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九十四章 瘋狂的中國

關於德國海軍的問題,德國海軍總司令埃裡希-雷德爾就在燕京,正在和中國海軍總參謀部進行秘密的協商,德國希望建造3.5萬噸級的戰列艦,同時,中國最好無償支援德國海軍10艘英勇級戰列艦和4艘剛果級巡洋艦。

這倒是獅子大張口呢。

海軍總參謀長薩鎮冰不敢做這個決定,只好讓埃裡希-雷德爾自己來找胡楚元。

距離胡楚元離任總統只有47天。

在這個平靜的下午,胡楚元邀請難得來華的埃裡希-雷德爾喝一杯暖暖的下午紅茶,看一看資政園的雪景。

他坐在陽光溫和的走廊裡,四周鑲嵌著玻璃屏風,擋著外面的寒風,胡維棠做爲德語翻譯,坐在他的身邊,眼神稍微有點飄忽。

埃裡希-雷德爾沉默的坐在旁邊的椅子裡,翹著腿,穿著黑色的呢絨大衣,手裡有一根捲菸,在此之前,胡楚元還不知道他抽菸。

埃裡希-雷德爾今年已經五十七歲了,看起來則要年輕一些,似乎只是五十歲的樣子,自從到了這裡,他就一直是很沉默的,沒有說過幾句話。

沉默無聲間,胡楚元也在揣摩埃裡希-雷德爾的心思。

如果說是要賣給德國10艘英勇級戰列艦,那也不算什麼,哪怕是繼續欠債也可以,無償支援就有點過分了。

胡楚元在心裡想著,推想埃裡希-雷德爾更多還是在試探中國和英美法大西洋聯盟開戰的決心、意志。

想到這裡,他忽然開口和埃裡希-雷德爾問道:“對中國的感覺怎麼樣?”

在胡維棠口譯成德語後,埃裡希-雷德爾稍微想了一下,道:“現在,我們大體可以確認一件事……那就是在上一次戰爭中,德國最大的失敗就是沒有竭盡全力和中國結盟,或者避免和中國開戰,這是一個戰略上最爲失誤的地方。”

嘖!

胡楚元在心裡感嘆著。

軍人就是軍人,不會和你說些廢話。

胡楚元道:“如果可能,我們不想面臨世界上第二次大戰的威脅,事實上,對我們來說,市場已經足夠中德兩國的長期發展……然而,戰爭之所以很難避免,那是因爲我們可能並未真正打算避免。”

埃裡希-雷德爾一時不語。

他想了一下,問道:“爲什麼?”

胡楚元很簡單的答道:“如果我們學會了滿足,我們就會失去動力,失去了動力,我們就會逐漸學會軟弱和放棄,放棄那些屬於未來的利益。”

“或許是的!”

埃裡希-雷德爾的回答更簡單。

“那麼?”他又和胡楚元問道,“關於德國海軍的提議,您是怎麼想的?”

胡楚元哦了一聲,道:“那不重要,德國突然增加那麼多軍艦隻會讓局勢變得更爲複雜,戰爭永遠是最後的手段,可是,我們永遠要做好戰爭的準備,而戰爭準備的第一條就是永遠要打勝戰。”

頓了頓,胡楚元又道:“如果沒有把握的話,那就不要發動戰爭。”

埃裡希-雷德爾沉默了很久,最終,他說道:“也許,我們應該從小規模的軍艦開始,四艘巡洋艦和10艘左右的驅逐艦會更適合現在的德國海軍,不過,我所更感興趣的是潛艇。我們的新潛艇研製計劃中,一直都有長期的技術儲備研究,但受制於軍費,這些技術儲備也顯得不足。”

胡楚元道:“這是一個很好的,也更現實的想法,這個事情,你可以和薩鎮冰總參謀長繼續洽談,我是支持的。不過,我要提醒你,我們的海軍有一種想法,那就是戰列艦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爲此,我們做了大量的秘密的實驗。事實是……即便戰列艦的時代還沒有結束,但那也已經是不太遙遠的事情,新的時代可能是屬於航空母艦,如果德國方面有興趣,我們可以轉移一些技術,德國可以自己建造一艘用於試驗。”

“這樣也是很好的!”

埃裡希-雷德爾沒有詢問更多,關於戰列艦還是航空母艦的問題,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斷。

胡楚元也沒有過多的解釋,即便轉讓技術,他也並沒有打算將目前最爲先進的雅賓斯克級航母的技術轉讓出去,至少不是現在。

德國現在要做的終究還是集中一切可能的力量發展空軍和陸軍,海軍只要保持防禦。

中國不同。

中國真正想要擊敗的對手是英國和美國,從此徹底建立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由自己來支配世界利益。

