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爲何在第二日的早朝之上,詹川一系的人皆是站在紀真這一方的原因,這些人雖然平時散漫慣了,但是現下卻是不同的,紀豐畢竟是小師弟,他們可以窩裡鬥,自己人看自己人不爽,但是卻不允許別人有這樣的想法,就用楊思南的話來說,他們都沒有資格。
朝堂之上任憑夏家人怎麼說,詹川一系的人都是一臉鄙視的看著夏家的人,搞得夏家的人最後都不敢說什麼了,就是詹川一系的人光是翻白眼就已經翻了大半天了。
“皇上,這等之風絕對不能助長,紀家長女竟敢當街行兇,若是此事朝廷不予以處置,只怕會引起民憤啊!”夏右相一說完話便轉身向身後的百官們高聲問道,“你們說我說得可對?”
這夏家權勢正盛,這些個官員們自然也不敢多說什麼,只好跟著附議,只有楊思南注意到正和帝眼中閃過的一絲不滿,再看看夏右相那一副得意的樣子,楊思南心中便是有了主意,想必聖上對夏家也是不滿已久了。
“夏丞相此舉何意?難道是不將聖上放在眼裡,還是想要攜百官之意來脅迫聖上不成!”楊思南一聲怒斥,卻是讓整個朝堂瞬間安靜了下來,正和帝也是對楊思南的舉動略微點了點頭,恰巧也是被夏右相給看見了,頓時夏右相便嚇得立馬跪在了地上。
“皇上恕罪,老臣只是,老臣只是爲君分憂啊。”夏右相嚇得抖抖索索的,他是覺得自己不久之後便可以成爲掌控皇權之人,這野心一膨脹,自然就目中無人了,更是忘了這個坐在龍椅上的人當年的手段是何等殘忍,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坐上皇位。
正和帝當年繼承皇位之時,邊關來犯,再加上藩王篡位,正和帝以鐵血手段迅速將一衆藩王紛紛打落下獄,甚至是株連九族,邊關一戰,雖然損失慘重,但是正和帝卻是御駕親征,以坑殺俘虜之事徹底震懾住了北荒蠻子,至此正和帝的名聲也就這麼揚了出去。
“愛卿爲朕分憂自然是好事,只是希望愛卿能明白,這種事日後少做,畢竟這外面已經風言風語的傳遍了,說是這夏家在朝堂之上一言九鼎,不知道愛卿可有聽過此事?”夏右相在正和帝的語氣中聽出了明顯的寒意,沒想到這種事情竟然也是傳到了正和帝的耳朵裡。
“聖上息怒,老臣的確不知道此事,退朝之後,老臣定當找出這散播謠言之人,加以嚴懲!”其實夏右相在說此話時便已經雙腿發軟,因爲此話便是他自己傳出去的。此前有人想通過他*,結果他便說出了這句話,說是定能保證此人官居何位。
他是真的不知道這話爲何會傳到正和帝耳朵裡,更摸不準正和帝在朝堂之上說出這番話來,到底又是何用意,不過夏右相心裡明白,正和帝鐵定是想要打壓夏家了,今日之事可能只是個引子,這段時間自個行事定然是要更加小心纔是了。
“起來吧,這乍暖還寒的,跪著對身體也是不適,再加上愛卿這年事已高,沒事還是不要輕易跪下的好。”正和帝這一番極有深意的話聽得夏右相是冒了滿背脊的冷汗,只是哆哆嗦嗦的起了身子,然後不停的用袖子擦著額頭上的冷汗。
“皇上,微臣認爲今日紀家長女在街上殺人之事定有原因,此前微臣派人查過,太子妃身邊的夏公公曾經出言辱及紀家,更是對這紀家姐弟是多有侮辱,此中緣由,還請陛下考慮其中,再行做出定奪。”楊思南舉著案牘向前一步,凜聲說道。
“你們無非就是看在紀家幼子被詹川收在門下,與你們乃是師兄弟,所以你們纔多有袒護!陛下,他們這是徇私啊,還請陛下三思。”夏右相沒敢再說話,這夏氏一脈的吏部尚書卻是上前指著楊思南說道。
只是這話一出,楊思南的臉上卻是露出了一絲很奇異的笑容,倒是正和帝的臉色愈發的不好看了。這吏部尚書孔先令卻是突然反應過來,這當今聖上當年也是詹川的學生,剛剛自己的那一番話卻是連同正和帝一同說了進去。
這可是大不敬之罪啊,更何況當年詹川爲帝師一事還是先帝金口批準的,誰要是敢對此事有所置喙,豈不是在質疑先帝?孔先令嚇得立馬跪在了地上,不停地自己抽著自己的耳光,“皇上恕罪,是微臣的錯,還請皇上念在微臣多年苦勞的份上從輕發落。”
“起來吧,也無什麼大事,只是口誤罷了,下次注意便是,紀家這件事,你們就不必過問了,朕自有定奪,各位愛卿可有別的事啓奏?”正和帝這臉上雖然是竭力保持著平穩,但是這心裡卻是波濤洶涌,這些個老臣的心恐怕已經變了。
“既然無事,那就退朝吧。”正和帝腳下生風一般的急忙往太和殿趕去,一旁的大太監也是急急忙忙的吩咐人去叫太醫來,等太醫來了,號了脈,吃了定心丸,正和帝的樣子纔好了許多,剛剛在朝堂之上,正和帝最後竟然怒極攻心,一時間心臟劇痛。
原本正和帝是想著將宣越叫到跟前詢問一番,但是後來轉念一想還是放棄了,畢竟聽聞宣越似乎同紀家長女有私情。想到這,正和帝的腦海中便是又出現了當年那個騎著棗紅馬馳騁在自己眼前的英姿颯爽的林家小女。
不由得正和帝便是對紀真也是產生了興趣,這個被人稱作極似她母親的女子不知道是否真如人們所說那般,還只是謠傳。就在正和帝想著這件事的時候,身邊的大太監突然遞上來一封密信,信的規制一看便是從禮親王府寄出的。
上面竟然詳細寫著昨日發生在街上的那件事,隨後正和帝只看到禮親王最後寫了一句話,“保紀家無恙,宣諾。”至此,正和帝對紀真的興趣是更濃了,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竟然能讓與世無爭的禮親王宣諾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