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2章 中考與高考

馬嶽與仇福二人坐著車,穿過一片片新墾出的農田,就來到了石邑縣城。

他們方穿過縣城中間的大道,來到縣城的南邊,就看到面前聚集了大量的民衆。

若是在往日,大量民衆聚集無非是來參加趕集,或者是遇上了什麼事情湊在一塊兒看熱鬧。

不過今天的情況卻好似有些不同,因爲大量民衆們聚集在一起卻並沒有吵吵嚷嚷的情況發生,偶爾有人說話,也多是低聲耳語。

饒是馬嶽貴爲石邑縣長,也並沒有使人在前方開道,而是吩咐車伕在街角停下車,攜著仇福步行向前。

仇福倒也罷了,新上任的縣長馬嶽還是引得衆人注意,有人便主動向馬嶽行禮,馬嶽也一一點頭示意,但卻並不多話。

待到靜靜地穿過人羣,來到人羣前方後,面前有著一幢建築,正門前掛著一幅牌匾,上書“石邑縣校”四個大字。

在最靠前的人羣中間,大都站著本縣的頭面人物,縣中幾家大族中人見到縣長前來,俱都靠了過來問候,其中不乏有在縣中爲吏者。

馬嶽對他的一個屬下掾吏輕聲問道:“吳倉曹,你也在此等候考試結果?”

吳倉曹一臉討好地笑道:“回縣長話,下吏之子亦參加了本次入學考試,故而告了半天假前來等候,還望縣長多多海涵。”

馬嶽揮了揮手道:“無妨無妨,都是爲了孩子,一片父母心嘛!這是要考到幾時結束?”

吳倉曹望了望天色後答道:“據說是到未時半才結束,眼下已經未時了,大約快了吧!”

馬嶽也望了望天色,說道:“確是快了,那我等便一起在此處等候。”

吳倉曹疑惑地問道:“縣君也有子弟參加了此次入學考試?”

馬嶽笑笑道:“並無,我此番是陪同仇翁前來,順便也關心下考試的情形。”

吳倉曹與其餘掾吏、冠族沒料到馬嶽竟然是陪著身邊那個不起眼的老叟,他們可不似陳正與馬嶽一般得知仇福的真正身份,不免有些詫異。

而馬嶽也沒有與他們解釋的意思,又問道:“吳倉曹飽學多聞,家中子弟要通過這入學考試想必不難吧?”

吳倉曹誠惶誠恐地答道:“當不得縣君謬讚,在下不過粗通一經罷了,與縣君不能比,我家那孩子更是粗疏得很,不思上進,著實令人頭疼?”

馬嶽道:“倉曹君過謙了,我聽說這次入學考試的題目除了《孝經》之外,還有一些引自《周髀》與《九章》中的算學題目?”

吳倉曹答道:“是啊!據說這次明府君親自過問各縣校的入學考試,除了原本的《孝經》之外,還要考算術、常識與時事。這算術也就罷了,下吏忝爲倉曹,正可指點一下吾兒算術,可常識、時事會考些什麼,卻著實讓人捉摸不透啊!”

馬嶽朝南邊拱了拱手,說道:“明府如此設計,定有深意,待看到考題之後你我不妨多多參詳。”

衆人俱都點頭稱是,而一直旁聽不言的仇福卻說道:“府君這是不希望各地學校教授出來的學生都是死讀聖賢書,不知天下事的書蠡啊!”

馬嶽聞言亦贊同道:“定是這般,如今各地百廢待興,光通曉聖賢道理學問,不知社會民情,亦不足爲用也!”

這一點上,馬嶽本身便是最好的例子,從學問上言,他並不算突出,所以當不了主簿、功曹,甚至都當不了文學掾。

但馬嶽擅長實務,通曉治水,這卻是那些自命清貴的官吏所不及。

他也是因此入了顏良的法眼,升任石邑縣長,所以馬嶽對於顏良對於縣校入學考試的變革極爲支持贊同。

衆人小聲閒聊著,又等候了小半個時辰,只聽縣校院落中敲響了一聲清亮的鐘聲,正是考試結束的時間到了。

又過了一會兒,縣校緊閉的大門徐徐打開,然後參加入學考試的學子們紛紛排好有序的隊伍走出門外。

只不過,有些學子一臉興奮,顯然考得不錯,但有些學子卻一臉沮喪,似乎是考砸了。

而原本縣校門外寂靜無聲的場面一下子沸騰了起來,各位等候考試結束的家長們紛紛招呼自家的子弟,過問考試情況。

各地縣校並大都沒有專任的學官,而是由縣中五官掾兼任,石邑縣五官掾此時也得知了縣長駕到,連忙出來迎候。

“不知縣君駕到,竟讓縣君在外頭等候,罪過罪過!”