其實,胡楚元還有一個想法。

他相信英法美三國也未必就真的想發動戰爭,誰也不想發動一場未必就有勝算的戰爭。

曰本應該是一個例外。

俄國如果參戰,那就是純粹在賭博,賭一賭自己能否堅守到美軍參戰。

然而,美國畢竟是一個明煮國家。

不到萬不得已,美國是很難真正參戰的。

英國未必想打。

問題是中國其實是想打的,中國要做世界第一的真正的霸主,而英法美俄只是不希望中國成爲世界霸主。

埃裡希-雷德爾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看穿了這一點,到了中國,他就知道了。

現在的中國,幾乎人人都在談可能到來的戰爭。

因爲中國這麼多年都沒有戰敗,每一次戰爭結束後的最大勝利國就是中國,而中國也每一次都爲國家帶來了更爲龐大的收益。

有時候,特別是這些天,埃裡希-雷德爾甚至覺得中國人已經瘋了,可是……他們有發瘋的資本,這個國家已經太大,完全有能力同時打敗英美兩國。

德國要做的就是對付法國和俄國。

胡楚元和埃裡希-雷德爾談論的東西並不多,但在別人看來卻很神奇,他似乎是很輕易的讓高傲的埃裡希-雷德爾低頭,願意用“買”的方式從中國購買4艘剛果級巡洋艦和4艘潮雨級驅逐艦,另外尋找一些新的技術。

他們以爲神奇,只不過他們沒有明白真相!

胡楚元就像是在倒計時,每過一天都要數一天。

距離他離任還有45天的時候,終於傳來一個消息——曰本和俄國正式確認加盟大西洋協約聯盟組織,做爲回報,大西洋聯盟會給予曰、俄共同體市場地位,特別是給予曰本更多的貸款和技術援助。

毫無疑問,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曰本和俄國都很討厭。

曰本的工業和技術實力實際上要比波斯、波蘭都強,它最大的問題只是缺乏資源和市場,而大西洋協約聯盟一次姓給它解決了這些問題。

人口是戰爭的基礎。

以現在曰本的人口基礎,拼命推出700萬的部隊是可能的,當然,實際戰力絕對遠遠比不上另一個二戰,不管怎麼說,真正打仗還是要靠精銳兵力,二線部隊永遠是二線部隊。

這就是爲什麼國內一直在保持84個陸軍師編制的同時還要配置國民警衛軍的52個師級編制,這些就是用於預備的二線師團。

對胡楚元來說,距離他任滿離職的時間已經是越來越近了。

最後的時間,他大多數的時間都是用來討論備戰的問題,或許在英美法俄曰看來,他們的勢力越大,戰爭爆發的可能姓就越低,可是,事實恰恰相反,沒有俄曰或許還能不開戰,有了俄曰,這場戰爭就肯定要打了,除非美國人把原子彈都造出來了,而且比中國早造出來。

可能嗎?

……正如胡楚元的推測,大西洋聯盟根本沒有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想法,他們只是想通過膨脹實力來避免戰爭的爆發。

然而,有一些事情是註定要出現的。

歷史存在著某種必然姓,這一點,胡楚元可能也未想過。

恰如埃裡希-雷德爾的判斷,中國是一個瘋狂的國家,比德國人更爲瘋狂的相信戰爭的力量。

關於這個問題,這也絕非是胡楚元所希望的,但又恰恰就是這樣的。

從中國全面開始學習德國,效仿德國,在從德國引入技術的同時,也將一種特殊的思想帶入了中國——軍國主義,軍隊就是國家的支柱,國家的靈魂,國家的基石。

現在的中國,沒有什麼理想比成爲一個偉大的職業軍官而更閃耀。

幾乎,所有最有天賦的年青人都想成爲職業的軍官。

在中國,職業軍官不僅有著豐厚的待遇,也有著卓然高於其他階層的社會地位,他們被人們熱烈的推崇著,像是無數希臘英雄那樣的被歌頌和傳唱著。

陸廣荃、李開鄴、段祺瑞、楊宗礪、張時英、馮國璋、葉富、林永升、鄧世昌、薩鎮冰……這些海軍、陸軍的元帥正被中國人當作神一般的存在而美化著,崇拜著,並影響越來越多的青年精英投身軍隊。

當一個民族不害怕戰爭,它既可以變得異常強大,也會變得無比的可怕,雖然也有很多有識之士在擔心著中華民族德國化後的隱患,擔心著這種對戰爭和軍事力量的過分盲目的崇拜。

可是,沒有人能夠阻止。

因爲,胡楚元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在資政園裡生活的太久,已經失去了對整個社會進行中立判斷的立場基礎,正如另一個時代的另一個人。

他遠離了社會,卻又在控制著整個國家的機器。

或許,哪怕是真的戰敗了,胡楚元也不可能明白自己錯在哪裡。

或許,他還能彌補這個致命的缺陷,因爲他實在是太有錢,他給這個國家也積存了太多的財富。

他究竟有多少錢?

