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四五章 這猶豫要不得

接下來是固定的一套程序,不管是誇街,還是瓊林宴,趙曦沒有再出幺蛾子…~或許政事堂是這樣認(rèn)爲(wèi)吧。

人習(xí)慣遺忘,趙曦懂。他就是有諸多的想法,也沒想過一個接一個的去考驗臣工們的耐力。

隔一陣來這麼一下,在臣工們心裡承受邊緣,永遠不激怒他們,慢慢的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灌輸給他們,這纔是趙曦的想法。

國朝百年,士大夫是怎樣的三觀,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儘管趙曦對自己控制朝堂的能力還算滿意,可依然沒急躁。

做一個調(diào)停者,比與整個士大夫階層對立要輕鬆很多。

政治,從來就不是針尖對麥芒,循序漸進,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各種變革……這是趙曦的策略。

各種各樣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後世太多了,趙曦懂得。

朝堂進入一個相對平穩(wěn)期,也不是無所事事。

新科進士的安置,歷來都不算是小事。國朝官員升遷的考評、磨堪、舉薦……是一個完整而繁瑣的流程,從地方官,到朝堂諸司,參與者頗多。

所以,新科進士有怎樣的開端,對於未來仕途有很大的區(qū)別。趙曦沒關(guān)注這些,他需要看著政事堂相公,和六部九卿的主官就行,太多了照顧不過來。

緊接著就是農(nóng)時,就是這樣安排的,每年科考結(jié)束,就是農(nóng)時了,似乎取士就跟種莊稼一樣。

這些年,有安南等國源源不斷的糧食供應(yīng),國朝應(yīng)該沒什麼飢謹(jǐn)之憂,但農(nóng)事,依然是國朝的頭等大事。

農(nóng)桑爲(wèi)本,這話在各種各樣的奏摺裡都能看到。

也是,民以食爲(wèi)天嘛,即便是到了後世,農(nóng)業(yè)也是第一產(chǎn)業(yè)。歷朝歷代,能解決百姓肚子問題,就不會有大的社會動盪。

這也是趙曦年少時,就先從安南入手的原因。

沒有後世那些高產(chǎn)的農(nóng)作物,沒玉米、沒土豆,更沒有後世那個創(chuàng)造奇蹟?shù)碾s交水稻聖人,他能做的,就是另闢蹊徑了。

後世有記載,一直到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末,安南那一帶,都是水稻主要供應(yīng)國。

打通了跟安南的糧食通道,激發(fā)安南人種糧熱情,確保國朝糧食供應(yīng),這是雙贏的事。

這是趙曦一廂情願了,國朝真正的農(nóng)事,絕不會像他想的那樣。

後世的農(nóng)村,和如今國朝的農(nóng)村,完全是兩個概念。

趙曦來到這個時代,走出皇宮,也就到過有限的幾個地方。

不過說來也怪,自從打通安南的糧食通道,好像國朝就沒發(fā)生過什麼大的災(zāi)荒。

特別是趙曦即位這幾年,年年大豐,風(fēng)調(diào)雨順……最起碼奏摺都是這樣說的。

即便如此,朝廷一樣重視農(nóng)事。

這些天就是政事堂的相公,跑司農(nóng)司的時候也多。催促司農(nóng)司下派官員,到各地督促農(nóng)事,督導(dǎo)各地常平倉的種糧銷售……

這塊土地上的人,這個民族的傳承,對田地有著天生的情感。

米價常年保持在二十文左右,可人們對土地的那份執(zhí)著,沒一刻鬆懈過。

挺好,臣工們做事,君王是喜聞樂見的。

“官家,回朝述職的官員,往來於諸位相公府邸……”

這很難避免,特別是國朝當(dāng)下。官員擢升是需要薦主的,特別是有意混朝堂的,相公們是必須要通過的。

今年又是輪換的大年,嘉佑二年的那羣人,也到了重新任職的時間……有的繁亂了。

不過這種事王中正彙報的沒來由呀,每年都有這樣的情形。

趙曦擡頭看了看王中正,等著他的後話。受自己影響這麼多年,王中正不會無的放矢,更不會扯閒事。

皇城司的各種消息,他需要甄別,然後挑選有意義有作用的跟自己奏報。

“章惇、曾布、呂惠卿等,先後拜見諸位相公後,頻繁往來於王大參府邸……”

哦,這倒是有點意思了。應(yīng)該還有個呂嘉問吧?

王安石變革的幾員猛將,這時候就要露頭了?

趙曦不太清楚曾經(jīng)的那個歷史,王安石是怎樣變法的,倒是對於他變法的左膀右臂知道一點。

他甚至不知道王安石是先變法才把這幫人拉起來,還是先拉起來這幫人然後才倡導(dǎo)各種新法的。

反正這個時候,王安石還沒有提出來,倒是這幫人先冒頭了。

說不清,或許是庭辯的事,讓王安石感覺到了勢單力薄的弊端,畢竟雙拳難敵四手,憑他王安石父子,就是有千般能耐,也架不住滿朝堂的狂轟亂炸。

趙曦早就等著了,他的很多想法,都需要借王安石變法的道,真的等很久了。

終於要來了嗎?

