,元載是一個有能力的宰相,政務上很練達,可品德卻有大問題,他的事情,幾年前才揭露出來,他以前排擠李泌最用心,一直在朕面前說李泌思想太純,太超前,與現實不合,現在想起來,他實際上就是想說,李泌是個書呆子,定的些政策無法施行,這些事,說實話,你父皇當時也沒看明白,皇兒以後自已慢慢體味。前些年你也知道,火燒眉毛的事,幾乎月月有,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等朕意識到他的大才能時,爲時已晚,皇兒登基後,一定要下決心重用他!郭子儀畢竟八十多了!”
李適:“是!孩兒謹記!”
代宗:“吾兒要用他就要重用他爲首相,免得他又受人排擠!你記住,排擠李泌的,一定是小人,君子肯定是鬥不過小人的,所以你要用就用他爲首相,切記!”
李適:“孩兒記下了!”
代宗:“還有顏真卿大夫,他做官和爲人的品德沒有任何瑕疵,是百官在品德上的表率,爲父對他也是絕對信任,可惜的是他軍事政務見識上還欠深入練達,在軍國大事上比李秘差了不少,加上年紀偏大,你只能用他來增加朝庭的威望,正朝廷百官的風紀,可用爲副宰相,不可用他爲首相,要吸取你皇爺爺的教訓,他老人家重用房琯,是吃過大虧的,陳濤斜大敗,既害了房琯,更害了大唐,顏真卿大夫的軍事才能也只一般,當然,他在軍事和政務上,比一般的大臣和將領當然要強,但是和頂級戰將比,還是有很大差距,郭子儀和李光弼從河北一撤軍,顏大夫率領的民軍就慘敗,他和房琯一樣,都不是深入善長軍事的人,和高手一比就困難了,這些事都是教訓,一個對朝庭忠誠而又真正有大才能的人,真的不多,軍事,是一門單獨的學問,這既是學問,又不是學問,這方面你要好好體味!用人怕就怕象安祿山史思明那樣嘴甜心黑的怪才,那樣嘴甜心黑的怪才,才能越高越危險,實際上好多事還是要靠皇兒你自己體會!”
李適:“孩兒記下了!”
代宗:“國家文武科舉,一定要好好堅持下去,就是要多留心人才,一代只管了得一代,文武都要有後備人才!”
李適:“是!孩兒謹記!”
代宗:“要嚴防有人在科舉選拔上作蔽,科舉選拔人才,是國家的根本制度,可以說這是最大的事!只是可惜前些年的戰亂,交通混亂,周智光叛亂時,堵絕交通,搶劫來往的客商,抓了好多來長安參加科舉的文武舉人,武舉人強健,翻山越嶺倒是跑脫了一些,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幾乎全被殺死,這樣的事情,天下一動盪,就太多了,加上好多國事,火燒眉毛,無法正常舉辦科舉,耽誤了!這事看起來很正常,朝廷也是迫不得以,實事上,這在客觀上動搖了朝廷的根本,國家好多文武人才,都死於平叛戰爭,李嗣業爲國戰死,還有那個國回光、李韶光、王祚,張巡、許遠等等,都是爲國戰死的,就是李光弼、王思禮,實際上也是爲國操勞過度,長年征戰,得不到休養累死的,健在的郭子儀顏真卿他們,也都到了高齡,就是李泌,也已六十多,國家人才,已現青黃不接之勢,這事你登基之後要想辦法加強!”
李適:“是!孩兒謹記此事!”
代宗:“就說這麼多了,該說的都說了,今後萬事都要靠你自己了!”
李適:“父皇,有沒有什麼長治久安的方法,還有,藩鎮的事怎麼辦?!”代宗聽到藩鎮的事,嘆了口氣。
代宗:“藩鎮的事,目前國力軍力就這樣,沒辦法,騰不出手來,這是父皇留給你的麻煩,只有你自己想辦法對付了!”想到各地藩鎮,代宗憂心,咳漱起來。
代宗:“皇兒啊,你問到長治久安的辦法,哪有什麼長治久安的辦法喲!朕這麼多年,也想了很多,真正有本事的忠臣良將,太少了,可遇不可求,你可以多問問李秘和郭子儀他們,以後的事,要靠你自己了!”想到藩鎮和邊患的事,代宗憂心,說罷一陣猛咳,李適見狀,招來太醫,給代宗吃了點藥後,代宗睡了過去,李適交待太醫好好照顧代宗後,出了代宗寢宮。
代宗大曆十四年五月,也就是公元779年農曆五月,代宗病逝,時年五十三歲,在位十八年,時郭子儀以八十多的高齡,在關中西邊領軍,防備土蕃。皇太子李適繼位,改元建中,這就是唐德宗,郭子儀、李泌、顏真卿成了四朝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