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四五章 推進

將士們的士氣,在絕對實力面前,那就是個渣,士氣越旺盛,送死越容易。

可惜,大宋的還真做不到面對北遼時有絕對實力。雖然這些年工坊城一直不曾有過懈怠,但科技的基礎進展緩慢,也就導致火器的發展到了瓶頸。

比如,火槍的射速和射程,仍然無法與弓箭相當。大宋之所以有優勢,更多的是排槍法,以及各式弩搭配著,同時各式火藥彈發射器配合著。說白了,就是一種協同作戰。

有差距,卻不算是絕對的差距,這也讓北遼自覺有了一戰之力。特別是,雙方的第一次戰事,是北遼深入了大宋的防線以內,以五比二的戰損比結束。這讓北遼覺得,大宋的火器也就那樣。

這也是北遼皇帝御駕親征的基礎。

大宋的朝廷也配合了,彷彿真的在意御駕親征對將士們士氣的作用。

幾十輛馬車,就如往常運送軍備一樣,從汴梁向北,沿著軌道北上······這就是大宋御駕親征的隊伍。

太子留守,留下蘇頌主軍備,薛向主後勤,韓縝主民政,王韶主朝廷兵事,其餘內閣盡數隨同官家北上。

甚至連狄青、種顎等老帥,文彥博這樣的老臣,也都隨同北上了。

在大宋,御駕親征確實不是簡單的事,甚至不跟北遼相同。這幾乎就是朝廷北移了······

“報······官家,種帥在河清二十里處恭候御駕······”

這已經不是傳令兵第一次奏報了。自從出了原來大宋的邊界,各路主帥就沒有停止過奏報行程,幾乎是每十里就有一次奏報。

“這就是親征呀!朕這些年不是不願意親征,是擔心朕只要親征,就會打亂整個前線的佈置。子正······你家侄子對你護衛朕很是不放心呀······”

“官家,這是前線,將士們更加註重官家的安危乃是忠主的正常反應······”

官家嘴裡說的,跟臉上的表情明顯不相符。種顎還是懂的的,自然也沒真當回事。該解釋還是得解釋。

“官家,前方作戰還是需要朝廷運籌帷幄的,否則豈不亂套了?”

文彥博被邀請見證收復燕雲這光輝時刻,加上他已經屬於無所忌諱的年歲了,說話比當政時隨意多了。

“文老相公,這話不對。文老相公也曾主導過兵事,當真喜歡被朝廷指手畫腳嗎?朝廷居廟堂,沒人親眼看到戰場,僅僅憑奏報在腦海裡勾勒出戰場的情形,如何能準確的判斷戰場情況?”

“瞭解戰況的只有在戰場上的人。朕敢肯定,你們這些做過主帥的,都煩朝廷對戰事指手畫腳。既然這是普遍性,所有主帥都厭煩,這是就不應該再有了。”

“戰略需要朝廷擬定,具體戰術還是交給前方將士纔是正確的。傳令:各路大軍按照既定戰略作戰,無須奏報!”

“朕這次純屬於來陪遼帝唱戲的,怕他孤單······”

不知道是因爲好久沒出宮,這次又有機會出來溜達的原因,還是因爲戰局讓趙曦欣慰。反正,趙曦這一路都挺愉悅的。

甚至在難民營裡看到了不太順暢的管理,他也呵呵的過去了,並沒有責怪官吏······都是逃民,能有口飯估計就滿足了,誰還敢奢望更多。

沒法跟傷兵營比。即便是難民營那些去傷兵營勞役者,進傷兵營都需要徹底淨身。這也影響了難民營,雖然管理還有些疏漏,最起碼乾淨是保持了。

趙曦抵達傷兵營時,那些輕傷的軍卒,嗷嗷叫著想再上戰場······君王真的對鼓舞士氣很有效!

