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子儀接掌朔方軍,郭李聯手破叛軍。
場景:朔方節度使都督府
在知道安祿山確已反叛,河北河南州縣大都望風歸降後,玄宗幾乎被氣瘋了,一紙詔書,將朔方節度使,也是安祿山的同宗兄弟安思順召到長安,先是明升暗降,調爲戶部尚書,暗中軟禁,後將安思順和其弟安元貞一併殺之,隨即下詔晉升郭子儀爲靈武郡太守,兼代朔方節度使,令其率部東征討伐叛軍,郭子儀升任大唐統兵的方面大員,玄宗這時還不知道,他的這一任命,對大唐平判,起了關鍵作用。
場景一:靈武郡朔方節度使府,郭子儀以右廂兵馬使的身份臨時代理節度使,正和李光弼、公孫瓊巖、高浚、僕固懷恩、渾釋之等將領商議軍情,一欽差奉聖旨和八名禁軍將領,騎快馬風馳電掣般趕到,在朔方軍大本營大門口,被朔方軍衛隊攔下後,校尉報告郭子儀。
校尉:“報告將軍,有欽差到!”郭子儀帶衆將出門一看,是高力士到了,趕緊接著,扶入都督府!
郭子儀:“高公公,何事勞煩您親自來?”子儀知道,靈武離長安一千多裡,快馬都要三天。
高力士:“郭將軍不要問了,趕緊接旨!”高力士喘了幾口氣後,站定了,從懷裡拿出聖旨,郭子儀等趕緊跪下。
高力士:“奉天承運,皇帝召曰:朕已命前朔方節度使安思順升任戶部尚書,朔方節度使一職自即日起由太子領任,右廂兵馬使郭子儀,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得軍心,著即日起任朔方節度副使兼靈武郡太守,方今國家有難,著朔方軍節度副使郭子儀,自接旨之日起,全權代理節度使一職,整軍經武,選拔一忠勇之將爲先鋒,剋日出河東,下井陘,卿自統朔方軍主力爲後合,務必附安逆之背,橫截判軍,或擊之,或殲之,卿可便利行事,朕將親統禁軍,東出潼關,續後將召江南各部並西域邊軍,共剿安逆!卿當勉之!欽此!”說罷將詔書交給郭子儀。
高力士:“郭大都督,恭喜了!”高力士向郭子儀拱手,郭子儀拱手還禮,按唐朝慣例,節度使一職多由皇子或宰相遙領,代理節度使的副使,纔是真正的節度使,這一任命,使郭子儀成了唐朝的方面大員,當年宰相姚崇的一句話,在大唐危難之時,使玄宗想起了自己的頭名恩科武狀元郭子儀,這麼多年了,郭子儀並沒有得到朝庭的特別任用,都是靠他自已的一刀一槍的軍功才一步步上升的,此時子儀已快六十的人了,還只是節度使下面的一個領兵將領,玄宗當時也不知道,自已的這一任命,從根上本改變了大唐平叛戰爭的形勢。
郭子儀:“公公辛苦了!請入內府少歇?!眱扇俗呷雰雀?,郭子儀安排好了接待後,和高力士坐下喝茶。
郭子儀:“高公公,安大都督纔去長安不到半個月,皇上就命我掌朔方軍,怎麼變化那麼大,末將有些惶恐!”對自己的頂頭上司安思順的出生和關係,自己是很清楚的,郭子儀對自己接掌朔方軍是有準備的,但感覺還是有些突然,現在看起來,上次皇上下旨調安思順入京,實際上就是要調開安思順到京城後削其節度使的重職,不然對自已的任命不會這麼快。李光弼平素和郭子儀不大相和,現在由同僚變成了郭子儀的直接下屬,很是不爽和擔憂。
高力士:“郭大都督,皇上另有密旨?!惫觾x聽後正要跪接,高力士扶起了他。
高力士:“大都督不必拘禮,你只要明白皇上的旨意就行啦!”
郭子儀:“是!”