“官家,呂家的呂嘉問也在其中……”

王中正是真猶豫該不該報,最終還是報了。

倒不是忠誠度的問題,是不想讓官家作難,畢竟還沒什麼事,說成仰慕王安石威名而拜訪也不是不可以。

他也知道呂家跟皇家的關(guān)係,並且呂公著還是東宮潛邸舊臣,官家最重用的臣子。

“呂嘉問?”

“是老相公呂夷簡曾孫,呂家呂公綽之孫,呂公著呂公弼的侄孫?!?

有這麼一層關(guān)係啊……趙曦盯著王中正。

這猶豫要不得!朝堂臣工選擇性遞進來的奏摺,讓趙曦對國事只能知道朝堂想讓他知道的。

若皇城司再這樣藏著掖著,這帝王可就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趙曦很理解歷朝歷代君王信任內(nèi)宦的做法,就是他也不例外。

國朝的很多制度限制了內(nèi)宦弄權(quán),可該有的,趙曦不吝對內(nèi)宦賞賜,目的就是爲(wèi)了能有貼心人,做自己的耳目。

王中正算是自己兒時的玩伴,是陪伴著自己長大的,趙曦確實把他當(dāng)成最信任的人,才讓他執(zhí)掌了皇城司。

他對自己也算了解,很多想法自己都多多少少流露過。

沒想到他在彙報呂家的人事上,居然有了隱瞞的念頭!

“噗通……”

王中正是真受不了官家的眼神,全國朝都認(rèn)爲(wèi)管家平和,只有他王中正是最清楚的,官家是真的狠,只不過從來都是躲在幕後而已。

“陛下,小的……小的無意隱瞞,只是……只是他是呂家人,也…也不是…也沒有出格的行爲(wèi)。小的……小的……”

“你該做的是照實彙報,沒權(quán)利決定什麼!隨後把已經(jīng)篩選過的情報交給趙琴!”

“中正,待你如何你清楚,讓你做什麼,擔(dān)什麼責(zé)任,你也明白。我不想見到再有下次!”

第二九八章 狄漢臣尚能飯否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九一八章 變化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七四五章 不死心的黨項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三七五章 司馬光也想瘋掉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wèi)之第一二一章 動員宣講第七七六章 這是搞株連第四三七章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著的西夏人嗎第五八九章 誰在攪局第九四章 多數(shù)事沒真相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二九五章 約鬥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六八一章 第一撥第九二六章 別無選擇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三五五章 潰散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三四二章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六零五章 三級遴選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四七九章 偉大的想法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dāng)自強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八四四章 拓海之謀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xù)五更 第一更)第三四三章 與太子相關(guān)的事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一零九章 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第十一章 翻船的小溝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zhuǎn)移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戲第八五七章 戰(zhàn)爭要素第四五八章 死保呂嘉問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九四七章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七一八章 官家曾說過第八零六章 工農(nóng)優(yōu)先的問題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七五八章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zhí)拗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二九二章 那就備戰(zhàn)吧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一六五章 走著看吧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二八八章 真有這樣的傻缺第九六六章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yīng)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nèi)第三五六章 大圍剿開始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八四四章 拓海之謀第六零八章 人事(中)第七五二章 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後(上)第六九章 千匹戰(zhàn)馬的賭注第四六八章 細(xì)思極恐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五章 鞦韆繩斷了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四七九章 偉大的想法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
第二九八章 狄漢臣尚能飯否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九一八章 變化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七四五章 不死心的黨項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三七五章 司馬光也想瘋掉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wèi)之第一二一章 動員宣講第七七六章 這是搞株連第四三七章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著的西夏人嗎第五八九章 誰在攪局第九四章 多數(shù)事沒真相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二九五章 約鬥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六八一章 第一撥第九二六章 別無選擇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三五五章 潰散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三四二章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六零五章 三級遴選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四七九章 偉大的想法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dāng)自強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八四四章 拓海之謀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xù)五更 第一更)第三四三章 與太子相關(guān)的事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一零九章 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第十一章 翻船的小溝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zhuǎn)移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戲第八五七章 戰(zhàn)爭要素第四五八章 死保呂嘉問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九四七章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七一八章 官家曾說過第八零六章 工農(nóng)優(yōu)先的問題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七五八章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zhí)拗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二九二章 那就備戰(zhàn)吧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一六五章 走著看吧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二八八章 真有這樣的傻缺第九六六章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yīng)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nèi)第三五六章 大圍剿開始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八四四章 拓海之謀第六零八章 人事(中)第七五二章 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後(上)第六九章 千匹戰(zhàn)馬的賭注第四六八章 細(xì)思極恐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五章 鞦韆繩斷了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四七九章 偉大的想法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江市| 孝感市| 贵州省| 晴隆县| 精河县| 马鞍山市| 台湾省| 温州市| 广元市| 石柱| 聂荣县| 腾冲县| 遂平县| 疏勒县| 镇远县| 上林县| 普陀区| 泸定县| 赤水市| 花莲县| 鄂托克前旗| 安图县| 永修县| 泊头市| 民县| 保亭| 通城县| 龙山县| 澳门| 额济纳旗| 关岭| 江津市| 呈贡县| 清原| 西和县| 成安县| 东光县| 大庆市| 施甸县| 大悟县| 丰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