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

這也預示著趙曦的官制改革和三級決策制終於在大宋正式實行了。

在此之前,內閣成員曾建議更換年號,趙曦拒了,理由也很簡單……國運蒸蒸日上。

雖然趙曦知道年號跟國運屁關係沒有,但這理由卻最有說服力。

自元日放衙,國朝偏遠州府郡縣的參政議政就開始往汴梁聚集了,軌道馬車每日的客運,也隨時準備著運送參政議政的專列。

因此,朝廷也專門向驛站和軌道運輸撥付了專款。

對於進汴梁的這些參政議政,多數人對汴梁是熟悉的,因爲多數是考舉及第後,然後再外放到地方做官的。

只不過這一次進京與以前不同,這一次是彰顯地位的一次進京。

想想就知道,在國朝,整個參政議政內閣全部算下來,問不足五百人,能參加大朝會,這本身就代表著進入了國朝最高權利階層…~

至於是不是真的這樣,見仁見智吧。總則,這樣的一個機制,宣示著一個觀念:國朝自上而下的思想統一,不再會出現政令只在汴梁的情形。

“譁衆取寵,好大喜功!”

王雱冬季又有一次發病,這纔剛剛好轉,陪著老爹送走了不知道第幾波拜訪者後,跟他爹小聲嘀咕著。

“雱兒,累了吧?明日讓旁兒陪著爹爹吧。”

王安石看著在兒子身上晃盪的官袍,真不忍心呵斥他。不過他好像也沒因爲雱兒的口不擇言呵斥過。

在王雱眼裡,凡不是他爹推行的新法,都不是好新法。

可王安石卻是深切!體會到了官家這些新政,給國朝帶來的變化。

就比如這些天沒斷絕的拜訪。說是門生故舊進京了來走串,倒不如說都是來討主意的。

做一個國朝的參政議政,並不是你只享受權利而不承擔義務。每一位參政議政,都需要向朝廷提交一份策論,自己政務或者自己轄地的事務的策論。

這些拜訪,更多的是來內閣的府上,問問清楚。

這也是王雱嘴裡譁衆取寵的來源。

王安石沒呵斥兒子,卻不代表他認同兒子的說法。讓他休息,身體固然是原因之一,他那張口無遮攔的嘴,纔是主要原因。

用這方法來提醒一下兒子。

王雱看了看爹爹的表情,頓了一頓說道:“孩兒明白,讓旁弟陪著爹爹吧。”

而韓琦府上,陪著韓琦接待訪客的,是他的大兒子範忠彥。

韓忠彥現在是定州知州,是有被提名議政的,深受韓琦看重。

讓兒子陪著接待訪客,也有向門生故舊介紹兒子的意思。

國朝的三級決策制,在韓琦看來,若想在未來的朝廷中有所作爲,官場中關係應該比以往的作用更大。

“爹爹,純彥與往日大不同了。”

韓純彥不是參政也不是議政,卻一樣有資格參與議政會議,是被總監察衙門抽調回京監督議政會議的。

因爲他在懷州任職時,主辦了兩件監察案件,被範純仁點名進京的。

至於到底有沒有韓琦的面子,誰說的準。

“爲父都想到講武堂待一段時間。那地方真有點奇怪,就像煉爐,出來後都是人才。”

這幾日訪客有遇到純彥的,韓琦發現兒子的官腔比他還打的好。

韓琦也明白,他的官腔是真的官腔,而兒子的官腔卻是發自內心的。

“爹爹,大朝會要求每人都必須撰寫時論。孩兒有所不解。如此一來,這就相當於參加大朝會的臣工,都有奏本。”

“按照大朝會的議程,所有提案都要有答覆的。幾百份奏本,內閣又如何在七日沒全數答覆?是否會最終流於形式?”

“官家一直重視朝廷信譽,若不能完成提案答覆,這三級決策制的推行很可能失去威信。”

韓忠彥不是沒參加過以前的朝會,屁大的事也能嚷嚷半天。甚至一次朝會連一件事都解決不了。

現在的朝會制,官家居然要求所有人全部有奏本,還必須是言之有物的奏本。

他很難想象朝廷如何答覆這些奏本的,恐怕內閣連翻閱奏本的時間都沒有。

“忠彥,你純彥弟只是來家裡一趟,然後就進勤政殿了。你以爲爲何?”