高力士:“皇上命你儘快確實掌握朔方軍,凡有不利於朝庭的將領,你可便利行事,先斬後奏!明白嗎?!”郭子儀明白,皇上和高公公這是要清除安思順在朔方軍中的勢力。
郭子儀:“高公公,安大都督是忠於朝庭的,他和安祿山不是一路人!”郭子儀平素也很注意觀察朔方軍中的同僚,對他們的方方面面的能力和情況都很清楚。
高力士:“這個我也知道,原先他多次上奏過安祿山的陰謀,奏章都是我親手交給皇上的,現在皇上已被安祿山氣瘋了,安思順和安祿山畢竟是同宗兄弟,目前朝廷手上能控制的軍隊,只有皇上的五萬御林軍,再就是你這裡的朔方軍了,南方的軍隊太遠一時調不上來,西域的軍隊更遠,皇上目前手上的牌已不多,已經冒不起這個風險啦!安思順是絕對回不來了,明白嗎?!”郭子儀點頭稱是,皇上派最親信的太監來靈武,本身就說明了對朔方軍的極度重視。
高力士:“送我來的八個御林軍校尉,大都督挑選四個做你的參軍,如何!”郭子儀知道,這肯定也是皇上的意思。
郭子儀:“高公公,我想他們武功肯定不錯,八個都給我如何?”郭子儀大方得很!
高力士:“不行!不行!得留四個送我回去!” 高力士害怕安祿山的細作密探搞暗殺綁架。
送走了高力士後,郭子儀調整了朔方軍都督府的護衛,將安思順的兩位護衛領軍校尉各升一級,交與李光弼部下使用,以部將王元振和三子郭晞統領都督府中軍護衛,郭晞在郭子儀的幾個兒子當中,武藝最好,深得郭子儀的真傳。郭子儀以自己的副將高浚接替右廂兵馬使一職,以自己的另一副將公孫瓊巖爲中軍別將,提升靈武郡主簿杜鴻漸爲節度使判官,以高力士帶來的四個御林軍校尉爲參軍,召集朔方軍將領在節度使府大堂開會,時郭子儀長子郭耀和次子郭旰,還有子儀的侄兒郭彗也在朔方軍中任職。參加會議的有左廂兵馬使李光弼,代理右廂兵馬使高浚,左武鋒使僕固懷恩,右武鋒使渾釋之,中軍別將公孫瓊巖,節度使判官杜鴻漸,參軍王薄,參軍李國慶,參軍楊善,參軍杜飛,牆上掛著絲綢制的大唐地圖。
郭子儀:“皇上的聖旨,各位將軍們都聽到了,我等當如何進兵?各位將軍有何高見?!”郭子儀坐節度使的大帥椅上,會場上沉默了一會。
高浚:“啓稟大都督,末將以爲,方今國家有難,我等當遵旨意,立即出河東,截擊叛軍!”高浚站出來,向郭子儀拱手抱拳行了軍禮,說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郭子儀:“好,高將軍的意思我明白!”郭子儀伸手示意高浚,高浚返身入列。
公孫瓊巖:“大都督,安逆已派軍入寇河東,我軍應當先肅清河東的叛軍,才能出井陘,否則當心叛軍截擊我軍後路!”公孫瓊巖也出列向郭子儀拱手行禮。
郭子儀:“嗯,公孫將軍考慮得是!安逆狡詐,不可不防!”郭子儀伸手示意公孫瓊巖,公孫瓊巖返身入列。
僕固懷恩:“大都督,安祿山目空一切,應該好好教訓他!”僕固懷恩也出列向郭子儀拱手行禮,郭子儀示意僕固懷恩入列,李光弼還是沒有說話。
渾釋之:“安逆精通軍旅,我等切不可輕敵,再者我朔方軍只有五萬人,出擊河東,戰線長,兵力不夠,非常時期,應當立即擴軍,請大都督即刻上表朝庭!”說罷返身入列。
郭子儀:“光弼兄有何高見?!”郭子儀將目光轉向了李光弼,李光弼知道不說話不行了。
李光弼:“高見談不上,各位將軍說得都有道理,大都督儘管發令,光弼當依令而行!”沒辦法,聖旨已下,作爲部下,該表態了,這是軍中起碼的禮節,李光弼出列向郭子儀抱拳行禮。
郭子儀:“好!光弼兄請入列!”李光弼返身入列。
郭子儀:“幾位參軍有何高見?!”郭子儀的目光又轉向了王、李、楊、杜四位參軍,四人一齊起出列向子儀拱手行軍禮。
王、李、楊、杜四位參軍:“某等願聽大都督號令!”