馬嶽卻渾不在意道:“無妨,學子考試要緊,倒是我太過忙碌,忘了關心過問一下縣校之事,是本縣疏忽了!”

五官掾忙拍馬道:“那是縣君有更重要的事務要操心,能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已經殊爲不易。”

馬嶽道:“不說這些旁的,五官掾且快些與我等說說本次考試的考題是什麼?”

吳倉曹也附和道:“對,快與我等說說,尤其是那常識與時事,考的什麼內容?”

五官掾道:“那常識倒也不怎麼特殊,無非是五穀六畜是哪些,五經是哪五經,諸子百家都有哪些,大漢一共有多少個州,冀州有哪些郡國,烹飪的方法有哪些,粟麥在何時播種何時收割等等。”

“那時事一共三道題,第一道是試論常山境內實施鹽鐵酒專賣後的變化,第二道是試論福利彩票的作用與意義,第三道是試論賊患對於民生社稷的危害,學子們至少需要擇其一作答即可。”

聽聞五官掾對於考題的介紹,衆人都若有所思,那吳倉曹一臉愁苦道:“這……這時事也太難了吧?小兒輩怕是答不出個子醜寅卯來。”

五官掾笑笑道:“我等先前去郡府中會商的時候,聽聞考題的內容,也如吳君所想,不過聽郡中張文學所言,這縣校入學考試主要還是前三項,最後的時事只是參考項,若是答得出色,自然能增色不少,若是答得尋常普通,也無傷大雅。”

吳倉曹長吁一口氣道:“那就好,那就好。”

縣長馬嶽聽了這考題若有所思,而仇福則微微一笑,心道自家孫兒對於常識肯定毫無問題,對於時事也應當言之有物,這都源自於自己帶著孫兒經常遊歷各地,與他講解社會時政的原因。

果不其然,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走出了縣校大門,看到站在人羣前方的仇福就蹦蹦跳跳地跑了過來,一邊跑一邊喊道:“大父,大父!”

仇福上前兩步,拉著少年的手問道:“阿樂,考得如何?”

喚作阿樂的少年笑嘻嘻地答道:“回稟大父,孩兒考得都好,所有題都答完了。”

仇福道:“噢?那三道時事都答完了?”

阿樂昂起臉道:“都答完了,一題都沒落下。”那驕傲的表情好似在說快誇我快誇我。

仇福拍拍少年的肩膀道:“阿樂有出息,比你阿父小時候可強多了。”

阿樂卻不樂意道:“阿父精通的是戰場搏殺的本領,孩兒學的是施政理民的本領,不一樣的!”

聽著少年的話語仇福哈哈一笑,而旁邊馬嶽則恭維道:“虎父無犬子,看來仇小郎君他日的志向是入朝爲官吶!”

仇福道:“小小娃娃,口出大氣,卻讓縣君見笑了。阿樂還快來見過縣君和諸位長輩。”

阿樂倒是精乖,一一上前與馬嶽和諸掾吏、冠族行禮。

而諸掾吏、冠族們見自家上司對這對爺孫十分禮敬,而言語裡好似這戶人家來頭不小,也不敢怠慢,紛紛回了半禮。

這時候諸位應考學子都已經被前來送考的家長們接到,紛紛各回各家,而五官掾則邀請縣長馬嶽與一衆掾屬、冠族到縣校中稍坐。

馬嶽正好來到縣校,更有一事要再仔細過問一下,便答應了下來,還邀請仇福一起入內,仇福推拒不過便答應了下來。

進入縣校學堂內坐定後,馬嶽問道:“五官掾,還有半個月便是六山學院的入學考試,這可事關我石邑縣的顏面,如今可準備得如何了?”