“所有參政議政,在大朝會召開三日前,必須將奏本上交到秘書閣。朝廷各衙門的書吏、貢院國子監的學生,這時候已經全部在秘書閣集中了。”

“監察衙門的監察官是負責登記奏本的,然後交於那些國子監貢院的學生,由他們將提交上去的奏本分類,最終交於朝廷各衙門的書吏。”

“關於吏部的由吏部帶走,關於兵部的兵部拿去,各司其職。”

“所有的奏本其實從朝廷接到的那時起,就已經進入了處置和答覆的進度。各衙門有司先行整理同類奏本,然後對奏本提出的政務予以答覆處理。凡不能答覆處理或權限限制的,上交強官。”

“如此一級一級向上,不同官階的處理不同的奏本和提案。就是爲父,再過幾日也得進議政殿了…~那些朝廷各衙門處置不了的,最後會交於內閣議事處理。”

幾百份奏本多嗎?如果是以前的朝堂,以前的處理奏摺模式,在這麼短時間內,朝廷收到這麼多大奏本,確實很多。要想所有的奏本得到回覆和處理,說不定得幾年,甚至有的連看都不會看一眼。

但是,對於現在的議事制度,幾百份奏本還真不是什麼事。

韓琦確實越來越有點敬佩官家的思路了。

幾百份奏本,首先經過書吏閱覽後,按照衙門職能分類。涉及兵部的歸兵部,涉及吏部的歸吏部,該是工坊城的送到工坊城,該是市易寺歸口市易寺。

然後,有朝廷各衙門有司,開始按衙門職能分工。比如兵部,武備還是職方,駕部還是庫部,各自把涉及各司的奏本帶走。

若是擱以前,這些衙門可能直接就把這些奏本丟一邊了…~各衙門有約定俗成的處理政務習慣,不管怎樣的奏本,對於那些衙門官員而言,根本就懶得看。

現在不同了,監察官巡視,不停的追進度,必須在大朝會之前,完成所有奏本的答覆。

層層分工,責任到人,各司其職,各擔其責。這就是朝廷大朝會奏本處理流程。

書吏解決不了的,上報郎中,郎中超過權限的,由侍郎決定,再有做不了主的,衙門主官處置。

最後,需要多部門配合和協調溝通的奏本,由各衙門主官整理摘錄後,統一向內閣呈報,由內閣議事逐個解決。

別看是可能會有五百多份奏本,首先提交的時間不同,每日各衙門書吏接到的奏本也就十幾幾十份。

再分到衙門有司,再往上傳遞…~如此下來,每一位官吏手頭上的奏本多不起來,甚至平均每一位朝廷各衙門官吏,直接處置的奏本都不會有五份。

“爹爹,幾百人的奏本,很可能出現大量無用,重複的事務,有點耗時費力了。”

韓琦看了看兒子……不瞭解其中端倪者,永遠不知道官家的流程有多嚴密。

“忠彥,大朝會的議程與以往朝會不同,大不同。以往的大朝會,是官家詢臣工有無奏本,而新制下的大朝會是朝廷答覆和解決奏本政務。”

“而在答覆解決奏本之前,大朝會還有一道程序,就是由監察衙門公佈奏本的情況。”

“比如涉及農桑者幾何?奏請兵事者多少?又有多少參政議政奏請農田水利,有多少是關於鹽鐵茶酒的等等。”

“同時,就如大比一般,朝廷將由各衙門評比出真的有利於國朝的奏本,予以公佈。”

“這還不算,朝廷還會按照參政議政的來源地,根據路州府郡縣,對奏本的質量進行排名公佈。至於雷同的奏本,你應該知道會是怎樣的結果!”

“你在家裡也沒必要多待了,召集定州的參政議政,將朝廷要求重申一次方爲正事。參政議政是有任期,可並沒有說任期內不可以免除。真要不稱職了,監察衙門可不容情。”

想來朝廷的要求,過幾日應該都清楚了。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朝廷還真不擔心。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國朝的官員,沒有誰認爲就比別人差,抄襲奏本的可能性幾近於無。