士氣可用,但幾路主帥卻沒有被這種幾乎接近躁動的士氣左右了戰術佈置。

北遼後撤,甚至放棄了范陽,遼軍全部撤退到了良鄉、漷陰等高粱河一帶,似乎想重演太宗時高粱河之戰······

不提當初高粱河戰敗的各種原因,此時的大宋軍伍也跟早年的軍伍完全不同了。

儘管遼軍回撤,丟棄了諸多的城池,但是,宋軍並沒有因爲前方的城池誘惑激進,依舊按照戰略部署,步步推進。

戰車所不能清掃之地,番騎以五百騎爲單位,不斷的搜索前行,確保在大軍的後方不至於再出現遼國騎兵。這幾乎是地毯式的推進······

這也是因爲官家在大軍後方,前軍不得不緩慢推進,以確保官家的安危。

原本的戰略就是這樣,只不過是更加謹慎了而已。

前線不再恭候了,但是奏報卻不曾斷。趙曦很明白此時的戰況,看似消極的推進戰術,趙曦倒是看出了這樣穩步推進的好處。

種顎有些急躁,郭逵也看著著急,只是這涉及到了官家的安危,沒法指責前方大軍的不是。

“不必著急,朕很認同這樣的推進辦法。”

“官家,時令已經是仲夏,如果戰事推進不暢,導致戰爭延續至冬日,這一次國朝也就只限於收復燕雲了。”

章惇瞭解官家的野望,知道戰爭開始後,不會僅僅限於收復燕雲,而是······

“子厚,遼東、乃至大漠,今年已經不合節令了。即便是這時候加快進度,或者一開始就加快突進,今年征戰大漠和遼東依然不合節令了。”

遼東和大漠,不是河北道也不是燕雲,對於大宋朝廷而言,那是絕對的陌生地。儘管這些年皇城司一直在收集那邊的情報,依然不能給人全盤的認識。

跟後世有太多的不同,趙曦也是不熟悉。所以,不可能短期內拿下。戰事一旦延續到冬日,大宋軍伍很難適應在特別寒冷的氣候下作戰。

“收復燕雲,穩固燕雲,立足燕雲再圖北上纔是穩妥的戰略。”

大漠和遼東跟燕雲不同,是大不同。不管是在朝廷臣工的思想裡不同,地形地貌也不同,必將導致作戰方式方法也不能相同,也就決定了戰略上的不同。

收復燕雲後,怎樣經略大漠和遼東,這還需要視收復燕雲後的情況而定。燕雲地區的漢人是一方面,接收契丹降兵是一方面,遼東之地錯綜複雜的勢力又是一方面,這需要斟酌。

想多了,還沒有拿下燕雲,倒開始謀劃燕雲以北了······

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澤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九五四章 突破防線的意外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四零五章 這是鬧那般第三零九章 趙曦失態了第三五九章 捷報的本質是宣傳第二百章 就那麼回事(第四更)第四四五章 這猶豫要不得第二零五章 謀劃深遠(第四更)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九四七章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七三四章 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五四六章 開始了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四六九章 槍頭趙允弼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三八四章 趙曦的手段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擔些第七三五章 打一下就知道了第一二一章 動員宣講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桿第六五章 我就看著你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三五五章 潰散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二一六章 並無戲言之心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四四八章 擔什麼責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七六六章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戲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二十章 惹了天火的宿衛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八三七章 窩囊的海戰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七零一章 官家的風傳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六六章 何事得意第七三零章 這纔是謀略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六九五章 宋國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宋國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二三二章 耀武揚威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九一七章 沒有冬日第七五四章
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澤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九五四章 突破防線的意外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四零五章 這是鬧那般第三零九章 趙曦失態了第三五九章 捷報的本質是宣傳第二百章 就那麼回事(第四更)第四四五章 這猶豫要不得第二零五章 謀劃深遠(第四更)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九四七章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七三四章 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五四六章 開始了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四六九章 槍頭趙允弼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三八四章 趙曦的手段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擔些第七三五章 打一下就知道了第一二一章 動員宣講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桿第六五章 我就看著你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三五五章 潰散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二一六章 並無戲言之心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四四八章 擔什麼責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七六六章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戲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二十章 惹了天火的宿衛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八三七章 窩囊的海戰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七零一章 官家的風傳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六六章 何事得意第七三零章 這纔是謀略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六九五章 宋國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宋國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二三二章 耀武揚威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九一七章 沒有冬日第七五四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壶关县| 佛教| 海兴县| 连南| 青冈县| 张家界市| 武乡县| 霍山县| 水富县| 西城区| 京山县| 五峰| 宁晋县| 汽车| 杂多县| 武清区| 昌乐县| 开封市| 抚州市| 图片| 工布江达县| 三门县| 农安县| 台中市| 楚雄市| 江西省| 祁门县| 锦州市| 拜城县| 大姚县| 秦皇岛市| 改则县| 屏山县| 涟源市| 岢岚县| 沾益县| 奉化市| 甘泉县| 扬州市| 陈巴尔虎旗| 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