郭子儀:“好!”郭子儀待衆將重新列好後,說出了自已的想說的話。
郭子儀:“安祿山這頭忘恩負義的肥豬,朝庭對他恩重如山,掌三個節度使,近二十萬兵馬,他還貪心不足!此等逆賊,人神共憤!他敢造反,明擺著不把我們朔方軍放在眼裡嘛!”說到這裡,郭子儀猛敲帥案。
郭子儀:“皇上英明,現在叛軍戰線千里,如我等出河東截擊叛軍,叛軍定會首尾不能相顧!渾將軍說得好,我軍兵力是不夠,本都督會立即上表朝庭,擴充我軍兵力,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得一員大將爲先鋒,待打通井徑關後,直赴常山,誰願意爲東征先鋒?!”郭子儀目光烔烔,環視諸將,會場又是一陣沉默。
高浚:“末將願往!”高浚血脈憤張,肅然出列,要當先鋒。
郭子儀:“高將軍忠勇,我心甚慰,只是本都督需要你襄贊軍機,先鋒還是另選他人來當合適些!”
僕固懷恩:“末將願往!”懷恩猛然閃出來,好似就要上陣殺敵。
郭子儀:“僕固將軍剛猛,然河北叛軍主將是史思明,此人極其狡詐,我擔心你不是他的對手,我的意思是,先鋒大將,還是由光弼兄來擔任,光弼兄意下如何?!”僕固懷恩曾是自己的部將,郭子儀知道對莽撞之將,只能直來直去,說罷將目光轉向了李光弼,話說到這個份上,李光弼站了出來。
李光弼:“願聽大都督號令!” 李光弼向郭子儀拱手。
郭子儀:“好!衆將聽令!”郭子儀開始正式發佈軍令,其實自接掌朔方軍以來,對於怎樣出兵,將領的任用,子儀早就想好了,因爲他對朔方軍從上到下了如指掌。
衆將:“末將在!”衆將躬身抱拳,一起回答。
郭子儀:“左兵馬使李光弼聽令!”郭子儀拿起了一支令牌。
李光弼:“末將在!”李光弼拱手聽令。
郭子儀:“令你爲本軍先鋒大將,率本部五千人馬,二日後進兵河東,待佔領井徑關後,你率本部人馬,直奔常山郡!”
李光弼:“末將遵令!”李光弼上前接了令牌,返身入列,心中很憂慮,五千人馬哪夠啊!
郭子儀:“右先鋒使渾釋之聽令!”
渾釋之:“末將在!”
郭子儀:“令你率本部人馬爲第二隊,接應先鋒大將,待拿下井徑關後,以得力部將牢牢守住,並肅清河東叛軍!”
渾釋之:“末將遵令!”上前接了令牌,返身入列。
郭子儀:“左先鋒使僕固懷恩聽令!”
僕固懷恩:“末將在!”
郭子儀:“你率本部人馬爲第三隊接應!”
僕固懷恩:“末將遵令!”上前接了令牌,返身入列。
郭子儀:“杜判官並楊、杜二位參軍聽令!”
杜鴻漸和楊、杜二位參軍:“末將在!”
郭子儀:“杜判官負責留守靈武,楊、杜二位參軍協助!”
杜鴻漸和楊、杜二位參軍:“末將尊令!”杜鴻漸上前接了令牌。
郭子儀:“其餘將領隨本都督爲後合,進擊河東!”
其餘衆將:“末將遵令!”說罷,衆將各自回營。
李光弼回到本部營中,越想越不對頭,自郭子儀接掌了朔方軍以來,李光弼就一直憂心忡忡,生怕郭子儀整自己,今天的軍令,要自己帶本部五千人馬爲先鋒出井徑,這不是明擺著要自己去送死嘛!自己身經百戰,原本不是怕死之人,但是這樣不明不白的死去,很是不服,李光弼又想到家人,腦子短路了,按捺不住,叫起幾個衛兵,匆匆忙忙又來到都督府,郭子儀正在給玄宗寫奏摺,王元振來報,子儀聽光弼夜間來訪,趕緊請入內府,王元振和郭晞把李光弼引進內府。
郭子儀:“光弼兄深夜來訪,必有要事,我正想和你聊聊,你來得正好!來,請坐!”說罷揮揮手,王元振和郭晞退了出去。李光弼“撲咚”一聲跪在郭子儀面前,郭子儀吃驚不小。
李光弼:“我不惜死!只望大都督寬恕末將家人性命!”郭子儀趕緊扶起。
郭子儀:“光弼兄何故如此,起來,起來說話!”