只不過朝廷評比奏本的措施,纔是各州府郡縣該操心的。

如果說大比比的是個人,那麼大朝會公佈奏本比的就是一個州府的治政和務實。

這一條,在內閣議事時,幾乎沒有反對聲,是一致通過的。

大朝會奏報的議題,韓琦也沒有反對。

原因嘛,是官家在大朝會奏本處置流程中,有很明顯的放權意圖,層層分工責任到人,這本身就是權利下放的意圖。

權利確實是下放了。讓不同層級的官員,在大朝會期間,有處理不同層級事務的權利……這也是趙曦的一次嘗試,借大朝會奏本繁多的契機,嘗試責任到人的政務處置措施。

這樣的措施,並不會影響上官對衙門事務的統領,或者說還能更好了解衙門官員的能力。

大朝會,不僅僅要公佈奏本,還有公佈奏本處置的答覆。

奏本要求言之有物,這一點會引導官員他踏實的去了解民生,真正的去處理政務。

對於國朝地方官員的是怎樣理政的,趙曦心裡清楚。

國朝多年來形成的風氣,只要及第了,就算是萬事大吉。所謂做官,成了坐官,不需要做事,就是閒混幾年,按照磨堪,也照樣進階升官。

趙曦提出的大朝會奏本流程,是用臣工想得到的去鞭策他們去做事。

參政議政是國朝的權利頂層,涉及到國朝的方方面面,誰擁有了參政議政的身份,也不會捨得丟棄。

而奏本的要求,一年一度大朝會,勢必在一定程度上迫使臣工爲保住參政議政的位置,而真正的去做事理政。

一環扣一環,從來都是這樣推動國朝變革的。

趙曦相信,只要這樣實行幾年,整個國朝的官場風氣會得到大的改觀。

至於這第一次的大朝會……趙曦真的沒敢抱多大希望。

他是沒抱多大希望,可對於那些來參加大朝會的地方官員,卻不敢怠慢…~

韓琦跟他兒子所說的那些,沒幾天就在臣工們之間傳開了……這本來就不是需要保密的。之所以沒有公之於衆,是因爲臣工們奏本言之有物本就是應有之義。

但是,對於國朝的臣工,朝廷的這個要求卻讓他們有點措手不及。

一時間,本來因爲大朝會熱鬧起來的勾欄酒肆,突然一下又冷清了。

州府的主官,都是該州府參政議政的領隊,能做到州府主官的位置,誰又想在同僚中丟人?所以,各州府領隊要求屬官下官們,專心撰寫奏本……

趙曦這段時間也在不停的接見臣工,也算述職的一種方式吧。

“官家,棉花再河湟試種已經有了成效,今年就可以大範圍推廣……”

王韶覲見陛下,本來想談談他下一步打通西域商路的想法。結果官家接見的第一句話居然是問棉花的問題……

國朝對遼夏的兩次大勝,給王韶開邊河湟創造了相當有利的大環境。

這些年,他在河湟已經收復了大小上百個部落的內附,河湟一帶,除了吐蕃頑固堅守的青塘城,大部分都已經內附大宋了。

即便是青塘城,也因爲羊毛的利益關係,對大宋有了依賴。

在王韶看來,是時候收復河湟全境,並向西出兵,打通西域商路,並形成對西夏的包圍之勢的時候了。

也算是完成了他《平戎策》所闡述的結果。

“是不是覺得到了對西夏戰略包圍的地步?”

趙曦能看出王韶的那點心思。

“子純,國朝新軍二十多萬,如今連駐防邊境都捉襟見肘,如何談開疆擴土?有些事需要慢慢來。”

“欲攘外者,必先安內。趙相公所言還是有道理的。雖然對遼夏兩次大勝,在事實上,國朝尚不具備滅國的軍力。這也是朝廷讓河湟以撫爲主剿爲輔的根本原因。”

“三五年吧…~或許再有三五年的蓄積,國朝具備了相當的實力…~如果現在兵指西域,朕擔心打草驚蛇。”

知道了試種棉花的進度,趙曦倒也吝嗇給王韶講明白國朝的既定大方向…~欲攘外必先安內。

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七七二章 汴梁的漕運之議第六五七章第七五章 壯一次膽第三四七章 戰前最後一次會議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八六六章 還以爲什麼事呢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十九章 就是轉轉第九三五章 野心第五三章 都挺意外第三四五章 不準備放走第七二四章 河殤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六五七章第三九一章 有點想王安石了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九四七章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四八七章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八七一章 適逢其會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七一零章 註定的勝負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九二零章 羣情激昂的限制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五四零章 戰略部署(下)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六四五章 說服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第九二五章 堵死最後的路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四八五章 不合時宜的決定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三三六章 當盡力而爲第五一六章 隨便你們說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六百章 還不到時候第五八七章 倒黴孩子第八六六章 還以爲什麼事呢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還己之身(感謝書友不吃齋蚊子,再加一更)第八九零章 耶律乙辛反了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五一四章 這算屁的大捷(上)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二二五章 猝不及防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五七一章 添柴火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八零八章 君王需要腹黑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七一章 被坑了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一九六章 算誰的幸運(第五更)
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七七二章 汴梁的漕運之議第六五七章第七五章 壯一次膽第三四七章 戰前最後一次會議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八六六章 還以爲什麼事呢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十九章 就是轉轉第九三五章 野心第五三章 都挺意外第三四五章 不準備放走第七二四章 河殤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六五七章第三九一章 有點想王安石了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九四七章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四八七章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八七一章 適逢其會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七一零章 註定的勝負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九二零章 羣情激昂的限制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五四零章 戰略部署(下)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六四五章 說服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第九二五章 堵死最後的路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四八五章 不合時宜的決定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三三六章 當盡力而爲第五一六章 隨便你們說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六百章 還不到時候第五八七章 倒黴孩子第八六六章 還以爲什麼事呢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還己之身(感謝書友不吃齋蚊子,再加一更)第八九零章 耶律乙辛反了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五一四章 這算屁的大捷(上)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二二五章 猝不及防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五七一章 添柴火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八零八章 君王需要腹黑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七一章 被坑了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一九六章 算誰的幸運(第五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安县| 荔浦县| 德化县| 临海市| 呼图壁县| 南宁市| 渭源县| 泊头市| 磴口县| 隆回县| 房产| 弋阳县| 沧州市| 临朐县| 北海市| 青川县| 班玛县| 梅河口市| 华蓥市| 宜州市| 安龙县| 太保市| 观塘区| 普陀区| 西乌珠穆沁旗| 眉山市| 同心县| 城市| 黄大仙区| 弥渡县| 仲巴县| 卢氏县| 梁河县| 昌图县| 丹寨县| 含山县| 九台市| 长武县| 株洲县| 定襄县| 海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