五官掾忙答道:“此事下吏自然不敢怠慢,但凡所有報名參考的學子盡皆備案在冊,共有各在下這便取來請縣君過目。”

過不多時,從人拿來一卷名冊,五官掾親自持著來到馬嶽面前展開道:“好叫縣君知曉,我石邑縣民人雖然不多,然本次報名參加六山學院考試者卻不少,其中大多數都是本縣居民,然也有少數僑居本縣的屯民子弟。”

馬嶽這些時間一直忙著幫助屯田堡寨興修水利,所以清楚顏良對於屯堡屯民的重視程度,當下立刻表態道:“無論是本縣子弟,還是屯民子弟,我等都當一視同仁,萬萬不可區別對待,你可知曉。”

五官掾聞言一凜道:“下吏自是曉得,下吏已經有所計劃,由於本次縣校入學考試,原本學子都放了春假,縣校的校舍空了出來,下吏準備在六山學院入學考試前五天,把本縣參考學子全都集中到縣校中居住,又下吏與衆教習最後指點,考試前一天,由縣中派車馬護送去三公山待考。”

馬嶽點點頭道:“既然你安排周全了,那邊放手去做,但凡有何所求,盡皆可提出來讓縣中解決,爭取讓本縣學子多一些人入學,我等也好面上有光。”

五官掾道:“下吏知曉,定不負縣君冀望。”

卻說如今的常山境內學校分爲三級,即是六山學院,各縣縣校與各鄉鄉庠,便好似後世大學、中學、小學一般。

鄉庠是適齡孩童都可免費免試入學,在鄉庠中主要學習孝經、算術,也輔之以體鍛、常識、時事。

受過鄉庠學習的學子,可以參加如今天石邑縣校內進行的入學考試,通過者可以進入縣校學習五經與更深奧的算術。

而六山學院這樣的高等學府,則需要至少獲得縣校的考覈之後,方纔可以報名參考,通過者進入學習。

若比之於後世,鄉庠考縣校大約等同與中考,縣校考六山學院,大約等同於高考。

不過由於各地鄉庠、縣校都剛剛恢復,六山學院也剛剛興建完畢,並沒有那麼多符合要求的考生。

所以最初對於考生的要求就放寬了不少,只要獲得鄉庠、縣校教習的初步考覈,就可以參加下一級的學校入學考試。

按說這樣一個新的升學途徑本應該頗多爭議,尤其是那些本身有家學傳承的大族,其子弟本不用到外邊求學,自家家就有族學,也未必看得上鄉庠縣校。

然而顏良大力推行免束脩(學費)、免費餐食(學雜費)的免費教育,影響力實在太過巨大,那些愛惜名聲的士族絕對不會在這個原則問題上與顏良唱反調,不然還不得被那些想家中子弟上學而不得的老百姓們給罵死。

顏良更是拋出了殺手鐗,他宣稱一年之後,常山國上自國相府,下至縣、鄉,所有現有官吏和新募官吏,均至少需要通過縣校的畢業考試,也就是沒中學畢業,你都當不了官吏。

當然,顏良也不會一棒子打死,畢竟在郡縣之中,許多人都一把年紀,爲吏數載、十數載、數十載,絕對不可能讓他們再回到學校裡去讀書考試。

所以他設置了一個年齡界限,但凡二十五歲以下的官吏,不管是現在在職的,亦或是新闢的,都需要有縣校文憑,而二十五歲以上的在職官吏,以及在野有德高人,則不在此限制之內。