李光弼:“請大都督饒恕家人性命!”李光弼站了起來,鄭重地向郭子儀拱手請求!
郭子儀:“光弼兄這是什麼話,兄臺家人何罪之有?我爲什麼要加害於他們?!”郭子儀正色向李光弼問話。
李光弼:“爲國盡忠,原是爲將的本份,只是本部兵少,如果末將戰死,望都督不要怪罪末將家人!只此一條,光弼別無所求!”
郭子儀:“光弼兄你今天來得正好,我正想找你!”說罷掩上門拉著李光弼的手說。
郭子儀:“光弼兄,你我兄弟今天打開窗戶說亮話,我們把話說清楚,朔方軍要是我們兩個不齊心,就完了,國家也就完了!我直說了吧,光弼兄是對我不放心,朝庭這次任命我掌朔方軍,有些突然,出掌朔方軍,我有資格,你同樣也有資格!你我兄弟以往互不統屬,互相不和,說白了,那是因爲你我都盯著朔方軍大都督這個位置,才暗中相互較勁的,我們兩個從無私仇,現在國家都成了這個樣子,你我都世受國恩,是我們兩個同心爲國獻身的時候了!”說罷,熱切地望著光弼,不覺已是眼眶含淚,李光弼看了郭子儀一眼,也很感動。
李光弼:“我不吝惜爲國而死,只是兵馬太少!奈何?!”見上司開誠佈公,李光弼的心和郭子儀近了很多。
郭子儀:“五千兵馬是少了點,但我卻對光弼兄很有信心!兄身經百戰,深知兵法,常有奇謀,你的部下有一半是精騎,步兵也是精銳,加之光弼兄平素治軍嚴整,軍力強悍,弟常常觀察兄部訓練,內心深爲佩服!出井徑,奔常山,是奇襲,正好借用兄之膽略!我早就想好要用兄打先鋒了,高浚是忠勇,但是謀略怎麼比得上光弼兄!這個話我在會上當然不好直說,懷恩呢,是個莽夫,勇力有餘,我怕他中史思明的圈套,只能用他在會戰中打衝鋒,對付安祿山和史思明,還得靠光弼兄!至於兵力分配吧,我也想了很多,目前整個朔方軍,滿打滿算才五萬人,我計劃留三千人馬守靈武,這是我們的大後方,糧草輜重都在這裡,不能再少了,還至少要一萬人維護交通糧道,還要肅清河東,你帶本部人馬走後,我手手頭上也不足三萬人了!新招募一下也來不及,請光弼兄體諒!現在就這個條件,如果兄認爲不妥當的話,請兄臺告知我該怎樣佈置?除你之外誰又能勝任先鋒大將!”說罷誠懇地望著光弼,郭子儀年長李光弼好幾歲,對李光弼一口一個兄臺,很是尊重,平素郭部的實戰和訓練,那也是有目共睹,再加上彼此確無私仇,話說到這個份上,光弼已經服氣了很多。
李光弼:“大都督處置得當,並無不妥!是末將多心了!末將當奮力殺賊!鞠躬盡粹,死而後已!”
郭子儀:“太好了!弟將整軍爲兄後合,兄若有難,速來報我,我將全力救援,義不獨存!”郭子儀緊緊地抓住光弼的手,大唐兩位頂級戰將合手了!
二天後,李光弼率領本部人馬,率先出發,渾釋之僕固懷恩隨即率部跟進,郭子儀留下郭曜郭慧,並留下楊杜二位參軍協助節度使判官杜鴻漸守衛靈武,交待郭耀郭慧等立即開始招軍買馬,訓練新軍,親統大軍和糧草向河東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