實際上已經很難統計,幾乎每一天,他的財富還在不停的上漲。

中國中央政斧的財富同樣是如此。

中國正在爲一種共同富裕的夢想所引導著,折磨著,爲了急功近利的追求“大公世界”,爲了讓所有的中國人都變得無比富裕,讓中華民族變得無比繁榮,不是大公黨,而是整個社會階層都在主動的尋求戰爭。

可惜,胡楚元和這個國家已經脫離的太遠,他已經看不到。

新政斧總理內閣中幾乎都是這個國家的精萃,他們或許是看得到,可他們也固執的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場戰爭是中國人贏不了的。

既然英國和美國不願意讓中國成爲世界霸主,那就只能開戰。

只能開戰,用戰爭告訴英美法俄,這個世界只有一個霸主,那就是中國,只有中國扶持的同盟纔有資格稱霸歐洲,只有中國扶持的同盟纔有資格稱霸美洲。

爲了這個夢想,整個中國社會都在像機器一樣運轉著,將國家最爲精萃的力量都用於軍事。

假如胡楚元還能體會到這一點最終意味著什麼,他一定會從內心深處感到痛苦和厭惡,他會無盡的痛恨自己。

他沒有意識到。

他只知道這場戰爭並不容易獲勝,然而,在最爲關鍵的時刻,他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一個足以影響整個時代命運的決定——在距離自己離職不足一個月,新的總統即將在國會產生時,他和李開鄴一起做了一個極其特殊的決定。

他們決定在國會提名蔡鍔爲國家軍事委員會的副委員長。

中國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這是不容爭辯的事實——最爲關鍵的鐵證就是國家軍事委員會的存在,國家軍事委員會單獨控制國家一切軍事力量,並且讀力於中國總理內閣存在著。

中國總統擁有國家軍事指揮權和統轄權,而總統行使這一權利的核心機構就是國家軍事委員會。

雖然國家軍事委員會是一個集體領導制度,由總統兼任國家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長,同時設立一名副委員長和五名常任委員,總計七人共同投票表決。

五名常任委員中,總理佔據一席,三軍總參謀長各佔一席,國防部長佔一席。

目前,國家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長是胡楚元,副委員長是段祺瑞,其餘五名常任委員分別是楊士鑲總理、陸軍總參謀長李開鄴、海軍總參謀長薩鎮冰、空軍總參謀長王懷慶、國防部長張時英。

在這個七個人中,段祺瑞和王懷慶都是汰漬檔,也就是胡維中的主要支持者,李開鄴和張時英是一股力量,楊士鑲和薩鎮冰局外中立,讓蔡鍔擔任副委員長,撤掉段祺瑞的席位,其實就是要削弱胡維中的力量。

對於胡楚元來說,做出這個決定是異常艱難的。

他知道胡維中是一個很不錯的領導人,擁有對國家的熱烈的愛,正直……但是,胡維中還不夠堅強,更適合做總理,而不是總統,至少不是現在。

真正能夠做總統的人,胡楚元和李開鄴都更看好蔡鍔。

(未完待續)

第五十六章 南潯商幫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國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撫(上)第二百一十章 卡奧拉尼公主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內相瞿鴻機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國的遺憾和收穫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西富紳(二)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歐洲採購戰艦的道路第三章 胡雪巖的喪事和最賺錢的買賣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公黨和工黨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七十六章 萬旗洋行第八十二章 入股萬旗洋行第二百一十章 卡奧拉尼公主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總理首輔大臣和新的帝國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一百八章 劉步蟾的決定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錢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戰後的新世界局勢第一百六十章 馬尾海戰(一)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島戰役(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撫(上)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國的遺憾和收穫第二百七十八章 蘇曼西亞共和國總統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國第一百七章 實在的華盟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勝利第三十一章 潘麗美小姐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國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十一章 送禮也要有藝術細胞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總理首輔大臣和新的帝國第二百九十四章 瘋狂的中國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國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產的機會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撫(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華案風波(一)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日本戰敗,又敗了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
第五十六章 南潯商幫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國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撫(上)第二百一十章 卡奧拉尼公主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內相瞿鴻機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國的遺憾和收穫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西富紳(二)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歐洲採購戰艦的道路第三章 胡雪巖的喪事和最賺錢的買賣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公黨和工黨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七十六章 萬旗洋行第八十二章 入股萬旗洋行第二百一十章 卡奧拉尼公主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總理首輔大臣和新的帝國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一百八章 劉步蟾的決定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錢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戰後的新世界局勢第一百六十章 馬尾海戰(一)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島戰役(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撫(上)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國的遺憾和收穫第二百七十八章 蘇曼西亞共和國總統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國第一百七章 實在的華盟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勝利第三十一章 潘麗美小姐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國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十一章 送禮也要有藝術細胞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總理首輔大臣和新的帝國第二百九十四章 瘋狂的中國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國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產的機會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撫(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華案風波(一)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日本戰敗,又敗了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门县| 元氏县| 遂平县| 华坪县| 长海县| 青州市| 阿拉善左旗| 顺昌县| 安西县| 公主岭市| 若羌县| 九台市| 百色市| 平罗县| 西乌珠穆沁旗| 柳江县| 澄城县| 突泉县| 若羌县| 昌邑市| 上饶县| 镇雄县| 临猗县| 包头市| 栾城县| 巴林左旗| 金乡县| 青神县| 北海市| 大方县| 日喀则市| 万全县| 满洲里市| 岢岚县| 海南省| 岚皋县| 嘉鱼县| 营口市| 阿克| 红河县| 崇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