就爲了這個殺手鐗,常山境內的大家大族們也只得捏著鼻子忍了,畢竟各家子弟日後還是要出仕郡縣的嘛,若是真個不參加考試你必須等到二十五歲之後,纔有機會出仕。

這年頭也講究一個“出名要趁早”,很多年輕人十六七歲就在郡縣中任事,二十五歲都已經舉孝廉了,各地大族也不願意自家子弟起步比別人晚。

更何況,通過縣校的畢業考試不代表你必須入學,只要你學識達到要求,報名參考通過即可,這更讓那些不願與寒門黔首混雜在一起的大族們沒了顧慮。

就這樣,顏良初步實現了常山境內的學制改革,也潛移默化地改易了官吏選任制度,走出了從闢除制度到考試製度的一大進步。

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549章 女間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503章 制衡再製衡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456章 智斷冤屈龐士元第560章 許都的應對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292章 思想理念教育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263章 廣募人才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519章 不間斷配合第265章 鳳尾簪第151章 但有戰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431章 合兵第476章 拖延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456章 智斷冤屈龐士元第93章 慶功宴第501章 巧奪城門第315章 沾山東麓伏擊戰第414章 五路同時出兵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276章 足球比賽第407章 穿越者欒武子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313章 黑山伏兵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218章 迎風閣上的女子第113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376章 無形的戰爭第573章 商隊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366章 西鄂之戰第18章 試攻東城第475章 人主氣象第509章 上谷牧苑第542章 將軍必勝第134章 簞食壺漿居安思危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357章 徹夜深談第392章 箭似飛蝗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529章 勸說第389章 老槐谷第312章 中山大商蘇雙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308章 上黨之行第196章 哀兵必勝第196章 哀兵必勝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430章 來戰第42章 誤中副車第52章 罪在先鋒第444章 勇猛與雞賊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275章 六禮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70章 身後煙塵起第95章 夤夜訪逢紀第52章 罪在先鋒第540章 佯退第367章 頂天立地劉玄德第199章 敗軍之議第113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479章 馬城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75章 鳩佔鵲巢第564章 賀喜第367章 頂天立地劉玄德第574章 韓侯嶺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105章 “討死軍候”和“釣魚將軍”第428章 上鉤第424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250章 解圍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259章 頒獎儀式第60章 誰來和我大戰三百回合第409章 曲轅犁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200章 痛斥郭圖第580章 春華絕情第91章 與君共勉第464章 送上門的小美人第230章 靈壽公審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
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549章 女間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503章 制衡再製衡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456章 智斷冤屈龐士元第560章 許都的應對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292章 思想理念教育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263章 廣募人才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519章 不間斷配合第265章 鳳尾簪第151章 但有戰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431章 合兵第476章 拖延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456章 智斷冤屈龐士元第93章 慶功宴第501章 巧奪城門第315章 沾山東麓伏擊戰第414章 五路同時出兵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276章 足球比賽第407章 穿越者欒武子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313章 黑山伏兵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218章 迎風閣上的女子第113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376章 無形的戰爭第573章 商隊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366章 西鄂之戰第18章 試攻東城第475章 人主氣象第509章 上谷牧苑第542章 將軍必勝第134章 簞食壺漿居安思危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357章 徹夜深談第392章 箭似飛蝗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529章 勸說第389章 老槐谷第312章 中山大商蘇雙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308章 上黨之行第196章 哀兵必勝第196章 哀兵必勝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430章 來戰第42章 誤中副車第52章 罪在先鋒第444章 勇猛與雞賊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275章 六禮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70章 身後煙塵起第95章 夤夜訪逢紀第52章 罪在先鋒第540章 佯退第367章 頂天立地劉玄德第199章 敗軍之議第113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479章 馬城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75章 鳩佔鵲巢第564章 賀喜第367章 頂天立地劉玄德第574章 韓侯嶺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105章 “討死軍候”和“釣魚將軍”第428章 上鉤第424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250章 解圍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259章 頒獎儀式第60章 誰來和我大戰三百回合第409章 曲轅犁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200章 痛斥郭圖第580章 春華絕情第91章 與君共勉第464章 送上門的小美人第230章 靈壽公審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潜江市| 海安县| 白河县| 略阳县| 保靖县| 饶河县| 延安市| 孝义市| 巫溪县| 兴安盟| 广宁县| 江源县| 土默特右旗| 吉林市| 寻乌县| 韩城市| 新乡市| 威宁| 小金县| 乐山市| 永和县| 滦平县| 汨罗市| 萍乡市| 惠安县| 阜南县| 建瓯市| 南京市| 濉溪县| 湖州市| 定兴县| 和政县| 丰顺县| 西峡县| 丰县| 定南县| 馆陶县| 泗洪县| 清水河县| 蛟河市| 刚察县|